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中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分析 - 英语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统考面试——语法课型实战篇

语法课课型四色笔实战模板以人教版必修三UNIT3为例红色字体为板书内容蓝色字体为设计目的黑色字体为口述内容绿色字体为提示内容Grammar(板书内容)教学目标:准确理解相关语法的基本概念,结构,运用。
重点:相关语法的基本概念和结构难点:以学促考,灵活运用。
Part 1:Independent reading Ex 1:自主阅读Ex 1 部分,了解名词性从句的用法T: Good morning/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Today, we’ll learn a new grammar style名词性从句Noun clauses. Now please open your book, turn to page 21,book 3 and look at Ex 1. Read the play, which are mainly about this kind of grammar? Try to find the sentences.(pause)T: Ok. Stop here! Can you say one sentence? Now, who want to share your works? Ok, Tom, please.(手势语:平伸右手,手掌朝上,示意学生回答。
做边听状,边板书第一个句子,这个要提前备课,就是您早就准备好的句子!)May we ask what you are doing in this country?T: Very good,sit down, please. Now, who want to say the next? Ok, Lily, please. (同上,写第二个句子!)I didn’t know whether I could survive until morning.T: Very good,sit down, please. Now, who want to share the last one? Ok, Kate, please. (同上,写第三个句子!)The fact is that I earned my passage by doing sth.(课本上的三个句子)T: Very good,sit down, please.T: Now, we can see the Noun clause is a piece of cake, or we can say, it’s just so so. Are we right? Let’s look at the Ex 2 and try to finish the exercise of this part.If you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 first, lists problems of your own, then you can discuss in pairs; after discussion, you two can’t solve it,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write it down.Part 2 comprehension 理解(写完板书,此时,就下去转一下,回来在黑板上写1-2个难句子,就当是学生写的)Difficult point 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et the brothers have made?Difficult point 2: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Henry?Research 1: students’ comprehension to the grammar.T: Very good, just now two of our students wrote down two sentences, they think the sentences are much harder to understand. Can we help them to under the two sentences? T: Now, who want to try? Ok, Susan, please.(手势语:平伸右手,手掌朝上,示意学生回答。
教师招聘高中英语“英文常见陷阱句四”(语法知识) - 英语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高中英语“英文常见陷阱句四”(语法知识)- 英语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英文常见陷阱句】同位语从句1.定义:用作同位语的从句叫做同位语从句。
2.用法:同位语从句的先行词多为fact,news,idea,thought,question,reply,report,remark等,关联词多用从属连词that。
如:Theywereallverymuchworriedoverthefactthatyouweresick.对你生病这件事,他们都很焦虑。
WheredidyougettheideathatIcouldnotcome?你在哪儿听说我不能来?EarlyinthedaycamethenewsthatGermanyhaddeclaredwaronRussi a.德国已对俄国宣战的消息一大早就传来了。
注:同位语从句偶尔由从属连词whether引导。
如:Ihavenoideawhetherhe’llcomeornot.我不知道他是否来。
连接代词who,which,what和连接副词where,when,why,how亦可引导同位语从句。
Thequestionwhoshoulddotheworkrequiresconsideration.谁该干这项工作,这个问题需要考虑。
Wehaven’tyetsettledthequestionwherewearegoingtospendoursum mervacation.到哪儿去度暑假,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决定。
Itisaquestionhowhedidit.那是一个他如何做了此事的问题。
解释:1.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之区别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句法功能上that只起连接从句的作用,无意义。
在从句中不充当句子成分。
不可省。
that替代先行词在从句中不仅起连接作用,还充当一个句子成分。
如在从句中作动词的宾语时可省略。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预测知识点-高中英语

2024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重要分析高中英语所谓“时”就是行为发生的时段或状态存在的时段,即:“现在、过去、将来、过去将来”四种;所谓“态”就是行为或状态发生时所呈现的状态,有一般状态、进行状态、完成状态和完成进行状态四种。
与时结合,便形成下列十六种时态:(2)现在进行时代替一般现在时,描绘更加生动。
The Yangtze River is flowing into the east.(3)现在完成进行时着重表示动作一直在进行,即动作的延续性。
—Hi,Tracy,you look tired.—I am tired.I have been painting the living room all day.(一)不定式作宾语mannerStops or plosives VL VDFricatives VL VDAffricates VL VDNasals VDLiquids VD1.同义关系(1)方言同义词指意义大致相同但有地域差异(2)文体同义词指具有相同意义但在文体上或正式程度上有差异(3)搭配同义词指在意义上相同,但在习惯搭配上有所不同(4)情感或评价有差异的同义词指词义相同,但使用时所包含的情感或态度有所不同的词2.反义关系(1)等级反义关系多为形容词,有程度的区别,对一方的否定并非对另一方的肯定。
