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类型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类型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类型在化学领域中,催化剂是指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无永久改变的物质。

催化剂的作用是通过调整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能垒,从而加速反应。

催化剂的种类繁多,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催化剂类型。

一、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催化剂之一。

金属催化剂通过提供活化中心,促进反应底物的吸附和反应性质的改变。

常见的金属催化剂包括铂、钯、铑等。

例如,铂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如氢氧化反应、液体氢化反应等各种领域。

二、酶催化剂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是由生物体内合成的大分子蛋白质组成。

酶催化剂是高效且高度特异性的催化剂,它们能够在较低的温度和中性条件下加速生物化学反应。

酶可以在细胞和生物体内调节代谢反应,并对生命活动起关键作用。

例如,乳酸脱氢酶在乳酸转化为丙酮酸的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三、酸碱催化剂酸碱催化剂是指能够通过提供或接受质子(H+)或氢氧根离子(OH-)而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

酸性催化剂能够提供质子,而碱性催化剂能够接受质子。

酸碱催化剂在很多有机合成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硫酸可以作为强酸催化剂用于酯的加水反应,氢氧化钠可以作为碱催化剂用于酯的水解反应等。

四、氧化剂催化剂氧化剂催化剂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捕获电子,从而促使底物氧化的物质。

常见的氧化剂催化剂包括氯化铬、二氧化锰等。

氧化剂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废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氯化铬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催化烯烃的氧化反应,生成醛或羧酸化合物。

五、纳米催化剂纳米催化剂是指催化剂的粒径在纳米级别的催化剂。

由于其大比表面积和高催化活性,纳米催化剂在催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纳米催化剂可以通过调控粒径、形貌以及表面修饰等方法来优化其催化性能。

例如,纳米铂催化剂在燃料电池和氧化还原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类型包括金属催化剂、酶催化剂、酸碱催化剂、氧化剂催化剂和纳米催化剂等多种类型。

催化剂定义

催化剂定义

催化剂定义
催化剂是生物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物质,它的定义是指可以改变反应速度的药物。

它能
够促进化学反应,但是没有被消耗掉。

它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另一方面,一个重要的性质是,催化剂可以选择性地提高某种类型的反应,而不影响其他
类型的反应。

催化剂可以有很多种,有有机催化剂和无机催化剂,也有可以用混合系统。

有机催化剂一
般是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酶、腺嘌呤核酸、小分子和抗生素等。

这类催化剂在生物代谢
中常常起到控制作用,影响各种物质的形成、细胞组成以及物质的消耗等。

无机催化剂通
常是各种碱、酸、盐、金属化合物等,可以用于各种化学反应。

混合系统催化剂是由不同
类型的催化剂结合起来形成的,它们特有的性能使它们能够改变复杂反应的过程和结构。

催化剂在实验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也需要做到恰当的使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一些
不可能的反应,从而使新的物质得以产生。

在实验室分析中,催化剂也可以促进低活性物
质的反应,从而使结果更可靠。

此外,催化剂也可以用于合成复杂分子必须的“步骤”,
从而制备各种新的化合物。

因此,催化剂不仅被证明是一种有用及重要的物质,而且还可以为实验室提供有效的方法,现代化学中使用催化剂是科学研究和合成新物质的有效利器。

催化剂分类

催化剂分类

催化剂分类如何影响化学反应?
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它通过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催化剂按照其化学性质、形态结构和作用机理等方面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1. 焦炭催化剂
焦炭催化剂通常是用炼焦煤制成,具有活性表面积大、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

其主要用途是在炼钢和炼铜等工业领域中,用于氧化还原反应、加氢反应和脱氧反应等。

2. 金属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化学活性和电子调控能力,可用于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和碳氢化合物的加氢反应。

例如,铂催化剂用于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三元催化反应,铁催化剂则在酸催化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3. 氧化物催化剂
氧化物催化剂通常由氧化物或含氧化物的混合物组成,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这种催化剂多用于氧化反应和酸碱性反应,也可用于进行NOx、SOx等污染物的净化。

