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1-2个月婴儿的家庭训练方案

合集下载

1~1岁半幼儿训练方案早教

1~1岁半幼儿训练方案早教

1~1岁半幼儿训练方案一、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觉知觉活动,是开展智力的主要途径。

儿童观察事物是通过各个感觉器官来进行的,因此,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应从开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能力入手,从他们感兴趣的、注意到的事物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

(1)观察事物的特性①识别大小。

教小儿比拟物体的大小,开始可选择形状类似,大小差异显著的物体来练习,如大娃娃与小娃娃,大杯子与小杯子等。

②识别形状。

教小儿识别物体的各种形状,对开展观察能力十分有好处。

先教小儿识别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同种颜色的纸板如红色、黄色,剪成两套形状不同的图形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让小儿和家长分别拿一套,教小儿把他手中的圆圈重叠到家长的圆圈上,指给他看,这两个圆圈的形状是一样的"都是圆的。

"再让他把圆圈与其它形状的纸板比拟,告诉他是不一样的。

③识别颜色。

先从根本的颜色红、黄、蓝、绿进行识别。

小儿这时可能说不出颜色的名称,家长也不必在这个阶段要求幼儿说出颜色的名称,但应让幼儿明白"颜色"这个词的意思,懂得"这种颜色"、"那种颜色"的意思,使他意识到颜色也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开展观察力。

可用一些大小相同、形状一样、颜色不同的积木方块进行练习,如成人手中拿一块红方块,要小儿从几个方块中挑选一个和成人手中一样颜色的方块。

小儿学画时,让孩于注意到小草是绿色的,西红柿是红颜色的,让小儿拿绿色画笔画小草,红色的画笔画西红柿。

在一般生活中,引导小儿注意周围物品的颜色,如妈妈*围巾是蓝色的,小儿的帽子也是蓝色的,这时便可告诉这两件东西的颜色是一样的。

(2)开展幼儿注意力。

①注意力的稳定性。

幼儿注意力短暂,不稳定,成人应援助小儿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于一个物体上或一种游戏中。

如小儿玩皮球一会儿就扔掉,正要开始做其他的事情,母亲可拿起皮球,教他一些新的玩法,如教小儿用手使皮球在地面上旋转,或对着墙壁滚动皮球,使皮球碰向墙壁自动滚回来,或用球投篮等。

一周岁宝宝教育方法

一周岁宝宝教育方法

一周岁宝宝教育方法
一周岁是宝宝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并尝试通过各种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周岁宝宝的教育方法:
1.语言和认知发展:
多与宝宝交流。

尽管他们可能无法理解所有的词汇,但与他们交谈有助于他们建立语言基础。

重复和模仿。

重复词汇、短语和动作,让宝宝熟悉语言的模式和结构。

模仿他们的发音和动作,让他们感受到交流的乐趣。

阅读图书。

选择适合婴儿的布书或纸板书,让宝宝开始接触阅读。

2.身体和运动发展:
提供安全的环境让宝宝自由爬行和探索。

这有助于他们锻炼肌肉、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培养空间意识。

鼓励宝宝模仿简单的动作,如拍手、挥手等。

提供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玩具,让宝宝练习抓握和操作能力。

3.社交和情感发展:
建立规律的日常作息和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宝宝感受到安全和关爱。

鼓励宝宝与同龄人互动,尽管他们可能只是平行玩耍,但这种经验有助于他们学习社交技能。

留意并回应宝宝的情绪。

通过安抚、拥抱和亲吻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关爱。

4.创造力和想象力:
提供各种安全的、可供探索的物品和材料,如塑料容器、软木塞等,让宝宝自由发挥创造力。

通过音乐、舞蹈和故事等方式激发宝宝的想象力。

自理能力:
开始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如鼓励他们尝试自己拿奶瓶或用手抓食物吃。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在饭前洗手和保持玩具清洁等。

请记住,每个宝宝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因此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让宝宝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和发展。

