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些词汇是来自日本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中来源于日本的词汇

现代汉语中来源于日本的词汇

从清末开始,中国从明治维新引入大量的日本造汉语词汇。

保守估计现代汉语词汇中大约有不少于3000个词汇来自日语。

大概可以分作一下几类:1,日本用汉字去西洋语发音而形成的词汇,如俱乐部,浪漫等;2,源自纯粹日语的现代汉语外来词,及日语原有的汉字组合,但是在中国汉语里本没有这样组合的,如服务,方针,解决,申请,想象等;3,日本以汉字为素材,来表达西洋语词的意义,如立场,场合,手续,取消,取缔,引渡等;4,日本借用中国古汉语固有词汇,来翻译西洋的词语,如经济,宪法,共和,法律,封建,社会等;5,中国开始使用单却在以后未能广泛流行,后经日本采用,并与西洋学术一道作为新名词逆输入到中国,如权利,文法等。

中国语言学家和文字学家都一致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意译词汇,大多数不是中国人自己创译的,而是采用拿来主义,把日本人的原译直接拿过来用。

日语新词对汉语影响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文史哲经法艺数理化天地生医农,书面用词和口头用语,几乎无科不由,无处不在。

如科学文化几乎全面采用日本新的词汇。

在法律方面,明治时期日本的法律术语,原样不动地被引入中国语言。

而社会科学方面,差不多中国所有文本上使用的基本语汇都是来自日本,在现代哲学方面,中国人完全依靠日本输出的词语。

根据中国方面学者的统计:在哲学,社会科学(含政治,经济,法学,外交,文学,历史等)方面,列出的有社会,政党,政策,政府等105个词;在自然科学,医学,艺术方面,列出了自然,物质,宗教,代数,物理,化学,生物等55个词汇;在日常生活用语方面,列出了直接,间接,古典,现代,表情等47个词汇。

此外今日中国人所广泛使用的现代汉语的大量复合词中:凡是以学结尾的词汇,如:财政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凡是以化结尾的词汇,如:特殊化,现代化,科学化;凡是以式结尾的词汇,如:速成式,问答式,简易式;凡是以炎结尾的病症词汇,如:关节炎,气管炎,脑炎,胃炎等;凡是以性结尾的复合词,如:可能性,现实性,必然性等;凡是以界结尾的复合词,如:文学界,思想界,艺术界等;凡是以感结尾的复合词,如:美感,好感,恶感等;凡是以点结尾的复合词,如:观点,要点,焦点等;凡是以观结尾的复合词,如:悲观,乐观,人生观等;凡是论结尾的复合词,如:一元论,宿命论,无神论等;凡是以法结尾的复合词,如:辩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以及凡是以方法,作用,问题,时代,社会,主义,阶级等次为结尾的复合词,例如:心理作用,土地问题,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农民阶级,等等。

我们常用的哪些词汇是日本人造出来的?

我们常用的哪些词汇是日本人造出来的?

我们常用的哪些词汇是日本人造出来的?>在日本,用汉字造作词汇或庄重的命名,大多到中国的儒家典籍中去探源取典。

体现了深厚的儒学功底和汉字造词能力。

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那个“靖国神社”。

其“靖国”二字,就典出我国的《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叔伯曰:“子若国何?”对曰:“吾以靖国也。

”’“靖国”即安定国家、安邦治国。

“靖国神社”正殿旁边还有一个展馆,展出有死者有关的事迹、物品,名叫“游就馆”。

“游就二字”语出荀子的《劝学篇》:“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

”之句。

含有招唤亡魂回归故土之意。

“物理”一词,最早典出道家典籍《冠子》,冠子(约公元前300—前220年),战国末期道家,楚国人。

《冠子·王斧第九》云:“庞子曰:‘愿闻其人情物理’,所以啬万物与天地总,与神明体正之道?”还有,“明治维新”的“维新”一词,也是出于《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日本人经常提到“文明开化”时期,“文明”二字,典出《书·舜典》“睿哲文明”,“开化”,典出顾恺之《定命论》:“夫建极开化,树声殆则。

”日本皇宫的御花园,后更名为“后乐园”,则取典于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文意。

日本的“厚生省”相当于我们的民政、卫生、劳动部门。

“厚生”二字,典出《尚书·大禹谟》:“禹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意思是,端正人们的德行,方便人们的物用,丰富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中。

