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行为经济学)【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第一章复习笔记第1章市场1.1 复习笔记1最优化和均衡在分析人类的行为时,需要有一种作为分析基础的框架。

在多数经济学中使用的是一种建立在以下两个简单原理上的框架:(1)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2)均衡原理:狭义地讲,均衡就是在市场中需求方和供给方在市场机制的充分调整下达到的稳定状态,在该状态下价格是相对稳定的。

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2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1)保留价格某人为他消费的第i个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保留价格。

或者说,一个人的保留价格是他对于买或不买有关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

(2)个人需求曲线如果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数量,对第i单位的商品,假设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保留价格是r i,于是在价格-商品坐标图上,标出对应的点(Q i,r i),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了需求曲线(这是一条折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离散物品的需求曲线(3)市场需求曲线把整个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水平加总后,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通常,由于整个市场上的消费者非常多,而且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也不完全一样,但是相互之间保留价格很接近,所以加总后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光滑的,如图1-2所示。

图1-2 市场需求曲线(4)市场供给曲线对于任意给定的价格,每个厂商都愿意供给一定的商品数量,把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加总就可以得到市场供给曲线。

3均衡市场(1)竞争市场该市场中有许多独立的消费者和商品的供应者,市场价格与每家厂商的产量无关。

(2)市场均衡当商品的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达到均衡。

从图形上来看,就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交点对应的分别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4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

比较静态分析只对两个“静态”均衡做比较,而不关心市场从一种均衡状态达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如何,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分析。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技 术)【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技 术)【圣才出品】

第19章技术1.假定生产函数为f(x1,x2)=x12x22,则该生产函数所显示的是规模报酬不变、递增还是递减?答:给定t>1,则:f(tx1,tx2)=t2x12t2x22=t4f(x1,x2)>tf(x1,x2)所以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2.假定一生产函数为f(x1,x2)=4x11/2x21/3,则该生产函数所显示的是规模报酬不变、递增还是递减?答:给定t>1,则:f(tx1,tx2)=4t1/2x11/2t1/3x21/3=t5/6f(x1,x2)<tf(x1,x2)所以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的。

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f(x1,x2)=Ax1a x2b,其规模报酬的情况取决于a+b 的大小。

问与不同规模报酬相应的a+b值分别是多少?答:给定t>1,可得f(tx1,tx2)=t a+b Ax1a x2b=t a+b f(x1,x2)因此,当a+b>1时,规模报酬递增;当a+b=1时,规模报酬不变;当a+b<1时,规模报酬递减。

4.要素x2和x1之间的技术替代率为-4。

如果你希望所生产的产量保持不变,但x1的使用量又要减少3个单位,请问你需要增加多少个单位的x2?答:由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MRS=-dx2/dx1,可得:dx2=-MRS×dx1=-4×(-3)=12因此要维持产量不变,需要增加12单位的x2。

5.如果边际产品递减规律不成立的话,世界食品的供给就可通过盆栽方式进行,这句话对还是错?答:这个说法正确。

理由如下:边际产出递减是指由于不变要素数量的限制或其他方面的原因,额外增加一单位的投入引起的产出的增加是递减的。

边际产出递增则恰好与之相反,额外增加一单位的投入引起的产出的增加是递增的,特别地,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产出会变得无穷大。

那么只要有一个花盆,并不断的增加劳动力的投入,用一个花盆的粮食产量就会趋向无限多,世界的食品供给可以在一个花盆中得到实现。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题库-消费者剩余【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题库-消费者剩余【圣才出品】

第14章 消费者剩余一、判断题1.当消费者为某商品的实际支付量小于他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最高支付量时,消费者剩余为正值。

( )【答案】T【解析】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实际支付量小于消费者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最高支付量时,消费者剩余大于0。

2.由税收引起的等价变化是指税收引起价格变化后,要使消费者的境况同他在价格变化前的境况一样好,他必须得到额外的货币量。

( )【答案】F【解析】由税收引起的补偿变化是指税收引起价格变化后,要使消费者的境况同他在价格变化前的境况一样好,他必须得到额外的货币量;等价变化是指价格变化前,要使消费者的境况同他在价格变化之后一样好,必须在价格变化前从消费者那里拿走的货币量。