(2)互补反义关系成员彼此互补,中间不存在过渡性,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即否定其中一个便意味着对另一个的肯定。
(3)逆向反义关系反义关系的一种特殊类型,因为两个成员并不一定构成肯定否定的对立,而是表现在两个实体之间的一种反向关系。
3.同音/同形异义关系(1)同音异义词指发音相同但拼写不同,意义也不同的词。
(2)同形异义词指拼写相同但发音、意义不同的词。
(3)完全同音同形异义词指发音和拼写都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
1.语法教学方法(1)The deductive method演绎法:教师首先展示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由学生将所展示的语法规则运用于新的语言环境。
教师公招学科专业知识(中学英语)教材教法

教师公招学科专业知识(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第一章中学英语课程基础第一节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一)英语课程的性质:1.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英语课程的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2.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二)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1.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2. 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第二节中学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一)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1.总目标: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部分构成英语课程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质。
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
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3.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4.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5.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的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
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高中英语教资面试语法知识点

高中英语教资面试语法知识点在高中英语教资面试中,语法知识是面试官考察的重点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英语教资面试语法知识点,供参考。
1.时态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要能正确使用不同的时态。
常见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等。
面试时可以询问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时态,并要求学生造句或者进行口语对话演练。
2.动词的用法动词的正确使用也是语法考察的重点。
常见的动词用法包括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常用的短语动词,以及动词的时态、语态等。
面试时可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测试,要求学生解释动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
3.词性和句子结构学生需要了解并正确运用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词性的用法。
此外,学生还应掌握并正确运用句子的基本结构,例如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there be句型等。
面试时可以通过造句、填空等方式测试学生对词性和句子结构的掌握程度。
4.语法规则高中英语语法知识点较为繁多,面试时可以针对以下一些常见的语法规则进行测试:-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所有格-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人称代词、反身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用法-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区别-基本的介词用法-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用法-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形式和用法-条件句的用法-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的区别和用法5.从句作为高中英语重要的语法知识点,从句的掌握程度能够体现学生的语法水平。
面试中可以通过造句、填空、改错等方式测试学生对从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常见的从句包括:-定语从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常以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 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担任主语、宾语或表语的从句,常以连接词that, whether, who, whom, which等引导- 状语从句:在句子中担任状语的从句,常以连接词when, while, as, if, because等引导除了以上提到的知识点,面试官还可能根据具体的招聘条件和学校的教学需求考察其他的语法知识点。
高中英语面试试讲语法点

高中英语面试试讲语法点高中英语面试试讲语法点:动名词的使用英语语法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动名词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动名词的用法。
动名词是一种非谓语动词形式,它结合了动词和名词的特性。
动名词通常以"-ing"结尾,它可以作为主语、宾语、表语等句子成分。
以下是一些动名词的基本用法:1. 作为主语:动名词可以作为句子的主语,表示一个动作或活动。
- E.g.,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earning.2. 作为宾语:某些动词后面需要跟动名词作为宾语。
- E.g., I enjoy swimming in the summer.3. 作为表语:动名词可以用作表语,说明主语的性质或特征。
- E.g., My hobby is collecting stamps.4. 作为定语:动名词可以用作名词的定语,修饰名词。
