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采风去 (2)

合集下载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文题呈现桃核不盈寸,刻舟泛赤壁。

民间技艺,巧夺天工。

同学们,我们也不妨到民间采风去,寻访传承者,探求那踏着历史的足迹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

请以“到民间采风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本次命题意图是切合“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叹”单元主题,让同学们从古代的核舟雕工继而联想今朝的传统技艺,到达发现、欣赏美的目的,从而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的要求。

审题关键:紧扣“民间技艺”“民间采风”“寻访传承者”“文化精髓”等关键词审题,从“民间采风”可确定取材来自身边的生活且有个人的参与;“寻访传承者”“民间技艺”指出写作方向是民间手艺人的故事;“文化精髓”明确了中心是颂扬传统文化。

选材要旨:民间技艺,博大精深。

同学们可利用导图简列所熟知的民间技艺,并挑选最有切身体会的一项展开构思。

构思妙招:可仿照课文《核舟记》,从介绍技艺和技艺人起笔,继而叙写自己所见的传统技艺、自己所了解的技艺人的故事、自己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等。

立意提示:中心是颂扬传统文化,但点题宜小不宜大,要有针对性。

假设重在写手艺人的技艺,应盛赞其匠人精神;假设写自己学习技艺和欣赏技艺的过程,应重在抒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期盼。

习作展示一伦教糕◎蔡梅婷“玉洁冰清品自高,甜酸爽韧领风骚”,说的就是伦教糕。

伦教糕的制作起源于广东顺德区伦教镇,是岭南典型的汉族糕点名吃。

步入现在的伦教镇,一闻到伦教糕的气味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我国的美食有千万种,伦教糕别具一格。

制作伦教糕的工序比拟复杂,这次虽未能在店内观看,但我有幸在乡下见奶奶做过一次。

奶奶先把白糖倒入清水煮沸,趁热将其直接倒入糯米粉中,搅拌到丝滑为止。

再把粉浆放在一旁“退烧”,过一会儿把酵母倒进粉浆中搅拌均匀,把粉浆盖上保鲜膜放到温暖的地方发酵。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班级:姓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请你根据教材的相关提示和本学案中的提示、补充资料完成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只要你认真参与,一定有很大收获。

一、家乡素描:1、家乡的地理位置(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简单彭镇地图,然后标出各自家的位置):2、家乡的自然环境:3、家乡的历史文化(历史名人、历史遗迹、先进模范人物等):4、家乡的风土人情(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提示:可以浏览《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俗世奇人》三篇文章,看看文中写道的云南、江苏高邮、京津地区有哪些风土人情,然后想想我们家乡风土人情的特点)二、认识家乡方言:1、我们家乡属于什么方言区?方言常识: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却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

在早期的广大江南地区,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差很远,不能通话。

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赣语、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客家话。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满语)为代表,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

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使用人口3085万。

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

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广州话为中心。

使用人口约1.3亿。

第一单元主题综合实践作业——传统习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主题综合实践作业——传统习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综合实践作业——传统习俗一、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事件:节日习俗:(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及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论述。

二、班级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走近民间吆喝”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明确主题、烘托气氛,请你在黑板上写一组对偶句做标语。

(2)语文老师让你去邀请教历史的王老师来参加明天的班会活动,你打算怎样向王老师说?(3)老师给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分配的任务是搜索家乡的“吆喝”文化,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把你们的思路按顺序写出来。

(4)假如由你来向教历史的王老师提两个关于“吆喝”的问题,你打算提什么问题?三、综合性学习。

(1)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由于春节历史悠久,加上中国幅员辽阔,故在各地产生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请简要介绍一个你家乡的春节习俗。

(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过年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小德一家就选择了去旅游。

在某个以“三国演义”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小德看到了景点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刘为兄,张为弟,兄弟间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吴是仇,魏是恨,仇恨中有仁有义,单刀独辅汉江山。

请说出该对联重点写的人物是谁,并概括对联中一个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故事。

人物:故事:(3)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描写中秋节或春节的情境。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