再如,日本天皇的年号,均由公卿、重臣、学者们从中华典籍选取文词,呈天皇确定,天皇幼,则由摄政定夺。

这种办法在日本成为传统定制。

举几个近(现)代天皇年号为例:江户末期孝明天皇(1846—1867在位)曾用过“文久”、“元治”、“庆应”三个年号。

“文久”,典出《后汉书·谢该传》:“文武并用,成长久之计。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进的词汇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进的词汇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进的词汇近现代,在对西方科技和文化学习的速度方面,日本比中国快。

再加上中国以前的书面语都是文言文,因此很多中日两国没有、从欧美引进的生活用品或事物的叫法是日本首先把这些事物的英文名称翻译成汉字(实际上是日文),于是中国便从日文中借用、拿来了这些翻译语。

以下列举一些从日语中引进的汉语词汇(按首字母排序):[B] 白夜、百日咳、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必要、编制、变压器、辩护士标本、标高、表决、表象、病虫害、舶来品、博士、博物、不动产、不景气;[C] 财阀、采光、参观、参看、参照、策动、插话、茶道、长波、常备兵、常识、场合、场所、衬衣、成分、成员、承认、乘客、乘务员、宠儿、抽象、出版、出版物、出超、出发点出口、出庭、初夜权、处女地、处女作、储藏、储蓄、触媒、传染病、创作、催眠、催眠术、错觉;[D] 大本营、大局、大气、代表、代言人、代议士、贷方、单纯、单利、单位、单行本、但书、蛋白质、导火线、德育、登记、登载、等外、低调、低能、低能儿、低压、敌视、抵抗、地上水、地下水、地质、动态、动议、动员独裁、独占、读本、短波;[E] 二重奏;[F] 发明、法律、法人、法庭、法则、番号、反动、反对、反感、反射、反响、反应、泛神论、泛心论、范畴、方案、方程式、方程、方针、放射、分解、分配、分析、分子、风琴、封建、封锁、否定、否决、否认、服务、服用、辐射、复式、复员、复制、副食、副官、副手;[G] 改编、改订、概括、概略、概念、概算、感性、干部、干事、干线、纲领、高潮、高利贷、高炉、高射炮、高周波、歌剧、工业、攻守同盟、公报、公立、公民、公判、公仆、公认公诉、公营、公债、共产主义、共和、共鸣、古柯、固定、固体、故障、关系、观测、观点、观度、观念观照、光年、光线、广丄场、广告、广义、归纳、规范、规则、国际、国教、国库、国立、国税、国体、过渡;[H] 海拔、寒带、寒流、航空母舰、和服、黑死病、弧光、化石、化学、化妆品、画廊、环境、幻灯、幻想曲、回收、会谈、会社、会谈、混凝土、活跃、火成岩; [J] 机关、机关枪、机械、积极、基地、基调、基督、基督教、基质、基准、集团、集中、计划、记号、记录、技师、加农炮、假定、假分数、假名假想敌、尖兵、尖端、坚持、检波器、简单见习、间接、间歇泉、间歇热、建筑、鉴定、讲师、讲坛、讲习、讲演、讲座、交感神经、交换、交通、交响乐、脚本、脚光、教科书、教授、教养、教育学、酵素、阶级、接吻、节约、结核、解放、解剖、介入、借方、金额、金刚石、金婚式、金牌、金融、金丝雀、紧张、进度、进化、进化论、进展、经费、经济经济恐慌、经济学、经验、精神、景气、警察、警官、净化、静脉、竞技、就任、拘留、巨匠、巨头、巨星、具体、俱乐部、剧场、决算、绝对、觉书、军部、军国主义、军籍、军需品;[K] 看护妇、看守、科目、科学、可决、客观、客体、课程、肯定、空间、坑木、会计、扩散;[L] 浪人、劳动、劳动者、劳动组合、劳作、累减、类型、冷藏、冷藏车、冷战、理论、理念、理事、理想、理性、理智、力学、立场、立宪、例会、量子、了解、列车、淋巴、临床、领海、、领空、领土、流感、流体、流行病、流行性感冒、伦理学、论理学、论坛、论战、落选[M] 麦酒、脉动、漫笔、漫画、漫谈、盲从、媒质、美感、美化、美术、免许、民法、民丄主、敏感、明确、明细表、命题、母体、母校、目标、目的;[N] 内服、内阁、内幕、内勤、内容、内在、能动、能力、能率、农作物、暖流; [O] 偶然;[P] 派遣、判决、陪审、陪审员、配电盘、配给、批评、平假名、平面、评价、坪;[Q] 