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施肥概述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程序

加强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
在施肥季节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答疑,确保施 肥技术的正确实施。同时,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解决农民在施肥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农产品的营养成分,提高其口感、 色泽和保鲜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提高肥料利用率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精 准地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式,避免过量施肥或施肥不足的 情况发生,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
通过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挥发,降低 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 续性。
06
CHAPTER
测土配方施肥的挑战与展望
面临的挑战
技术推广难度大
由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一些农民来说, 理解和掌握该技术存在一定难度。
资金投入不足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包括设备购 置、人员培训等,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该技术的普及。
土壤类型多样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性质和肥力状况差异较大,对施肥的要求也不 同,这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减少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精准地确定施 肥量和施肥方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 的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减少化肥 残留物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保护生 态环境,同时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 影响。
05
CHAPTER
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与应用
加强宣传培训
宣传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和优势
测土配方施肥的内容和步骤

测⼟配⽅施肥的内容和步骤第⼀章测⼟配⽅施肥的内容和步骤第⼀节测⼟配⽅施肥的含义测⼟配⽅施肥是以⼟壤测试和肥料⽥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数量、施⽤时期和施⽤⽅法。
测⼟配⽅施肥技术的核⼼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壤供肥之间的⽭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因缺补缺,实现各种养分的平衡供应,满⾜作物需要。
在⽬前和未来,我国的测⼟配⽅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员指导下科学施⽤配⽅肥。
测⼟配⽅施肥技术是既要突出测⼟、配⽅、施肥技术指导等环节的公益性,⼜要明确配⽅肥⽣产、供应等环节的经营性,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科研为基础、推⼴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农民为对象的科学施肥体系。
第⼆节测⼟配⽅施肥的⼯作内容测⼟配⽅施肥技术包括⽥间试验、⼟壤测试、配⽅设计、校正试验、配⽅加⼯、⽰范推⼴、宣传培训、效果评价、技术创新等⼗⼀项重点内容。
(⼀)⽥间试验⽥间试验是获得作物最佳施⽤量、施肥时期、施肥⽅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壤养分测试技术、建⽴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
通过⽥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的优化施肥量,基肥和追肥的分配⽐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法;摸清⼟壤养分校正系数、⼟壤供肥量、作物需肥参数和肥料利⽤率等基本数据;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提供依据。
(⼆)⼟壤测试⼟壤测试是制定肥料配⽅的重要依据之⼀。
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作物品种不断涌现,施肥结构和数量发⽣了很⼤的变化,⼟壤养分分布也发⽣了明显改变。
通过开展⼟壤养分(包括⼤、中、微量元素)测试,了解⼟壤供肥能⼒状况。
(三)配⽅设计肥料配⽅设计是测⼟配⽅施肥⼯作的核⼼。
通过总结⽥间试验、⼟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候、地貌、⼟壤、耕作制度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
(四)校正试验为保证肥料配⽅的准确性,最⼤限度地减少配⽅肥批量⽣产和⼤⾯积应⽤中存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设置配⽅施肥、习惯施肥和空⽩不施肥三个处理,以当地主要作物及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配⽅施肥的增产效果,校验施肥参数,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改进测⼟配⽅施肥技术参数。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①、式中0.3换算系数,即把土壤 mg/kg的速效养分 测定值,按每亩表土30万斤换算成每亩土壤养分量 (斤/亩)。
②、土壤养分利用系数:目前尚没有通过系统的试 验求出这方面的数据。因此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目 前蔬菜施肥的状况暂定为土壤速效氮利用系数为0.5, 土壤速效磷的利用系数为0.4,土壤速效钾的利用系 数为0.6。
方法 兑水淋施 条施或环施 条施或环施 撒施结合灌水
此外,我省广大农民习惯使用挪威复合
肥,其有效氮、磷、钾的含量均为15%。据 省土肥站在定安县定城镇莫村高秀洋取土样
化验结果:土壤质地为砂壤土,有机质 1.16%,有效氮57mg/kg,有效磷14.8mg/kg, 速 效 钾 18.4mg/kg 。 如 果 在 这 片 田 洋 种 植 黄 瓜作物,据上表查出,黄瓜每生产1000斤, 需 要 纯 氮 ( N ) 2.73 斤 、 五 氧 化 二 磷 (P2O5 )1.3斤、氧化钾(K2O)3.47斤。目标亩 生产黄瓜5000斤,需要施多少斤挪威复合肥 才合理呢?分别满足氮、磷、钾三要素用量 所需的复合肥,按公式分别计算如下:
