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就通便的神奇穴位

合集下载

便秘按摩方法图解

便秘按摩方法图解

便秘推拿要领图解之阳早格格创做
自“让青秋永驻”
坐于床上,二脚五指并拢,反脚以掌根附于共侧的腰骶部,适合用力自上而下天推揩30~50次,曲至腰骶部收热.
共上坐姿,二脚叉腰,拇指背前按于共侧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适合用力按揉30~50次.
坐于床上,二膝闭节自然伸曲,用拇指指背按正在共侧的脚三里穴上,其余四指紧附于小腿后侧,拇指适合用力揉按30~50次.
共上卧姿,单脚叉腰,中指指背搁正在共侧的天枢穴上,大拇指附于背中侧,中指适合用力按揉30~50次.
俯卧于床上,单腿自然伸曲,将左脚掌心沉叠正在左
脚背上,左脚的掌心紧揭于中脘穴上,适合用力揉按30~50次.
共上卧姿,二脚分别搁正在共侧的背中侧,以掌根从季肋背下推至背股沟,反复干30~50次.
共上卧姿,将左脚掌心沉叠正在左脚背上,左脚掌心搁于肚脐旁,适合用力,绕脐做逆时针圆形摩动30~50次.
共上卧姿,用拇指取其余四指用力对于合,边拿边捏背部肌肉30~50次,单脚可共时举止.
共上卧姿,用一脚拇指指背搁正在闭元穴上,适合用力按揉30~50次.
用左脚掌心沉叠于左脚背,左脚掌心紧揭于下背部,适合用力做逆时针圆形摩动30~50圈,以皮肤收热为好.
以上的自尔推拿法能调理肠胃功能,锻炼背肌弛力,巩固体量,更加适于缓性便秘的人.但是必须脆持早早各推
拿一遍,脚法应沉快、机动,以背部为主.别的,还应注意饮食要适量,多食蔬菜、火果,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小知识: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启1.5寸处.
脚三里穴:位于中膝眼下3寸,胫骨中侧约1寸处.
中脘穴:位于背中线,脐上4寸处.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启2寸处.
闭元穴:位于背正中线,肚脐下3寸处.。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下水道系统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环境的卫生状况。

而对于下水道的畅通问题,两对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所谓的两对穴,指的是人体手脚上的四个穴位,即足三里(位于小腿前部),中极(位于手掌上部),合谷(位于手背与掌心连接处),曲池(位于小腿内侧)。

这四个穴位是经络系统的重要节点,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足三里是人体的“排污口”。

按摩足三里可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缓解便秘问题。

足三里还能活化身体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改善皮肤质量等。

顺畅的足三里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中极是祛除体内湿气的重要穴位。

湿气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有害的,它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如关节炎、湿疹等。

通过按摩中极,可以促进湿气的排出,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并且还可以缓解疲劳,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合谷是人体经络的重要交会点,对于身体的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按摩合谷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畅,增强体内能量的运行。

合谷还具有止痛、镇定的作用,对于缓解头痛、牙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曲池是消除体内湿气的关键穴位。

按摩曲池可以促进湿气的排出,改善湿气在体内的循环,减轻湿气引起的不适症状。

曲池还可以舒缓肌肉疼痛,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两对穴是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的关键。

通过按摩这四个穴位,可以促进排便,排除湿气,改善气血循环,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这四个穴位的保养,通过按摩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下水道”保持畅通无阻的状态。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活的舒适度,还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治疗便秘的三个特效穴位,每天按按改善便秘!

治疗便秘的三个特效穴位,每天按按改善便秘!

治疗便秘的三个特效穴位,每天按按改善便秘!治疗便秘的三个特效穴位,每天按按改善便秘!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算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症状。

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原因有:饮食不当,如饮水过少或进食含纤维素的食物过少;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滥用泻药,对药物产生依赖形成便秘;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年老体虚,排便无力等。

今天主要讲的特效穴位:支沟、气海、上巨虚支沟穴清利三焦、通利肠腑定位→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ráo)骨之间。

按摩→将食指指尖放于前臂背侧的支沟穴上按压。

呼气时默念“1,2,3”,力度加重;吸气时默念“1,2,3”,手指放松。

【按摩150次】气海穴健运脾气助通便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肚脐中下1.5寸。

按摩→将食指放于下腹部气海穴上环形按揉,力度轻柔。

呼气时默念“1,2,3”,力度加重;吸气时默念“1,2,3”,手指放松。

【按摩200次】上巨虚通调大肠腑气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按摩→将拇指指尖放于下肢上巨虚穴上,微用力压揉,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呼气时默念“1,2,3”,力度加重;吸气时默念“1,2,3”,手指放松。

【按摩50次】人体有个通便穴,治疗便秘是一绝同学老是便秘,有时候七八天都不上厕所,问我有什么方法,我就告诉按压通便穴就可以治疗。

她去学校后就给同学按压,当天她同学腹泻4次。

从此后,有很多同学都来问她,凡坚持按压者都有疗效,而按压时候少的则效果不佳。

临床上我也多次按压便秘病人的通便穴,大部分都有很痛的反应,没有反应的则效果不是很好。

本穴位又叫痔疮穴定位:此穴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挠骨之间,前臂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左右交叉。

