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与防治1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综合防治_1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综合防治_1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综合防治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综合防治——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生活危害植物根部、近土表主茎及其他部位的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等。

这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寄主广,它们主要取食园林植物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幼苗、嫩叶及生长点等,常常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生长不良。

其中对园林植物危害性较大的有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都以幼虫危害。

由于它们分布广,食性杂,危害严重且隐蔽,并混合发生,若疏忽大意,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一、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种类、危害特点与发生规律1、蝼蛄:俗称“土狗子”,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中开掘隧道,咬食幼苗根和茎,使幼苗干枯死亡。

食性杂,能危害多种园林植物。

蝼蛄分华北蝼蛄、非洲蝼蛄、台湾蝼蛄、普通蝼蛄等几种,是危害草坪等园林植物的常见害虫,也是对高尔夫球场果岭草坪危害最大又最难防治的地下害虫。

它具有一对非常有力呈锯齿状的开掘足,在地下来回切割草和根茎并往前爬行,拱出条条隧道,所过之处,根茎全被切断,轻则降低草坪质量,重则造成大片草坪死亡。

华北蝼蛄是华北地区草坪和苗圃内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其成虫体长42厘米左右,茶褐色,翅短小,前足扁平,有尾须两根,前胸中央有一个心脏形暗红色斑点,以成虫和幼虫咬食幼苗的根和嫩茎,并在床面上钻隧道,造成缺苗现象。

蝼蛄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深度为地下水位以上和冻土层以下。

3月下旬至4月上旬,蝼蛄逐渐苏醒,随着地温升高,蝼蛄开始活动,当平均气温达到11.5℃左右时,开始出现蝼蛄拱出的虚土隧道。

日平均气温达18℃左右时,危害猖獗。

在酷暑时,蝼蛄潜入土中越夏,只是在新播种地稍有危害。

8月底至10月初,又是一个危害高峰,10月中旬后,陆续入土越冬。

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11点活动最旺盛,多在表土层或地下活动,特别是在高温、高湿、闷热、雨后的夜晚活动最频繁。

刚孵出的幼虫喜群集、怕风、怕光、怕水。

非洲蝼蛄孵化后群集时间为3-6天,华北蝼蛄群集时间稍长,而台湾蝼蛄群集时间最长,达5-11天,以后分散潜入地中危害。

园林植物常见食叶类害虫防治指南

园林植物常见食叶类害虫防治指南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指南害虫篇:一、食叶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刺蛾、袋蛾、夜蛾、毒蛾等蛾类和蝶类等。

