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在今朝》课件(1)
合集下载
语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件(共43张PPT)

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里,有的倒在了回家的路上。他 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
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 里,有的倒在了回家的路上。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 能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
资料袋
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 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着
② 接触: 附着、着陆、不着边际
③ 使接触、使附着(zhuó): 着眼、着手、着色、着力、着实、 着想、着重、不着痕迹、沉着冷静
zháo
zháo
着
岁月流转
zhèn
震耳欲聋
惨重代价 勃勃生机 庄重表示 崭新一页
有朝√ 一日
√
朝夕相处
√ 朝思暮想
朝气蓬勃
实验: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去验证。 试验:结果不确定,更多带有尝试和探索的意味。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 号”探测器发射成功,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0年7月31日上午,中国正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 星导航系统开通。依托卫星导航系统、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 的支撑,“万物互联”的智慧时代即将来临。
2021年12月23日18 时12分,我国在文昌发射场 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 功将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
勇于实践和进取的探索精神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 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 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
团结协作和执着精神
团结协作和执着精神
资料袋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共设 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 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
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 里,有的倒在了回家的路上。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 能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
资料袋
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 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着
② 接触: 附着、着陆、不着边际
③ 使接触、使附着(zhuó): 着眼、着手、着色、着力、着实、 着想、着重、不着痕迹、沉着冷静
zháo
zháo
着
岁月流转
zhèn
震耳欲聋
惨重代价 勃勃生机 庄重表示 崭新一页
有朝√ 一日
√
朝夕相处
√ 朝思暮想
朝气蓬勃
实验: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去验证。 试验:结果不确定,更多带有尝试和探索的意味。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 号”探测器发射成功,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0年7月31日上午,中国正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 星导航系统开通。依托卫星导航系统、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 的支撑,“万物互联”的智慧时代即将来临。
2021年12月23日18 时12分,我国在文昌发射场 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 功将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
勇于实践和进取的探索精神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 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 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
团结协作和执着精神
团结协作和执着精神
资料袋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共设 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 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
《千年梦圆在今朝》PPT课件【精美版】

课后作业
1. 虽然我们的千年梦圆了,但我们依然没有 停止追梦的脚步,在载人航天事业上,我 们又取得了哪些成功?
2. 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的资料,了解我国 航天最新的信息。
古代
现代
千
年
梦 梦想 尝试(明代)
圆梦
圆
在
今 嫦娥奔月 万户实验 人造卫 “神舟五 探月工 朝 人飞上天 利用火箭 星发射 号”载人 程顺利
……
飞行 成功 航天飞行 实施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展现了中华民族追寻“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飞天梦想的历程。特别是1949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 成就,更是令人振奋、令人自豪。文章赞扬了 我国航天人勇于探索、不懈努力、团结协作的 伟大精神,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感。
shī
实施
鹏 揽驱 践着 党施 懈 宛 碑
初读课文
多音字
chuán ①递,转授。
chuán( 传说 )
②推广,散布。 ③叫来。 ④传导。
传 zhuàn( 传记 )
⑤表达。
zhuàn
①旧时一般指解说儒家经书的文字。
②记载。
③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
初读课文
zhuó
① 穿(衣)。 ② 接触,挨上。 ③ 使接触别的事
团结合作
品读课文 “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怎样理解杨利伟说的三句话的含义?
杨利伟说的三句话是对飞船的评价, 对研制飞船的航天人的赞扬,对祖国的赞 颂。这三句话洋溢着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品读课文
你知道我国航天事业还有哪些新成就吗?
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受控 再入大气层,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 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千年梦圆在今朝》ppt课件