4. 生物催化剂
生物催化剂是指活性酶、细胞等生物大分子,通过生物体内复杂的分子机制,实现高效、特异的化学转化。

例如,酶类催化剂在食品工业和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其中最著名的是酶制剂的使用。

总而言之,催化剂的分类涉及众多领域,其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十分重要。

对催化剂的分类、特点、性质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简述催化剂

简述催化剂

简述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起到了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使得反应能够以更低的能量进行,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改变反应的反应路径,提供一个更佳的反应通道,从而实现催化作用。

催化剂可以用于多种化学反应中,例如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为例,如果没有催化剂的存在,这个反应速率非常慢,需要高温和高压才能实现。

而添加了合适的催化剂后,这个反应可以在常温下迅速进行。

催化剂可以分为两类: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同一相态,例如溶液中的催化剂。

而异相催化剂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不同的相态,例如气体反应中的固体催化剂。

不同类型的催化剂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适用条件。

催化剂的选择十分重要,需要考虑催化剂与反应物的相容性、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应该能够提供适当的活化能降低,并且在反应过程中不被消耗或者能够进行再生。

因此,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催化剂的化学成分、形态结构、表面性质等。

催化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和产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在石油加工中,催化剂可以帮助将原油中的有机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汽油和石脑油。

在化学合成中,催化剂可以帮助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在环境保护中,催化剂可以帮助降解有害物质,净化废气和废水。

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新的催化剂材料和反应机理,在改进传统催化剂的基础上,也在寻找更高效、更环保的催化剂。

此外,催化剂的设计还可以通过控制催化剂的尺寸、形态等特征来实现对反应的精确调控,从而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加速反应速率,降低反应能量,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

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化学工业的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催化剂定义

催化剂定义

催化剂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可以加速或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不参与化学反应本身。

它们可以是有机化合物,也可以是无机物品,也可以是有机-无机复合物。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速度,动力学和酸碱性等。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反应的动力学。

催化剂中的原子、分子或自由基与反应物进行反应,形成稳定的中间体,然后释放反应物。

有时,催化剂可以增加活性位点的数量,从而改变反应的动力学。

催化剂的种类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有机催化剂和无机催化剂两大类。

有机催化剂又分为氧化剂催化剂、氟化物催化剂、羧酸催化剂、哌嗪催化剂、羰基催化剂和有机磷酸盐催化剂等。

无机催化剂包括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配位催化剂、有机-无机复合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等。

催化剂的应用催化剂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被用来生产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如醇、醛、酯、酰胺等。

催化剂也可以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如橡胶、塑料、高分子聚合物等。

催化剂也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工程,如水污染治理、空气污染治理。

催化剂未来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催化剂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满足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趋势,人们需要开发更加环保的催化剂,这是未来催化剂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此外,研究者们还要努力开发低活化能、高效率、选择性强的催化剂,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化学制造。

总结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或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而不参与化学反应本身。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反应的动力学,从而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反应效率。

催化剂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有机催化剂和无机催化剂,它们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化学工业、高分子材料制造,以及环境保护工程等。

未来,催化剂发展的主要方向将是开发环保型催化剂、低活化能催化剂、高效率催化剂,以及更加选择性强的催化剂,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化学制造。

催化剂的名词解释

催化剂的名词解释

催化剂的名词解释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并不参与反应过程的物质。

它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或改变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的能垒,使反应更容易发生。

催化剂在化学工业、生物学以及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催化剂的基本原理催化剂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供活化中间体或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够吸附在反应物表面,改变化学结构或改变电子环境,从而影响反应机制。