还包括鞘翅目的叶甲、瓢甲,膜翅目的叶蜂、直翅目的蝗虫等。

食叶类害虫的特点:1、危害健康植株,导致生长衰弱,为天牛、小蠹等提供入侵的适宜条件。

2、大多数裸露生活,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虫口密度波动大。

3、大多数害虫繁殖力大,具有主动迁移扩散能力。

4、爆发时危害严重,破坏性大。

主要食叶类害虫:(一)刺蛾类:刺蛾类属于鳞翅目刺蛾科。

幼虫有洋辣子、八角之称。

1、黄刺蛾:危害枫树、刺槐、杨树、柳树、樱花、海棠、紫薇、黄杨等多种植物。

幼虫危害叶片,初龄幼虫只取食叶肉,4龄后蚕食叶片。

头胸部黄色,腹部黄褐色。

卵扁平,椭圆形,黄绿色,蛹椭圆形,黄褐色。

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枝杈或树干上越冬。

翌年4-5月间化蛹,5-6月出现成虫,成虫交尾后产卵于叶背,卵期7-10天。

幼虫7龄,初孵幼虫取食叶肉和下表皮,形成透明小斑;4龄取食叶片形成孔洞;5、6龄将叶片全部吃光仅留叶脉。

幼虫老熟后吐丝和分泌黏液作茧化蛹。

成虫具有趋光性。

2、绿刺蛾:又名褐边绿刺蛾。

危害山茶、悬铃木、桂花、芍药、榆树、柳树、海棠等多种植物。

成虫触角褐色,雌性丝状,雄性栉齿状,头顶、胸背绿色。

卵扁平椭圆形,黄白色。

幼虫初龄黄色,稍大黄绿色,蛹椭圆形,黄褐色。

北方地区一年一代,南方一年2代。

均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浅土层内或枝干上结茧越冬。

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出现成虫,第一代幼虫6-7月危害,第二代幼虫8-10月中旬危害。

成虫具有趋光性,卵产于叶片背面。

3、扁刺蛾:又名黑点刺蛾。

危害银杏、刺槐、桑树、枫杨等多种植物。

成虫体暗灰色,卵扁平光滑,椭圆形。

幼虫背线白色。

蛹初为乳白色,后渐变黄。

北方一年一代,南方2-3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下浅土层内结茧越冬。

翌年5月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7-8月第二代成虫出现。

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发生在5月下旬到7月中旬和7月下旬到9月底。

林木食叶害虫的特点 成因及防治措施

林木食叶害虫的特点 成因及防治措施

林木食叶害虫的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食叶害虫是林木生长期间常常会遇到的一类害虫,主要包括毒蛾、刺蛾、潜叶蛾、卷叶蛾、竹蝗等多种害虫。

该类虫害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给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

下面小只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林木食叶害虫的相关知识:
1、食叶害虫的特点和发生过程
1.1 食叶害虫的特点
食叶害虫都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产卵集中,发生量大。

食叶害
虫能主动迁移扩散,讯速传播。

猖獗发生时能将树叶全部吃光,削弱树势,常能召致天牛、小蠹等次生害虫的危害,特别是萌芽力弱的针叶树损毁更重,常常造成大面积死亡。

食叶害虫大多数营裸露生活,易受天气、天敌等外界环境条件的
影响,所以食叶害虫的虫口密度的变动幅度较大,时起时伏,表现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与潜伏性。

因此,食叶害虫的防治必须在虫情测报的基础上,切不可忽视虫情盲目防治。

1.2 食叶害虫大发生的过程
食叶害虫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虫口密度的消长是有规律的。

其发
生发展一般经历以下4 个阶段:
1.2.1 准备阶段(初始阶段)
此时害虫的虫口密度不大,树木被害的症状不明显,害虫也不易
发现,这时天敌(捕食性或寄生性昆虫、菌类、益鸟)数量少,害虫食料充足,气候适宜,害虫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一阶段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1.2.2 增殖阶段
在气候、食料的有利条件下害虫的密度显著增长,并持续上升,。

(整理)园林常见病虫害

(整理)园林常见病虫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原因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生病的直接原因称为病原。

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大类。

2.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主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等。

3.侵染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为寄生性病害。

4.非生物性病原:指除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和营养等因素。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

第三节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一、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二、症状的主要类型:1.具有特征性病症的类型2.坏死和腐烂3.萎蔫4.畸形5.变色第二章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第一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很多,常见的有缺乏营养元素、水份供应失调、气候因素、有毒物质对大气、水及土壤的污染等。

一、营养缺乏:氮磷钾及钙镁铁锰锌硫二、土壤水分失调1.土壤干旱缺水,植物萎蔫2.土壤水份过多,根系腐烂三、温度不适宜1. 高温使花木茎(干)、叶、果受到伤害称为灼伤。

2.低温易出现冻害或寒害。

四、有毒物质的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有以下几类:1.氟化物2. 硫化物3.臭氧4.氯化物5.不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对植物造成危害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对于营养缺乏症,采取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进行根外施肥,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2.植树避免采用地下坑,土壤水份过多时要及时排涝。

