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蚕豆通蚕鲜7号大棚栽培技术研究
南通地区鲜食蚕豆高效栽培技术

2 0 1 4 — 5
南通地 区鲜食蚕豆高效栽培技术
王 陈 陆忠 恒 ( 江 苏省 南通 市通 州 区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2 2 6 3 7 2 )
摘 要 :为促 进南通 地 区鲜食 蚕豆产 业发展 ,总 结了相 关高效栽培 技术 ,内容包括 :选 择适合 本地 区种植 的优 质 、高产 、抗病 品种 ,精 心选地 ,注重排 涝 ;在 1 0 月上 、中旬 播种 ;施肥 以基肥 为主 ,注重 磷、钾肥 的施用 ;控制 疯长 ;做 好病虫草 害防治工作 ;注 意轮作 ,间隔期为 l ~3年等。
胺或 1 0 0 mg / k g矮壮 素 1 次,每次每 6 6 7 m 喷5 O k g 。还 可通过整枝 、 打顶进行控制 , 除蚕豆茎基部的一级分枝为有
蚕豆播种期 不宜过早 , 但也不宜迟播 , 在 南通地 区早播
效分枝外 , 高节位一级分枝和二 、 三级分枝多为无效分枝 , 应 及早去除 , 去 除无效分枝需在 蕾期到开花期分次进行 , 及时 摘除无花无荚 的空头枝 、 病虫枝 、冻害枝及弱小分枝 ,以改
强的壤土种植 , p H 5 . 5 ~8 . 0 均能生 长,但以 p H6 . 2~7 . 5
为适宜。蚕豆忌板结草荒 , 土壤 板结 、 表 土层缺 氧会直接影
蚕豆植株极 易生长过旺 , 导致病害流行 、 中下部大量落 叶、 落花落果严重 。如发现长势偏 旺的 田块 , 可喷施生长抑
4 . 2 灌 水 一
苗 圃的苗 木要增强抗病 能力 , 提 高成活率 , 还必须把好
起苗 和运 输关。起苗 时要 保持苗木根 系完好 , 对主根、 侧根
和 须根 不 能造 成严 重 伤 害 。 对 起 出 的 苗 木 , 当 天 不 能栽 植 或
大棚蚕豆—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大棚蚕豆—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高效栽培技术作者:刘水东卞晓春吴春芳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07期摘要介绍了“大棚蚕豆-鲜食玉米-鲜食玉米”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的大棚蚕豆、鲜食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为其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蚕豆;鲜食玉米;大棚;一年三熟;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6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045-02江苏省南通市有常年种植“四青作物”习惯,“四青作物”是指采收青果荚、果穗食用的农作物的总称,主要包括鲜食蚕豆、鲜食豌豆、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鲜食花生等[1]。
其中鲜食蚕豆更是南通特色产品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左右。
2008年江苏省把以鲜食蚕(豌)豆、鲜食玉米为代表的“四青作物”列入全省16项主导产业之一,并作为苏中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特色产业。
“四青作物”已发展成为南通市年产值超20亿元的7个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2013年南通市“四青作物”面积7.13万hm2,其中鲜食蚕(豌)豆2.76万hm2。
我国蚕豆栽培方式主要为露地栽培,容易导致上市时间集中和偏迟,并且常常易受早春寒冷气候影响,导致产量低、效益不稳。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1世纪初开展以“蚕豆芽苗培育、芽苗人工春化”为关键技术的设施鲜食蚕豆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了江苏地区蚕豆鲜荚提前1~2个月采收上市。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笔者在“蚕豆芽苗培育、芽苗人工春化”技术的基础上摸索出了“大棚蚕豆-鲜食玉米-鲜食玉米”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旨在为其他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1 茬口安排1.1 种植时间大棚蚕豆于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移栽(经过人工春化的蚕豆芽苗),翌年2月底至3月上旬开始采收蚕豆鲜荚,4月下旬采收结束;春季鲜食玉米于4月15日前后套种在蚕豆空行间,7月上中旬采收;第2季鲜食玉米于第1季鲜食玉米收获后直播,10月上旬采收。