旗手、骑士、企业、气分、气密、气体、气质、气船、气笛、牵引车、铅笔、前提、前卫、前线、强制、侵犯、侵略、勤务、清教徒、清算、情报、驱逐舰、取缔、取消、权威、权限、权益、权利;[R] 人格人力车、人权、人文主义、人选、日程、溶体、肉弹、入场券、入超、入口;[S] 商法、商业、上水道、少将、少尉、社会、社会学、社会主义、社交、社团、身分、神经、神经过敏、神经衰弱、审美、审判、审问、升华、生产、生产关系、生产力、生理学、生命线、生态学、剩余价值、失效、时计、时间、时事、时效、实感、实绩、实权、实业、使徒、世纪、世界观、市场、市长、事变、事态、事务员、手工业、手榴弹、手续、受难、输出、输入、水成岩、水密、水素、水准、私法、私立、思潮、思想、死角、所得税、所有权、索引;[T] 他律、塌塌米、台、台车、太阳灯、探海灯、探险、探照灯、特长、特务、誊写版、体操、体育、天鹅绒、天主、条件、铁血、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同情、统计、投机、投影、投资、图案、图书馆、退化、退役;[W] 瓦、瓦斯、外分泌、外勤、外在、唯心论、唯物论、卫生、味之素、胃溃疡、尉官、温床、温度、温室、文化、文库、文明、文学、无产阶级、无产者、舞台、物理、物理学、物语、物质、悟性;[X] 喜剧、系列、系数、系统、细胞、下水道、纤维、现金、现实、现象、现役、宪兵、宪法、相对、想象、象征、消防、消费、消化、消火拴、消极、小夜曲、小型、校训、效果、协定、协会、心理学、新闻记者、信号、信托、信用、猩红热、刑法、形而上学、性能、序幕、宣传、宣战、选举、旋盘、学府、学会、学历、学士、学位、血色素、血栓、血吸虫、训话、训令、讯问;[Y] 压延、雅乐、演出、演说、演习、演绎、演奏、燕尾服、羊羹、阴极、业务、液体、医学、遗传、义务、议决、议会、议员、议院、艺术、异物、意匠、意识、意义、意译、阴极、音程、银行、银幕、引渡、印鉴、印象营养、影象、优生学、游离、游弋、右翼、语源学、预备役、预后、预算、元帅、元素、园艺、原动力、原理、愿意、原则、原子、原罪、原作、远足、运动、运动场、运转手;[Z] 杂志、展览会、战线、哲学、真空管、阵容、政策、政党、支部、支配、支线、知识、直观、直接、直径、直觉、直流、止扬、纸型、指标、指导、指数、制版、制裁、制限、制御器、制约、质量、中将、终点、仲裁、仲裁人、重点、重工业、株式会社、烛光、主笔、主动、主观、主人公、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转炉、资本、资本家、资料、紫外线、自律、自然淘汰、自由、自治领、宗教、综合、总动员、总理、总领事、组成、组阁、组合、组织、最惠国、左翼、作品、作物、作者、座谈.表示抽象和专有名词的这些专业词语,约70%是日语。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考一考你:下面的中文词语里哪一个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后勤、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共和、美学、美术、抽象、逻辑、证券、总理、储蓄、创作、刺激、代表、动力、对照、发明、法人、概念、规则、反对、会谈、机关、细胞、系统、印象、原则、参观、劳动、目的、卫生、综合、克服、马铃薯。

答案:统统都是,全部来自日语。

没想到吧,其实,来自日语的中文还远远不止这些,数不胜数。

虽然日语的文字源于中文,但上面这些词语可都是日本人的创作。

随便举例,“经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是“经世济民”,和现代汉语的“经济”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日语对Economy的翻译。

“社会”在古汉语中是“集会结社”的意思,日本人拿它来翻译英语的Society。

“劳动”在中国的古义是“劳驾”的意思,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Labour。

“知识”在古汉语里指的是“相知相识的人”,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Knowledge。