通过改变反应路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

二、催化剂的分类催化剂可以分为两类: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

1. 均相催化剂均相催化剂与反应物和产物相处于相同的物理相中,一般是气体或溶液。

它们能够与反应物形成中间化合物,通过改变电子环境或提供反应活化能来加速反应速率。

常见的均相催化剂包括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酶等。

例如,铂金在汽车尾气净化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2. 异相催化剂异相催化剂与反应物和产物相处于不同的物理相中,常见的是固体催化剂与气体或液体反应物和产物接触。

异相催化剂通常是高表面积的固体材料,其表面具有活性位点,能够吸附并与反应物发生反应。

常见的异相催化剂包括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和酸碱催化剂等。

例如,镍催化剂在氢化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加速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温度,提高产率和选择性,从而节省能源和原料,减少废物生成。

1. 催化裂化催化裂化是石油化工中一项重要的工艺,通过催化剂在高温下分解石油烃分子,将重油转化为较轻的烃类。

这项工艺产生了大量的汽油和石油化工原料,利用催化剂可以提高产率和降低能耗。

2. 合成氨合成氨是农业和化学工业中的重要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合成肥料、塑料和化学品等。

通过将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合成氨可以高效地实现。

四、催化剂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除了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催化剂在生物学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1. 酶催化生物体内的酶是天然的催化剂,在生物体内催化各种生化反应。

化学工业中所使用的催化剂

化学工业中所使用的催化剂

化学工业中所使用的催化剂
1催化剂简介
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必不可少的物质,通过其加速反应速率和改变反应路径,使得反应达到更高的转化度和选择性。

在化学工业中,催化剂的应用极为广泛。

2催化剂的种类
催化剂的种类较为繁多,常见的有金属催化剂、氧化催化剂、酶催化剂、复合催化剂等。

其中,金属催化剂主要用于有机化学反应中,如铂催化加氢、钯催化交叉偶联等;氧化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反应、燃烧反应、汽车尾气催化清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酶催化剂是生物催化剂,主要用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中;复合催化剂则是多种催化剂的混合物,可以应用于多种化学反应中。

3催化剂的应用
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应用领域广泛。

如炼油、化纤、合成氨、有机合成、催化裂化、催化加氢、催化剂洗涤剂等方面都有催化剂的应用。

在炼油工业中,催化剂的应用可以将原油中的杂质去除或转化成质优的化学品;在有机合成中,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提高产率和选择性,并减少副反应产生;在催化裂化中,催化剂可以将长链烷烃断裂成更小的烷烃,以获得更高品质的产品等等。

4经济意义
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工艺流程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催化剂的应用,可以节省能源、材料和金钱,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意义。

5结论
综上所述,催化剂作为化学反应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在化学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意义。

当前,随着绿色化合成及高效催化等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催化剂的应用将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

催化剂的分类和举例

催化剂的分类和举例

催化剂的分类和举例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物质。

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和作用机制,可以将催化剂分为以下几类:1. 酸催化剂:酸催化剂是指具有酸性的催化剂,能够提供质子(H+)以促进化学反应。

常见的酸催化剂包括硫酸、磷酸、氯化铵等。

例如,在酸催化下,乙醇可以与醋酸生成乙酸。

2. 碱催化剂:碱催化剂是指具有碱性的催化剂,能够接受质子(H+)以促进化学反应。

常见的碱催化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等。

例如,在碱催化下,酮类可以与一分子氨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3. 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是指以过渡金属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通常具有活性中心,能够吸附反应物并参与反应。

常见的金属催化剂包括铂、钯、铜等。

例如,铂催化剂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

4. 酶催化剂:酶催化剂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催化剂,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酶催化剂能够在生物体内促进各种生化反应的进行。

常见的酶催化剂包括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等。

例如,葡萄糖氧化酶能够催化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

5. 表面催化剂:表面催化剂是指催化剂以表面吸附为主要作用方式的催化剂。

表面催化剂通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提供活性位点以促进反应。

常见的表面催化剂包括氧化铁、二氧化钛等。

例如,二氧化钛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反应中。

6. 高分子催化剂:高分子催化剂是指由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催化剂。

高分子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常见的高分子催化剂包括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等。