3.对越冬易产生皮裂的树木入冬前进行涂白等处理,早春易出现生理干旱的树种进行防寒处理,对小苗或耐寒性较差的树种入冬前进行冬灌及其它防寒处理。

4.对大气或土壤污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首先了解引起病害的污染物,采取消除污染原的措施,对局部枝条危害可采用修枝或移植其它地方。

园林植物主要害虫及防治

园林植物主要害虫及防治

园林植物主要害虫及防治摘要园林病虫害一旦发生,不但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而且降低其观赏价值及经济效益。

园林植物重要害虫包括蚜虫类、介壳虫及其他刺吸式害虫类、食叶类、蛀干类以及螨类等。

对这些害虫进行综合防治,可有效减轻全年虫害的发生。

关键词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防治园林中为了观赏目的,常收集栽培许多观赏植物的种类及品种,乔、灌、草一应俱备,这样为害虫、病菌创造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和多种寄主。

在园林中病虫害一旦发生,不但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而且降低其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

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可有效减轻全年虫害的发生。

现介绍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1蚜虫类1.1主要种类主要有栾树蚜虫、桃蚜、桃粉蚜、柏大蚜、月季长管蚜、柳瘤大蚜、秋四脉棉蚜、毛白杨蚜虫、中国槐蚜等。

蚜虫多以卵越冬,然后迁飞到其他植物上继续危害,秋季入冬前又回到寄主上危害过冬。

因此,防治好越冬卵孵化的第一代是关键。

1.2防治方法(1)结合春剪,剪除有虫卵的枝条。

(2)萌芽期,在越冬卵孵化高峰期喷药防治。

如喷施1.2%苦·烟乳油800~1 000倍液,或6%吡虫啉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5 000~6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或2.5%敌杀死2500~3 000倍液等,任选其中一种进行叶面喷雾。

氧化乐果也是防治蚜虫的良药,但是对桃花、榆叶梅、贴梗海棠等蔷薇科植物可能产生药害,在园林植物上使用时要格外小心注意,尽量不用。

用3%呋喃丹颗粒剂100g/m2,直接施于一些花灌木的根际处也能有效防治蚜虫。

(3)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

(4)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

(5)室内花卉中发现少量蚜虫时,可用毛笔蘸水刷净;或用喷壶喷洒叶片表面,既灭了蚜虫,又洗净叶片,提高了观赏价值。

也可以采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12h后喷洒,或用红辣椒50g,加水30~50g,煮30min,过滤后喷洒。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防治详解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防治详解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防治食叶类害虫危害:刺蛾的小幼虫常群集啃食树叶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形成圆形透明斑;3龄后分散危害,发生严重时把叶片吃光,仅留叶脉与叶柄,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枯死.其幼虫体具毒毛,刺痛人的皮肤,会引起红肿剧痛。

因此居民区、公园、行道树等绿化区域尤应防治。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刺蛾幼虫对药剂抵抗力弱,可喷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000至5000倍液进行喷杀.2.生物防治:(1)幼虫发生期施药喷洒青虫菌,每克含100亿孢子1000倍液,可使幼虫感病率在80%以上。

如能混入0。

3%茶枯或0。

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2)用每克含孢子100亿的白僵菌粉0.5至1千克,在雨湿条件下防治l至2龄幼虫。

3。

黑光灯防治:大多数刺蛾类成虫有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效果明显。

2、袋蛾类危害: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1、初龄幼虫集中为害,剪除虫枝,消灭幼虫;越冬袋囊,高挂树枝,人工摘除消灭.2、幼虫期喷2.5%敌杀死乳油10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尤为敌百虫效果好,或喷每克含孢子100亿的青虫菌1000倍液。

危害:关中地区1年3代,5—6月间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能吐丝下垂,3龄后分散为害,幼虫有假死性。