1岁宝宝专注力训练方法

1岁宝宝专注力训练方法

1岁宝宝专注力训练方法
1岁宝宝的专注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以下是一些专注力训练方法:
1. 游戏和玩耍,通过各种游戏和玩具,可以帮助宝宝集中注意力。

例如,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些颜色鲜艳、形状各异的玩具,让宝宝专注地观察和玩耍。

2. 阅读,阅读是培养宝宝专注力的好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图画书或者有趣的故事书,与宝宝一起阅读,引导宝宝观察图画、听故事,逐渐延长宝宝的阅读时间。

3. 音乐和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跟着音乐节奏摇摆或者跳舞,帮助宝宝培养专注力和音乐感。

4. 拼图和积木,给宝宝一些适合年龄的拼图和积木玩具,让宝宝尝试自己动手拼搭,这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专注力,还可以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 创意绘画,提供一些安全的涂鸦工具,让宝宝自由地在纸上
涂鸦,这可以让宝宝专注于画画的过程,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自然观察,带宝宝到户外,让宝宝观察自然界的景物,如花草树木、小昆虫等,引导宝宝用心观察,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综上所述,通过游戏、阅读、音乐、拼图、绘画和自然观察等方式,可以帮助1岁宝宝进行专注力训练,促进宝宝的全面发展。

同时,家长在训练宝宝专注力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持耐心和鼓励,给予宝宝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1到2岁宝宝认知发展训练方案

1到2岁宝宝认知发展训练方案

1到2岁宝宝认知发展训练方案在1到2岁宝宝的认知发展阶段,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一系列的认知训练方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大脑,掌握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可以达到日增长20万个新神经元的速度,因此,家长的培训方案也需要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以下是一些可供家长参考的认知训练方案:1. 滑动颜色将几个不同颜色的纸板放在地上或桌子上,鼓励孩子用手将它们一个一个地滑到一起形成不同的组合。

这一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手部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技能,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找东西将宝宝的小玩具藏起来,然后让孩子寻找它们。

这个过程可以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他们的体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识别形状和颜色教孩子识别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可以用彩色积木或其他具体的物品来进行训练。

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将物体进行分类和归类,培养他们的分类思维和分析能力。

4. 图像拼图使用图像拼图可以锻炼孩子的空间感知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家长可以开始使用几块简单的拼图,然后逐渐加大难度,让孩子挑战更复杂的游戏。

5. 互动故事与孩子互动讲故事可以帮助他们学会不同的语言技能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孩子们可以自己编故事,或者跟着父母的走音来创作。

这样的互动故事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也有助于学习语言技能。

6. 让孩子独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情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吃饭、拿东西等,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自理和自我控制。

在训练孩子的认知发展时,注意力和精力要均衡分配,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过度转移,否则很容易造成疲劳和压力。

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发展。

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平衡心态,也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技能。

总之,为1到2岁宝宝的认知发展提供全面的培训方案非常重要,有助于孩子更快地发展自己的大脑和精神能力,掌握语言、思维和社交技能。

1个月到2岁半宝宝调教

1个月到2岁半宝宝调教

13-2-20 从1个月到2岁半的育儿方案,有了它宝宝都不用去上早教啦.第一个月:这一时期,婴儿的身体开始长得很结实,表情也逐渐丰富起来,这时要经常把宝宝抱起来,给予宝宝充分的母爱。

原先一天大部分时间在睡眠的新生儿,到了这一时期睁开眼睛的时间长了,睡眠时间相对缩短了。

新生儿时期一些特有的反射行为在逐渐消失,代之以有意识的行动。

发育指标:听到悦耳的声音可停止啼哭。

有较完善的觅食、吸吮、吞咽、握持、行走等无条件反射,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每天睡16~22小时,每小时平均有3~7分钟处于清醒状态。

训练方法:要经常对宝宝微笑。

这一时期,妈妈要经常对着孩子微笑。

如果宝宝正在看着你,你就可以微笑对着宝宝说:“宝宝笑一笑?”这样反复进行多次,孩子就会记住见人就笑了。

笑对于婴儿来说,是和成年人交流的第一步,对智力开发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月:这个时期的婴儿会用心注意声音和语言。

