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医学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后感

读《医学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后感

读《医学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后感郎景和教授说,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

它是哲学的一部分,需要医者的人文关怀作为减轻病人痛苦的良方;它是规则的一部分,需要医者将行医准则时刻牢记于心并履行之;它是怀疑的一部分,需要医者秉承怀疑的态度不盲信盲从;它也是正义的一部分,你的克己、利人、同情、正直的美德将使你永持“救死扶伤”之剑,斩断一切病痛,将健康守护!在文章的开头,郎教授便引用著名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的话尖锐地指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

”其实,这不仅是现行医学界的弊端,更是整个社会的弊端。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GDP仅为3645.2亿元,到2011年,中国GDP已达471564亿元,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29.3倍。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物质的极大繁荣,却没有带来人们触手可及的快乐。

“今天你幸福吗?”当CCTV-1的记者询问过路的行人时,我们看到的是身在异乡的旅人脸上那迷茫的神情。

当跌倒的老人不被扶起,马路上避之唯恐不及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那熟视无睹的淡然的离去脚步和压在马路上的一道道车印,无疑是一种嘲讽。

当我们举办“感动中国”大型节目时,是否想过,曾几何时,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在一个举止间应有的责任感和社会良知,何时成为了被媒体标榜并争相传颂的道德楷模。

这,其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丧失,人道主义的缺乏。

我们赢得了经济持久战,去在战争中丢失了我们最宝贵的人文精神。

寻找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对道德、对人文的珍爱之心。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人文精神的持之以恒,另一层是了解它对自己,对自己身边每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充分认识到道德的重要,人们才会保护它,呵护它,并践行它。

这里,我们必须摒弃利己主义,即使很难做到无私的利他,也必须将履行一个岗位应有的职责,践行一个人应有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作为最低标准。

医生,救死扶伤之责,诚实正直之本。

人文医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人文医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医学这个神圣而崇高的领域里,人文医学作为一门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强调医患沟通和医学伦理的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接触到人文医学的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其深刻内涵。

以下是我对人文医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人文医学的核心价值观1. 以人为本:人文医学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

2. 全人医疗:人文医学认为,患者是一个整体,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医疗活动应全面关注患者的需求。

3. 医患沟通:人文医学倡导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有效沟通,增进医患信任,提高医疗质量。

4. 医学伦理:人文医学强调医学伦理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要求医务人员遵循医学伦理原则,为患者提供公正、公平的医疗服务。

二、人文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 患者沟通技巧:在临床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通过倾听、同理心、非言语沟通等方式,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2. 心理支持:面对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我学会了运用心理支持技巧,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3. 医学伦理决策:在临床实践中,我意识到医学伦理决策的重要性。

在面对复杂病情和治疗方案时,我努力遵循医学伦理原则,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4. 团队合作:人文医学强调团队合作,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精神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团队中,我学会了尊重他人、协作共赢,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人文医学对我个人成长的影响1. 提升医德医风:人文医学使我更加注重医德医风建设,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增强同理心:通过学习人文医学,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更加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提高了同理心。

3. 提高沟通能力:在临床实践中,我不断锻炼自己的沟通技巧,提高了与患者、家属和同事的沟通能力。

4. 拓展知识面:人文医学使我认识到医学与哲学、伦理、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激发了我对医学知识的渴求,拓展了我的知识面。

医学人文素质修养概论观后感

医学人文素质修养概论观后感

医学人文素质修养概论观后感以前啊,我就觉得医生嘛,会看病、开药、做手术就得了。

看了这个概论才知道,自己这想法就跟看山只是山一样,忒浅薄了。

医学这事儿啊,可不仅仅是摆弄那些医疗器械和药物,背后还藏着一大堆和人有关的学问呢。

就说医患关系吧。

以前老是在新闻里看到医患之间闹矛盾,什么医生被打啦,患者觉得自己被坑啦之类的。

我还在想,这都怎么搞的呀?现在明白了,这就是缺乏医学人文素质修养闹的。

医生要是只把患者当成一个生病的躯体,咔咔地治病,却不关心患者心里在想啥,患者肯定不乐意啊。

患者呢,要是不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辛苦和一些医疗手段的必要性,也容易产生误会。