鲜食型蚕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枇枇挑 l l
鲜食型蚕豆高产高效栽培 技术
王银 元 曹 冲
( 江 苏省 海 门市农 业 局 海 门2 2 6 1 0 0)
摘要: 通过 精 选 良种 、 适 时播 种 、 合 理 密植 、 加 强 田 间配 管 、 适 时早 收 措施 的 落 实 , 确 保 了鲜食 蚕 豆
期 至 齐穗 期 .当病丛 率 达 1 5 %~ 2 O %时每 亩 用 5 %井 质 。 增 加糯 性 。
冈霉 素 2 0 0 ml 加水 5 0 喷 雾 。稻 曲病 防 治 时期 在 1 5 %保 穗 宁可 湿 性 粉 剂 ( WP ) 8 0 g ,或 3 0 %稻 病 宁
蚕豆 根 系 人 土较 深 ,大 田收 完前 茬作 物 ,深 耕
5 适 时播 种
蚕 豆不 耐 严寒 , 冬 季气 温 只要 不低 于一 6  ̄ C, 幼 苗
2 0 ~ 2 5 c m。 每 亩施 腐 熟 堆 厩 肥 1 5 0 0 ~ 2 0 0 0 k g 、 过 磷 可在 田间安 全 越冬 。一 般在 1 0月 中下旬 , 当平 均 气
的 高产 高效 。
关键 词 : 鲜食蚕 豆 ; 适 时播 种 ; 田间管理 ; 适 时早 收
若 地 下水位 较 高 的 田块 , 可实施 垄 作 。 以 鲜食 蚕 ( 豌) 豆、 鲜食玉米 、 青毛豆 、 鲜食 花 生 成 宽 幅平 畦 ; 为代表 的“ 四青 ” 作物, 已成 为 海 门 市农 业 的 主 导 产 3 精 选 良种 业之一 . 常年种植面积在 3 0万 亩 左 右 , 种植 茬 口丰 选 择 生 育性 状 适合 、抗 病 和抗 逆 性 强 、商 品性 富. 其 中鲜 食 蚕 豆 的面 积在 5万 多 亩 。近 年 来 , 鲜 食 好 、 高 产 优 质 的 蚕 豆 品种 , 如 启 豆 2号 、 通 鲜 1号 、 蚕 豆 种 植 和管 理 水 平不 断 提 高 ,青 蚕 豆 口感 和 品质 B 4 1 0 、 日本 大板 豆等 。播种 前 进行 粒 选 , 选 择符 合 品 越 来 越 好 。青 蚕 豆 作 为蔬 菜 越来 越 多 地 进入 了菜 蓝 种 特征 、 粒 大 而 宽扁 、 皮 色 淡 绿 的作 种 , 淘 汰 皮 色 发 子, 丰 富 了人们 的餐 桌 。随着 市 场需 求 量 的增 加 , 鲜 黑 、 豆 粒小 和有 虫 害 的种 子 。 食 蚕 豆生 产得 到 了较 快发 展 , 种植 效益 也 日渐 显现 。 4 种 子 处 理
大棚青蚕豆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大棚青蚕豆早熟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品种选择‘启豆5号’、‘通蚕鲜6号’、‘日本大白皮’等大粒型青蚕豆品种。
精选种子,将破碎、虫蛀、细小瘪粒剔除,播种前种子晒1~2天。
栽培技术1. 播前准备为减少病虫害,尽量选择2年内未种过蚕豆的大棚。
在蚕豆移栽前10天,大棚内清除前茬秸秆、杂草,每亩施农家有机肥1000千克,加辛硫磷颗粒剂3千克,均匀撒在地面,防治蛴螬等危害蚕豆幼苗的地下害虫。
耕翻平整,肥土混合均匀,达到大棚内土层深厚、土细通气,有利于光、温、水、气、肥运作和蚕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2. 春化处理蚕豆是长日照作物,需通过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荚。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蚕豆在0~10℃时需20天左右通过春化阶段,所以用经过春化处理的蚕豆芽苗移栽采收期会提早。
蚕豆种子用55℃热水浸种10分钟,再用20℃左右温水浸泡24小时后用清水冲洗,放入箩筐内摊平催芽,箩筐内种子厚度不超过20厘米。
待种子根伸出1粒米长时,放入保鲜库内冷冻春化处理。
保鲜库温度保持在5~6℃,每隔2天将蚕豆种子拿出用清水冲洗1遍,春化处理时间一般:需15~20天。
3. 移栽(1)移栽时间经过春化处理的大棚青蚕豆一般要求在9月下旬~10月初移栽。
(2)种植密度一般大棚土壤的肥力、栽培条件均优于露地栽培,因此种植密度宜稀植,6米宽大棚种植4行蚕豆,8米宽大棚种植5~6行蚕豆,穴距33厘米,每穴移栽1株,每亩种植密度1400株左右。
(3)移栽方法精细平整后做畦,畦高10厘米左右,畦宽120厘米,畦沟宽30厘米,在离畦中心10厘米左右沟施过磷酸钙作基肥,每亩施35千克,覆土盖平。
