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标准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第六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6.1 概述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建设银行为加强信贷经营管理,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及时准确揭示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增强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的能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而设置的一项基础工作。
6.1.1定义6.1.1.1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建设银行的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根据信贷资产按时、足额回收的可能性,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不同类别,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6.1.1.2五类信贷资产的核心定义1.正常。
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用足够理由怀疑债务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
2.关注。
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
债务人的还款能力明显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4.可疑。
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债权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6.1.2分类范围建设银行发放、提供信用以及承担信用风险而形成的信贷资产均纳入风险分类的范围。
具体包括:1.表内本外币贷款:建设银行用信贷资金发放并纳入综合统计报表统计的各类本外币贷款(含境外筹资转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保理预付款、账户透支、国家投资债券贷款、政策性住房“大委托”贷款、贴现、远期信用证项下汇票贴现、延期信用证项下应收款买入、福费廷、信用卡透支、买入企业返售证券、买入票据等,下同)。
2.表外信贷业务:主要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证、信贷证明、保理担保付款、贷款承诺(限于已经签定了借款合同或合作协议的账户透支业务中未支用的额度,借款合同中分期用款尚未支用的贷款)。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试行)(鲁农信联办〔2009 〕366 号)为做好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根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补充通知》、《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指引(试行)》,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分类目的(一)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其质量;(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为充分提取损失准备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
二、适用范围(一)农村信用社全部信贷资产,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个人类信贷资产适用风险五级分类;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公司类信贷资产适用风险十级分类。
(二)本《实施细则》所指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含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含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三、分类原则(一)风险性原则。
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性原则。
风险分类应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其风险程度。
(三)审慎性原则。
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性原则。
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
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充分性原则。
对影响信贷资产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贷后管理 资产风险分类 知识点5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未到期
本笔贷款能按期 支付利息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二)划入关注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关注类参考特征: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三)划入次级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次级类参考特征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四)划入可疑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项目十 贷后管理
模块二 资产风险分类
知识点5: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 标准
项目十 贷后管理
模块一 贷后检查 模块二 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三 不良贷款处置 模块四 贷后管理实训
01 划入正常类的情况
02 划入关注类的情况
03 划入次级类的情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划入可疑类的情况
05 划入损失类的情况
(一)划入正常类的情况
•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 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银行对借款人最终 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 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正常类参考特征
借款人生产经营正 常,主要经营指标合 理,现金流量充足, 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 还贷款本息。
(四)划入可疑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可疑类参考特征: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五)划入损失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损失类参考特征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损失类参考特征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为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合用于公司对公司类客户和个人类客户办理的资产业务。
通过贷款资产风险分类(以下简称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贷款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二)发现贷款资产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三)为提取损失准备金、绩效考核等提供依据。
风险分类工作采取“按季认定,实时调整”。
即按季对所有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同时将贷款资产风险分类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根据贷款资产风险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统计汇总风险分类结果。
风险分类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评估公司贷款资产质量,即把贷款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前两类合称为正常资产,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风险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归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一)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二)债务人的还款记录;(三)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四)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五)贷款资产的担保;(六)贷款资产偿还的法律责任;(七)公司的贷款管理。
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债务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债务本金和利息的主要还款来源,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债务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正常类核心定义: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本金和利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普通具有以下特征:(一)债务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二)担保合法、有效、足值;(三)债务人即使存在消极因素,也不影响债务本息按时足额偿还;(四)贷款未到期、能按时支付利息。
关注类核心定义: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普通具有以下特征 (潜在缺陷):(一)债务本息逾期不超过30 天(含);(二)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对债务人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尚未浮现明显问题;(三)债务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等关键指标浮现不利变化;(四)债务人或者有负债过大或者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五)债务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六)债务人还款意愿差,不与公司配合;(七)债务人改制(如合并、分立、承包、租赁等)对公司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八) 债务人虽涉及重大经济案件,但未对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九) 债务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者核心管理层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债务偿还的变化;(十)抵(质)押物价值下降;(十一)担保人的财务状况浮现不利变化;(十二)贷款展期;(十三)债务人虽存在一些可能对还款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贷款担保合法、有效、足值、变现能力强,公司短期内彻底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债务本息。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信贷资产七级分类是指贷款、债券等信贷资产按照其风险程度进行分类,以便银行对风险进行评估、管理和控制。
七级分类实施细则是对信贷资产七级分类的具体操作办法和流程进行规定,并包括评估标准、分类依据、分类结果等内容。
以下是关于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的详细介绍,共计1200字以上。
一、评估标准1.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规定,银行应制定风险相对应的评估标准,以便对信贷资产进行评估和分类。
2.评估标准包括财务分析、市场评估、行业分析、项目评估等方面的指标和方法,以综合评估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二、分类依据1.银行应根据评估标准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分类依据主要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因素。