妈妈可以再用声响的玩具在孩子身旁摇动。

他会随着声音,不断地追视发出响声的地方,如果同时再用一些语言逗弄他,他会很开心。

也可以放一些轻音乐给孩子听,每天在孩子欢快时,反复给他听,可以增添他的欢乐情绪。

这些都会使婴儿的大脑活动增强,促进智能发育。

发育指标:逗引时会微笑,眼睛能够跟着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能够转头寻找声源,俯卧时能抬头片刻、自由地旋转头部,手指能自己展开合拢,能在胸前玩,能吸吮拇指。

养育要点:1.逐步建立起吃、玩、睡的有规律的生活。

2.尽量多地与宝宝说话、唱歌、逗乐、让宝宝醒的时候处在快乐中,在不同方位用不同的声音训练宝宝的听觉。

3.天气好时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观看周围环境,进行适当的日光浴。

4.可以让宝宝每天俯卧片刻。

5.悬吊鲜艳、能动的玩具,给宝宝看、触摸、抓握。

训练方法:这一时期,要锻炼宝宝用眼睛注视。

宝宝只要被妈妈抱起,就会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妈妈,妈妈说话,他就一直看着妈妈。

这实际上是母子之间无声的交流,会使孩子更加亲近妈妈。

1~1岁半幼儿训练方案早教

1~1岁半幼儿训练方案早教

1~1岁半幼儿训练方案早教1.感觉及认知发展训练-每天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如捉迷藏、玩具堆叠等,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使用各种材料,如羽毛、布料等,让幼儿进行触觉训练。

比如,让幼儿用手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培养他们的触觉感知能力。

2.运动协调能力训练-设立一个安全的跳床,让幼儿在监护人的陪伴下进行跳跃训练,帮助他们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

-每天与幼儿进行室内或室外的大体运动活动,如爬行、爬楼梯等,促进身体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3.语言发展训练-与幼儿进行互动的交流,用简单的语言和幼儿交流,如使用简单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学习和发展语言能力。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如阅读绘本、说唱儿歌等,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和理解能力。

4.社交技能训练-家庭环境中创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如邀请其他家庭的幼儿一起玩耍,帮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和分享。

-倡导幼儿与其他幼儿互动,比如在幼儿园或托儿所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群体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5.父母与孩子亲密关系培养-父母每天安排专门的时间陪伴孩子,进行亲密互动,如唱歌、制造各种家庭乐器等,培养亲子关系。

6.艺术创作能力培养-提供不同的艺术材料,如水彩笔、彩色纸、安全的图画工具等,鼓励幼儿进行自由绘画和创作,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音乐和舞蹈体验,如播放各种音乐、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舞动,培养他们的音乐和舞蹈能力。

7.爱心和关怀的培养-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表率,向他们展示爱心和关怀,比如帮助孩子捡起玩具、鼓励孩子与其他人分享等。

-通过故事和绘本等方式,向幼儿传递关爱的信息,让他们学会理解和表达爱心。

这些训练方案旨在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建议家长根据自身情况和宝宝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给予幼儿全方位的支持和引导。

婴儿1-2岁动作训练方案

婴儿1-2岁动作训练方案

婴儿1-2岁动作训练方案
婴儿1-2岁是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学会自己爬、站、走,并且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为了帮助宝宝更好地发展身体控制能力和动作技能,以下是针对1-2岁宝宝的动作训练方案。

1. 摔倒练习
摔倒对于1-2岁的宝宝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摔倒也是身体控制能力的锻炼。