功能:解毒泻火,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内痔,外痔,肛裂,便秘。

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思睡,中风失语急性腰扭伤,肋间神经痛,胸部软组织损伤,爆震性耳聋。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穴位按摩在中医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身体健康、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压力等方面。

两对特殊的穴位被称为“下水道”,因其具有畅通身体气血和排毒通便的作用而备受关注。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两对穴位,了解它们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两对神奇的穴位。

第一对穴位是“阴陵泉”。

位于脚掌内侧的凹陷处,距反膝关节窝3横指处。

它是非常重要的排毒通便穴位,能帮助肠胃蠕动、促进排便、调整大肠功能,对缓解便秘、改善消化不良和肠胃问题有显著的效果。

第二对穴位是“太沖”。

位于脚趾指尖上方约两横指处的凹陷处。

它是通络活血、清热利湿的重要穴位,对调理血液循环、改善水肿和尿频问题有显著的效果。

太冲穴还可以帮助缓解头痛、眩晕和失眠等症状。

这两对穴位被称为“下水道”,意味着它们可以帮助身体畅通无阻,促进气血畅通、排毒通便,维护身体健康。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两对穴位的功能和穴位按摩的方法。

首先是“阴陵泉”穴位的按摩方法。

可以采用手指轻压、按摩或转动的方式来刺激阴陵泉穴位。

每次按摩约5-10分钟,每天可以进行多次按摩。

在按摩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深呼吸,帮助放松身心,促进排便。

除了按摩外,还可以通过贴敷、灸穴等方式来刺激这两对穴位,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效果。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两对穴位的重要作用和注意事项。

这两对穴位具有畅通身体气血和排毒通便的作用,对缓解便秘、改善消化不良、调理血液循环、改善水肿和尿频问题有显著的效果。

在按摩这两对穴位时,要适度轻柔,不要过度用力,以免损伤穴位和周围组织。

按摩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5-10分钟即可。

如果有长期便秘、水肿、尿频等症状的人群,可以经常按摩这两对穴位,以帮助调理身体。

但如果有其他严重疾病或并发症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调理。

这两对穴位可以帮助我们畅通身体“下水道”,促进气血畅通、排毒通便,维护身体健康。

通过适当的按摩和刺激,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调理身体,让身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穴位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其中有两对穴位被形象地比喻为人体的“下水道”,它们是关元和中极。

关元穴位于人体脐部,是人体的“主动脉之海”。

按摩关元穴能够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元穴是脐下两寸,这个位置正好位于人体的“下水道”——肠道的中心位置。

肠道是人体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具有排泄、吸收营养等重要功能。

当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便秘、腹痛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而通过按摩关元穴,可以增强肠道的运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排泄,从而改善便秘和腹胀等症状。

关元穴还能够调节下腹部的气血运行,对于子宫、前列腺等器官的血液供应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和男性的前列腺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中极穴位于人体手足的指尖,是人体的“绝经点”。

中极穴位于人体指头的顶端,对应于人体的“下水道”——泌尿系统的终点。

泌尿系统是人体排尿和排泄废物的重要系统,具有排毒和维持水平衡的功能。

中极穴的刺激能够促进泌尿系统的气血运行,增强肾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从而改善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

中极穴还能够调节人体的冷热平衡,辅助治疗一些风寒感冒和发热疾病。

通过对关元和中极这两对穴位的刺激和按摩,能够改善人体“下水道”的功能,使其畅通无阻。

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卫气(免疫力)功能,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刺激穴位的力度和频率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合理调节,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治疗便秘的穴位按摩手法(附图)

治疗便秘的穴位按摩手法(附图)