2.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可以通过个人征信报告、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并综合考虑其历史还款记录、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因素。
4.还款意愿可以通过借款人的还款记录、欠款催收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估,借款人的违约行为、拖欠情况等可以作为还款意愿的评估依据。
三、分类结果1.根据分类依据,银行将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在信贷资产调查表中。
2.分类结果主要包括优质资产、正常资产、关注资产、次级资产、可疑资产、损失资产等分类,其中优质资产风险最小,损失资产风险最大。
3.银行应按照分类结果对信贷资产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暴露和损失。
四、分类调整1.银行可以根据风险的变化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调整。
2.分类调整的依据主要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变化。
3.银行应及时根据分类调整的结果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和管理,以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风险报告1.银行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向上级金融监管机构提交风险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分类结果、分类调整情况、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等内容。
2.风险报告应真实、准确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情况,帮助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和监管。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凤台联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信贷管理理念,真实、全面、动态地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为计提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凤台联社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本细则合用于凤台联社辖内各信用社以及总部营业部。
本细则所指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 风险原则。
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内在风险是指潜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
各信用社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三)审慎原则。
分类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担保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凤台联社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企业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标准

1.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款人经营稳定性一
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 般,对借款人的持续偿债能力需加以关注。
款人经营稳定性一般,对借款人的持续
偿债能力需加以关注。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
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1.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款人经营稳定 性和所在行业一般,存在可能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不利因 素。
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借款人改制后,难以落实债务或虽落实债务,但不能
款
正常还本付息。
6.经过多次谈判借款人明显没有还款意愿。
7.已诉诸法律追收贷款本息。
8.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的贷款或表外垫款91天以 上。
1.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
损
>的通知》(财金【2008】28号)规定的被认定为呆账条件
2.借款人已不得不通过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和经营性 固定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或者通过拍卖抵押品、履行保证 责任等途径筹集还款资金。
3.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正常经营构成实质损
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
次级类 贷款
1.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 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及时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 一定损失。
7.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31-90天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
垫款30天以内。或连续逾期3-6期(含6期)的抵押或按揭贷款
。
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 但借款人经营效益、经营性现金流量连
8.借款人之直接关联公司的贷款被列为次级或以下。
续下降,存在可能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 9.借款人涉及对其财务状况或经营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
《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实施办法》解读

“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实施办法”解读
信贷管理部 张国广
2016年3月30日
培训内容
一、分类范围与分类原则 二、核心定义与参考特征
三、分类方法
四、分类程序
五、分类管理
六、重点工作安排
风险分类培训--《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实施办法》解读
第2页
一、分类范围与分类原则
(一)分类目的
实现信贷精细化管理,促进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经营理念,充分 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提高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水平,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提供充足依据。
风险分类培训--《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实施办法》解读
第5页
中规定的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统计局关于印发统 计上大中小微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中规 定的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三)风险十级分类类别划分为:正常1、正常2、正常3;关注1、 关注2、关注3;次级1、次级2;可疑、损失。其中次级1、次级2、 可疑和损失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正常1、正常2、正常3对应原五级分类的正常类;
第3页
1.真实性原则。根据搜集有关客户的信息,正确运用风险分类
分析工具,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准确估计信贷资产内 在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
2.及时性原则。风险分类属于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应及时、动 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客户信 息,并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动态进行风险认定,调 整分类结果。 3.充分性原则。应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 量化分析,结合担保因素、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分析,综合 评估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并根据分类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 风险分类。 4.审慎性原则。应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 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 款和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
特殊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标准
一、信用卡透支
(一)信用卡透支可按照以下标准结合核心定义进行分类:逾期天数60天以下61天-90天91天-180天181天-360天360天以上正常1及以
分类结果
关注1及以下次级1及以下可疑损失
下
(二)按照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财金[2010]21号)的相关规定,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之后,未能收回的款项,可认定为损失。
二、个人按揭类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新农村安居房贷款
(一)借款人在贷款期间能正常还本付息,应划分为正常1或正常1以下:
(二)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3次,或贷款本息逾期30天以上90天以内,应划分为关注1或关注1以下:
(三)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4-6次,或贷款本息逾期91-180天以内,应划分为次级1或次级1以下:
(四)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7次以上,或贷款本息逾期181天以上,应划分为可疑:
三、票据贴现
(一)凡按国家及本行有关商业汇票规定操作的未到期的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可划分为正常1类;外汇票据买入中按规定已核实印鉴及密押的银行汇票或本票可划分为正常1类。
(二)资料不全的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或承兑人超授权承兑的票据贴现,可划分为关注2或关注2以下。
(三)汇票到期向承兑人提示付款、承兑人超过15天未有明确理由拒付票款的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可划分为次级1或次级1以下;外汇票据买入中有追索权但已得到付款人的明确拒付指示的外汇票据,可划分为次级1或次级1以下。
(四)违反汇票加载的限制性字样及附加条件而贴现的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汇票内容、要素、版本、背书及有关印章被证明有伪造行为,承兑银行在汇票到期后拒绝付款,并出示拒付文书以及外汇票据买入中已被付款人拒付而追索权又不可能实现的外汇票据应划分为可疑或可疑以下。
(五)对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应依照一般贷款的分类分析方式,首先对票据承兑人或贴现申请人的综合还款能力进行分析,再参照上述票据业务分类标准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分类结果。
四、打包放款
打包放款以借款人近期本币贷款分类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在重点分析贸易交易过程和货权控制的基础上,还应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做出分析。
若不能控制货权且未来贸易收入不能确定或控制,则应重点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同时必须做出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