例如,聚合物催化剂常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7. 氧化还原催化剂:氧化还原催化剂是指能够改变反应物的氧化还原状态以促进反应进行的催化剂。

常见的氧化还原催化剂包括过氧化氢、氯酸等。

例如,过氧化氢催化剂可用于氧化反应。

8. 水热催化剂:水热催化剂是指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下具有催化性能的催化剂。

水热催化剂能够加速水热反应的进行。

常见的水热催化剂包括氧化锆、氧化铝等。

例如,氧化锆催化剂可用于水热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什么是催化剂?化工辞典对催化剂:“一类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不进入最终产物分子组成中的物质。

催化剂不能改变热力学平衡,只能影响反应过程达到平衡的速度。

加速反应速度的催化剂称正催化剂,减慢者称负催化剂”。

2. 催化剂发展过程及其特征?开发过程①实验室工作:资料准备催化剂参考样品的剖析配方筛选②扩大试验¡ª¡ª介于小试和工业大生产之间③侧流实验¡ª¡ª完全模仿工业条件3.催化剂工业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工业发展概况:A 国内——很多,无法统计 B 国外——美国——一百多家西欧——六十多家(25家)日本——引进与国内开发并重发展方向:①企业间的大合作——企业合并、收购、强强联合②催化剂生命周期短,更新速度快③提供各种服务——开停车、贵金属回收、再生④催化剂制造在整个公司中所占比例与来越少——催化性能更佳、需求下降4. 催化剂活性的表示方法(6种)?•转化率,意义上不够明确,但计算简单方便,又比较直观,工业上常使用•给定条件下主要产物出口浓度或反应物出口残余量•时空收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催化剂上所能得到目的产物的量•反应速率,理论上讲更为确切些•平衡温距:△T=T -T平(达到任意转化率的温度)•给定温度下欲达某一指定转化率所需的空速5.催化剂性能指标(三大指标等)及其意义?(1)转化率x A (conversion)•求算时物质量可以是质量或摩尔数•催化剂的比活性:催化剂单位表面积上所呈现的活性。

(2)催化剂的选择性S (selectivity)•催化剂的选择性:当化学反应在理论上(热力学上)可能有几个反应方向时,通常一种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只对其中的一个反应方向起加速作用,这种专门对某一个化学反应起加速作用的性能,称为催化剂的选择性。

•(3)收率Y(yield)通常对工业催化剂的要求是:使其只生成所希望的目的产物,并尽量接近于达到该温度和压力下的平衡转化率,最好不生成或尽量少生成其他副产物。

•对于工业催化剂而言,当存在许多并列反应时,往往对选择性的要求更甚于对活性的要求。

•如果生产原料昂贵或产物与副产物分离很困难,则应选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反之,则选用高活性的催化剂。

•6. 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积碳是失活主要原因,措施:及时烧炭。

工艺要求:提升管反应器和再生器两器流化操作工艺要求催化剂耐高温烧炭和水热稳定性好、抗烧结、抗破坏;工艺流程中加强原料预处理。

7.固体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及其作用(1) 多相固体催化剂•1) 主催化剂(合成NH3中的Fe)——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没有它,则不存在催化作用•2) 共催化剂(石油裂解SiO2-Al2O3)——能和主催化剂同时起作用,单独使用,它们的活性都很小3) 助催化剂助催化剂;减少活性组分量,降低成本•4) 载体载体的作用:增大表面积;提高耐热性;提高机械强度;担当共催化剂;•5) 其他稳定剂:间隔体。