父母应该在宝宝周围铺上柔软的地垫,让宝宝在安全环境下自由爬行、站立、走路,这样能够帮助宝宝更好地掌握平衡感。

2. 爬行训练
爬行是宝宝转变成站立、行走状态的重要阶段。

在家里铺上柔软的地毯或者垫子,在宝宝周围放置一些玩具,鼓励宝宝自由爬行。

爬行的训练可以帮助宝宝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让宝宝更加自信地学步。

3. 站立和行走训练
当宝宝开始尝试站立和行走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不同高度的桌子或墙边放置一些可以拉着行走的小车或者支架,让宝宝自由地站立和行走,这样能够帮助宝宝掌握身体平衡和行走技巧。

4. 投掷训练
投掷可以帮助宝宝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父母可以选择一些轻巧的球或者玩具,让宝宝从短距离投掷,并且鼓励宝宝向着目标投掷。

投掷的训练不仅可以加强宝宝的肌肉力量,还可以提高宝宝的集中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5. 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发展手指灵活度和手眼协调能力。

父母可以让宝宝玩一些拼图、智力玩具等,这些玩具可以帮助宝宝锻炼手部协调功能和认知能力。

最后,父母在宝宝的动作训练中应该注重安全,选择安全环境和玩具,并且时刻关注宝宝的情况,帮助宝宝稳步发展。

0到3岁听觉训练活动方案

0到3岁听觉训练活动方案

0到3岁听觉训练活动方案一、0 1岁宝宝听觉训练。

1. 听声辨位小游戏(0 3个月)准备一个小摇铃或者能发出轻柔声音的小玩具。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妈妈拿着小摇铃在宝宝的一侧耳朵上方轻轻摇动,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时候可以一边摇一边说:“宝宝,小铃铛来喽,听听它在哪呢?”宝宝会转动小脑袋或者眼睛去寻找声音的来源。

然后再换到另一侧耳朵,重复这个动作。

每天可以玩个两三次,每次几分钟就好。

这个游戏就像是一场小小的声音探险,能让宝宝对声音的方向有初步的感知。

2. 大自然的声音(3 6个月)找个天气好的时候,把宝宝抱到户外,比如小区的花园里或者公园的草地上。

让宝宝静静地躺在婴儿车里或者靠在妈妈怀里,闭上眼睛。

然后妈妈开始引导宝宝听周围大自然的声音。

可以说:“宝宝,听呀,小鸟在唱歌呢,叽叽喳喳的,多好听呀。

”“看,风吹过树叶,沙沙沙的声音像不像在给小鸟伴奏呢?”还可以模仿这些声音,让宝宝更直观地感受。

回到家后,也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像雨声、海浪声等,播放给宝宝听,就像把大自然的小世界带到家里来啦。

3. 家庭音乐会(6 12个月)收集一些家里能发出声音的小物件,像小勺子敲敲碗啦,筷子敲敲盆子啦,还有小喇叭、小口哨之类的。

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坐在地上或者沙发上。

先由爸爸拿起一个小物件,比如说小勺子敲敲碗,发出“当当当”的声音,然后说:“宝宝,看爸爸敲出了音乐呢。

”接着妈妈再拿起小喇叭吹一下,发出“嘟嘟嘟”的声音,说:“妈妈也来啦。

”鼓励宝宝也去拿起小物件玩一玩,发出声音。

这就像是一场家庭版的欢乐音乐会,宝宝在这个过程中能听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还能感受到声音制造的乐趣。

二、1 2岁宝宝听觉训练。

1. 故事大王(12 18个月)然后用生动的声音和表情开始讲故事。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特别强调一些声音相关的词语,比如讲到小兔子听到大灰狼的敲门声时,可以重重地敲几下床边,说:“咚咚咚,大灰狼来敲门啦,小兔子可害怕了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岁1—2个月幼儿的家庭训练方案1、大运动训练J2D201独走稳目的:训练儿童下肢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扩大活动范围,增加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促进智力发育。