千年飞天梦最终得以实现的原因我认为有下面几点:
1.中华儿女的超凡想象力,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不断尝试。 2.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坚定而执着的追求。 3.离不开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党中央的决策。 4.一代又一代人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也要学习这种坚持不懈,勇于创 新的精神!
创意表达
请你用优美地文字为本次“千年梦圆” 特 别展写一段前言吧。
传说,我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 历史上第一个试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 。他把四十七支火箭安装在椅子背后 ,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 ,叫人点火发射。(万户的火箭飞行)
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 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并非是一帆 风顺的,遭遇了很多失败和挫折;启示下文, 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飞天的 梦想,始终坚定执着,不断努力。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 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 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 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字词学习 bèn
嫦娥奔月
指的是飞天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呢?借助文中 表示时间的词语,找出相对应的事件。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中国人为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进行了长期不断的努力,最终获得了 成功。
读完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你可以怎么解决 这些问题呢?
课文中提到的“鲲鹏展翅”是怎样一个故事?
尊敬的观众们,欢迎来到“千年梦圆”特别展。在这里,我们将 带您穿越时空,回顾中国航空航天探索的历史长河,领略我们的祖先 对于宇宙探索的无尽向往。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嫦娥五号的成功 发射,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走过了艰难而又光辉的道路。通过这次展 览,我们希望向大家展示中国人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不懈努力和取得 的辉煌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绚烂的航天梦,共同见证千年梦圆 的那一刻。
四年级千年梦圆在今朝语文课件PPT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 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
小结
通读课文,想一想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人造卫星的发射
──突破性进展 万户的火箭飞行
──大胆的尝试 古人的奇妙想象
──美好的梦想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 ──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 射──巨大的成功
《千年梦圆在今朝》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课件
The unified edition of the fourth grade Chinese courseware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学习目标
① 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遨游、 鲲鹏展翅”等词语的意思。
② 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新知讲解
还有哪些梦要我们去实现?
预设:
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有梦就有希望,有梦就有追求,圆梦的任务将落在你们的肩上,让 我们为中华民族更高远的梦想,时刻准备着吧!
课堂总结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 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 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 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1970年4月24日, 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 乐年10月15日早晨9时, 随着一声震耳欲 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
船被送上太空。
分析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
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1-2)
小结
通读课文,想一想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人造卫星的发射
──突破性进展 万户的火箭飞行
──大胆的尝试 古人的奇妙想象
──美好的梦想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 ──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 射──巨大的成功
《千年梦圆在今朝》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课件
The unified edition of the fourth grade Chinese courseware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学习目标
① 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遨游、 鲲鹏展翅”等词语的意思。
② 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新知讲解
还有哪些梦要我们去实现?
预设:
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有梦就有希望,有梦就有追求,圆梦的任务将落在你们的肩上,让 我们为中华民族更高远的梦想,时刻准备着吧!
课堂总结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 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 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 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1970年4月24日, 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 乐年10月15日早晨9时, 随着一声震耳欲 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
船被送上太空。
分析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
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1-2)
《千年梦圆在今朝》(1)PPT课件

2021
4
古人的奇妙想象
万户的火箭飞行
人造卫星的发射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
“神州五号” 发射
“神州六号” 发射
2021
5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2021
6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 胆的尝试
2021
7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2021
8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 15日有了结果。
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
2021
13
正是成千上万的人 锲而不舍、团结协作 、 默默默奉献 ,才换来了这个美丽辉煌的结果,
才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
2021
14
炎黄飞天梦
蔡桂林
嫦娥奔月,那是神话; 女娲补天,更是传说。 九万里遥想,九万里追求, 一朝相约!
听天风浩浩,迎接远客; 看天庭结彩,与我伴歌。 哪里是我的长城? 哪里是我的黄河? 站在星河岸边, 亲亲的唤一声—— 我的中国!
2021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2021
2
瑰丽 绚烂 惨重 穿越 精细 宛若 嫦娥奔月 积劳成疾
火箭 捆绑 振奋 规模 概括 先驱 炎黄子孙 风华正茂
探索 协作 魄力
震耳欲聋 猝然长逝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2021
3
1.千年的“梦”指什么? 2.千年的“梦”是怎么圆的?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 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 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2021
9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9时
2021
10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9时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件(1)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 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 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 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神州五号”能顺利升天,你认为应该 归功于谁?
广大的科技人员和武警官兵 杨利伟
“神州六号” 发射──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 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 纪重点工程。
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 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决定实施载 人航天工程 显示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决心, 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为此付出巨 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自读课文
(1)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从古到今,数千年 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 变为现实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 句。
瑰丽 尝试 惨重 穿越 精细 宛若 嫦娥奔月 积劳成疾 震耳欲聋 坚持不懈
火箭 捆绑 探索 振奋 规模 协作 概括 评价 魄力 炎黄子孙 风华正茂 猝然长逝 锲而不舍
• • • • • • • • • • • • • • • • • •
教你一写法:
.首尾呼应的用法
所谓首尾呼应,就是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互相照应、互 相呼应,前面讲的内容,后面要做出相应的交代。这篇课文就采 用了这样的方法:开头写“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 以来的梦想”引起下文,结尾处又写“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 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又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 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这样既强调了主题,加深了印象,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千年梦圆在今朝》ppt课件

