天津市北仓第二中学八年级美术上册学案:第三单元笔墨丹青(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2课借物寓意

常见的寓意物品和象征意义
松柏:象征坚韧不拔 、长寿。在中国画中 ,松柏常被用来表达 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 求。
莲花:象征纯洁、高 雅。莲花出淤泥而不 染,被赋予了高尚的 道德情操。
鱼:象征富贵、丰收 。在年画中,鱼常被 作为吉祥图案,寓意 年年有余。
蝙蝠:象征福气、好 运。蝙蝠的“蝠”字 与“福”字谐音,因 此被视为福气的象征 。
3. 构图设计
在画布上规划出物体的位 置和大小,注意构图的平 衡和美感。
创作步骤指导
5. 色彩渲染
选择合适的颜色,运用渐变、叠 加等手法,表现物体的光影和氛 围。
7. 题款与签名
在作品适当位置题写主题、寓意 和作者姓名,完成作品的创作。
01
02
4. 线条勾勒
运用笔墨技巧,勾勒出物体的轮 廓和纹理,表现其质感和形态。
自然元素
画面中的松树、鹤以及山 水等元素,体现了中国画 中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
案例二:《牡丹富贵图》
富贵象征:牡丹花被誉为“花中之王”,象 征着富贵、荣华,画面通过描绘牡丹花展现
富贵的主题。
细节描绘:画面中的牡丹花瓣、叶子等细节 描绘精细,展示出画家的高超技艺,同时也
为富贵主题增添更多层次。
色彩运用:画面采用鲜艳的色彩,如红色、 粉色等,强调牡丹花的艳丽,进一步突显富 贵的氛围。
05
课堂小结与拓展思考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借物寓意”理念,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达抽象概念和情感。通 过对经典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进一步熟悉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方式,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 理解。
在实践环节,学生尝试运用“借物寓意”的理念进行创作,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不仅锻炼了学 生的绘画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八年级上册新人教版美术第3单元第1节

课题第三单元笔墨丹青总计第课时3.1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课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3)运用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中国与西方绘画技法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追求。
(2)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体验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2)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美术绘画模块第一课《笔墨丹青》中第1项,主要讲述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
本课为绘画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难点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中国画对于高中生来说距离较远,只有少部分学生接触过。
可以说学生的国画基础较薄弱。
因此,设计理念通过中国与西方绘画技法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追求。
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体验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安全教育遵守纪律,尊敬教师,尊重同学,文明礼让,团结协作,安全使用工具材料。
教学辅助教师准备教具:教案、多媒体课件、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美术本、画具、搜集到的美术资料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A.组织教学:按美术课教学常规进行.B.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生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
第三单元第3课寄情山水教案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寄情山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主题为《笔墨丹青》。
第3课的标题为《寄情山水》,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表现方法以及审美标准。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和独特魅力。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独特魅力。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艺术作品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然而,对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适当进行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或视频)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山水画。
请大家看一下这幅画(展示图片),请你们描述一下你们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1:这幅画很宏伟,有很多高山和流水。
学生2:我感觉这幅画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教师:非常好!你们对这幅画的描述非常生动。
这是一幅中国山水画,它以描绘山水为主题,表达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物的审美追求。
2. 知识讲解与示范(教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教师: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国。
初中美术笔墨丹青教案

教案:《笔墨丹青——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课程类型:美术鉴赏与实践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理解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2.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3. 中国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它们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2. 教师讲解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感受这种艺术形式的美感。
3. 学生欣赏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2. 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说。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和解说,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感受这些元素在绘画中的运用。
2. 学生欣赏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2. 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说。
人教版美术八上3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共47张PPT)

虚的处理
实的处理
章
边 款
邓如石 字顽伯
观察两枚印章的不同之处?
字体的颜色是红色。
字体的颜色是白色。
两
朱文(阳刻)文字的线条是红色的。
种
不
同 的
粗白文 细朱文
表
现
形
白文(阴刻)文字的线条是白色的。
式
四字排列法
两字和一, 占有一个位
置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
三字占一行, 三列排法
“生于”两字占 一空间
章法(1)、均匀法:
(2)是以书写款或题字在画面上,与画面形象协调 搭配。这样书入了画。就成为了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 分,构成中国画的另一种形式美。
►中国画中的以书写款又叫做“落款”,一 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就相当西洋画中的 画者的签名,表明了这幅画的所有权。
►题字是可以绘画写一个题目,一行自己想 说的话,或一首诗,一段散文。
(3)点缀画面的作用。活跃画面气氛。
(4)在书画作品补充作品内容。
1、姓名章----------作家的名字
2、斋馆章----------表示画家的住处或者画室
3、闲 章----------内容随意的章大都是刻一句 成语格言之类的,闲章五花八门,是最有个性的 章。如“师造化”、“行万里路”,是表示画家主张师法自然,
诗与画,各有长处与短处,两者结合起来,便能取长补短。
1画表现的事物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略,但它要受
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能选取某一瞬间的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受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发展变化, 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东西南北,自由驰骋,容量比画大得多。
2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画面 的容量膨胀起来。而诗也有了形象的凭借,想象的依托。因此,
人教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2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借物寓意上课教师:正则中学曾艳指导教师:张华丽以及正则中学美术组同仁教材分析:通过本课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借物寓意。
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家在运用笔墨技巧描绘物象的同时,借助作品抒发自身情感,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同时了解书画一体,布局设计。
本课通过欣赏、实践与评述,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画中的借物寓意,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评价总结几个环节,完成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画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明白物体的寓意,理解借助作品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超越形式的艺术。
教学难点:把借物寓意运用到绘画创作中,运用于生活,同时注意中国画的技法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老师作品范例。
学生准备:毛笔(大小各一支)、中国画颜料、墨水、生宣纸、笔洗。
教学设计:一由吕凤子导入,引学生进入名人会客厅。
我叫曾艳,是你们的燕子姐姐,今天上课,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名人。
他,是我国与徐悲鸿、齐白石齐名的画家、书法家、教育家。
他,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的创办者。
他,是一位把“生死刚正”、循“常理”而求“变则”的“正则魂”融入艺术的艺术家。
他,执教一生,在艺术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培育,播扬芬芳,鞠躬尽瘁,功在国家与人民,是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他,与我们璧山有着一段美丽的渊源: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
他带领妻子和儿女及艺专部分教师,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重庆,在偏僻的璧山现在的正则中学创办“正则蜀校”。
他是谁呢?(吕凤子)他的一生,颠沛流离,但都表现在无私、爱国、忠诚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3课寄情山水