10月初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选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交替喷雾防治,避免产生抗药性,根据夜蛾类害虫活动特点,在下午4时后喷药防治效果最佳.(1)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倍;(2)苜核•苏云菌悬浮剂600倍;(3)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乳油1000倍;(4)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倍液等高效低毒药剂防治.危害:国槐尺蛾是食叶害虫,成虫有趋光性,夜晚活动,喜在树冠顶端产卵,卵散产于叶面、叶柄和嫩枝上,幼虫危害叶片,严重时将整株叶片一夜吃光。

园林植物种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种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种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在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园林植物种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我们来学习下。

1、美国白蛾美国白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危害,其取食量大,为害严重时能将寄主植物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从而削弱了树木的抗害、抗逆能力,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被称为“无烟的火灾”。

2、黄杨绢叶螟该虫寄主仅限于黄杨科,且成虫飞翔力弱,远距离传播主要靠人为的种苗调运,因此搞好检疫,杜绝害虫随苗木调运而扩散,可有效控制该虫蔓延危害。

人工防治:1.冬季清除枯枝卷叶,将越冬虫茧集中销毁,可有效减少第二年虫源。

2.利用其结巢习性在第一代低龄阶段及时摘除虫巢,化蛹期摘除蛹茧,集中销毁,可大大减轻当年的发生危害。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诱杀:在成虫发生期于黄杨科植物周围的路灯下利用灯光捕杀其成虫,或在黄杨集中的绿色区域设置黑光灯等进行诱杀。

3、杨扇舟蛾春夏之间幼虫为害。

幼虫取食杨树、柳树的叶片,严重时把树叶吃光,影响树木生长。

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3龄以后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

传播途径主要靠成虫飞翔,沿公路林扩散较快。

幼虫吐丝下垂,可随风作近距离传播。

4、刺蛾如果被其毒刺所蛰到会非常疼痛,由于毒液呈酸性,可以用食用碱或者是小苏打稀释后涂抹。

也可使用风油精。

如果条件所限可以用肥皂水涂抹,都有利于治疗毒液带来的皮疹、水泡或者疼痛。

用泡桐汁涂抹30秒疼痛消失。

人工防治:挖除树基四周土壤中的虫茧,减少虫源。

5、国槐尺蠖人工防治:1、挖蛹:重点消灭越冬虫蛹。

适宜时间为当年的10月至11月初或第2年3月。

结合第2代、第3代挖蛹,效果会更好。

挖蛹范围重点是树冠垂直投影面积内东南,深度5cm。

2、扑杀幼虫:4月底至9月幼虫发生期,幼虫受惊吓有吐丝下垂的习性,可采取突然振动树体或喷水等方式,使害虫受惊吓,吐丝坠落地面。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A植物主要虫害1、食叶型害虫1-1袋蛾类主要危害植物:海棠、碧桃、紫叶李、梅花、杏树、苹果、石榴、板栗、樱花、核桃、柑橘、枫杨、桑、桂花、牡丹、月季、山茶等植物。

危害症状: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

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1、初龄幼虫集中为害,剪除虫枝,消灭幼虫;越冬袋囊,高挂树枝,人工摘除消灭。

2、幼虫期喷%敌杀死乳油10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尤为敌百虫效果好,或喷每克含孢子100亿的青虫菌1000倍液。

大袋蛾大蓑蛾黛袋蛾1-2刺蛾类主要危害植物:海棠、碧桃、紫叶李、梅花、杏树、苹果、石榴、板栗、樱花、核桃、柑橘、枫杨、桑、桂花、牡丹、月季、山茶等植物。

危害症状:幼虫啃食叶肉,仅留表皮,受害叶片呈网孔状,成长的幼虫蚕食叶片呈缺刻破碎状,危害严重时,叶片全部吃光仅留叶柄与主脉。

防治方法:1、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网孔以刺娥成虫不能逃出为准,保护和引放寄生蜂。

2、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

3、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4、幼虫发生期施药防治谢花期喷洒青虫菌,每g含100亿孢子1000倍液,如能混入0.3%茶枯或%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

