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基础知识填空1.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可以 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必须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是指 ,即 。

2.体液包括细胞外液(主要有 )和细胞内液(约占 )。

细胞外液是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如红细胞的内环境是 ,毛细胞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大多数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 。

三种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 三方面。

人体血浆中 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 维持(临床上以 N a C l 用作生理盐水);血浆pH为 。

人体血浆pH 的维持与血浆中含有的等离子有关。

4.若人体长期 供应不足或因肾小球肾炎引起蛋白尿、过敏反应中毛细胞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循环受阻等,可能导致血浆蛋白质减少,血浆渗透压 ,导致组织液 ,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5.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内环境稳态是 的结果,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 ,是一种 。

6.多细胞动物(包括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过程(补充完整)注:补充完整左图. (1)透出毛细胞血管壁的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及由小肠吸收的脂质不能重新透回血浆。

这类物质只能由淋巴循环送回血浆。

(2)组织液成分只能透入毛细淋巴管,不能由淋巴透回。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相比,前者含 较多,其它成分外界环境中的物质消化系统 营养物质呼吸系统 02、C02、水气泌尿系统、皮肤 水、尿素、尿酸、无机盐二、典型例题分析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2.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右图所示,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A.①血浆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三、课后习题训练1.医院里医生给病人输液的生理溶液有两种,0.9%的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如果把红细胞分别置于这两种溶液中,你预测将会A.前者正常,后者皱缩B.前者皱缩,后者正常C.均正常D.均皱缩2.血浆中的水分来自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4.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血浆蛋白、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尿素5.维持血液PH恒定的缓冲物质A.都是由强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B.都是由弱酸和弱碱盐组成的C.都是由强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D.都是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6.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的描述是A.是仅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 .温度、PH 值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D .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7.(多选)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高二生物必修3_第1章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总复习

高二生物必修3_第1章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总复习

高二生物必修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总复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考点1 体液、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和组成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

两者关系如下图:(2)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a.各组分之间的形成关系如图: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巾l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②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③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b.各组分之问的成分关系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②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③三者共同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深化1.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由孑L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一般不称为体液,而称为外界溶液。

2.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3.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而血浆则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考点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积累1.渗透压(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高中生物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管形成 ②组织细胞代
②由消化道 谢产生
吸收而来
项目
血浆
成分 组织液
淋巴
化学成 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 分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者之 间的转 化关系
[题点全练]
1.(2017·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 200 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3)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 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 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内环境的组成
[过程体验]
1.通过填图掌握体液的组成
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 血浆 ,② 组织液 ,③淋巴 ,④细胞外液,⑤ 细胞内液 , ⑥ 体液 。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淋巴、组织液
血浆 淋巴、血浆
2.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比较
项目
血浆
成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 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 成分来源 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 下静脉汇入
①组织液渗 ①血浆透出毛的判断
3.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②③⑤⑦⑧⑪⑫ 。(填序号) ①血红蛋白 ②尿素 ③CO2 ④麦芽糖 ⑤胰岛素 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⑦氨基酸 ⑧抗体 ⑨载体 ⑩消化酶 ⑪神经递质 ⑫淋巴因子
[系统认知]
1.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行。 内环境 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 (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

高中生物必修三 (内环境)需要记忆的 必修三 重要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    (内环境)需要记忆的   必修三  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液分布图:
细胞外液体即是内环境,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还有脑脊液。

我们现在研究的只有前三种。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属于人体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环境产生的)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血浆中的血细胞和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也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液体成分------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激素、CO 2、O 2、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尿血液 素等)
有形成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二、细胞与外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食物 O 2 CO 2+H 2O H 2O 、无机盐 尿素、尿酸 H 2O 、无机盐
尿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外界环境淋巴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胆固醇3.内环境中可以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存在的物质气体:O2 CO2等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维生素组织胺神经递质4.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消化酶,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6.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

7.血液 = 血浆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8.组织水肿的原因:营养不良性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慢。

过敏性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出现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

淋巴管阻塞性组织水肿: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向血浆的回流受阻,同时淋巴管从组织液吸收的液体也减少,导致组织液增多。

代谢性组织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向组织液释放的物质增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量增加。

肾小球炎:使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弱。

9.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10.外界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肺泡壁的一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线粒体(2层),肝细胞的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

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红细胞(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痕(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八(存在于细胞内.釣占23)L体液J 「血浆"细胞外疲=内环境(細胞直接主活的环境)彳蛆织液屮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M)L淋巴等"2.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内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細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W徘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02、CO2等匚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注意:(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渗透压: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O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 / NaHCo3 NaH2PO4∕Na2HPO4∣CO2+H2O^=→H2CO3 ⅜ ---- k H--HCO3-(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整理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整理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
点整理
1.稳态的生理意义
(1)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拓展:
①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抗体、激素
(2)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

2.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
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实行,机体才能适合环境的持续变化。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区别: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4)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肾脏。

(5)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动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

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
(6)胰岛素通过促动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7)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8)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动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从而降低血糖。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动肝糖元分解,促动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各组分的关系[重要程度:★☆☆☆☆]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内环境),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写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二、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血浆的成分(1)含量约90%的是水,约7%~9%的是蛋白质,约1%的是无机盐。

(2)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抗体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1.填出下表中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2.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3.完善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

4.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过程a主要表示营养物质和O2等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的组织液,b主要表示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和CO2等穿过毛细血管壁回到血液中被运走,c表示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

(2)据图分析,维持内环境稳态必需的过程是a 、b 、c 。

(3)CO 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4)过程b 或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5)除(4)中的情况外,还有一些情况导致组织水肿,它们与渗透压之间存在的关系,可用下列流程图表示。

⎭⎪⎬⎪⎫ 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水肿 ↑ 过敏反应→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易错警示 与内环境有关的3个易错点:@(1)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

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 分)。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3)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2013年高考海南卷)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 .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 .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 .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2.(2013年高考海南卷)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答案:B、7.(2013·珠海一中)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答案:D5.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解旋酶④二氧化碳⑤唾液淀粉酶⑥甲状腺激素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胰岛素A.②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⑤⑦D.③⑤⑥⑧⑨~答案:B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①抗原与抗体结合②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答案D1.(2014年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递质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喝的牛奶和口服药物都进入消化道、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成分(m 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③147.④10140、25-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答案:D#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答案:B<2.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答案:D6.(2014年北京东城模拟)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B.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答案:C8.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答案:A考点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和调节机制[重要程度:★★☆☆☆]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动态变化: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3.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1)内环境的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细胞代谢将出现紊乱。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温度、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几种失调情况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④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易错警示内环境稳态应澄清的两种误区(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2)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2.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答案B3.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答案C,3.(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答案:D3.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B.血浆pH稳定与血浆中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答案:A4.(2014年安徽黄山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与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B.淋巴细胞存在于血浆、淋巴中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答案:A5.(2014年南昌模拟)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最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一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答案:B8.(2014年安庆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D.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实现的答案:C6.(2011年高考上海卷)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