- E.g., The swimming pool is closed for maintenance.5. 与介词连用:动名词常与某些介词连用,形成介词短语。
- E.g., I am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6. 构成固定搭配:有些固定短语中会使用动名词。
- E.g.,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在实际应用中,动名词的使用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例如,有些动词后面既可以跟动名词也可以跟不定式,但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 I remember closing the door. (我记得我关了门。
)- I remember to close the door. (我记得要关门。
)此外,动名词的完成式(having + 过去分词)可以用来表示动作发生在主句动作之前。
- Having finished my homework, I went out to play.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举例、练习和互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名词的用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高中英语-教案模板+逐字稿-语法课

语法课高中常用知识总结+教学设计思路+方案+逐字稿【注意】高中常用语法知识总结:1. 直接引语(Direct speech)和间接引语(Indirect speech):引述别人的话有两种方式,直接引用别人的原话叫做直接引语,用自己的话来转述别人的话叫做间接引语;例:Mr. Black said, “I’m busy.”(直接引语)→ Mr. Black said that he was busy. (间接引语)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转换:(1)人称(Person):一主二宾三不变;①一主:若直接引语中为第一人称,变为间接引语时,要将它变为与主句主语相一致的人称;例:He said, “I like it very much.”→ He said that he liked it very much.②二宾:若直接引语中为第二人称,变为间接引语时,要将它变为与主句宾语相一致的人称;例:He said (to me), “you’re so good at it.”→ He said (to me) that I was so good at it.③三不变:若直接引语中为第三人称,变为间接引语时,人称不变;例:The teacher asked, “has he read enough this week?”→ The teacher asked if he had read enough that week.(2)时态(Tense)(3)引导词(Introducer):①若直接引语为陈述句,变为间接引语时,用连词that引导,that可省略;例:He said, “I’m busy.”→ He said (that) he was busy.②若直接引语为一般疑问句,变为间接引语时,要把疑问句语序变为陈述语序,且用连词if/whether引导;另外,若主句的谓语动词是say,一般变为间接引语时,主句中的谓语要相应地变为ask,若主句中没有间接宾语,变为间接引语时,主句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上间接宾语;如:“Do you think a dairy can become your friend?” the writer says.→ The writer asks us if we think a dairy can become our friend.③若直接引语引语为特殊疑问句,变为间接引语时,要把疑问语序变为陈述语序,且仍用原来的引导词;另外,若主句的谓语动词是say,一般变为间接引语时,主句中的谓语要相应地变为ask,若主句中没有间接宾语,变为间接引语时,主句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上间接宾语;如:“When do you go to bed last n ight?” he said to Anne.→ He asked Anne when she went to bed the night before.④若直接引语为祈使句,变为间接引语时,要将祈使句的动词原形变为带to的不定式,且要将主句的谓语动词根据实际情况变为ask、tell、order等动词;若祈使句为否定句,变为间接引语时,要在动词不定式前面加not;如:Father said to him, “go away!” → Father ordered him to go away.He said, “don’t make so much noise, boys.”→He told the boys not to make so much noise.(4)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等的变化:注意:若是在当地转述,here不必变为there;若是在当天转述,yesterday, tomorrow, today等时间状语不必改变;2. 主动语态(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动词有两种语态,若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叫主动语态,若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叫被动语态;(1)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主语+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by …),其中be有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2)几种时态的被动语态:(3)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的转换:①将主动语态中的宾语变为被动语态中的主语,如果主动语态中的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应将宾格形式变为主格形式;如:him→he;②将主动语态中的主语变为被动语态中介词by的宾语,如果主动语态中的主语是人称代词的主格形式,应将主格形式变为宾格形式;如:they→them;③将主动语态中的谓语动词由主动形式变为被动形式,并且时态要保持一致;④如果主动语态中还有其他成分,则变为被动语态时,其他成分一般原位不动照抄下来;(4)几种特殊情况的被动语态的变化方法:①带双宾语的谓语动词,即“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give me a book)改为被动时,可以用间接宾语作被动语态的主语,也可以用直接宾语做被动语态的主语;若将间接宾语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则保留直接宾语;若将直接宾语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则保留间接宾语,并在间接宾语的前面加上介词to或for;②“动词+宾语+动词原形”结构,改为被动时,动词原形前要加to;③“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结构,改为被动语态时,将宾语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宾语补足语原位不动照抄下来;④当主动语态中的谓语动词是动词短语时,变被动语态时,动词短语应被看成一个整体,故动词短语中的介词一般原位不动照抄下来;3. 