每畦摆放1根滴管,滴管位置偏离畦中心15厘米左右,用于灌水和冲施肥料,覆盖黑色地膜。
在覆盖黑膜的畦正中间移栽1行蚕豆,移栽深度保持蚕豆心叶露出土面,浇足活棵水。
4. 大棚管理(1)温度管理移栽后至越冬前,将大棚的摇膜杆摇到最高处。
进入越冬期,遇到如下3种情况大棚膜应全关闭:一是寒潮、雨雪等冰冻天气-二是天气预报温度在0℃以下,8︰00棚内温度2~3℃,14︰00棚内温度3~5℃;三是西北风力4~5级,伴有阵风6级以上。
大棚青蚕豆市场前景及高产栽培技术

清 除前 茬秸 秆 、杂 草 ,每 6 6 7 m 施 农 家有 机 肥 l O 0 0 k g , 耕翻平 整 , 肥 土混 合均 匀 , 做 到 土层深 厚 , 土
细通 气 , 有 利 于光 、 温、 水、 气、 肥 运作 和蚕 豆根 系 对
产 和区域优 势。 启东 市多 吃点农 地股 份专 业合 作社 、 启东市 泉源蔬 果专业 合作 社 、 吕四港镇 念五 总村设
施农 业基 地 等充分 利 用 大棚 设 施 发展 青 蚕 豆生 产 ,
2 . 3 . 1 温 湿光管 理 蚕豆 是 长 日照 作物 ,需通过 春 化 阶段才 能开 花结 荚 ,所 以用 经过 春化处 理 的蚕 豆
2 . 2 播 种
皮薄 , 肉质 细腻 , 质地酥软 , 适 口性 极 佳 , 是 时令 佳 菜, 深受 江 、 浙、 沪 地 区消 费 者 的青 睐 , 市 场 需 求 量
大 。大棚设 施创造 了适 宜青 蚕豆 生长 的 良好 小气候
大棚直播 青蚕豆一 般在 l 0月 1 0 日~ 1 5日播 种。 如果 采用 经过 春化处 理 的蚕 豆芽苗移 栽 , 可提早
益更高 。 1 市场前 景
近 年来 , 随着农业 种植 结构 的不 断调整 优化 , 我
拌匀 , 撒在播 种 穴 内 , 防治 蛴螬 等危 害蚕豆 幼苗的地 下害虫 , 注 意隔 开肥种 , 用 细土将 播种 穴覆 盖。
2 . 3 田 间 管 理
市 大棚青 蚕豆种 植 面积进一 步 扩大 ,形成 了规模 生
同期 的南方青 蚕豆 。 2 栽培技 术
2 . 1 播前 准备
天气 ; 二 是天 气 预报 温 度在 O  ̄ C以下 , 上午 8时棚 内
大棚蚕豆关键栽培技术

大棚蚕豆关键栽培技术
大棚蚕豆栽培技术是一种蚕豆种植技术,针对无非期蚕豆的栽培特点,采用大棚条件,在大棚内进行投喂灌溉,调控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
等条件,实施无非期蚕豆的种植。
一、土壤处理:大棚栽培需要深层土壤,一般选择深度30cm的无角
质大棚,土壤粒径与水分管理要合理,以适应蚕豆的生长和发育,保证根
系的良好发育。
二、播种技术:蚕豆要采用播种技术,苗期一般在11月底和12月初
开始。
播种深度8-10cm,播种间距25cm,播种株数在1000株/亩。
三、施肥:大棚内施用适量有机肥,促进蚕豆的生长发育,加快蚕豆的生育时间。
四、灌溉:大棚内要适时补充水分,保持土壤湿润,防止蚕豆因干旱而受损。
五、病虫害防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蚕豆病虫害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六、收获:大棚内的蚕豆一般会在6月份收获,收获时要认真检查,确保质量。
栽培通蚕鲜7号蚕豆增效

6栽培通蚕鲜7号蚕豆增效市场前景蚕豆在中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为粮食、蔬菜、饲料、绿肥兼用作物,发展适度的种植规模,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收益分析◆投 入土地租赁费 每亩按1000元计。
种子费用 每亩需用种14公斤左右,种子费用300元左右。
肥料及农药费用 每亩按100元计。
其他费用 每亩按200元计。
投入共计1600元。
◆产 出每亩平均产量1200公斤左右,按市场价每公斤6元计算,每亩产值7200元左右。
◆收 益扣除投入,每亩鲜食蚕豆可获收益5600元左右。
行家建议1.品种特性 通蚕鲜7号蚕豆幼叶绿色,椭圆形。
植株长势旺盛,茎秆粗壮。
花浅紫色,青荚和鲜籽粒绿色,干籽粒种皮白色、黑脐,露地种植从播种至青荚采收209天。
株高96.7厘米,主茎15.5节,主茎分枝4.6个,单株结荚15.2个,荚长11.8厘米、宽2.6厘米,每荚2.3粒。
鲜百荚重2500.4克,出籽率33.9%;鲜百粒重379.3克,口感香甜柔糯。
田间病害发生较轻,具抗倒性,耐低温性较好。
2.播前准备 蚕豆忌连作,蚕豆是世界上第三大重要的冬季食用豆作物,营养价值较高,蛋白质含量25%~35%,还富含糖、矿物质、维生素、钙和铁。
作为固氮作物,蚕豆可将自然界中分子态氮转化为氮素化合物,增加土壤氮素含量。
·项 目·创业策划CHUANGYECEHUA 编辑:商蓉(********************)创业策划,为您选择项目提供参考信息。