方法:(1)训练者站在儿童的对面牵拉能发出响声的玩具小鸭,边走边说:“宝宝追上小鸭了”,或叫儿童的名字,让他走过来,并能追上小鸭。

使孩子能独走10步以上。

(2)让宝宝自己拉着玩具小鸭在前面走,训练者在后面边追边喊:“小鸭,小鸭,等等我!”。

(3)儿童与训练者并行走,边走边念儿歌:“乖宝宝,学走路,一二、一二、迈大步”,训练孩子能够独立行走。

注意点:(1)训练场地要空旷,将放在地上的危险物品拿走,如热水瓶、清洁剂、老鼠药、电源插板等,防止意外事故。

(2)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有进步时应及时给予鼓励。

J2D202扶拦上楼梯,两步一级目的:训练腿部肌肉的运动协调功能及身体平衡功能,学习攀登能力。

方法:(1)扶着儿童的腰部,让他两手扶栏杆上楼梯,二步一级。

扶时不要用太大的力,逐步过渡到牵着小儿一只手上楼梯。

(2)让儿童自己扶着楼梯扶手上楼,二步一级,两足站稳后,再向上迈步。

在阶梯上放一些食物或玩具,让儿童上楼梯后能拿到,作为奖励。

注意点:(1)走稳后才开始训练上楼梯,先边爬边扶着走,二步一级。

上楼梯是能走之后的提高训练。

如果宝宝还不会独走,要先练习走路,再学习上楼梯。

(2)注意安全保护。

J2D203滑滑梯目的:锻炼手脚及全身的动作协调能力和平衡功能,培养意志和勇敢精神。

方法:让儿童爬上几级不太高的矮滑梯台阶,然后手扶着两边,从滑梯上面滑下来。

开始时训练者给予扶持、保护,滑下来后要鼓励、称赞。

注意点:(1)滑梯时要注意安全保护。

(2)滑梯时要穿封档裤,以免皮肤擦伤。

J2D204抛球目的:训练手部运动和四肢的协调功能以及眼手协调能力。

方法:(1)让儿童站在训练者对面,训练者先示范将球抛出,然后把球给儿童,鼓励他模仿抛球动作,逐步能把球抛出1m以外。

(2)给儿童一个小皮球,教他举手过肩将球向前抛出,开始训练时训练者可以扶着儿童的前臂,使他能举手过肩,再将球抛出,反复练习,逐步减少帮助,让儿童自己抛球,能把球抛向前方1m以上。

(3)训练者与家长各站一边,让儿童站在中间,三个人一同玩球。

训练者先把球抛给儿童,并说“把小皮球扔到我这边”;下一次家长说:“把球抛给我”,让小孩学会向两个方向抛球。

注意点:宝宝抛球时要在旁保护,防止摔倒。

2.精细动作训练J2J201套环学数数目的: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并从套环中学会数数,建立数字的概念。

方法:(1)训练者与小儿面对面坐在小桌旁,把“套环柱”放在桌上,训练者先示范,逐个地将套环套在柱子上,边套边数数。

然后将套环给小儿自己学着做,逐个地把套环套在柱子上。

套环的颜色和大小不论。

(2)收集一些塑料环让宝宝套在训练者的手指上,训练者可帮助小儿套,套上一个环给予赞扬,并伸出食指说“一个”,再套上第二个环,又伸出中指说“两个”,鼓励儿童学习,也模仿着说“一个”、“两个”。

(3)把环放在桌子上让宝宝把环套到自己的手指上练习。

注意点:(1)不要求小儿去数环或数手指,点数可以留到2岁以后去学习,只要求在套环时有语言配合。

(2)套环数数时不要求计数淮确,手口不合是常见现象,要.多鼓励宝宝有语言配合。

(3)对不会套环的小儿可以先让其玩小环,然后再让他学习套环动作。

J2J202搭积木4层目的:训练儿童的手眼协调功能和手的精细动作。

方法:训练者把积木一块一块地递给儿童,使他把4块积木叠起不倒。

开始时训练者可以先示范,或与儿童一起搭积木,逐渐让孩子自己能够搭积木4块不倒。

注意点:开始可以先搭大的积木,然后再搭小积木(边长为2.5cm)。

J2J203一页一页的翻书目的:训练儿童手的精细动作,特别是食指、拇指的拿取能力和眼手协调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孩子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方法:(1)训练者与小儿一起看图书,用小儿能理解的语言,边看边讲,边看边问,你会发现孩子能心领神会,能用声音和表情回答。

