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5届中考历史模拟百校联考试题(四)

合集下载

2015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5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九年级历史试题2015.4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毕业学校、考点、考场、座号、准考证号填涂在试题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 第Ⅱ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不予评分。

4.答题卡要保持清洁,严禁用修改液、胶带纸等涂抹、粘贴,严禁折叠,严禁做标记。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A.诸侯争霸的局面B.“钟鼓之乐”盛行的局面C.“百家争鸣”的局面D.各国相继变法的局面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南朝时,江南地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人口南迁C.社会比较安定D.经济重心南移3. 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了。

宋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的是A.春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中秋节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其中,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到重大促进作用的是A.造纸术、指南针B.火药、指南针C.造纸术、印刷术D.火药、印刷术5.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活动,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扩大了中国的海外影响。

下列对外交往活动,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鉴真东渡日本②张骞出使西域③玄奘西游天竺④郑和七次下西洋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6. 在状元卷中提倡“法治”,同时又提出“天民说”,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潍坊历史名人是A.郑板桥B.赵秉忠C.曹鸿勋D.张择端7. 右图所示人物,有“扬州八怪”之一、“潍县三贤”之一等美誉。

山西省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2014.12 命题: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国语·楚语下》:“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材料中饮食的规定反映了A.皇权至上B.等级贵贱C.营养全面D.血统亲疏2. 中国人普遍相信“忠孝相通,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这揭示了A. 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 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 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 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3. 《明史》载内阁大学士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皇帝近幸的意见,“拟旨上,不从,令再拟。

健等力谏,,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帝皆不许。

既而所司议上,一如健等指,帝勉从之”。

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最为正确的是A. 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B. 内阁权力暂时超过了皇权C. 皇权的至高无上被打破D. 内阁将自己意志强加于皇帝4.(齐)桓公曰:“民之事若何?”子对曰:“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杂乱),其事易(变)。

”曰:“士、工、商、农若何?”子对曰:“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从中获取不到的信息为A. 四民分业,利于治国B.经济政策,顺应时代C. 积极推行重农抑商D.手工业者官府统一管理5.下表中描述的历史现象与历史原因相符的是历史现象原因A “置市令,掌百姓交易之事”“京(唐都长安)夜市宜令禁断”B 扬州是唐朝漕运的中心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C 唐朝时兰州与河西走廊诸城以中转贸易为主唐朝始开通陆上“丝绸之路”D 唐朝后期益州(成都)成为大都会蜀郡太守开凿了都江堰6.宋太祖下诏减宽商税。

2015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5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山西省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张骞出使西城是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向西面行,到达中亚一带,没有经过山西,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其中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附近;北宋与辽的和战也与山西有关,杨业与潘美就曾率军在今山西境内与辽军作战;清朝设置驻藏大臣是管理西藏地区事务的,与山西无关。

由此可知23正确,故选B项【考点】山西的历史知识。

2.【答案】D【解析】丝绸之路从西汉时期就已开通,到达欧洲;玄奘是唐朝时期到天竺求取佛法的僧人;鉴真是唐朝时期到日本弘扬佛法的僧人;郑和下西洋明朝时期远洋航行宣扬国威的壮举。

这些都属于中国古代促进对外友好交往的行为和人物。

A,B两项一是没有体现出主题,二是图片中的人物和事件不能与朝代完全对应;C项与图片信息无关,只有D项能够完全概述四个图片资料的主题,故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

3.【答案】C【解析】A项属于秦始皇采取的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B项是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作用,到明朝时仍在实行;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当时朱元璋认为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大臣却专权放纵,因此他废除丞相,以此来强化君主专制。

故选C项。

【考点】明朝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

4.【答案】A【解析】协定关税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开设工厂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清政府完全论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辛丑条约》的影响,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三个条约都有赔款,清政府把赔款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加剧了人民的经济负担,故选A项。

【考点】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5.【答案】D【解析】A项在题干中有原话,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胡聘之兴办火柴局、太原机器局、兴建正太铁路等说明他对山西的近代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B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胡聘之在太原兴办的火柴局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开端,这也说明太原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C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2015山西中考适应性历史试题+答案

2015山西中考适应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每小题2分,共30分)1.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是我国201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下列物品最有可能出土于该墓葬的是A.青铜器 B.铁农具C.唐三彩D.石佛像2.2000多年前,东起中国长安、西达意大利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这条贸易通道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

21世纪的今天,中国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受到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

古今丝绸之路的共同作用有①都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②都有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③都促进欧亚各国商业贸易的发展④都对中国的兴盛起到了积极作用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如何发现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让其参与国家管理,是历代朝廷的头等大事。