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①限制性定语从句(Restrict attributive clause):结构::先行词+引导词+定语从句;Structure: antecedent + that/who/whom/whose/which + attributive clause;②非限制性定语从句(Non-restrict attributive clause)::结构:句子+“,”+引导词+定语从句;Structure: sentence + “,” + who/whom/whose/which + attributive clause;4. 同位语从句(Appositive clause):结构:抽象名词+引导词+从句;5. 主语从句(Subject clause):结构:引导词引导的从句+谓语动词+宾语;Structure: that/whether/if/who/whom/whose/which/what/woever/whomever/whichever/whatever/when/where/why/how/ clause + predicate + object;例: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that clause+ predicate + object;6. 宾语从句(Object clause):结构:主语+谓语动词+引导词引导的从句;Structure: subject + predicate + that/whether/if/who/whom/whose/which/what/when/where/why/how clause例: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subject + predicate + that clause;7. 表语从句(Predicative clause):结构:主语+连系动词+引导词引导的从句;Structure: subject + linking verb + that/whether/as if/as though/who/whom/whose/which/what/when/where/why/how clause;例:由that引导的表语从句:subject + linking verb + that clause;8. if条件状语从句(If clause):结构:句子+if条件状语从句;Structure: sentence + if clause;9. it作形式主语(use “it” as formal subject):有时为了避免头重脚轻,我们会用it作形式主语放在句首,而将真正的主语移到句末;10. it作形式宾语(use “it” as formal object);:有时我们会用it作形式宾语,而将真正的宾语移到句末;11. 动词的现在分词(The verb-ing form):现在分词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用于进行时态,表示“正在发生”,其结构是:be + V-ing;②用于将来时态,表示“将要发生”,其结构是:be + V-ing;③动词的ing形式可以作定语;④动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12. 动词的过去分词(Past participle):过去分词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用于完成时态,表示“已经完成”,其结构是:have/has/had + done②动词的过去分词可以作定语、表语;13. 情态动词(Modal verb):情态动词不能单做作谓语,后面必须跟动词原形;14. 动词时态(Tense):①一般现在时(present simple tense):动词用原形/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否定句和疑问句借助助动词do/does;②一般过去时(past simple tense):动词用过去式,否定句和疑问句借助助动词did;③一般将来时(future simple tense):④一般过去将来时(past future tense):⑤现在进行时(present continuous tense):其结构为:am/is/are + V-ing;⑥过去进行时(past continuous tense):其结构为:was/were + V-ing;⑦将来进行时(future continuous tense):其结构为:shall/will + be + V-ing;⑧过去将来进行时(past future continuous tense):其结构为:should/would + be + V-ing;⑨现在完成时(present perfect tense):其结构为:has/have + done;⑩过去完成时(past perfect tense):其结构为:had + done;⑾将来完成时(future perfect tense):其结构为:shall/will + have + done;⑿过去将来完成时(past future perfect tense):其结构为:should/would + have + done;⒀现在完成进行时(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其结构为:have/has + been + done;⒁过去完成进行时(past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其结构为:had + been + done;⒂将来完成进行时(future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其结构为:shall/will + have been + done;⒃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past future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其结构为:should/would + have been + done;15. 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1)if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2)主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①在“it is + 形容词/动词分词 + that从句”结构中:若形容词/动词分词是表示要求、建议、必要、命令等意思时(如:advised/advisable/desired/desirable/demanded/essential /important/necessary/required/suggested等),从句中要用should + do(动词原形),should可省略;②在“it is + 名词(如:pity/wonder/shame等) + that从句”结构中: 从句中要用should +do(动词原形),should可省略;(3)宾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①在一些表示建议、愿望、要求、请求、劝告、一直、命令、安排、决定等动词引导的宾语从句中,要用虚拟语气,即宾语从句中要用should + do(动词原形),should可省略;②wish + 宾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4)表语从句合同位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在一些表示愿望、建议、要求、命令等意义的名词后的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中,要用虚拟语气,即从句中要should + do(动词原形),should可省略;(5)其他句型中的虚拟语气:①“as if/as though/even if/even though + 方式状语从句”结构中:从句中要用虚拟语气,具体情况与wish + 宾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一样;②“lest/lest for + that从句”结构和“in case + 目的状语从句”结构中:从句中要用虚拟语气,即要用should + do(动词原形),should可省略;例:Julia had to go on a diet, for lest that she (should) lose her job as a model.