3.拟线性偏好下的补偿变化与等价变化恒等。

( )【答案】T【解析】因为在拟线性偏好下不存在收入效应,因此消费者剩余、等价变化量以及补偿变化量都是相等的。

4.价格为p时的生产者剩余等于供给曲线与价格线以及纵轴围成的面积。

( )【答案】T【解析】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出售一定数量商品实际得到的货币量与他愿意换取的最小货币量之间的差距,表现在图形上就是价格与供给曲线所围成的面积。

5.某消费者初始时消费10单位商品x,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3元时,则此人的净消费者剩余至少增加了30元。

( )【答案】T【解析】根据消费者剩余的基本概念可知,消费者愿意用10P x元购买10单位商品x,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能用10(P x-3)购买到10单位的商品x,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剩余至少增加了30元。

6.如果消费者所消费的某种商品价格上涨,那么补偿变化就是使她能够在新的价格下仍能够购买原来的最优消费束的收入变化。

( )【答案】F【解析】使消费者回到初始无差异曲线上所必需的收入变化被称为收入的补偿变化。

也就是说,补偿变化就是使她能够在新的价格下仍能够达到原有效用水平的收入变化。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测 度)【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测 度)【圣才出品】

1 / 1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第17章 测 度
1.当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男性船员和女性船员的幸存率都高于三等客舱乘客的幸存率。

然而,三等客舱乘客的整体幸存率高于船员的幸存率。

我们将这个现象称为什么? 答:辛普森悖论(Simpson’s paradox )是指在某条件下的两组数据,尽管分别讨论时都满足某种性质,没有明显的偏差,但整体考虑时却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从而给出了存在偏差的印象。

显然,本题中的现象就是辛普森悖论。

2.假设你想检验在你投掷硬币时出现硬币正面的概率等于1/2的假说。

你投掷了5次硬币,每次都出现硬币正面。

如果出现硬币正面的真正概率是1/2,你能看到连续5次投掷硬币都出现硬币正面的可能性有多大?
答:如果出现硬币正面的概率是1/2,那么第一次投掷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为1/2,第
二、三、四、五次投掷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均为1/2,“连续5次投掷硬币”是独立重复实验。

所以,连续5次投掷硬币都出现硬币正面的概率=(1/2)5=1/32=0.03125。

3.假设我们估计的需求函数的形式为x =e c +bp ,其中,p 表示价格,x 表示消费量,b 是参数。

这种函数形式被称为什么?
答:对估计的需求函数形式x =e c +bp 两边分别取对数,得:ln (x )=c +bp 因此,x =e c +bp 为半对数函数ln (x )=c +bp 的单调变换,也称为半对数函数。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题库-不对称信息【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题库-不对称信息【圣才出品】

第38章 不对称信息一、判断题1.保险公司必须考虑人们买了房子火灾保险后放火烧房的可能性,这就是道德风险的典型例子。

( )【答案】T【解析】道德风险指的是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市场另一方的行动这样一种情形。

因此,它有时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

购买保险后放火烧房属于隐藏行动问题,是道德风险的典型例子。

2.人们选择的汽车总是没有所述的那么好,这种情况是逆向选择的例子。

( )【答案】T【解析】逆向选择是指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市场另一方的商品的“类型”或质量这样一种情形,因此,它有时被称为隐藏信息问题。

购车者无法知道汽车的所有质量信息,售车者总是或多或少隐藏汽车的真实质量信息,购车市场是逆向选择的典型例子。

3.人寿保险公司必须考虑买人寿保险的人们比没有买的容易得病的可能性,这是逆向选择的例子。

( )【答案】T【解析】在购买保险时,人们并没有提供容易得病的可能性,即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隐瞒了相关的信息,是隐藏信息问题,即逆向选择。

4.在具有分离均衡的市场里,不同种类的行为人选择了不同种类的行为。

( )【答案】T【解析】在分离均衡的市场中,信号能够成功区分不同类型的行为人,即不同类型的行为人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行为。