__________到民间采风去__________________导学案 日期: _____周次:_____16_______年级:____八科目:语文 __ _____ ,如“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等;以龙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如龙舟、龙灯、龙笛,等等;以龙为名的建

等。” 成了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传人”这个称谓,将每一个炎黄子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①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你对“龙”的理解。(至少三点) 第一点:中国人对龙的理解起源很早;第二点:古代帝王以“真龙天子”自喻,达到统治天下的目的;第三点:龙象征;第四点:与龙相关的文化丰富多彩。 ② 相关链接:最近相关媒体报道,有专家正在重新建构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品牌,龙可能不再是中国形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会让外国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片面、武断的联想。互联网上展——龙”的调查和讨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答:我觉得,龙,作为中国的形象,没有任何理由能够推翻.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巨大的无形资产,也是老祖宗传给我的目的,异想天开,妄图对几千年的民族精神遗产实行封毁,这是典型的数典忘祖! 当然,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我们能实的,亲本的.而那些受不了考验的,可笑的,莫名其妙的形象是不可能被人接受的. (2)积累“民俗”诗。请写出含有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答: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门万户瞳痛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除夕)》) (3)写三个与“龙”相关的成语。 答:龙飞凤舞、虎踞龙盘、老态龙钟 3.综合题(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⑴请简要说明右边这幅插图的内容。(50字以内) 答:端午节到了,妈妈用雄黄或朱砂在孩子的额头画上一个“王”字(1分),用以驱邪。家里备有鸭蛋、粽子等,分)。 ⑵请从“春节”“清明”“中秋”“重阳”四个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谈答:春节: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人们都回家团聚,(放鞭炮,舞狮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多在农历四月4,5或6日,人们习惯在这天扫墓、踏青;祭奠祖先、缅怀逝者,尊重生命。圆朋友相聚,流行赏月、吃月饼、点花灯等风俗。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阳:我国的敬老节,农历九月初九的美德,懂得感恩回报。 教学反思:

《到民间采风去》原创课件共17页

《到民间采风去》原创课件共17页
旦。
赠送哈达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礼节,“哈达”之 意是:“神的光辉、萦绕的祥云,神灵的化身,
它表示与神同在,幸福无边,吉祥如意”。
向对方馈赠哈达时,必须由双手捧献,接方也 必须用双手领受。切忌用一只手相送或受礼。 不论年龄与职位,一般是在较重要或特殊的交 往中互赠哈达,常见是下辈敬献给师长,而师 长不回赠;德高望重的活怫或师长,受礼后, 又把哈达回赠给献者,这时上身要向前倾.能 使回赠的哈达,用双手举过头挂在脖子上,以 表示感谢。所领受的哈达,人们都要珍藏起来,
方 式 有 所 改 变 , 有 一
的 蒙 古 族 由 于 与 汉 族
有 天 窗 , 可 以 通 风 采
厚 毡 , 用 毛 绳 缚 定 。
架 组 合 。 帐 顶 和 四 壁
多 数 用 木 制 的 圆 形 为
红 茶 。 他 们 住 的 是 圆
古 人 喜 欢 吃 牛 羊 肉 和
蒙 古 刀 。 妇 女 喜 欢 用
古 袍 。 腰 上 系 带 , 带
布 袍 , 袍 身 肥 大 不 开
衣 , 外 罩 丝 绸 或 者 布
生 活 方 式 独 具 特 色 他
每年七八月,内蒙古的牧民们扶 老携幼,身着节日的盛装,乘车骑马 聚集到草原上,来参加一年一度的那 达慕大会。那达慕是娱乐或游戏的意 思。每逢这种传统的盛会。平时宁静 的草原便顿时热闹起来。惊险动人的 赛马,箭无虚发的较射,龙争虎斗的 摔跤,运筹决胜的棋艺,引人入胜的 歌舞和表演使人一饱眼福。
《到民间采风去》原创课件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达兴个杂光蒙覆壁形奶布上叉面们
到建时居。古盖和蒙食包配,,冬蒙
全了期,农包或伞古品头挂俗夏季古
族大,生业顶围形包,。荷称季穿人
总批他活区上上顶,喝蒙包蒙穿皮的