接着,作者列举了古代的一些神话和传说,如“嫦娥奔月”、 “人飞上天”、“空中飞车”、“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等, 来证明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的向往和想象。这部分内容通过具体 的例子,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古 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有人飞上天、空中飞车的 传说,还有“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富 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在千百年的岁月流转 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地震撼和鼓舞着人 们。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 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 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总的来说,这段话通过对万户的探索精神的赞扬,以及对中华民 族在实现飞天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定和执着的描绘,展示了中 华民族在航天探索方面的坚韧不拔和永不放弃的精神风貌。
我会认
驱
"驱" 的拼音是 qū,可以组成的词语有 "驱动"。造句: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 关键因素。
我会认
践
"践" 的拼音是 jiàn,可以组成的词语 有 "实践"。造句: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 践来检验其正确性。
我会认
着
"着" 的拼音是 zháo,可以组成的词语 有 "着急"。造句:他因为找不到钥匙而 显得非常着急。
首先,作者提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 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这 部分内容指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 要意义,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起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 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毛泽 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 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经过十多 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太空中,第 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 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 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古 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有人飞上天、空中飞车的 传说,还有“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富 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在千百年的岁月流转 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地震撼和鼓舞着人 们。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 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 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总的来说,这段话通过对万户的探索精神的赞扬,以及对中华民 族在实现飞天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定和执着的描绘,展示了中 华民族在航天探索方面的坚韧不拔和永不放弃的精神风貌。
我会认
驱
"驱" 的拼音是 qū,可以组成的词语有 "驱动"。造句: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 关键因素。
我会认
践
"践" 的拼音是 jiàn,可以组成的词语 有 "实践"。造句: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 践来检验其正确性。
我会认
着
"着" 的拼音是 zháo,可以组成的词语 有 "着急"。造句:他因为找不到钥匙而 显得非常着急。
首先,作者提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 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这 部分内容指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 要意义,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起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 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毛泽 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 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经过十多 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太空中,第 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 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 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件

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一号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于1999年发射,验证了 飞船的各项技术和系统。
神舟五号
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于 2003年发射,杨利伟成为 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 员。
神舟十一号
中国与天宫二号载人交会 对接任务,于2016年发射 ,实现了航天员中期驻留 太空的目标。
月球探测工程
嫦娥一号
详细描述
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航天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智 慧和力量。他们不畏艰辛,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自力更生
总结词
中国航天人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 术,不断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VS
详细描述
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道 路,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掌握核心科技。 在航天领域,中国已经具备了从卫星发射 到载人航天的全链条自主创新能力,为未 来的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6
结语
总结课程内容
回顾课程要点
总结本课件的主题、重点内容,以及千年梦圆的 历史背景和意义。
强调课程主题
强调千年梦圆的重要性,以及实现千年梦圆的必 要性和紧迫性。
总结课程结论
总结本课件得出的结论,以及如何将这些结论应 用到实际生活中。
激发学习热情
激发求知欲
01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千年梦圆的
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于 2007年发射,获取了大量关于月 球的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等信息
。
嫦娥二号
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于 2010年发射,进一步深化了对月 球的科学认知。
嫦娥三号
中国第一辆月球车“玉兔号”和着 陆器“玉兔二号”,于2013年发射 ,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巡 视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