③“it’s (high) time + 定语从句”结构中:从句中要用虚拟语气,且有两种形式,一是从句中要用动词过去式,二是从句中要用should + do(动词原形),第二种形式比较少见,且should不可省略;④if only 引导的感叹句,译为“要是…就好了,但愿…”,此结构中要用陈述语序,且谓语动词要用虚拟语气,其具体情况与wish + 宾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一样;16. 倒装句(Inversion):倒装句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全部倒装:谓语动词全部置于主语之前;①以here, there, now, then等副词开头的句子中,用全部倒装;例:There comes the bus.注意:此结构中,若主语是代词,则不用倒装;例:Here you are.②在以表示处所、声音等意义的副词开头的句子中,且动词是表示运动的不及物动词(如:go,come, rush, fly等),为了表示生动,可将耨写副词放在句首,此时要用倒装;例:Down came the rain.注意:此结构中,若主语是代词,则不用倒装;③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谓语句首时,要用倒装;例:Between the two buildings stands a tall pine.④直接引语的部分或全部谓语句首时,点名说话人的部分要用倒装;例:”Are you listening to English on the radio?” said mother.注意:若引述动词后有间接宾语或状语时,则不用倒装;(2)部分倒装:谓语动词的一部分(助动词、情态动词等)置于主语之前;①在以“only + 状语/状语从句”开头的句子找那个,主句要用部分倒装;例:Only then, did I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②在以表示否定或者半否定意思的词开头的句子中(如:never, hardly, scarcely, rarely, barely,seldom, neither, nor, little, nowhere, not, not only, not until, no sooner … than, hardly …when, by no means, under no circumstances等),主句要用部分倒装;例:Hardly did I think it possible.③当连词as/though表示“尽管、虽然”意思,且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从句要用部分倒装,此结构是将形容词/名词移到句首;例:Cold as it was, we went out. 尽管天气冷,我们还是出去了。
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基本知识。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英语语法和词汇。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英语语法和词汇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章节名称:英语语音知识2. 教学内容:学生能够了解英语音标的基本知识。
学生能够正确发音英语音标。
学生能够辨别英语音标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英语语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2. 实践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发音练习和听力练习,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
3. 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口语表达,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英语语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英语音标的基本知识和发音规则。
3. 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发音练习和听力练习。
4. 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口语表达。
5. 总结: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英语语音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学生准备英语语音的口语表达练习。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发言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3.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的语音准确性和流畅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听写:检测学生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实时答题能力和理解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互动交流和语言运用。
七、教学拓展1. 推荐英语学习网站或APP,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组织英语角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英语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八、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中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分析- 英语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实施以来,英语界提出了淡化语法、注重交际的新型英语教学方针,并且得到了英语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摒弃了从前枯燥的语法教学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只要一方能讲,一方听得懂就足够了。
那么,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我们该如何去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呢?下面,中公教育汪琴老师通过实例向大家进行介绍。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传统的语法讲解方式,不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
师:同学们,本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形式包括doing,done,todo,其中doing表示主动,done表示被动,todo表示将来,他们在句子之中可以作多种句子成分,具体见下表:
此外,在doing和done短语作状语的句子中,如果动词的逻辑主语与句子的主语一致,必须省略,否则不能省略。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句:……
生(嘈杂声一片):老师,什么是非谓语动词?
老师,为什么不使用do?
老师,什么是状语?