5.28/1000×3000—54×0.3×0.5×0.8
尿素=
=58(斤/亩)
46%×35%
1.76/1000×3000—9×0.3×0.4×0.8
过磷酸钙=
=82(斤/亩)
18%×30%
6.89/1000×3000—49×0.3×0.6×0.8
氯化钾=
=57(斤/亩)
60%×40%
说明苦瓜从苗期到开花、结果,(含分期采果),要达到3000 斤的水平,应施尿素58斤,过磷酸钙82斤,氯化钾57斤。
平衡施肥技术概述

平衡施肥技术概述一、平衡施肥技术的概念平衡施肥,就是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从技术方法上命名的,这种命名方法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而国际上通称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施肥方式方法的一项综合性科学施肥技术。
其内容包括〃测土配方〃与〃施肥〃两个程序。
〃测土配方〃是根据植物种类、产量水平、需要吸收各种养分数量、土壤养分供应量和肥料利用率来确定肥料的种类与用量,做到产前定肥定量;〃施肥〃是测土配方的实施、是目标产量实现的保证,施肥要根据〃配方〃确定的肥料品种、数量和土壤、植物的特性,合理地安排基肥和追肥的比例、追肥的次数和每次追肥的用量以及施肥时期、施肥部位、施用方法等。
同时要特别注意平衡施肥必须坚持〃有机肥为基础〃、〃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以增强后劲,保证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
二、平衡施肥的基本原理配方施肥科学合理。
就是因为它能够充分发挥其增产、增质、培肥地力的作用。
如果施肥配方不合理,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还会对土壤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配方施肥必须有理论指导,某些学说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实践中客观存在的规律,至今仍然是指导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养分归还学说也叫养分补偿学说,是19世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
主要论点是: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带走养分,使土壤中的养分越来越少。
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向土壤施加养分。
2.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是指作物产量的高低受作物最敏感缺乏养分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产量随这种养分的增减而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最小养分律的涵义,人们常以木制水桶加以图解,贮水桶是由多个木板组成,每一个木板代表着作物生长发育所需一种养分,当一个木板(养分)比较低时,那么其贮水量(产量)也只有贮到最低木板的刻度。
3.报酬递减律报酬递减律最早是作为经济法则提出来的。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 ①配方肥料种类
❖ 根据土壤性状、肥料特性、作物营养特性、肥料 资源等综合因素确定肥料种类,可选用单质或复混 肥料自行配制配方肥料,也可直接购买配方肥料。
❖ ②施肥时期
❖ 根据肥料性质和植物营养特性,适时施肥。植物 生长旺盛和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应重点施肥,有灌 溉条件的地区应分期施肥。对作物不同时期的氮肥 推荐量的确定,有条件区域应建立并采用实时监控 技术。
九项重点内容。 (1)田间试验。(2)土壤测试。 (3)配方设计。(4)校正试验。 (5)配肥生产 (6)示范推广。 (7)宣传培训。(8)效果评价。 (9)技术研发。
1、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 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验证土 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 节。
❖ 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 减少配方肥料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 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设置配方施肥、农户习 惯施肥、空白施肥3个处理,以当地主要作物 及其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配方施肥的 增产效果,校验施肥参数,验证并完善肥料 配方,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 同时,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常用化肥养分含量:
氮肥: 硫酸氨 氮 20 ~21 硝酸氨 氮 34 氯化氨 氮 24 ~25 碳酸氢氨 氮 17 尿 素 氮 46
磷肥: 过磷酸钙 五氧化二磷 12 ~20 钙镁磷肥 五氧化二磷 12 ~20
重过磷酸钙 五氧化二磷 45 磷矿粉 五氧化二磷 30.31 ~36.21
钾肥: 硫酸钾 氧化钾 50 钾镁肥 氧化钾 33 氯化钾 氧化钾 60
采样方法:可根据地块形状,采用梅花型或蛇 形多点采取。将采得的各点土样混匀,用四分 法逐项减少样品数量,最后留1公斤左右即可。
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评价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05
CHAPTER
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与应用
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
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农技人 员和农民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
制作宣传资料和技术手册,免费发放 给农户,提高农民的认知度和应用意 愿。
施肥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施肥量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以 及目标产量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施肥 量。
施肥时期
施肥方式
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如基肥、追肥、 叶面施肥等。
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供应状 况,确定最佳的施肥时期。
施肥效果的监测与评估
生长监测
定期观察作物生长情况,记录作 物生长指标,如株高、叶色等。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改善作物的生理 生化过程,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 虫害能力,进一步增强作物的产量和 品质。
