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1概述

1.1.1项目名称

**市**乡**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

1.1.2 项目建设单位

*****

1.1.3项目负责人

***

1.1.4项目建设地点

***省**市**乡**村

1.1.5项目占地

项目计划占地 94194.36㎡

1.1.6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⑴新建住宅98户

●新建 20 m×17.5 m宅基地户数44户,住宅108㎡/户

●新建25 m×14m宅基地户数54户,住宅108㎡/户

⑵新建村委会一处占地3010㎡,办公建筑903.04㎡

⑶新建休闲公园一处占地7321.58㎡

⑷道路、供电、给排水配套。

1.1.7投资估算

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00万元,

具体构成如下:

⑴第一部分2800.00万元,其中:

●建筑工程2471.89万元

●设备器材265.25万元

●安装费62.86万元

⑵第二部分60.00万元

⑶预备费140.00万元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⑵《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问题的决定》;

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

⑷《小城乡建设技术政策》的通知建科[2006]76号

⑸《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

⑹ **乡小城乡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1.2.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2)项目建设条件

(3)建设方案

(4)环境保护

(5)项目管理、建设进度

(6)项目投资估算

(7)经济评价

1.3承建单位基本情况

**市**乡**村位于**市区近郊,**村由三个自然屯组成,现有315户,人口1360人,有耕地7005亩,草原5800亩,奶牛存栏3800头,2010年人均收入8228元。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乡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乡,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央领导同志曾经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乡建设,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乡建设步伐。正确认识和把握城乡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乡的思路,对小城乡的健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的推进,充分认识并推进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不仅包括村镇建设的问题,还包括村民发展的问题;它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使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意义重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战略步骤。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2.2.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2.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

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2.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也是多方面的。应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分配结构、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城乡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因此,农村小城乡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生产力水平,改变生活现状,创造有利条件。

2.2.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