而我们又统统把它们变成了中文。

(附参考资料:《几十年来如何看待日本:100个理由》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平)第16节:全是來自日语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

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賦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並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語、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來。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政党、方针、政策、申请、解決、理论、哲学、原則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來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來自日语。

日语词汇学习:这些流行词来自日本,你肯定不知道

日语词汇学习:这些流行词来自日本,你肯定不知道

这些词来自日本,你肯定不知道我们都知道,日语的组成吸收了很多外来词。

其实在日本文化的崛起的同时,也向外输出了非常多的日本流行词。

尤其是和日本隔海相望的中国,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将许多日语创造词带入中国,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词。

1、卡拉OK"卡拉OK(カラオケ)"是"KARA(日语里"空"的发音)"与"ORCHESTRA(管弦乐)"两个词的合并。

据说原来是小乐队所使用的俗语。

各地巡回演出时,在歌手到达之前乐队的练习过程中使用,有"缺了歌手"的含义,即"空奏管弦乐"的暗语。

卡拉OK的发明人通常认为是日本的井上大佑(Daisuke Inoue),从高中时代起,就参加乐队,经常在神户市内的一些夜总会演出。

1970年,他开始在夜总会专门为客人伴奏。

一次,他应一位出差要去外地的客人的要求,把自己的伴奏录在磁带上,客人非常满意。

他由此产生了灵感,用一台汽车音响,加上扩音器,回声设置,麦克风和一个投币100日元能运转5分钟的计数器,拼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卡拉OK演唱机。

1971年,他开始在神户的一些娱乐场所以每月2万日元的价格出租他的机器。

1972年,他创立了克莱森特公司,成为卡拉OK行业的第一人。

80年代初,日本公司大举投资海外,由此日本人发明的卡拉OK文化开始风靡全世界。

(微博:惠学日语平台,敬请关注)2、过劳死「过劳死」一词在英语权威词典《牛津英语词典电子版》﹙Oxford English 2002年1月17日,Dictionary Online﹚正式登堂入室,以配合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和最新真实面貌。

过劳死源自日语"過労死(かろうし)"「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

通常理解为,"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

这些中文词汇来源于日语,你知道吗?

这些中文词汇来源于日语,你知道吗?

这些中文词汇来源于日语,你知道吗?日语起源于汉语,经过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体系,但是又经过多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如今,汉语里也有一些名词用语借用了日语,或是在辗转后从日本回到我国。

那么,这些都是什么样的词汇呢?根据《汉语外来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统计,现代汉语中日源外来词共772个。

▲资料举例特别是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大约有不少是从日本输入的。

“转用词”指汉语词被日语借用赋义后,重新输入回汉语比如说: '经济” 这个词,日语也叫做「経済(けいざい)」。

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我国就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表示“经世济民”,含有“治国平天下”之意,后来在日语中把它作为'economy' 的译词,被赋予了“经济学上指社会物质生产”的意义,后这个带着'economy'新意思又回到了我们汉语之中。

而“日制汉字词”指日本人借用汉字创造或翻译出的汉语新词汇,以及延伸了含义的汉语既有词汇。

至于“非汉字书写形式借词”就比较有趣了。

'OL” 是'Office Lady”的缩写,是典型的日式英语,英语不这么说,所以它属于日语借词,而并非借用英语。

但也有人表示《现代汉语外来语研究》和《汉语外来语词典》等只注重了清末开始从日本返回的词汇,而忽略了中国自汉唐以来,特别是明末清初和晚清时期和西方人士合作,创制了大量的新词汇,并流入日本为日本人所采用这个事实,因此在统计上可能有所疏忽。

比如远在东汉、南北朝至唐代,中国人就和西域僧人合作,翻译了许多佛典,创制了大量的新词,丰富了汉语词库。

之后许多汉译佛语,融入了大众俗语,至今仍被使用。

比如“眼光”、“缘起”、“手续”、“刹那”、“现在”、“翻译”、“翻案”、“方便”、“天堂”、“地狱”、“宿命”、“平等”、“悲观”、“觉悟”、“境界”、“唯心”、“实体”、“实际”、“真实”、“真理”、“真谛”、“信仰”、“因果”、“相对”、“绝对”、“信手拈来”等。

现代汉语里有多少源自日本?