减少化肥使用量与成本
01
测土配方施肥能够根据土壤养分 状况和作物需求,精准确定施肥 量和施肥种类,从而减少化肥的 浪费和过量使用。
02
合理施肥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流 失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降低化和完善,为农业高质量 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02
CHAPTER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土壤理化性质评价
01
02
03
土壤质地
通过分析土壤颗粒组成, 判断土壤的松散程度、蓄 水能力和通气性能。
土壤结构
评价土壤团聚体的大小、 形状和稳定性,对土壤的 保水保肥能力产生影响。
产量测定
收获时测定作物产量,分析施肥 效果对产量的影响。
经济效益评估
结合投入和产出,对测土配方施 肥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思考题:1、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配方施肥: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的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
2、阐述合理和不合理施肥引起的效应。
合理:增产效应;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效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土壤质地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及减产。
第一章施肥原理思考题:1、解释概念:养分归还学说:1. 原意: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
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地施加灰分。
2. 内涵:.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
.若不及时地归还由作物从土壤中拿走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减少,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
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最小养分率:1. 原意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
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它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2. 内涵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维持与提高。
②最小养分是相对作物需要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而不是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③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
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面积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的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逐渐减少。
米氏学说:①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为其极限。
②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
配方施肥方案

2.土壤状况分析
对当地土壤进行采样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土壤类型:砂土、壤土、黏土等。
-土壤质地:轻壤、中壤、重壤等。
-土壤肥力: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
四、配方施肥原则
1.按需施肥:依据作物生长需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施肥配方和施肥量。
2.养分平衡:保证作物对大量元素的需求,同时补充中微量元素。
-水果:底肥施用有机肥4000kg/亩,配施氮肥(N)10kg/亩、磷肥(P2O5)5kg/亩、钾肥(K2O)10kg/亩;生长季节适量追肥。
3.大田作物
-花生:底肥施用有机肥2000kg/亩,配施氮肥(N)10kg/亩、磷肥(P2O5)5kg/亩、钾肥(K2O)5kg/亩;开花下针期追施氮肥(N)5kg/亩。
配方施肥方案
第1篇
配方施肥方案
一、背景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科学施肥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配方施肥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施肥方式,能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土壤肥力状况等因素,合理制定施肥方案,实现养分平衡,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本方案旨在为某地区主要作物提供科学、合理的配方施肥指导。
3.肥料选择:优先选择高效、环保型肥料,如控释肥、水溶肥等。
4.施肥深度:底肥施入土层深度一般为15-20cm;追肥施入土层深度一般为5-10cm。
5.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溉、排水,及时中耕除草,提高肥料利用率。
七、效果评估与调整
1.定期对作物生长状况、产量、品质等进行监测,评估配方施肥效果。
3.肥料配比: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4.施肥时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确定适宜的施肥时期,避免施肥过量或过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肥料的作用
• 5.按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划分 • (1) 必需营养元素肥料 • 包括大量元素肥料、中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 (2) 有益营养元素肥料 • 指利用含有益营养元素的物质制成的肥料, 如硅肥。 • 6.按肥料化学性质划分 • (1) 碱性肥料 • 化学性质呈碱性的肥料, 如碳酸氢铵、钙镁磷肥等。 • (2) 酸性肥料 • 化学性质呈酸性的肥料, 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
• 1.按化学成分划分 • (1) 有机肥料 • 有机肥料指主要来源于植物或动物, 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
要功效的含碳物料, 如人粪尿、家禽粪、堆沤肥、绿肥、城镇废弃 物等。
下一页 返回
2.1 肥料的作用