看书时可扶着宝宝的手,让他自己翻书。

(2)把图书给小儿拿着,分清书的正和倒,把书拿正。

然后对着书一页一页地讲故事,讲完一页后,让宝宝自己动手去翻书页。

小儿的手指还不太灵活,常常会2—3页一翻,大人可帮助再翻回来,多次练习后,即使翻错了,小儿也知道要翻回来。

经过多次看书、听故事训练后,孩子拿到故事书时会分清书的倒和正,不会颠倒着看,而且会从头翻起,不会从后面翻起,每次只翻一页。

注意点:学会看书和翻书页,并不要求看懂书的内容,重点是学会看一页、翻一页的动作。

J2J204画线条,前四指握笔法目的:手的抓握能力训练,能用前四指握住笔,对掌握笔的方向就能准确些,也能画出比较直的线条来。

方法:将蜡笔给小儿握住,先教会他用前四指握笔,然后能在纸上画出线条来。

训练者可握住小儿的手给以帮助,逐步减少帮助,让小儿自己握笔画线条。

注意点:(1)用前四指握笔法握笔,如果能用前三指握笔更好。

(2)画线时,儿童的前臂及手能舒适地平放在桌子上,不要事先规定儿童用哪只手握笔。

J2J205拣黄豆、红豆入碗中目的:训练小儿手的小肌肉活动及对颜色的认识和分辨能力。

方法:(1)训练抓豆子:在碗里放些黄豆或红豆,教小儿能一把抓起豆子,放到另一只碗中,能把手松开,让豆豆从指缝里漏出掉到碗里。

并说儿歌:“黄豆豆,红豆豆,搬家住新房,一觉睡到大天亮”。

(2)把黄豆和红豆放在大盘里,准备一只小碗,让宝宝把红豆拣出来放到小碗里。

训练者先做示范,然后让小儿逐个把盘子里的红豆拣出来,再放到小碗中。

宝宝拣出时,大人在一旁帮着数,拣清后让宝宝回头仔细看,问他:“还有没有红豆子?”以养成做事彻底、一个不漏的习惯。

注意点:注意不能让宝宝将豆子放入嘴里,以防呛进气管。

J2J206放3件东西到容器中,在把容器倒空目的:手的精细动作和空间概念训练,以及对里、外方位的认识。

方法:(1)把一只大透明塑料瓶和3个小玩具放在儿童面前,训练者示范把3个小玩具逐个地放入瓶中,再把它们从瓶子中倒出来。

然后要儿童把3件玩具放进瓶子里,再倒出来。

必要时可扶着他的手做,做好了要称赞他。

(2)训练者指着容器和小玩具说:“请你把玩具放进去。

”当儿童把玩具放进瓶子里后,再指着桌子说:“把玩具倒出来!”当儿童做对了,奖励他(如亲呢、拥抱他)。

注意点:(1)瓶子要用透明的,小玩具要用硬的,使玩具放进瓶子里时会发出响声,增加训练的兴趣。

(2)玩具倒出来后可以让他玩一会,再放进去。

3.语言能力训练J2Y201能分辨年龄和性别称呼别人目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婴儿能称呼亲人4—5人,而且能根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有不同的称呼。

方法:经常教儿童称呼亲人或家中来的客人,年长的女人叫“奶奶”,年长的男人叫“爷爷”,看到年轻的女人叫“阿姨”,年轻的男人叫“叔叔”等,婴儿总会跟着大人的声音去称呼人的,反复多次,儿童就习惯叫人了。

叫对了,应该及时表扬、称赞,叫错了要给以纠正,教他重新再叫人。

J2Y202叫名字走过来目的:儿童能独走后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会走过来。

这需要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包括小名和大名),并对自己的名字做出反应(走过来)。