这就好比两个人在黑灯瞎火的地方走路,互相看不到对方的心思,不撞一块儿才怪呢。

还有啊,这个概论里提到医生对待患者要有同理心。

这让我想起有次我生病去医院,碰到的那个医生。

那态度就像大冬天里的冰柱子,冷得我直哆嗦。

他就简单问了几句,开了药就把我打发了。

当时我心里可委屈了,病都感觉更重了几分。

要是他能有点同理心,像朋友一样跟我聊几句,安慰安慰我,哪怕药还是那些药,我估计病也好得快些。

所以说,医生的态度就像药的佐料一样,虽然不是主药,但能让整个“治病大餐”的效果大大不同。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人文素质修养高的医生就像是自带光环的天使。

他们不仅能治疗身体上的病痛,还能给患者的心灵注入一股暖流。

这让我想到那些在战争年代的军医,除了在枪林弹雨中救治伤员,还得给伤员们打气,让他们有活下去的希望。

这种人文关怀有时候比手术刀和药物还厉害呢。

对于我们这些不是学医的人来说,了解医学人文素质修养也很有用。

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生病的朋友或者家人,要是我们也能有点这方面的意识,就能更好地陪伴他们、理解他们。

而不是像个愣头青一样,只会说“吃点药就好了”这种没营养的话。

一个医生的哲学读后感

一个医生的哲学读后感

一个医生的哲学读后感2005年,一本令人震撼的书出版了《一个医生的哲学》,作者是美国外科医生、著名作家,乔治穆斯曼博士。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乔治穆斯曼博士作为一个医生如何拯救病人、安抚病人,以及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

在乔治穆斯曼博士的书中,他经历过几乎所有医生都会遇到的困难,从病人的生活中获得了重要信息,进而重新审视了他的工作方式。

他通过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不仅要拯救病人,还要让病人知道能够从生活中获得帮助和慰藉。

乔治穆斯曼博士写的这本书之中充满了智慧和经验,也许最令人敬佩的是乔治穆斯曼博士作为一个医生,总是充满爱心地把病人照顾好。

他展示给我们,不仅要把生理病症治好,更要把病人救出精神困境,让病人在病魔的面前不畏惧。

此外,他教会我们,一个医生不仅要像技术工作者一样完成病人的护理服务,还要以温暖的形象出现在病人的身边,让病人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从这本书中,穆斯曼博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哲学,即“耐心和仁慈”,当我们面对患者的困境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地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家人,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一身病痛的受害者。

乔治穆斯曼博士也强调,要用谦卑和耐心去治疗病人,“病人也应该拥有自己的意志,而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志,因为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乔治穆斯曼博士在这本书中,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个医生,必须时刻把患者放在心中,以爱心去照顾病人。

此外,还有一件事是一定要做的,就是要让病人的生命得到一步步的照顾和保护,使他们不会进入悲惨的处境,而是可以在充满希望的环境中度过美好的生活。

乔治穆斯曼博士用自己生动的经历提醒我们,作为医生,应当以最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病人,要深入到病人的内心,去尊重病人的意志,去努力把病人从抑郁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让病人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

总之,《一个医生的哲学》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有助于改变我们对医生的和病人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不仅要负责治病救人,更要为病人提供安全和保护,用仁慈的心去治疗病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医生。

医生的人文修养

医生的人文修养

人文修养的心得体会听了肖奎院长给我们讲的关于人文修养的党课,我的感悟很多,医生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同时责任也是非常重大的。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同时,我们所救治的病人,还关乎到他们身后一个个家庭的幸福。