治疗便秘的穴位推拿手法(附图)之巴公井开创作1.抹任脉(见图①、②)位置:两乳头之间中点到脐下一掌宽小腹的中点连线.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推拿方法:患者仰卧或正坐,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从膻中穴沿着任脉(腹部正中)抹到中极穴,方向始终由上向下,把持20次,力量不宜过年夜,可是要紧贴皮肤2.掌揉天枢穴和年夜横穴(见图③)位置: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年夜横穴位于腹中部,距脐中4寸.推拿方法:将自己两掌平放于中腹,两中指正对脐中,稍加用力后顺时针方向揉动,令腹内有热感为佳.3.点揉腹结穴和气海穴(见图④、⑤)位置:腹结穴位于下腹部,年夜横穴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气海穴位于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推拿方法:将双手拇指指腹按压住同侧腹结穴后稍加压力,感到酸胀为佳,然后顺时针方向点揉1分钟;再用一手拇指点揉气海穴,力度同腹结穴,同样把持1分钟.4.顺时针摩揉全腹(见图⑥)推拿方法:将两掌重叠,扣于脐上,稍加用力,沿顺时针方向摩揉全腹,注意力度要渗透进腹腔,令肠道能跟随手掌在腹腔中震动.这样才华增进肠道蠕动,注意摩揉方向,如果把持方向相反,就会适得其反.5.点揉尺泽穴和曲池穴(见图⑦、见图⑧)位置: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推拿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尺泽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曲池穴把持同尺泽穴.此二穴为上肢治便秘要穴,尺泽穴为肺经穴位,曲池穴为年夜肠经穴位,二者相配能有效增进年夜便排出,效果显著.6.点揉合谷穴(见图⑨)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即是此穴).推拿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合谷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合谷穴是全身四年夜保健穴之一,也是清热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缓解因便秘造成的头晕、饮食不振、情绪烦躁、黄褐斑、痤疮和腹痛等症.7.按揉支沟穴(见图⑩)位置: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推拿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各型便秘均可使用.8.按揉内庭穴(见图⑾)位置:内庭穴位于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推拿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内庭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内庭穴是泻胃火的效穴,此穴对青年过食酒肉辛辣所致的便秘效果最好.9.按揉三阴交穴(见图⑿)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推拿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三阴交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三阴交穴是滋阴润燥的要穴.特别是用于年老体衰的便秘效果更佳.。

老中医教你按摩五个穴位助消化

老中医教你按摩五个穴位助消化

张璐说胃肠按摩五穴位缓解肠胃不适秋季是肠胃疾病的高发季,很多人都会出现腹泻、腹痛的现象,还有人会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些其实都是常见的肠胃病。

肠胃问题除了通过饮食来改善,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不适。

足三里穴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

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就能治好。

四缝穴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

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如果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

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

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下脘和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章门穴章门穴在人的侧腹部,取穴时可以把手贴在脸上,肘尖这时候对的位置就是章门穴的位置。

按摩的时候,可以用双手的手掌.去按揉这个部位一直到发热为止。

这种方法具有舒肝健脾的功效。

外关穴在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大约2寸的位置处是外关穴所在的位置,此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

对于一些胃部不好的患者在吃饭之前的半小时便可以对外关穴进行顺时针按摩,能有效地促进胃液中消化酶的分泌,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胃部食物的消化。

另外,在吃完饭之后,我们对其进行按摩还能更好地促进胃排空,大大减少胃部的负担。

在对手部外关穴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的力度需要稍微重一点,以穴位处有酸胀的感觉为宜,能很好地对穴位处产生良好的刺激,起到预期的养胃功效。

【每日一穴】天枢穴,胃肠不好,习惯性便秘,多用此穴

【每日一穴】天枢穴,胃肠不好,习惯性便秘,多用此穴

【每日一穴】天枢穴,胃肠不好,习惯性便秘,多用此穴正文:天枢穴调理习惯性便秘:取仰卧位,两腿屈膝,以强手法顺时针按揉患者天枢,先右后左,按揉5 min后,即有微微腹痛,多于次日排便。

每晚1次,连续7d,即可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为人身上下、天地、阴阳之气枢转交合之处,故名天枢。

天枢穴,重点看这个枢字,这个字含有枢纽、枢机的意思,那么这个穴位便有梳理、疏通、传导、分理人体气、血等物质的能力。

一些人体气血失衡的问题,很多时候会用到天枢穴。

天枢穴处于人中间的位置,属于胃经,同时是大肠的募穴,所以穴位功能可直接作用于胃和大小肠。

天枢穴可以调理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调、消化不良等问题。

天枢穴用法:1.顺时针按揉,每次按揉5分钟2.艾条温灸15-20分钟,也可以采用有艾灸效果的穴位贴穴位配伍:1.天枢穴配气海穴、中脘穴,调理腹胀,消化功能紊乱导致的便秘、腹泻等2.天枢穴配阳陵泉、支沟穴,调理腹胀,气虚型便秘。

3.天枢配足三里、内关,治消化不良、腹泻4.天枢配足三里,有和中止泻的作用,主治小儿腹泻5.天枢配中脘、气海、足三里,治急慢性肠炎。

6.天枢配中极、三阴交、太冲,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治月经不调和痛经取穴方法:快速取穴:仰卧,肚脐旁开3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现代医学对天枢穴的研究进展:1.针刺天枢穴可增强肠蠕动,使消化不良患儿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酸迅速恢复正常。

2.针刺天枢穴可提高血浆杀灭痢疾杆菌的能力3.针刺天枢穴可使正常人呼吸和代谢均趋降低,并使多数溃疡病急性穿孔患者,腹胸式呼吸运动曲线即刻改善,腹直肌肌电发放逐渐减少以至消失4.泌尿结石患者,以针刺天枢为主穴,配合肾俞、三焦俞等穴,排石率达到50%5.据报道针刺家兔“天枢”,针后1小时白细胞的吞噬活动开始增强,4小时达到高峰6.对正常人进行实验,针刺足三里、天枢,发现针后其补体效价较针前有所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