阻止容易烧结的金属互相接触。

抑制剂:适当降低催化剂活性。

8.催化剂宏观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1)颗粒直径及粒经分布当量直径:体积当量直径(dv),面积当量(ds),直径(da)(2)粒径分布:筛分法、重力沉降、离心沉降颗粒平均直径(2) 催化剂的机械强度•机械强度(耐压,耐磨,耐冲击)对机械强度的要求?•压碎强度:均匀施加压力到成型催化剂颗粒压裂为止所承受的最大负荷;单粒压碎强度,堆积强度•磨损性能(流动床催化剂)转筒式磨耗仪、空气喷射粉体催化剂沸腾床:同时考虑压碎强度和磨损强度(3)催化剂的抗毒稳定性•评价催化剂抗毒稳定性的方法:a 在反应气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有关毒物,再换用纯净原料,判断是否为可逆性中毒b在反应气中逐量加入有关毒物至活性和选择性维持在给定的水准,视能加入毒物的浓度c再生处理,看其活性和选择性恢复程度(4) 密度•堆密度ρb:催化剂堆积时体积V堆为基准V堆=V隙+V孔+V真量筒测量V堆•颗粒密度(假密度)ρp:单个颗粒体积V孔+V真,汞置法测定V隙•骨架密度(真密度)ρt:骨架体积V真,氦置换法V隙、V孔(5) 催化剂的比表面•比表面:单位重量催化剂的表面,m2/g物理吸附的方法测定活性比表面:具有活性的表面化学吸附的方法测定(6) 孔容和孔隙率✓孔容:1g催化剂颗粒内部所有孔体积的总和(cm3/g)✓孔隙率ε:大孔,r=200-10000nm过渡孔,r=10-200nm微孔,r=1-10nm•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容器的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7) 催化剂的其他宏观性质•比热;导热系数;扩散系数9.举例说明催化剂的基本特征一般载体在催化剂中的含量远大于助催化剂。

常用的载体种类:磨细的玻璃、刚铝石、SiC、沸石、耐火砖、硅藻土、颜料型物质、天然产物(膨润土、铁铝石、多水高岭土)、合成无机骨架物质、活性炭等惰性载体:硅胶、石英、SiC 、α-Al2O3活性载体:铝胶、γorη-Al2O3负载型催化剂10.多相催化剂反应步骤①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外表面(外扩散)②反应物分子自外表面向孔内扩散(内扩散);③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内表面上吸附(化学吸附);④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作用进行化学反应;⑤吸附态的反应产物从催化剂内表面脱附(产物的脱附或解吸);⑥反应产物自孔内扩散至外表面(内扩散);⑦反应产物自外表面扩散到反应气流中(外扩散)11. 催化剂的作用本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度;反之亦然12.催化剂作用的主要机理及其发展各类催化机理•酸碱催化;氧化还原;络合催化;分子筛催化;金属催化;合金催化剂催化;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催化剂开发方向——处与开发前沿的催化过程和催化剂1 未来主要开发领域(1)改进现有的过程——增加收率和选择性,以及在生产过程中节能(2)开发新的过程——借助于新的催化剂,利用其它原料进行生产13. 混合法生产环己酮催化剂不足之处用及其改进方法优点:混合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产品化学组成稳定,可用于制备高含量的多组分催化剂,尤其是混合氧化物催化剂。

缺点:此法分散性和均匀性显然较低。

但在合适的条件下也可与其它经典方法相比拟,或相接近。

改进方法:为改善这种制法分散性差的弱点,可以加入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等一起混合,或改善催化剂后处理工艺14.在催化剂生产中,常用的成型助剂常用的成型助剂:润滑剂、粘结剂15.催化剂成型方法选择的依据(1)成形前物料的物理性质;(2)成形后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3)使用性能如压力降、容积活性、选择性等;(4)包装、运输、储存、装填等需要一定的强度16.环己酮生产工艺(催化剂)及其发展1893 年A.Bayer 采用庚二酸和石灰(庚二酸钙) 干馏首先合成了环己酮。

1943 年德国I. G. Farben 公司建成了苯酚加氢法合成环己酮生产装置。

1960 年德国BASF 公司采用环己烷氧化法建成大型环己酮生产装置, 使环己烷氧化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并导致聚酰胺纤维的大规模发展。