辽宁省开原五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开原五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开原五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活动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分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分享资料,并在探讨中学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活动重难点】1.学习搜集、整理、分析提炼材料的方法,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2.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实施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1.自由组合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明确小组课题、调查方式。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运用以下几种调查方式:采访、摄影、利用电脑查找资料等)2.把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提出有创造性的看法或观点,制成演示文稿,尤其要鼓励学生关注民俗文化的现状,提出个人建议,让民族文化得以保存。

教师做好动员,阐明进行民族文化调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调查活动。

(二)成果展示:主持人导入:近期,我们走村串巷,流连于乡村的田野风光,穿行于古老而优秀的民间文化之中,开展了“民间采风”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

今天,各个小队来进行成果展示和活动汇报。

1.妙手加工,独放异彩:由民间风俗收集小组介绍收集整理的情况。

小主编(学生a):介绍小队组建过程、收集整理及制作的整个过程。

小编辑(学生b):给大家讲自己收集整理的优秀的民间故事。

小主编(学生c):介绍整体设计及艺术加工。

小主编(学生d):介绍收集民间故事的经验和感受。

每篇习作都各有特色,各有魅力,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不同的审美观和创造性。

古老的传说,经过我们的妙手加工,焕发了时代的色彩。

2、对联谚语,寓理其中:由“对联谚语”小组汇报收集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情况。

学生:我们实地考察,我们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精品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精品课件(人教版)
• 丹东在发展板栗生产中,通过实行科学管理、实施“科技丰产工程” 点引时、培育推广了金华、岳王、丹泽、9113、9210等二十多个优良品种 同时,大力扶持板栗精深加工企业,不断开拓国内、国外板栗销售市场。 11个板栗储藏、加工企业年出口量达5000多吨,成为丹东市具有特色的一 势产业。
草莓
• 丹东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草莓的发展。适宜种植草 的地域比较广阔,东港、凤城、宽甸和振安区、振兴区、元宝区 可大面积种植。目前,丹东市有42个乡(镇)有17个,5000亩 上的5个,万亩以上的有1个。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全市草莓生产 积已11万亩,占全省草莓生产总面积的81%以上,其中有3.5万 日光温室生产草莓3.5万亩,有4.2万个大、中、小塑料冷棚生产 莓3.6万亩,草莓总产量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以上,是中 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
板栗
• 板栗是丹东的优势经济林树种,自然条件有利于丹东板栗生产,面积和产 占全省的90%以上。丹东板栗属日本栗系统,适合日本市场口味需求,板 占日本市场30%的份额。
• 目前全市板栗栽培面积发展到115 万亩,年产量超过2万吨,年产值达 亿元,已成为全国板栗的重要产区和出口基地。全市每个乡镇都有板栗栽 其中面积超万亩的乡镇38个,板栗生产已切实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 业。
端午节
中秋节
中秋பைடு நூலகம்的由来
•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 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 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 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 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 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 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 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 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到民间采风去gy