此外可喷白僵菌3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一9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900—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

黄刺蛾丽绿刺娥褐刺蛾扁刺蛾两色绿刺蛾绿刺蛾1-3卷叶危害虫类1、小卷叶蛾2、病原菌形态与生物特征: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3~15毫米,青灰色。

幼虫体长8~11毫米,污白色,头部和前胸背板暗棕黑色。

年发生2~3代。

以2~3龄幼虫在顶梢卷叶团内结虫苞越冬。

萌芽时幼虫出蛰卷嫩叶为害,常食顶芽生长点。

6月上旬幼虫老熟,在卷叶内作茧化蛹,6月中、下旬发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0.4 园林植物害虫为害症状
缺刻和穿孔
虫粪和排泄物
斑点
卷叶
缀叶
虫瘿和伪虫瘿
潜痕
枯梢
落叶和整株枯死
伴生病害
05.10.2020
9
0.5 园林植物害虫检查方法
虫害调查 购买苗木的检查
检查虫粪 查被害状 摇晃检查 检查虫卵 看排泄物 根部检查
05.10.2020
10
0.6 园林植物害虫防治措施
抗性育种 植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疫 栽培管理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准确鉴定园林害虫常见种类,并掌握 其防治技术。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的症状诊断、发生规律和控制措施; ✓ 常发性、暴发性园林植物害虫的有效防治技术。
05.10.2020
3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分2部分,即平时成绩、结业考试。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包括:出勤和课堂回答
• 形态特征 – 幼虫:体浅绿,椭圆形似龟背,周缘具枝刺,背中 线白色,中部两侧有一对明显的小红点; – 成虫:体暗灰褐,前翅灰褐带紫色,中室前方有1 明显暗褐色外横线与翅的外缘平行。
05.10.2020
19
1.1.2 扁刺蛾
• 分布 – 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四川、云南、陕西等
• 寄主 – 80多种,如山茶、海棠、月季、悬铃木、广玉兰、 槐树等
• 危害症状 – 以幼虫蚕食叶片,致树势衰弱
• 发生规律 –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2代,少数3代; – 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中结茧越冬,次年5月中旬羽化, 6月上旬幼虫出现始害,6、8月为害最重。
05.10.2020
20
1.1.3 丽绿刺蛾
• 形态特征 – 幼虫 – 体侧有由蓝灰、白色等线条组成的平滑波状条纹; 背中央具紫色或暗绿色带3条。 – 成虫 – 前翅绿色、前缘基部有一深褐色尖刀形斑纹,外缘 有褐色条带。
情况、实验掌握情况等; (2)结业考试:占总成绩70%,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
行,按100分命题,折算后计入总成绩。
05.10.2020
4
园林植物害虫与防治:教学内容
✓ 引言 ✓ 园林植物食叶害虫与防治 ✓ 园林植物刺吸害虫与防治 ✓ 园林植物枝干害虫与防治 ✓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与防治 ✓ 园林植物害虫发生现状与趋势
05.10.2020
21
1.1.3 丽绿刺蛾
• 分布 –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 寄主 – 悬铃木、香樟、枫杨、石榴、樱花、枫、紫荆等
• 危害症状 – 幼虫早期群集取食,后期分散;初孵幼虫只取食叶 肉,留表皮,5龄后取食全叶。
05.10.2020
11
8 园林植物虫害的特点