5.买者较少知道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会出现劣质品把优质品逐出市场的现象。

( )【答案】T【解析】因为买者主要是根据自己对该市场产品质量的平均水平计算自己的出价,而这一价格一定低于高质量产品卖者所意愿的价格,因此高质量的产品不会在该市场上出售,市场上只有低质量产品,即劣质品驱逐出优质品。

6.逆向选择一定是由事先信息不对称引起的。

( )【答案】T【解析】事先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即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商品的“型式”或质量,又称隐蔽型式问题;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即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又称隐蔽行动问题。

7.道德风险是由隐蔽信息引起的。

( )【答案】F【解析】道德风险是由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的情形,因此又称为隐蔽行动问题。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市 场)【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市 场)【圣才出品】

第1章 市 场1.假设25个人的保留价格为500美元,第26个人持有的保留价格为200美元,需求曲线呈什么形状?答:此时需求曲线呈阶梯状。

具体的讲,当价格高于500美元时,需求为0,价格介于200美元到500美元之间时,需求为25套,当价格小于等于200美元时,需求为26套。

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为:0 500[0,25]50025 20050026 200p p Q p p >⎧⎪=⎪=⎨<<⎪⎪≤⎩相应的需求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租赁房屋的需求曲线2.在第1题中,假如只有24套住房可以出租,均衡价格是多少?如果有26套住房可出租,均衡价格又是多少?如果有25套住房可出租,均衡价格是多少?答:(1)假如只有24套住房可以出租,那么均衡价格为500美元。

这是因为:均衡时,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交点的纵坐标对应的就是均衡价格,如图1-2的A点所示。

特别的,图1-2中的需求曲线和图1-1相同。

(2)如果市场上有26套住房出租,均衡价格为0美元(含)到200美元(含)之间的任意数值。

理由同(1),如图1-2的C点所示。

(3)如果只有25套住房可以出租,均衡价格为200美元(不含)到500美元(含)之间的任意数值。

理由同(1),如图1-2的B点所示。

图1-2 租赁房屋的供给和需求3.假定人们持有不同的保留价格,为什么市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答:保留价格是指对消费者而言,在此价格水平上,购买与不购买某一单位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它是消费者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在此价格之上,消费者选择不购买,在此价格之下,购买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利的。

假定消费者持有不同的保留价格,对于某一特定的价格p,只有保留价格等于或高于p的消费者会购买有关商品,而保留价格低于p的消费者选择不购买。

价格p越高,保留价格大于p的消费者也越少;当价格p降低时,保留价格大于或等于p的消费者逐渐增多,购买的也就越多。

因此,当价格p下降时,市场需求会不断增加。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题库-需 求【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题库-需 求【圣才出品】
【答案】T 【解析】保留价格是使消费者消费或不消费商品刚好无差异的价格,对于离散商品而 言,第 i 单位的保留价格就等于第 i 单位商品能够带来的效用水平减去第 i-1 单位商品的
4 / 2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效用水平。小明选择 5 单位商品 x 时达到效用最大化,那么对于所有可选的 x,都有
5.如果收入以及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加倍,那么对于奢侈品的需求的增量将会多于一 倍。( )
【答案】F 【解析】奢侈品是指同收入相比,商品的需求增加的比例较大。收入加倍的同时所有 商品的价格也加倍,那么预算约束线未发生移动,无差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不会 改变原有的选择。也就是说,对奢侈品的需求不变。
【答案】T
X1 X 2 0
【解析】 p2 p1
说明商品 1 的价格对商品 2 的需求无影响,而商品 2 的
价格对商品 1 的需求无影响,从而 X1 与 X2 不可替换。
11.假定小明的效用函数具有如下形式:
u x, y u x y
x 代表一种离散商品的消费数量,y 代表小明的其它消费。如果小明的消费行为是理性 的,消费了 5 单位的商品 x,那么商品 x 此时的价格一定不大于第 5 单位商品的保留价格, 不小于第 6 单位商品的保留价格。( )
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其恩格尔曲线是一条折线。而对于商品 y 而言,在能消费得
起的前提下,商品 y 的消费量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
7.在其他变量固定的情况下,收入增加,吉芬商品的需求增加。( ) 【答案】F 【解析】吉芬商品是指需求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需求增加的商 品是正常商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生 产)【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生 产)【圣才出品】