世界上环己酮工业生产工艺主要有苯酚加氢法、环己烷液相氧化法、环己烯水合法。

目前90 %以上的环己酮是采用环己烷氧化法生产的17环己酮脱氢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及其作用主要活性组分①ZnO锌系催化剂是最早用于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的催化剂,②Cu铜系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是金属态的铜和一价铜,通CuO的还原得到。

但由于它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反应温度,抵消了循环未反应物所消耗的能量,因而成为现在工业上最常用的环己醇脱氢催化剂。

助催化剂助剂主要包括Na 、K、Ba 和Cs 等,加入此类助剂是为了降低催化剂的酸性,抑制环己醇脱水和催化剂的烧结,此外,这类助剂还能增强催化剂的抗水性。

载体①CaCO3CaCO3载体是锌系催化剂的主要载体,显碱性,用来中和ZnO 的酸性,提高环己酮的选择性。

18.催化剂形状对其性能的影响(1)转化率上升、选择性上升;(2)压力降下降;(3)传热效果上升。

19. 浸渍法生产环己酮催化剂的优缺点浸渍法优点①可用成型尺寸的载体,省去催化剂成型的步骤;②可选择合适载体,提供催化剂所需物理结构(如比表面、孔径、机械强度、导热性能等)③负载的活性组分多分布在载体表面,活性组分的利用率高,用量少,成本低。

④可以同时将一种或多种活性组分负载到载体上。

浸渍法不足①浸渍时由于溶质迁移速度不同,且存在竞争吸附,导致活性组分分布不均,有时一次浸渍达不到理想效果,需要多次浸渍;②干燥时,一些活性物质会向外表面移动,降低内表面活性组分浓度,导致活性物质分布不均;③焙烧时,常产生废气,可能会污染环境。

20. 在浸渍法生产环己酮催化剂过程中,干燥操作对活性组分铜分布的影响(1) 浸渍时间在实际生产中,浸渍时间的确定是以实验室工作为依据,考察浸渍时间对载体上活性组分负载量及组分浓度分布来确定,最后以所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来衡量。

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附载量增加,而且活性组分在孔内分布逐渐趋于均匀。

适当延长浸渍时间,一般都可以提高活性组分的负载量,对制备均匀的催化剂也有益,比较适于外扩散控制的反应和以贵金属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

(2) 浸渍温度浸渍温度对浸渍液粘度和浸渍过程中的扩散系数、吸附速度均有一定影响。

升高温度,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负载量明显增加,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也会缩短。

(3) 浸渍液浓度较稀的浸渍溶液与较长的浸渍时间,有利于活性组分在孔道内的均匀分布。

另外,浓度过大,导致毛细管中形成较大的浓度梯度,扩散阻力会加大。

浸渍液浓度越高,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负载量越大。

(4) 浸渍前的载体状态①润湿程度。

由浸渍过程可知,浸渍时溶液需要润湿载体表面,因此一般载体湿浸比干浸容易造成活性组分分布不均,而且由于湿载体可能稀释浸渍液,会降低活性组分的附载量。

但对于吸水量特别大的载体,预先浸湿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活性组分分布均匀性②预抽真空。

载体为多孔性物质,会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汽。

在浸渍前将载体进行抽真空处理,可以提高吸附容量,保证活性组分负载量。

③水蒸汽或化学改性处理。

一些载体在浸渍前常用水蒸汽进行热处理或其它方法进行化学改性处理,可以改善载体的表面结构、晶型结构与表面化学性能(酸性、氧化性等),以提高吸附组分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

(5 浸渍顺序浸渍顺序对催化剂的性能影响分为三类:①影响表面结构:适宜的表面结构可使活性组分在表面分散度增加;②影响电子结构:金属之间有电子转移,可以改变d轨道的填满程度;③影响反应:先浸渍的组分首先与载体相互作用,甚至生成某种化合物,其它组分分布在其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