园林植物虫害与农业虫害和林木虫害相比,既有相同 之处,也有某些特殊性: 风景园林中植物种类及配植的多样性。 在相对较小的园林生态系统中有种类繁多的害虫。 园林植物栽培方式多样,品种交换频繁。 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措施的特殊性。
05.10.2020
12
• 寄主 – 90多种,如枫杨、大叶黄杨、日本晚樱、桂花等;
• 危害症状 – 初孵幼虫取食后呈透明小斑,4龄孔洞,5龄后仅留 叶脉;
• 发生规律 – 年发生1-2代。 – 10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次年4-5月化蛹, 6月上幼虫出现始害,7-9月为害最重。
05.10.2020
18
1.1.2 扁刺蛾
05.10.2020
15
1.1 刺蛾类
• 鳞翅目刺蛾科 • 重要种类
➢ 黄刺蛾 Cnidocampa flauescens (Walker) ➢ 扁刺蛾 Thosea sinenisi (Walker) ➢ 丽绿刺蛾 Latoia lepida (Cramer) ➢ 褐边绿刺蛾 Latoia consocia Walker ➢ 桑褐刺蛾 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
05.10.2020
16
1.1.1 黄刺蛾
• 形态特征
– 幼虫
– 体背有一哑铃形棕色斑和许多突起枝刺,以后胸和 第6腹节的刺丛为最大;
– 成虫 – 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为褐色,有两条暗褐色斜
线,汇于翅尖,呈倒“V”形。
05.10.2020
17
1.1.1 黄刺蛾
• 分布 – 国内仅宁夏、新疆、贵州、西藏目前尚无记录;
园林植物病虫害——
第一章 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的危害与防治
研究方向:昆虫行为遗传学、分子生态学 和农田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Cell phone: E-mail:
园林植物害虫与防治:参考书目
05.10.2020
推荐使用
2
园林植物害虫与防治: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 掌握各种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分布及为害情况、识 别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食叶害虫与防治
1 园林食叶害虫危害特点
• 为咀嚼式口器,往往以幼虫(膜翅目、鳞翅目)或成虫、 幼虫(鞘翅目、直翅目)为害,从而使植株生长衰弱, 为天牛、小蠹等蛀干害虫的侵入提供适宜条件;
• 大多数营裸露生活(少数卷叶、营巢),因此,受环境 因子的影响较大,表现为虫口消长明显;
• 繁殖量大,往往具有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的能力; • 某些害虫发生具有周期性,如松毛虫、柳毒蛾等。
05.10.2020
14
1 园林食叶害虫类群
• 食叶类 – 取食为害植物的叶片,造成机械损伤。
• 潜叶类 – 在叶子上表皮和下表皮间取食。
– ※ 刺蛾类 – ※ 袋蛾类 – ※ 毒蛾类 – ※ 夜蛾类 – ※ 舟蛾类
※ 螟蛾类 ※ 斑蛾类 ※ 卷蛾类 ※大蚕蛾科 ※ 枯叶蛾类 ※ 蝶类 ※ 尺蛾类 ※ 叶蜂类 ※ 天蛾类 ※ 叶甲类
05.10.2020
5
引言
0.1 园林植物及分类
• 什么是园林植物?
– 园林植物通常指绿化效果好,观赏价值高或具有经 济价值的植物。
• 园林植物分哪几类?
– 观赏植物、地被植物、攀缘植物 、花卉、行道树、 草坪、绿篱和花境。
05.10.2020
7
0.3 园林植物害虫主要类群
食叶害虫
※ 刺蛾类 ※ 袋蛾类 ※ 毒蛾类 ※ 夜蛾类 ※ 舟蛾类
※ 螟蛾类 ※ 斑蛾类 ※ 卷蛾类 ※ 大蚕蛾科 ※ 枯叶蛾类 ※ 蝶类 ※ 尺蛾类 ※ 叶蜂类 ※ 天蛾类 ※ 叶甲类
地下害虫
地老虎、蛴螬类、金针虫、白蚁、 地蛆、蟋蟀类
05.10.2020
刺吸害虫
※同翅目(蚧壳虫、粉虱、蚜虫) ※缨翅目(蓟马) ※半翅目(网蝽) ※蜱螨目(叶螨)
枝干害虫
天牛类、木蠹蛾类、吉丁虫类、小蠹 类、透翅蛾类、螟蛾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