到民间采风去gy
教学难点:筛选,整理资料口头表达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法、文献法、竞赛法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
分活动小组,布置任务
1、划分活动小组,为激引导发兴趣可以给各个小组命名。
2、布置各小组任务
第一组:看看家乡的风土传说第二组:了解家乡的风土小吃。
第三组:品味家乡的婚嫁习俗。第四组:感受家乡的采茶文艺。
2、风俗民情(传说篇、食物篇、婚嫁篇、文艺篇)
三、活动过程:
(一)家乡赣南知多少?
1、赣州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
2、赣州市面积(40.28)平方公里,人口约(56.9)万
3、本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
4、赣州一共包括了(2)市(15)个县。
课外练习:
行嫁与接亲行嫁与接亲是赣南客家婚俗中最隆重的仪式,要举行一整套项目繁多的礼仪。第一天下午开始为暖轿夜(以前接亲用花轿),新郎要进行化妆(修饰礼仪),叩拜祖宗,然后在一派庄重的气氛下,由舅舅唱赞叹词并为新郎披红、戴花(插在礼帽上)。
第二天是正酒日子,新郎随同唢呐手、彩旗手(彩旗用红布绕着两根小桂竹)、先生(礼生)、媒人等到新娘家迎亲,其间,男方必须完成以下礼仪,分别给女方家的先生(礼生)、沐浴(为新娘穿衣服的人)、开厨(厨师)、走堂(端菜的人)、整容(为新娘化妆的人)、扶鸾(伴娘)等三十多人(为喜事帮忙的人)分发红包,以示谢意。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时序号
课题:到民间采风去课型:综合实践活动课
知识目标:通过了解赣南资源,民俗文化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资料,锻炼学生根据主题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给家乡素描吧
▪ 拉得匀称,牛肉,片得够薄,黄 澄澄的伽哩牛肉汤配上一小 撮碧油油的香菜,有色,有香, 有味,有着文绉绉的雅气.
来给家乡素描吧
▪ 四个襄阳:产业襄阳、 都市襄阳、文化襄阳、 绿色襄阳
▪ 标语:诸葛躬耕地, 山水襄樊城;集天下 智慧,建四个襄阳; 全市人民万众一心, 合力共建“四个襄 阳”。
来给家乡素描吧
▪ 古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役 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就有白起 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 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 复襄阳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 战、张自忠枣阳抗日会战以及解 放战争中的襄樊战役等。其间英 才名士也如繁星,堪称人文荟萃、 灿若繁星。这里是伍子胥、宋玉、 刘秀、庞统、杜甫、孟浩然、皮 日休的桑梓之地,又是诸葛亮、 王粲、米芾的第二故乡。悠久的 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 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 轶闻传说,这里是发展旅游的理 想地方。
1
襄阳的地理环境
2
襄阳的历史文化
3
襄阳的风土人情
4 襄阳的近期建设
来给家乡素描吧
▪ 属于中国地形第二阶 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 地带
▪ 鄂北岗地 ▪ 素有“南襄隘道”、
“南船北马”、“四 省通衢”之称。
Hale Waihona Puke 来给家乡素描吧▪ 襄阳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 华夏第一古城池保存完好。 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古隆 中寓居10年,成就了著名的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和“隆中对”,闻名中外的 《三国演义》120回中,有 31回发生在襄樊这片大地上。 宋玉、杜审言、孟浩然、皮 日休、张继、李白、杜甫、 米芾等一大批文人名士使襄 樊大地更具人文底蕴。
到民间采风去
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郭蕾
来给家乡素描吧
来给家乡素描吧
来给家乡素描吧
2004年魅力城市颁奖词
中国魅力城市襄樊,中 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 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 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 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 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 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 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汇 聚之地。今天,这里已经成 为内陆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 纽,汲取山水之精华——— 襄樊。
来给家乡素描吧
▪ 襄樊市1987年被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市域 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 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 堪称世界之最。1990年至 1992年在枣阳市雕龙碑发掘 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 社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 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属一 种新的文化类型。秦汉以前, 襄樊市为艰、卢、鄀、罗、 鄢、谷、厉、随、唐等诸侯 国之城,随后为楚境,秦汉 以后又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区 域和历朝历代的重镇。
来给家乡素描吧
▪ 饮食:牛油面、黄 酒
▪ 方言:扯皮 、有 板眼 、夹生 、机 故 、呀家
▪ 特产:大头菜 、 金刚酥、黄酒、宜 城板鸭、石花酒、 荆山野生葛粉
来给家乡素描吧
▪ 旅游景点:襄樊隆中 ·襄阳 城 ·鹿门寺 ·米公祠 ·夫人 城 ·习家池 ·广德寺 ··古隆 中 ·襄阳古城 ·隆中风景名胜 区 ·锦绣园 ·鹿门寺国家森林 公园 ·米芾纪念馆 ·襄阳王府 绿影壁 ·五道峡 ·水镜湖 ·南 河小三峡 ·白水寺 ·九道河漂 流 ·承恩寺 ·龙王峡河流·白 竹园寺 ·唐梓山 ·薤山 ·野花 谷 ·香水河·汤池峡温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