老师,……
于是我们就会发现,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就这样在尴尬中结束了。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英语教学的形势和现状。
所以,每一位老师都要去思考面对这样的学生现状我怎么来进行英语语法的教学。
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新模式的教学:
师:同学们,下面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当你出生的时候,你是个小孩子,你生下来就在哭,你的妈妈看着你对你说:“我爱你!”看着你可爱的样子,她又深情地讲:“孩子,我要给你一个吻!请你相信,我会让你幸福的!”
其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英语分别是:
Iamababy.主+系(v)+表语
Iamcrying.主+谓(v)
Iloveyou.主+谓(v)+宾语
Iwillgiveyouakiss.主+谓(v)+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Iwillmakeyouhappy.主+谓(v)+宾语+宾语补足语
师:同学们,上面所出现的五句话就是英语里面的五种简单基本句型,你们能记得住吗?
生:肯定能。
师:既然他们是基本句型,那他们里面的句子成分就是英语里面句子的主要成分。
而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所谓主谓宾定状补中的定语和状语就属于句子的附属成分了。
此外我们会从这五句话中发现每个句子里的不能缺少的成分是什么?
生:主语和谓语。
师:Standup.这是句子吗?
生:是的,是祈使句。
师:我们发现原来句子里的主语有时也是可以省略的。
那这么看来一个句子里什么是肯定不能省略的?
生:谓语。
师:也就是说,一个句子之所以成其为句子,主要是由里面的谓语动词所决定的,谓语动词是句子的灵魂。
换句话讲,如果一个结构里面的动词没有了或者使用的不是谓语动词形式,或者叫非谓语动词形式的话,那我们说这样的结构还能叫句子吗?
生:不能。
师:(以前讲过)那一个动词要能成为谓语动词,它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生:要符合一种时态,一种语态,主谓一致和语气。
师生:例:wasdone是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采用单数形式。
再如:hasbeendone是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采用单数形式。
师:再如:doing,我们能不能找到相对应的时态或者语态与之对应?
生:进行时。
师:那我们想想进行时的动词构成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生:是is/am/are/was/weredoing,那我们说doing是不是谓语动词形式?
生:不是。
同样的方法,学生们也懂得了done和todo是非谓语动词形式。
师:大家都知道在我们汉语里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一山容不下二虎,要是两只老虎要同时生存在同一座山头,那它们之间就要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存在,例如夫妻关系。
一旦这种关系不存在了,那其中一只就必须不能再是老虎了。
那在英语里也是一样。
在英语里,两个动词如果同时出现,之间必须有连词连接,否则,其中一个就必须使用我们刚才所讲的非谓语动词形式,而连词就是这两只“动词老虎”之间得以并存的“关系”。
而我们之前也讲了,动词是句子的灵魂,那动词是这样,句子与句子的关系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
生:是的。
师:所以,在英语里,两个句子之间用逗号隔开,必须要用连词连接,否则其中的一个就不能再成为句子,也就是其中的动词不能再使用谓语动词形式,而只能使用我们刚才所讲的非谓语动词形式,至于他们的选择就具体看下表。
师:所以使用非谓语动词做状语的原因你们是不是清楚了?
生:是
师:那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Ashewaslate,hewasblamedbythemanager.
Beinglate,hewasblamedbythemanager.
Astheweatherwasfine,wewentfishingyesterday.
Theweatherbeingfine,wewentfishingyesterday.
Asshehaslivedthereformanyyears,sheknowsaboutthecustomsverywell.
Havinglivedthereformanyyears,sheknowsaboutthecustomsverywell.
Asshehasn’tlivedthereforlong,shedoesn’tknowsaboutthecustomsverywell.
Nothavinglivedthereforlong,shedoesn’tknowaboutthecustomsverywell.
在讲这几个例子的同时,我把另外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也和学生传达了。
课后,经过练习,学生都说对这一语法点真正懂了。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教师不再是过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宰,因为如今的教学必须全部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人生的指引者而不是决定者;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真正的课堂教学的主体还是学生!所以面临这样的形势,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重新找到保持教育教学平衡健康发展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