72020.19枝、弱枝,一般每株留4~6个分枝。
田间近一半植株基部结2~3个荚且荚长2~3厘米时,选晴好天气适时打顶,以摘除1叶1心为度。
6.病虫害防治 蚕豆易感赤斑病、锈病和枯萎病等,赤斑病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锈病可用粉锈宁防治,枯萎病可用50%多菌灵防治。
蚕豆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和蚕豆螺等,蚜虫在苗期危害,此期防治可有效预防病毒病;盛花期选用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农药防治蚕豆螺。
鲜食“蚕豆-玉米-大豆”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

荚 6 0 0 k g 、产值 1 5 0 0元。全年合计每 6 6 7 m 产值 4 2 9 0
元 、收 益 2 6 5 0元 以 上 。
2 茬 口配 置
鲜食 “ 蚕豆 一玉米 一大豆”高效种植模 式采用 1 3 3 c m 组合, 鲜食蚕豆 于 l 0 月 中下旬播 种于 两侧各 1 3 3 c m 宽的播 幅中 , 蚕豆穴距 0 . 2 5 I T I , 翌年 5 月上 中旬采收 ;中间1 3 3 c m
播 前晒种 1 ~2 d, 且尽 量不重茬 , 开好 田间一套 沟。于
1 0 月 l 5 ~2 0日适期 、适墒播种 ,等行距开行点播 ,每 穴播
证 明 ,该模 式具有一年三种三 收、周年高效等优点 ,且能满 足城乡居 民的食用需要 。为促进该种植 模式的推广应 用 ,现 将该模 式的产量与效益 、 茬 口配置 及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产 量 与效 益
梢 ,以抑制 营养生长 。
3 . 1 . 5 防病治 虫 防治蛴螬 等地 下害虫 ,播 种时每 6 6 7 m 用3 %立本净 1 k g, 拌适量 细土后 , 施 于播 种沟内。防治赤斑病 ,初花期用 8 0 %代森 锰锌 可湿性粉剂 6 0 0 倍液喷雾 ,7 d后再防治 1 次。 防治锈病 , 发病初 期用 5 0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0 0 0 倍液喷 雾 ,7 d后再 防治 1 次 。防治蚜虫 ,当 田间蚜株率达 2 0 %~ 3 0 %、百株 蚜量为 5 0 0 头时 ,每 6 6 7 m 用 1 0 %吡虫啉 2 0 mL 对水 喷雾防治。
费者欢迎 。
3 . 1 . 1 选 用 良种
选 用鲜食专用大粒型 蚕豆品种 种植 ,如 “ 通蚕鲜 7 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鲜食蚕豆通蚕鲜7号大棚栽培技术研究作者:陈满峰赵娜汪凯华缪亚梅王学军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03期摘要[目的]为设施蚕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通蚕鲜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棚不同播期、密度试验,分析该品种株高、始荚高度、单株有效分枝数、始荚节位、节数、单株产量(鲜荚)、小区鲜荚产量等。
[结果]通蚕鲜7号播期处理11月2日产量最高,通蚕鲜7号密度试验以37 500株/hm<sup>2</sup>产量最高。
[结论]鲜食蚕豆可采用大棚栽培,播期可在11月初,密度在37 500株/hm<sup>2</sup>左右。
关键词鲜食蚕豆;播期;密度中图分类号 S6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3-083-02Renserch on Protected Cultivation of Fresh Faba Bean Tongcanxian 7CHEN Manfeng,ZHAO Na,WANG Kaihua,WANG Xuejun* et al(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along the Yangtze River,Rugao,Jiangsu 226541)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tected cultivation of faba bean. [Method]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lant height, the first pod height, the branch number per plant, the node position of first pod, the node number, yield