医务工作者首先需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但另一面,我们更应该有一颗炽烈的、善良的心,应该比任何行业的工作者更懂得人的情感、人的需要。

但在市场经济前提下,因为金钱的引诱,有些人损失良知,唯利是图,落空了品德底线。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第一,是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

即知耻、守信和气节。

第二,是要遵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即尽伦尽职,敬业守信,也就是说我们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做好什么样的工作,不能够马马虎虎,要敬业,要守信用。

第三,是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

我们通过对艺术的欣赏,不断地来陶冶性情,也可以使我们对人生的价值不断有新的体验。

第四,是潇洒地对待人生。

我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要在遇到种种坎坷、忧虑的时候不垂头丧气,保持坚定的意志,知道祸、福、生死而心里不迷茫。

所以我们要能够正确地认识、对待自己的才能和机遇的问题。

第五,是要注意涵养功夫和仪表风度。

这是内外两个方面的。

仪表是外在的,涵养是内在的。

涵养功夫里最关键的就是一个谦虚的问题,虚心地待人接物。

第六,是要把人文修养落实到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认定中。

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的客观的对环境和自身进行认识和改造,多学习,多感悟,多积淀。

作为一个医生,应将科学和人文交融起来,“要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

”医生自身的素质、品格不仅是具备技术能力,也应该有人格魅力。

医生应该克己利人,正直。

暂时撇开单纯的个人利益,维护和促进病人的利益;同情,要体察病人的痛苦,并减轻或解除痛苦;要一视同仁,要终身献身于医学事业。

我相信通过我不断的学习,长年累月的积累,潜移默化,我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医学的哲学思考读后感

医学的哲学思考读后感

医学的哲学思考读后感首先啊,我发现医学和哲学就像一对儿难解难分的好伙伴。

以前我总觉得医学嘛,就是看病、开药、做手术,把身体的毛病修好就行了。

可这本书让我知道,这背后藏着太多哲学的弯弯绕绕。

比如说,什么是健康?这在我们平常人眼里,可能就是不生病呗。

但书里就给你展开讨论了,从身体机能到心理状态,从社会适应能力到精神层面的和谐,原来健康是个这么复杂又全面的概念啊。

这就好比说,一个人身体没病,可天天闷闷不乐、和周围人处不来,那他能算真正健康吗?这就引出了一个思考,医学不能光盯着身体的病症,还得把人当成一个整体,包括他的情绪、他的生活环境啥的。

再讲讲疾病吧。

我们都害怕生病,可这本书从哲学角度来看,疾病不仅仅是身体的灾难,它还是一种信号。

就像身体这个大机器出了点小故障,然后亮起了红灯。

这个红灯可不仅仅是让医生来修一修这么简单,它还反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比如说,长期熬夜工作导致身体累垮了,这病的背后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是不是过于追求工作成就而忽略了身体的承受能力呢?这时候医学的治疗就不能是简单地把症状消除,还得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生活需要调整。

这就像给患者开了个“思想药方”,让他们从根本上改变对生活的态度。

还有医生这个角色,在哲学的审视下也变得特别有趣。

以前我觉得医生就是个治病的专业人士,技术好就行了。

可书里让我明白,医生其实承担着很多道德和伦理的责任。

就像在面对一些绝症患者的时候,是告诉他们真相让他们有权利选择最后的时光怎么度过呢,还是隐瞒病情让他们抱着希望但可能最后会失望呢?这可太难抉择了。

医生不仅要治病,还得在这种道德的迷宫里找到正确的路,这就要求医生不仅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得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哲学思维。

书里还谈到了医学发展的一些哲学思考。

现在医学科技发展得可快了,各种新的治疗方法、药物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就像我们会不会过度依赖技术而忽略了人本身的自愈能力呢?有时候一些小病,身体自己就能调整好,可我们可能会立马跑去医院,要求各种检查和治疗。