现代汉语里有多少源自日本?

现代汉语里有多少源自日本?2006年,香港观塘区,商业借贷公司的宣传海报旁,一位男子匆匆而过。

“有得倾”在粤语里是“可以共同斟酌,或可以讨价还价”的意思;“倾掂佢”则是“将其谈妥”。

(图/张海儿)一百年间的现代汉语里,有关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词汇,几乎全是英源词和日源词包打天下,离开这些词汇,中国人不会变哑巴,但是稍为复杂的思想和信息将无法表达。

文/段宇宏罗马皇帝派大使来中国,向孔夫子下跪,请赐予文字,孔夫子正吃饭呢,一心不能二用,随手用筷子夹了几根豆芽放在大使帽子里,大使把豆芽带回罗马,就有了如今流行120多个国家的拉丁字母。

这当然不是真的。

孔夫子去逝后几百年才有罗马帝国,这是周有光老先生在他的《语文闲谈》中讲的一个沙文主义者们编造的笑话,意在讽刺文化上的无知自大。

每种文明都是在开放和交融中才能不断向前,创造出新的成就,语言自不例外,当今世界的主流语言找不到一个是“纯洁”的,倒是有大量已经消亡或濒临灭绝的语言相对比较“纯正”。

处于强势地位的文化向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输入词汇时,抽象词汇所占比重很大。

中国人使用的主流语文——汉语几千年来不断吸纳外来词汇增强了自己的生命力,丰富了表达能力。

跟汉族有过密切交流的异族文化都给汉语带来过外来词,从外部看,有英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希腊语等语种。

在内部,有蒙语、藏语、维吾尔语、满语等语种。

只要有交流,必然就有外来词的输入,因为新事物需要新词汇才能对应表述,这个过程不受文化高下的影响,但这种交流还有另一个重要特征:处于强势地位的文化向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输入词汇时,抽象词汇所占比重很大。

古代从西域和漠北、西南等民族引入的外来词,主要是向古汉语提供地名、人名、物名、官名为主的词汇。

要说到古汉语外来词的“战斗机”,还数“佛源外来词”,是指通过佛教传华输入古汉语的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词汇,这个引进过程从汉朝持续到唐朝,有数百年时间,是汉语第一次大规模引入外来词。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考一考你:下面的中文词语里哪一个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后勤、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共和、美学、美术、抽象、逻辑、证券、总理、储蓄、创作、刺激、代表、动力、对照、发明、法人、概念、规则、反对、会谈、机关、细胞、系统、印象、原则、参观、劳动、目的、卫生、综合、克服、马铃薯。

答案:统统都是,全部来自日语。

没想到吧,其实,来自日语的中文还远远不止这些,数不胜数。

虽然日语的文字源于中文,但上面这些词语可都是日本人的创作。

随便举例,“经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是“经世济民”,和现代汉语的“经济”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日语对Economy的翻译。

“社会”在古汉语中是“集会结社”的意思,日本人拿它来翻译英语的Society。

“劳动”在中国的古义是“劳驾”的意思,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Labour。

“知识”在古汉语里指的是“相知相识的人”,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Knowledge。

而我们又统统把它们变成了中文。

(附参考资料:《几十年来如何看待日本:100个理由》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平)第16节:全是來自日语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

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賦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並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語、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來。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政党、方针、政策、申请、解決、理论、哲学、原則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來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來自日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来这些词汇是来自日本...
【日制汉字】又称和制汉字,新汉语(日本)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些词汇是从日文引入的,【日制汉字】数量还不少,如人民、服务、图书馆、共产主义、哲学、世界、民主、病毒、艺术、社会主义、革命、科学、电话、科学、社会、经济、警察、杂志、干部、达人、暴走、逻辑等等,以学术名词居多。

这主要是因为自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日本近代化较中国成功,输入西学比中国快一步,清末民初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留学日本,便从日本人那里获得了转译过来的西学新知,包括一系列汉语新词,并将它们带回国内。

这些词大部分是日本人从古汉语中找到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对应于
欧美语言中的单词创造出来的,有字义新组合,也有古汉语文献中原本就有只是将用法固定或赋予专门含义的词。