• (2) 无机肥料 • 无机肥料为矿质肥料, 也叫化学肥料, 简称化肥, 以无机盐形式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肥料的作用
• 3.按肥效作用方式划分 • (1) 速效肥料 • 这是指养分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肥效快的肥料, 如硫酸铵、碳酸
氢铵、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铵、硝酸钾等 。 • (2) 缓效肥料 • 这是指养分所呈的化合物或物理状态, 能在一段时间内缓慢释放, 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的肥料, 包括缓溶性肥料和缓释性肥料。 缓溶 性肥料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 降低肥料的溶解度, 达到长效的目 的, 如脲甲醛、脲乙醛、聚磷酸盐等,缓释性肥料是在水溶性颗粒肥 料外表面包上一层半透明或难溶性膜, 使养分通过这一层膜缓慢释 放, 达到长效的目的, 如硫衣尿素、包裹尿素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肥料的作用
• 2.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 许多耕作栽培措施, 如耕作、施肥、灌溉、轮作等都具有一定的培
肥地力作用, 其中施肥是培肥地力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径, 有机肥 与化肥在培肥地力上有独特的作用。 有机肥料养分齐全、缓效, 并 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能改良土壤结构, 不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 发育, 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化肥养分含量高、速 效, 因而,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能取长补短、互相调剂, 充分发 挥两种肥料的作用。 • (1) 有机肥作用 • 有机肥中富含有机质、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和大量微生物, 不仅可以 直接供给作物所需要的有机和无机养分, 而且在改良和培肥土壤方 面有重要作用。
质酸度的肥料, 如硝酸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肥料的作用
• 2.1.2 肥料的作用
•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主要的投入物质, 不仅可以提高产量, 改善品质 , 还可以培肥地力, 改良土壤, 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 1.提高产量 • 肥料的增产作用众所周知。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999 年资料报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肥料的作用
• 2.按养分含量多少划分 • (1) 单一肥料 • 仅具有氮、磷、钾等多种养分中的一种养分的肥料, 如尿素、硫酸
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镁、硼砂、硫酸锌、硫酸锰 等。 • (2) 多养分肥料 • 多养分肥料包括复混肥和配方肥。 其中复混肥是指氮、磷、钾三种 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是由化学合成或掺混方法制成,配方肥料是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原理, 根据不同植物的营养需求特性、土壤 养分含量及供肥能力, 以各种单质化肥为原料, 有针对性地添加适 量中、微量营养元素或其他特定有机肥料, 采用掺混或造粒工艺加 工而成,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地域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肥料的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肥料的作用
• 4.按肥料物理状况划分 • (1) 固体肥料 • 呈固体状态的肥料, 如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硼砂、硫酸锌、
硫酸锰等。 • ( 2) 液体肥料 • 悬浮肥料、溶液肥料和液氨肥料的总称, 如液氨、氨水等。 • (3) 气体肥料 • 常温常压下呈气体状态的肥料, 如二氧化碳。
第2 章 配方施肥概述
• 2.1 肥料的作用 • 2.2 施肥现状 • 2.3 配方施肥
返回
2.1 肥料的作用
• 2.1.1 肥料的种类
• 凡是施于土壤或其他植物生长介质中或植物的地上部, 直接或间接 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 称为肥料。 随着科学的进步 , 肥料品种日益增多,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肥料分类方法, 农业生 产中按化学成分和含养分量分类的居多。 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
, 1957—1998 年间全国化肥(纯养分) 年投入量与粮食年总 产量之间有密表明, 单位面积施肥量和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 这些结果均表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 重要作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在提高单产方面, 肥料对增产 的贡献占40% ~60%, 而中国农业部门认为这一比例在40%左 右。
铵、硝酸铵等。 • ( 3) 中性肥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肥料的作用
• 7.按反应性质划分 • (1) 生理碱性肥料 • 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 残留部分导致生长介质酸度降低的肥料,
如硝酸钠。 • ( 2) 生理酸性肥料 • 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 残留部分导致生长介质酸度提高的肥料,
如硫酸钾。 • ( 3) 生理中性肥料 • 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 无残留部分或残留部分基本不改变生长介
明养分,由物理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 具有成分单纯、有效成分含 量高、易溶于水、分解快、易被根系吸收等特点, 也称“速效性肥 料”, 如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镁、钙镁磷肥、硼砂、硫酸锌、硫酸锰等 。 • (3) 有机无机肥料 • 有机无机肥料是指标明养分的有机和无机物质产品, 由有机和无机 肥料混合或化合而成。 • (4) 微生物肥料 • 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大量微生物菌剂的微生物制剂。 将其施到土壤 中, 会在适当的条件下进一步生长、繁殖, 通过微生物的一系列活 动, 直接给植物提供某些营养元素、激素类物质和各类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