方法:当儿童在一边坐着或站着时,训练者叫儿童的名字,开始时可以叫他的小名,以后改叫他的正名(大名),叫他走过来。

如果他只会转头看,而不走过来,可以招手示意,提示他走过来,或用玩具逗引。

逐步减少提示,让他能听到叫名字就能走来。

注意点:儿童往往听惯了自己的小名,所以当听到叫自己的正名时不理解或反应慢,所以在家中应该多称呼儿童的正名,让他听懂正名,习惯自己的正名。

叫儿童的正名时要把姓和名一起叫,不要只叫名而不叫姓。

J2Y203说出周围物件的名称3—4种目的:这个年龄是儿童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结合具体的事物,加强语言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让儿童认识周围的物件,并教他物件的名称,鼓励他能够看到物件说出物件的名称来,开始时训练者可以反复地教他说,以后儿童就能够见到东西就说出其名称。

学会一样,再训练另一样,直至能够说出周围物件的名称3—4种。

注意点:家长或训练者对周围物件的名称要前后一致,不要互不相同,例如“杯”,家里叫“杯杯”,训练者叫“茶杯”或“杯子”,儿童学起来就会感到困难。

J2Y204用“是”或“不是”回答简单问题目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能够从用手势语言或身体语言发展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是儿童语言发育的一个重要进步。

方法:训练者用简单的问题问小儿,要求他能用肯定或否定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如训练者问小儿:“这是你的鞋吗?”“你要吃饼干吗?”教儿童回答“要”、“不要”或“是”、“不是”,也可以同时配合一些动作,如点头或摇头。

训练者可以先示范,并反复地说和教,直至儿童能正确地用言语来回答。

注意点:要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儿童经常碰到的事情,用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问答,并且可以结合手势语言和身体语言进行帮助,逐步地减少帮助,单用语言一问一答。

J2Y205学动物叫声3—4种目的: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学动物的叫声,孩子最有兴趣,也最能成功。

方法:(1)训练者拿出各种动物的图片,并学动物的叫声,如“小羊叫——咩咩,小牛叫——牟牟,公鸡叫——喔喔,小猫叫——咪咪”等,儿童看图片、听声音,觉得很好笑,就会跟着学。

反复训练,直至儿童能看到图片就能学着叫出3—4种动物的声音。

(2)利用说儿歌,当讲到一种动物时,就发出那种动物的叫声,让儿童模仿儿歌中动物的叫声。

以后当讲到一种动物的时候,训练者不学动物叫,让儿童自己接下去发出动物的叫声。

注意点:教孩子学动物叫声时,既要对照着图片,又要有形体动作,夸张地、活泼地进行训练,以引起孩子浓厚的兴趣。

4.认知能力训练J2R201认出黄色玩具目的:训练对颜色的分辨能力,因为儿童已经认得红色了,可以学认第二种颜色,一般是黄色。

通过认颜色,把同色的几种不同的玩具放在一起,让儿童学会用一个概念来形容几个事物,即会用共性概念。

方法:(1)训练者把黄色的积木、黄色的小汽车、黄色的小碗、黄色的笔放在一起,问儿童:“哪个是黄色的?”儿童会指着黄积木,这时训练者告诉他小碗、小汽车和笔都是黄色的。

(2)训练者把红色的玩具放在一边,黄色的玩具放在另一边,告诉儿童:“这边都是黄色的”,“那边是红色的”。

然后问小儿:“黄色的玩具在哪里呀?”让他指出来。

注意点:先让儿童认识红色,巩固后再训练认黄色,不能一种颜色还认不清楚就又认第二种颜色,这样会得不偿失。

这时不要教他认第三种颜色。

J2R202黄色配对1:2目的:是视觉分辨训练,能够在两种颜色中选择出一种颜色来,表明已经能够分辨不同的颜色了。

方法:(1)将一堆红、黄两色的积木放在桌子上,请儿童把黄色的积木拿出来放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