医学人文素质修养概论观后感

医学人文素质修养概论观后感

医学人文素质修养概论观后感以前我觉得医生嘛,能把病看好就行。

看了这个概论才知道,这里面的水可深着呢!就像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那可不只是简单的看病治病。

它就像一场微妙的舞蹈,双方都得配合好。

医生要是只埋头看病,不跟患者好好交流,那就像跳舞踩错了节拍,整个气氛就不对了。

比如说,一个患者来医院,心里害怕得要死,要是医生板着个脸,三言两语就把人打发了,患者心里得多委屈啊,病可能都觉得更难受了。

而且,这里面提到的医学伦理,也特别有趣。

就像是医学这个大江湖里的规矩一样。

医生不能光想着怎么把病治好,还得考虑治病过程中的各种道德问题。

比如说,在试验新药的时候,总不能把患者当成小白鼠随便乱试吧。

得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告诉人家各种风险,这就像是给患者一把知情权的钥匙,让他们能自己决定要不要冒险。

说到医生的人文素养,这简直是医生的“内功”啊。

一个有高人文素养的医生,就像一个浑身散发着温暖光芒的小太阳。

他们对待患者,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

能理解患者的痛苦、焦虑和担忧。

我就想象啊,要是我生病去医院,遇到一个这样的医生,他耐心地听我诉说我的各种不舒服,还时不时地安慰我几句,那我心里得多踏实啊。

再讲讲医学中的文化差异吧。

这可太好玩了,不同地方的人对疾病和治疗的看法就像不同口味的冰淇淋一样,各有各的特色。

有的地方可能觉得草药能包治百病,有的地方对现代医学的手术又特别推崇。

医生要是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就容易闹笑话,还可能引起患者的不满呢。

就像你给一个坚信传统疗法的老人直接上现代的治疗手段,他可能觉得你在冒犯他的信仰。

这概论就像是一本医学世界里的生活指南,让我明白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

它提醒着那些未来的医生们,可不能只做个治病的机器,还得做个有血有肉、能温暖患者心灵的天使。

我这个外行人看了都觉得收获满满,我想那些医学生们肯定会从中学到更多的宝贝知识,然后带着满满的人文关怀,在医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成为真正厉害又暖心的白衣天使呢。

医学人文修养教程心得体会

医学人文修养教程心得体会

医学人文修养教程心得体会医学人文修养教程是我大学期间参加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医学人文修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医学人文的知识和技巧,培养了我作为一名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医学人文修养教程让我了解到医学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建立。

通过学习沟通技巧和非语言表达,我意识到在医疗过程中,只有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才能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绪,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其次,医学人文修养教程还教会了我如何在面对困难抉择时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作为医生,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如医学伦理学中的隐私保护、生命权利等。

通过学习伦理学和案例分析,我学会了如何在遇到困难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职业道德,同时也为患者和社会负责。

另外,医学人文修养教程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医学人文的价值。

比如,通过学习医学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和记录医学观察和思考,进而提高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质量。

此外,还学习了如何开展医学社区服务和医学志愿者工作,这让我更加了解社区的医疗需求和社会责任。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逐渐感受到医学人文修养的重要性。

在现代医学中,医生不仅仅是技术的实施者,更应该是一位有爱心、有责任感和有人文关怀的医生。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人文修养,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我将尽量将学到的医学人文修养在实践中付诸实践。

无论是在临床工作中还是在进行医学研究中,我会始终保持与患者和社会的良好沟通和关系,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始终秉持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总结而言,医学人文修养教程为我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考框架和学习平台,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医学人文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一种热爱医学、关心患者、具备人文关怀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
修养读后感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读后感医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发展,它专业而复杂但是也充满温暖。

正如这篇文章中指出的那样,“医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结合的综合科学。

”自然科学是来研究客观事物“是什么”的;社会科学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要怎样”、“是怎样”的;人文科学是人的精神世界“应怎样”,一个人的情感意识应该是怎样的。