per plant, plot yield of fresh pod were studied by using Tong can xian 7 which were planted at different seeding time and different density. ;[Resul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ngcanxian 7 had maximum yield with 37 500 plant/hm<sup>2</sup> when sowed at November 2. [Conclusion] Plastic greenhouse cultivation is appropriate for fresh eating faba bean, the sowing-time is the beginning of November and the best density is 37 500 plant /hm<sup>2</sup>.Key words ;Fresh faba bean; Seeding time; Density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9);江苏省自主创新项目CX(13)3084;南通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化(HL2013016)。
作者简介陈满峰(1982-),男,江苏建湖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豆类遗传育种及栽培研究。
*通讯作者,研究员,从事豆类育种及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209鲜食蚕豆营养丰富,其在江苏南通地区蚕豆种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该地区主要出口创汇蔬菜之一。
该地区种植品种以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育成的日本大白皮、通蚕鲜系列蚕豆为主。
南通地区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hm<sup>2</sup>左右,占蚕豆面积的30%左右。
在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一批优良鲜食蚕豆品种中通蚕鲜7号表现尤为突出。
鲜食蚕豆是冬季作物,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可提早采摘期,增加鲜食蚕豆的经济效益。
为此,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豆类研究课题组于2010~2011年开展了鲜食蚕豆通蚕鲜7号的大棚栽培技术研究,为鲜食蚕豆的大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材料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鲜食蚕豆品种通蚕鲜7号。
通蚕鲜7号原名“通03010”,是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优质、高产、多抗种质亲本(93009/97021)F2/97021经回交选育而成的鲜食蚕豆新品种。
该品种于2007年育成,2012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委员会鉴定定名,属秋播鲜食大粒中熟蚕豆新品种,播种至青荚采收期为209 d左右。
苗期生长势旺,中后期根系活力较强,耐肥,秸青籽熟,不裂荚,熟相好。
株高中等,约96.7 cm,叶片较大,茎秆粗壮,结荚高度中等。
单株分枝约4.6个,单株结荚约15.2个,单株产量约263.8 g,每荚粒数约2.27粒;百荚鲜重约2 500.4 g,鲜籽百粒重约379.3 g。
2009~2011年参加江苏省鉴定试验,2年区试平均鲜荚产量17 777.4kg/hm<sup>2</sup>。
中抗赤斑病、较耐白粉病和锈病,抗倒性较好,收获时熟相好。
1.2 ;试验方法2010年在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开展了不同播期、密度试验,参试品种为通蚕鲜7号。
大棚宽6 m,长36 m,棚内起垄种植。
播期试验行距75 cm,株距20 cm。
播期处理设4个水平:A1为10月22日(对照 CK),A2为11月2日,A3为11月12日,A4为11月22日。
每处理小区面积为6.0 m<sup>2</sup>。