日本和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二十世纪初大量新词汇的出现丰富壮大了汉文。

【日制汉字】有趣的【造词原理】:★抽象化汉语原有词汇★广义化。

例:“社会”作为“society”的译语,社会在汉文原指春秋两季乡村学塾举行之祭祀土地神的集会。

狭义化。

例:“经济”作为“economy”的译语,经济一词出自汉文“经世济民”,包含政治、经济等抽象意义。

★使用汉字的造词力直接新创★如“电话”、“制纸”、“制糖”、“名词”等等……★使用造词力强的词尾大量制造新词★如
“~化”、“~的”、“~性”、“~主义”工业化,工业的,工业性,工业主义……等等创造于明治维新时期的和制汉语,由于多是为了翻译外文中日语本所没有的词汇而创的,通常具有“能与原文词意义完全匹配”的特性。

如“名詞”是“noun”的译语,专为“noun”一词而创,所以这两个词可视为完全等意。

同时,这时代的和制汉语也效法西文里的“字根”用在汉语词,如使用“~化”作为“~ize”的译语、以“~主义”作为“~ism”的译语。

★半和制汉语★前述“世界”、“社会”、“经济”等原出于汉语,在日语中借为欧文翻译,赋予新意义的用词,属于广义上的和制汉语。

有人将这类词汇称为半和制汉语[7],也有人不将他们视为和制汉语。

而“电话”、“制纸”、“制糖”可视为纯粹的和制汉语。

【民国初年】:例如,早年孙文著作可看到“democracy”的译词为“德谟克拉西”、“virus”的译词为“微生物”、“revolution”的现在分别由“民主”“病毒”“革命”所取代。

早在民国初年,汉语中通用的和制汉语就有数百条。

其中不乏“~主义(-ism)”“~化(-ize)”这类造词性很强的词尾,在现代汉语中占有相当的份量。

比较常见的词缀如下:~团。

例:工团、法团~力。

例:购买力、战斗力~法。

例:宪法、民法、刑法~性。

例:实用性~的。

-->(~底/~的/~地)。

~制。

例:集体制~主义。

例: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会。

例:工会、议会以下分类别讨论现代
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

由于汉语也是因为19世纪时急迫需要翻译西文,而大量从日本输入新词,大部分进入汉语的日语借词都是日语中的“和制汉语”。

举凡“电话”、“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干部”、“艺术”、“否定”、“肯定”、“假设”、“海拔”、“直接”、“警察”、“杂志”、“防疫”、“法人”、“航空母舰”都是属于和制汉语日语借词。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日语中的“和制汉语”都在现代汉语中通用,如“介错”、“怪我”、“油断”这类和制汉语词都没有进入汉语。

部份抽象化汉语原有词汇而意义有所改变的半和制汉语词汇,如“社会”、“经济”,原先虽为汉语,但现今使用的意义已经与古汉语相异,是否认定为日语借词有争议,有些学者称这类词汇为“回归词”。

【日本流行文化引进的和制汉语】:20世纪末起,由于日本电子游戏、漫画、流行音乐等大量进入中文圈,也有许多词开始在汉语打开知名度。

如“暴走(失控)”一词因新世纪福音战士而进入ACG迷的生活圈,而“达人(专家)”一词也开始经常出现在报章、杂志上。

一般来说这个时期进入汉语的和制汉语词由于时期尚短,社会仍持保留态度看待,只将他当作一种“流行用词”,并没有真正将他视为“汉语”的一部分。

但部份用来描述社会现象,无法准确翻译成中文的和制汉语,如“暴走族”、“援交(援助交际)”、“少子化”、“人气”等词汇,已经经常被台湾新闻媒体直接采用了。

【接受日语借词的矛盾】:现在汉语在向日
语借词的过程中,并非全盘接纳,其中也经过排斥、抵抗,但最后日语借词仍大量涌入。

例如严复就强烈反对冒用日语借词,他提倡使用“计学”(zh-classical:计学)取代“经济学”、使用“群”取代“社会”(类推“群学”取代“社会学”)、使用“天演”取代“进化”等,学界习称“严译”。