隋朝创立的这项制度不仅给古代官员和公务员录用方式带来重大影响,而且还影响了此后中国人读书的行为。

该项制度是A.分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行省制4.下表为西晋至宋代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B.政府统治比较开明C.城市经济趋于活跃D.民族融合逐渐加强5.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它们的共同点有①都建立起了全国性统一政权②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③都是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④对外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民生”问题事关各国经济发展、统治稳定,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

下面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①唐太宗轻徭薄赋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罗斯福新政④列宁新经济政策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7.某班同学收集了有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组图片,下列是他们对图片所反映史实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图一山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图二山东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图三山西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碑图四法国诺曼底登陆纪念碑A.图一反映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B.图二反映的战役是国共合作的重大胜利成果C.图三反映的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D.图四反映的战役迫使德国陷入两线夹击,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山西省2015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文科综合由历史和思想品德两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山西省2015年中考百校联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

山西省2015年中考百校联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

2015年山西省百校联考中考模拟试题:1.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3.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4.作图题必须用2B 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2.下面四幅图中,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后又冷却变成岩石是凝华现象B .乙图中的白霜是液化现象C .丙图中的固体空气清新剂放置一段时间后变小了是升华现象D .丁图中的水结成冰是水的熔化现象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B C D4.小华是一名发育正常的九年级学生,下面是与他有关的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他的手掌宽度为2.5dmB .他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15m/sC .他的脉膊正常跳动的频率为70HzD .他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5.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就会下降B . 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甲 乙 丙 丁第2题图 第3题图C.一个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6.某同学使用矿泉水瓶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7.如图所示,将几颗相同的象棋子叠加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钢尺沿桌面迅速击打最下面一颗棋子,可看到该棋子被打出去了。

2015届高三四校一联历史试题

2015届高三四校一联历史试题

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专题采访,受访者的回答中“孝顺父母,维护家族名誉”最为常见,这是受下列哪种制度的影响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科举制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另一代表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

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这表明他们主张A.忠孝为本B.勤俭节约C.国富民贫D.藏富于民3.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D.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4.贞观元年,唐太宗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比来护已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唐太宗认为A.三省六部提高了行政效率B.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C.中书省门下省不应互相牵制D.三省六部制导致亡国危机5.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这样一段描述:“(明中期)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各自家乡的厨师、食材、口味……富有盐商,没有政治地位,只能攀比花园和家厨的手艺……”这反映出明朝扬州地区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私商成为商人主体C.商品经济较为发达D.政府鼓励对外贸易6.王阳明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说:“人是天地的心。

”又问:“什么是人的心?”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

”王阳明解释说:“我的灵明就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这表明王阳明A.提出质疑权威的民主观点B.认为人心是世界的中心C.提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D.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7.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法律必须把一切不断地引向一个目的,这个唯一的目的就是美德,叫作正义,这个美德通过教育实现节制或自制,人们就成为一个守法的合格公民”。

2015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2015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2015年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1.使西周成为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实施 B广大奴隶创造出大量财富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周文王时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3.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4. 在孔子的思想中,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体现人文关怀的是 ( )A.“兼爱、非攻”B.因材施教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5.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o"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C.统一文字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6. 唐朝诗人杜牧有诗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中“清明”是24节气之一。

我国最早测定一年的24个节气是在()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夏朝7. 西汉的版图比秦朝的版图大大增加,这主要是因为()A西域地区归属西汉政府管辖 B东北地区归属西汉政府管辖C西藏地区归属西汉政府管辖 D内蒙古地区归属中央政府管辖8. 图文结合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你知道为开通右图中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吗()A.汉武帝B.张骞C.班超 D.甘英9. 2008年春节晚会上由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选送的《飞天》演员们轻盈的舞姿和精美绝伦的造型所渲染的非凡美感,令人过目难忘。

2015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5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模拟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答题卷必须保持清洁。

4.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非选择题按作答题目的序号,写在答题卷非选择题答题区内。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根据下列图片推断出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化石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B.北京人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C.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过群居生活D.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了2.“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他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他们分别代表哪一学派( )A.儒、道、法B.儒、法、道C.法、儒、道D.道、法、儒4.山东定陶灵圣湖汉代墓葬被选为“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墓中可能出土的文物是( )5.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 )①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③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④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中国的科举文官制度是历史最悠久的帝国行政样板。

”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隋唐以后成为主要选官制度B.宋代以后以八股取士为主要形式C.促进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气D.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7.“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