密度试验播种期10月22日,设5个密度处理水平:B1为30 000株/hm<sup>2</sup>,B2为37 500株/hm<sup>2</sup>,B3为45 000株/hm<sup>2</sup>,B4为52 500株/hm<sup>2</sup>,B5为60 000株/hm<sup>2</sup>(对照 CK),各处理均为3次重复。
试验统一施过磷酸钙9 000 kg/hm<sup>2</sup>,复合肥4 500 kg/hm<sup>2</sup>。
12月下旬上棚膜。
2月中下旬现蕾进入蚕豆始花期,4月20日前后开始收获鲜豆荚。
1.3 测定方法于鲜荚采收期每处理取5株考种,记录株高、始荚高度、单株有效分枝数、始荚节位、节数、单株产量(鲜荚)等,收获每小区鲜荚计产。
利用温湿度自动记录仪记录大棚及露地温度,测定时间间隔为30 min。
1.4 统计方法在Excel中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计算各农艺性状平均数、有效积温,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各个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与相关分析。
2 ; 结果与分析2.1 ; 通蚕鲜7号大棚播期试验通过表1播期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株高在处理间变幅为114~117 cm,最高处理为A2、A4,最低为A1;始荚高度在处理间变幅为24~25 cm,最高处理为A2、A4,最低为A1、A3;单株有效分枝数在处理间变幅为4~10个,最高处理为A1(对照CK),最低为A4;始荚节位在处理间变幅为5~7,最高处理为A2,最低为A1、A3;节数在处理间变幅为14~19,最高处理为A1、A3,最低为A4;单株产量在处理间变幅为636~713 g,最高处理为A1,最低为A4。
2.2 通蚕鲜7号大棚密度试验通过表2密度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株高在处理间变幅为98~107 cm,最高处理为B4,最低为B3;始荚高度在处理间变幅为18~31 cm,最高处理为B5,最低为B1;单株有效分枝数在处理间变幅为4~7个,最高处理为B1,最低为B5(对照CK);始荚节位在处理间变幅为4~6,最高处理为B5(对照CK),最低为B1、B2;节数在处理间变幅为16~18,最高处理为B4,最低为B3;单株产量在处理间变幅为441~806 g,最高处理为B1,最低为B5。
表2 密度试验单株考种均值处理株高cm 始荚高度cm单株有效分枝数∥个始荚节位节数单株产量∥gB1 105 18 7 4 17 806B2 104 20 6 4 17 735B3 98 19 5 5 16 488B4 107 25 5 5 18 488B5(CK)106 31 4 6 17 441方差分析表明,密度试验单株考种指标中始荚高度、单株有效分枝数及单株产量在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2.3 不同处理通蚕鲜7号产量表现由表3可以看出,播期试验中鲜荚产量最高的为A2处理(11月2日),比对照增产19.12%,A3、A4处理均减产,A3比对照减产29.15%,A4比对照减产30.37%。
密度试验中产量最高的为B2处理(37 500株/hm<sup>2</sup>),比对照增产16.77%,B3比对照增产9.38%,B4比对照增产1.83%,B1减产12.48%。
表3 ; 小区鲜荚产量处理小区产量kg/6.0 m<sup>2</sup>鲜荚产量kg/hm<sup>2</sup>增产率%处理小区产量kg/6.0 m<sup>2</sup>鲜荚产量kg/hm<sup>2</sup>增产率%A1(CK) 20.8 34 692/ B1 15.7 26 099-12.48A2 24.8 41 31819.12B2 20.9 34 82316.77A3 15.2 25 257-29.15B3 19.6 32 6189.38A4 14.5 24 156-30.37B4 18.2 30 3661.83B5(CK) 17.9 29 822/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最适宜的播期为A2处理(11月2日),最适宜的密度为B2处理(37 500株/hm<sup>2</sup>)。
随着播期推迟,株高、始荚高度、始荚节位差异不明显。
产量性状随着播期推迟逐渐降低。
随着密度加大,株高、始荚节位、节数差异不明显,而始荚高度逐渐升高,单株有效分枝数逐渐降低,单株产量也随之下降。
说明随着播期延迟,植株的发育进程落后,影响有效分枝的形成,降低了产量。
随着密度加大,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下降,导致植株疯长,结荚高度提高,无效分枝加大,从而影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