而严复也不是一概否定日本译词,例如他接受“自由”一字作为“liberty”、“freedom”之译名,并尝言:“西名东译,失者固多,独此无成,殆无以易。

”也有少数新制汉语取代日语借词的例子,如“逻辑(logic的音译)”取代和制汉语的“论理”。

从和制汉语的特征来说,日本人制造和制汉语,多半爱用两字词。

而精通文言文的中国学者翻译时爱用单字单词。

在白话文运动后,由于沟通上的需要,两字词较为稳定、口语上容易理解,或许是和制汉语借词最后于中文扎根的主因。

【当用汉字表】:为了平滑过渡到当用汉字,国语审议会于1956年(昭和31年)7月5日,决定对汉语词汇中超出当用汉字表所规定范围的汉字,用同音的别字进行书写替换。

以下这样是较为人知的例子。

(括孤内为原本的书写方式。

)(译注:后为对应振假名,以及中文释义)注文(註文)ちゅうもん(中文意为订购)遺跡(遺蹟)いせき(中文意为遗迹)防御(防禦)ぼうぎょ(中文意为防御)扇動(煽動)せんどう(中文意为煽动)英知(叡智)えいち(中文意为睿智)混交(混淆)こんこう(中文意为
混淆)更生(甦生)こうせい(中文意为苏生,本来读法为“そせい”)激高(激昂)げっこう(中文意为激昂)知恵(智慧)ちえ(中文意为智慧)略奪(掠奪)りゃくだつ(中文意为掠夺)这个方针和中国的简化字的原理有少许相似之处。

但有些汉字的替换,若不特别指出则很难被意识到,比如:妨害(妨碍、妨礙)ぼうがい(中文意为妨碍)意向(意嚮)いこう(中文意为意向)講和(媾和)こうわ(中文意为媾和)硬骨(鯁骨)こうこつ(中文意为硬骨)格闘(挌闘)かくとう(中文意为格斗)骨格(骨骼)こっかく(中文意为骨骼)書簡(書翰)しょかん(中文意为书简)奇形(畸形)きけい(中文意为畸形)破棄(破毀)はき(中文意为破坏、毁灭)等。

☆☆☆在一个包装箱上,我见到写着“雞卵”,猜想必定就是“鸡蛋”。

那“賞味期限”也就是“保鲜期限”。

☆☆☆商店招牌“洋服の青山”,显然是“青山之西服”的意思。

“広告募集中”也就是“征集广告”的意思。

☆☆☆不过,商店招牌上的日文“住友生命”四个字都认识,却不知含义。

请教了朋友,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住友人寿保险公司”。

☆☆☆至于“株式会社”是在日本商品上常常见到的名词,就是“股份公司”的意思。

【黑暗时期】: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多方引进西方文化,曾经进行文字改革,打算全部取消日文中的汉字,以假名全面取代汉字,在当时叫做“脱
汉运动”。

这么一来造成了混乱,重义词太多,不得不叫停“脱汉运动”,中止了文字改革,仍然在日文中保留两千多个汉字。

1946年,日本对日文中的汉字进行规范化,规定了1850个汉字为“当用汉字”。

在这1850个之外的汉字不再使用。

但是,还有人用惯了,还在使用许多“非当用汉字”。

1981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公布了《常用汉字表》,规范了日本中使用的汉字。

《常用汉字表》“收录了法令、公文书、报纸、杂志、广播等日常社会生活场合所应使用的、在效率和普遍程度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准的汉字,作为书写易解文章的汉字使用标准”,常用汉字总共为1945字,比1946年的规定有所增加。

【日文中的成语】:有趣的是日文中的成语,把汉语中的成语加以“改造”,变成“日本特色”——中国人说:“日新月异”日本人说:“日进月步”中国人说:“粉身碎骨”日本人说:“粉骨碎身”中国人说:“贤妻良母”日本人说:“良妻贤母”中国人说:“山清水秀”日本人说:“山紫水明”中国人说:“千钧一发”日本人说:“危机一发”中国人说:“照猫画虎”日本人说:“画虎类犬”也有的日语中的成语,却是汉语中所没有的,所以中国人几乎不懂这些日本式的成语的含义——“绝体绝命”:“一筹莫展”、“无可奈何”、“穷途末路”的意思。

“一所悬命”:“努力地”、“拼命地”、“尽力地”的意思。

“七花八裂”:“四分五裂”的意思。

“七转八起”:意即“七次倒下去还有第八
次站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