《溪山行旅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展 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画面构图严谨,笔
墨苍劲,充满了雄浑壮丽的美感。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浙江富 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 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
这些山水画作品不仅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 ,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 追求。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我们能够 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和价值。
学生需要学习山水画的基本构图方法,如远近法、高低法、点线面构图
等,通过实践掌握如何合理运用构图技巧,提升画面的美感和和谐度。
创作主题与构思指导
主题选择指导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山水画的经典主题,如“青山绿水”、“ 秋水长天一色”等,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主题 进行创作。
构思拓展指导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从主题出发,进行画面的构思和拓展 。例如,学生可以从主题中提炼出相应的元素和色彩,并运 用基本技法和构图方法,构思出具有个性和情感表达的山水 画作品。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 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 究和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山水画 的构图和笔墨技法,能够初步创作山水画作 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 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山水画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感,增强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 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02
中国山水画概述
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山水画起源于古代中国,是对自然山 水的描绘和赞美。它滥觞于六朝,而 开始独立于隋唐,展子虔被尊为“唐 画山水祖”。
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的情趣》教案范文

教案编辑专员,您好!我为您编写了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的情趣》的五个章节教案。
请您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书法的基本笔法和结构,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的基本笔法:横、竖、撇、捺、折等。
2. 书法的结构:章法、布局、字体等。
3. 书法的艺术特点:意境、韵味、风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书法的基本笔法和结构,书法的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书法笔法的运用,书法结构的把握,书法艺术特点的领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基本笔法、结构和艺术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书法笔法和结构,学生跟随练习。
3. 欣赏法:欣赏经典书法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笔墨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书法的基本笔法和结构,示范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
3.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法笔法和结构。
4. 作品欣赏:欣赏经典书法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书法知识。
这五个章节教案为您提供了关于《笔墨的情趣》的教学目标、内容、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评价:1. 学生书法技能的提高: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书法笔法和结构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通过作品欣赏和创作,评价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延伸,考察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的情趣》相关章节。
2. 书法用品:毛笔、墨汁、宣纸、练习本等。
3. 经典书法作品图片:用于课堂欣赏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一、知识点汇总
1、宋代是文人画的萌芽时期,至明、清时期最为鼎盛,诗、书、画、印的结合在此时日臻完善。
2、写款又叫“落款”。
写款可大有讲究,首先是签名,这表明了作品的著作权和所有权。
其他的题字,可以写题目,或是散文、诗的形式书写自己想说的话。
3、中国画的题款常见的有横题、直题、多题、随形题、穿插题、满题等。
4、印章本是一种信物,到了宋代有人开始把印盖在画上。
到了元代,水墨画成了文人画的主流,红颜色的朱文印出现了,一点红色起到了活跃画面气氛的作用。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典型特征。
5、画家的印章一般分三种:一是姓名章。
二是斋馆章,表示画家的住处或画室。
三是闲章,大都是刻一句成语、格言或画家的主张,闲章是五花八门又最具个性的。
6、用章讲究与画面内容的内在联系,要考虑整幅画面的构图、色彩,起到呼应、对比、配合的作用。
就画中的位置来说,有引首印、款尾印、拦腰印、压角印、拦边印、平衡印等。
从盖印的数量上讲究“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
7、借物寓意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报负和志
趣。
8、写意中国画在创作方法上强调意在笔先,即作品的立意既要有整体构思,又要将笔墨落实到形象的结构形态上。
因此笔墨情趣是形成写意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所谓“有笔有墨谓之画”。
9、写意画特点:用粗放、简练的笔墨,描绘出对象的形神和作者要表达的意境。
分为大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
写意画的重要特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写意技法的重要内容为笔法和笔墨
10、用笔分为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
用墨,由于加水的多少有墨分五色之说,即焦、浓、重、淡、清。
11、意境即情与景的结合过程,它实现了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交融,从而将人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所在。
12、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一个体现。
13、写意山水画的作画步骤:勾勒、皴擦、点染。
二、重点作品分析
1、《江干雪霁图卷》中国画唐代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