第33章 生 产1.椰子的竞争价格是每磅6美元,而鱼的价格是每磅3美元,如果社会放弃1磅椰子,能够多生产多少磅鱼?答:包含两种物品的经济系统的一般均衡的必要条件是:111222i i i i u x p T x p u x T x ∂∂∂∂==∂∂∂∂u i 是第i 个人的效用函数,i =1,…,N ,T (x 1,x 2)是产品的转换曲线(转换曲线就指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资源约束下,整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集的边界)。

如果椰子和鱼的均衡价格分别是p 1=6,p 2=3,则:211122d 623d p x T xp x T x∂∂====∂∂ 这就是说社会放弃1磅椰子可以生产2磅鱼。

2.如图33-1中描述的厂商决定支付较高的工资,会发生什么情况?图33-1 利润最大化答:厂商提高工资会破坏市场均衡。

如图33-2所示,较高的工资会形成一条较陡的等利润线,这意味着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出水平低于均衡产出水平,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比均衡时的低,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预算线也更加陡峭,从而对椰子的需求高于均衡时的需求,劳动力的供给也比均衡时的高(这是因为高工资刺激了劳动的供给),所以整个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

图33-2 非均衡的经济3.从何种意义上讲竞争均衡对一个经济是件好事或是件坏事?答:(1)从效率的角度讲,竞争均衡对一个经济是件好事。

原因如下:达到竞争性均衡时,在均衡价格和初始禀赋的分配的条件下,每个个体都实现了利润或效用的最大化,所以该经济是有效率的,同时这也表明经济中不存在使任何人的情况改善而不影响其他任何人境况的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讲竞争性均衡对一个经济是件好事情。

(2)从公平和社会福利的角度讲,竞争均衡对一个经济未必是件好事。

比如说,可以通过对初始分配的调整,使得市场达到均衡时,少数人拥有整个社会的绝大部分资源,而其余的大多数人只占有全部资源的一小部分,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同时对于给定的社会福利评判标准,所有帕累托有效分配构成的集合——契约曲线上的点,并不都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章行为经济学
1.假设要求被实验者摇奖买票。

告诉一组被实验者,他们有55%的可能性买到票,而告诉另一组被实验者,他们有45%的可能性买不到票。

哪个小组更愿意摇奖买票?这种效应的名称是什么?
答:第一组被实验者更愿意摇奖买票。

这种效应的名称是框架效应。

实际上,两组被实验者买到票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但是针对第一组的表述属于正面信息框架,针对第二组的表述属于负面信息框架,根据框架效应,当衡量一个交易时,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要比同等的“收益”大得多,人们会厌恶损失。

2.玛丽为自己的家庭制定了整周的膳食计划,而弗雷德负责每天购物。

谁更愿意使得膳食多样化?这种效应的名称是什么?
答:玛丽更愿意使得膳食多样化,这种效应的名称是选择分类效应。

人们在面临一次性选择时,一般会明显地愿意选择多样性而不是单一性。

3.设想一个中等规模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正试图决定为自己公司雇员的年金计划提供几种共同基金。

提供10种共同基金好还是提供50种共同基金好?
答:根据经典消费者理论,人们偏好多样化,因此选择越多越好。

但是更多的选择可能会误导雇员,以致雇员无所适从;此外,过多的选择也存在决策成本问题。

因此,对于人力资源主管而言,提供10种共同基金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

如果人力资源主管决定提供50种共同基金,则最好是将它们归并为相对更少的几类基金。

4.在正常的硬币投掷中,连续出现三次硬币正面的概率是多少?
答:在一次正常的抛掷硬币实验中,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都是0.5。

由于每次抛掷硬币都是独立事件,所以连续三次抛掷硬币都出现正面的概率为:0.5×0.5×0.5=0.125。

5.约翰决定本周和下周各节省5美元和10美元的开支。

然而,在下周来临时,约翰决定只节省8美元的开支。

可以用哪种专业术语描述这类不一致性行为?
答:约翰的这类不一致性行为称为“时间的不一致性”。

“时间的不一致性”是指在t 期为t+i期计划的行动方案,在t+i期到来时,实施该行动方案不再是最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