而医学则是这三方面的统一体。

一说到医生,我们总能想到高明的医术,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首先会把医学先入为主地认定为自然科学,但是绝不能将医学狭隘地仅仅归类为纯科学,纯科学、纯自然观念将导致机械唯物论、存在主义。

解剖有变异,生理有动态,同病有差别,不可以完全用各种数据和结果去解释患者的病症或“生活体验”。

医生必须要理解病人,要体察病人的体验。

于是,医学需要更多的体现出社会科学属性和人学科学属性。

医学作为科学的一部分,为哲学提供了思考的素材,并推动哲学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同时哲学也为科学、医学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如古代的自然哲学,构建了中医学和古代希波克拉底的西医学;古代唯物主义是生物医学的前导,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系统论催生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哲学是构建医学体系的灵魂。

恩格斯说过:“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

”医学需要慧根、医学需要哲眼。

医学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科学,又是一门不完整的科学,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还不了解,人类战胜疾病的许多道理还不清楚,以致有的疾病到现在还被称为“不治之症”,有的疾病虽然治好了,但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医学的作用是有限的,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

人们呼吁医生要讲医德,这正是对医生加强人文修养的呼吁。

这其实是一种道德规范要求,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

实际上,医生的人文修养就是强调:怎么看待自己怎么处理自己和病人的关系怎么处理医生和医生的关系医生自身的素质和品格不仅是具备技术能力,也应该有人格魅力。

医生应以一颗温柔的心来面对患者面对世界,要敬畏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且只有一次。

敬畏病人,因为他把生命交给医生。

要敬畏医学,因为医学是一个未知数最多的“瀚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医学是人学,所以医学的目的就是人的目的,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也具有超前性和差异性,科学的医学目的应当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它激励人们对医学科学真理的虔诚向往和孜孜追求,激发人们对医学科学技术追求的奋进精神,引导医学可持续健康发展,合理界定医学实践活动的领域和范围,正确地利用各种资源,推动医学向前发展。

医疗危机是指当前医疗卫生服务所面临的困难,是指当代医学的现实和未来走向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矛盾,其核心是医学的现状满足不了人民的健康需求。

具体表现在:医疗费用昂贵,卫生资源分配不公,高技术滥用和浪费,医疗服务商业化倾向,医学诚信缺失,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不尽如人意,误诊率居高不下,医疗事故频发,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增多,忽视预防保健和基层卫生服务,对病人冷漠,医患关系“物化”和紧张等。

要解决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目的作一根本性调整:第一,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新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第二,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公正和健康的医学。

医学哲学化的观念始终坚持医学的善良总原则和医学伦理准则,对医学发展观起着矫
正作用,医学哲学化的辩证法认为,过度医疗的根源有两个方面:1、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不合理性没有得到完全、彻底解决,2、医疗服务的创收机制:“以药养医”的机制诱导诱导医院和医生开贵重药、开大处方、做高档检查和治疗,“以医养院”的机制诱导医生推崇医疗技术主义。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当然很重要,但是人文修养和哲学思维具有根本性、终身性,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内,对于医生而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

要多加积累,多学点文学、艺术、哲学。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医疗求善。

其实医学把真、善、美都结合起来了,所以医生不容易,要学点文学、学点艺术、学点哲学。

真善美是做人的追求,更是一个医生的义务。

文学的情感、艺术的美感、音乐的梦幻、书画的神韵,常常会给医生疲惫的头脑及枯燥的生活带来清醒和灵性。

哲学始于医学,医学最终要归隐于哲学。

医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仁学和哲学,一个优秀的医生必是博学、儒雅、谦卑之人,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有理科的思维、工科的技术、文科的思想,必须懂得哲学与人文、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与社会学,中西方皆如此。

要增强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倡导儒家仁爱精神,学习医学家的光辉思想及人文精神,为医疗模式的转变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