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溶液专题

中考化学溶液专题
中考化学溶液专题

甲 乙 0 20 30 温度/℃ 2溶解度/g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溶液

41.【2009·河南】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50 g 水可以溶解 g 甲物质;

(2)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

方法是 (只填一种);

(3)将20℃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

度升高到30℃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答案:(1) (2)升温 (3)甲大于乙

42.【2009·济宁】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

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

溶解度(g) 110 138 1

68

①影响因素:

②实施方案:

③通过实验得出 。实验中,

控制不变的因素是 。

答案:① 温度 ②取两只小煤球杯,分别加入2克硝酸钾;在其中一只烧杯中倒入10ml 冷水,另一只烧杯中倒入10ml 热水 ③硝酸钾在热水溶解快,在冷水中溶解慢

硝酸钾和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3.【2009·济宁】向20℃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 )粉末,至充分反应(化学议程式为:CaO +H 2O===Ca(OH)2+热量)。请结合题目信息回答:

⑴加入氧化钙粉末后,溶液的温度将 (升高、降低或不变);

⑵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跟原石灰水相比将会 (增加、减少或不变);

⑶反应后溶液温度恢复至20℃,跟原石灰水相比,溶质质量分数 (增加、减小或不变)。

答案:⑴ 升高 ⑵ 减少 ⑶ 不变

44.【2009·南昌】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硬水

B .油水

C .泥水

D .蒸馏水

答案:A

45.【2009·南昌】氯化钾和硝酸钾晶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1) 30℃时KNO 3的溶解度为 ;

(2)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 之间;

(3)右图中能表示KCl 溶解度曲线的是 。

答案:(1) 45.8g (2) 20~30℃ (3)b

46.【2009·南昌】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2)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 g;

(3)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3)。

答案:(1) 烧杯,玻璃棒 (2)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位置放反了 12 (3) 18%

47.【2009·兰州】把少量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小苏打B.汽油 C.石灰石 D.面粉

答案:A

48.【2009·兰州】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

(3)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

解后所得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

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任填一种方法)。

答案:30g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凡合理答案均可得分)不饱和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答出一种就可)

49.【2009·兰州】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a试管、b漏斗、c酒精灯、d集气瓶、e药匙、f胶头滴管、g量筒(10mL,50mL,100mL)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

(1)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用序号填空)

(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使用。(用序号填空)

(3)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用序号填空)

(4)某同学欲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150g 10%的稀硫酸。

①完成本实验除以上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②配制溶液过程中,需要量取 mL的浓硫酸,选用 mL的量筒。读数时,该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浓硫酸的体积(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1)c (2)f (3)a (4)①玻璃棒、烧杯;②(精确到) 10mL

偏小

50.【2009·乐山】右图是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2℃时,b的溶解度比a的溶解度大

C.在t1℃时,a、b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在t2℃时,将20 g a物质加到100 g水中,得到是饱和溶液

答案:C

51.【2009·上海】右图表示A、B两种物质溶解度(s)随温度(r)的变化,请回答:

① 在t1℃时,S(A)S(B);在t2℃时,S(A)S(B)

O

1

2

3

/

g

t

1

t

2

温度

/℃

乙P 甲温度溶解度60 410 20 (以上两空均填写“>”、“<”或“=”)。

② 从B 的饱和溶液中提取B ,应采用的方法是 (填写编号)。

I .冷却结晶 II .蒸发溶剂 III .过滤

③ t 3℃时,要完全溶解40gA 得到饱和溶液,需要水 g 。

答案: < = II 50

52.【2009·山西】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

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写出一种)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 (4)30℃时,将40g 甲物质放入盛有50g 水的烧杯中,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

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选填A 、B 、C 、D ) A .溶剂的质量 B .溶液的质量

C .溶质的质量分数

D .以上都不变

答案:(1)30℃时 ,甲的溶解度为60g (2)降低温度 (3)冷却饱和溶液 (4) % B 、C

53.【2009·常州】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 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 甲和3g 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 .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答案:A

54.【2009·厦门】NaNO 2是—种致癌物质。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水中NaNO 2的含量和消除污染的方法,进行了如下目视比色法实验(比较溶液颜色深浅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请你参与实验,并填空:

(1)测定方法的研究:配制质量分数为%的NaNO 2标准溶液,分别取0、2、4、6、8、10 mL 标准溶液于6支试管,加蒸馏水至总体积均为l0mL ,分别加入约0.30gM 粉未(M 是氨基苯磺酸),振荡后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标准色阶。测定时取10 mL 水样,加入约0.30gM 粉末,振荡后与标准色阶比较,得出颜色相同的色阶所含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再按稀

释比例计算出水样中NaNO 2的质量分数(水和稀溶液的密度均按l g ·cm -3计算)。

①配制质量分数为%的NaNO 2溶液l000 mL ,所需NaNO 2的质量是_________g ;

②用上述方法测定某水样,其与含2 mL 标准溶液的色阶颜色相同,此水样中NaNO 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研究某水样在不同煮沸时间后NaNO 2含量的变化:将另一水样用右图装置煮沸,测定不同

煮沸时间NaNO 2的质量分数,结果为:

煮沸时间(小时)

0 2 4 8 12 NaNO 2的质量分数

0 0 % % % ①兴趣小组设计的右图实验装置用到了蒸气回流装置,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见此水样随煮沸时问的延长NaNO 2的质量分数会逐渐_________;

(3)寻找能降低水中NaNO 2含量的物质,研究消除污染的有效方法:查阅资料可知,加入醋酸或双氧水可降低水中NaNO 2的质量分数,请设计实验证明少量醋酸是否有降低水中NaNO 2质量分数的作用,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根据可能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答案:(1)① ②% (2)①保持水的总量不变 ②增多

(3)

实验步骤可能的实验现象可能的结论取10 mL NaNO2标准溶液于试管,

入数滴醋酸后振荡,再加入0.3gM 粉

末,振荡后与标准色阶比较

溶液颜色比10 mLNaNO2标

准色阶的颜色浅

少量醋酸有降低

NaNO2的作用

55.【2009·雅安】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均是30%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从0℃至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t2℃时, 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答案:D

56.【2009·宜宾】把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可能得到

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氯化钠 C.硝酸钾 D.蔗糖

答案:A

57.【2009·常州】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实施的从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钾的混合物(其中氯化钠和氯化钾的质量和小于总质量的3%)中分离出硝酸钾的实验步骤:(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见右图)

Ⅰ.用托盘天平称得样品的总质量为87.5g;

Ⅱ.配制成80℃左右的饱和溶液;

Ⅲ.将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20℃)后进行过滤,并用少量水洗涤2—3次;

Ⅳ.取出过滤器中的固体,干燥后分装。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天平称取87.5g样品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 盘;

(2)某同学发现,无论将称量物还是砝码放置于托盘中时,天平均不发生偏

转,原因是▲

A.天平未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B.天平没有调零

C.托盘下的垫圈未取下

D.游码未归零

(3)将这些样品制成80℃左右的热饱和溶液,约需▲水(填序号);

A. B.50 mL C.100 mL D.

(4)该实验中,玻璃棒除了用于搅拌和引流外,还用于▲;

(5)步骤Ⅲ中,只能用少量水洗涤固体的原因是▲;

(6)过滤并洗涤后,氯化钾存在于▲中;

(7)如果实验中热饱和溶液未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进行过滤将会影响晶体的产量,理由是▲。

答案:(1)右 (2)C (3)B (4)转移固体 (5)因晶体易溶于水,洗涤用水越少,晶体质量损失越小 (6)滤液 (7)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该硝酸钾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结晶,析出的晶体质量较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