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和“竟然”的区别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全解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全解 语文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1、忆读书(冰心)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3、*山中避雨(丰子恺)4、风筝(鲁迅)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写作——记一件事写字——楷书与行楷第二单元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6、小巷深处(林莉)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写字——写一个人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第三单元9、春(朱自清)10、*济南的冬天(老舍)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 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口语交际——说家乡写作——描写景物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第四单元13、空城计(罗贯中) 14、*美猴王(吴承恩)15、心声(黄蓓佳) 16、*勇气(狄斯尼)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写作——写童年的故事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第五单元17、犟龟(米切尔•恩德)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19、*基因畅想(漆孝诗)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第六单元21、《论语》六则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期行乘船23、*伤仲永(王安石)24、木兰诗25、*诗五首回乡偶书(贺知章)夜雨寄北(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写作——改写《木兰诗》第七单元26、卖油翁(欧阳修)27、三峡(郦道元)28、*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戴震难师(段玉裁)29、*陌上桑30、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登飞来峰(王安石)望岳(杜甫)观沧海(曹操)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附录一:名著引读(一)附录二:汉字的形体附录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1.忆读书这是一篇书写读书乐趣的回忆性散文。

虚词有哪些

虚词有哪些

虚词有哪些?语文中的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

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等。

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动词。

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等。

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间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

5、叹词、象声词从略。

虚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二)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例如: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拿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表排除的:除了、除非1、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汉语副词大全

汉语副词大全

汉语副词大全
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副词是一类用以修饰名词以外词语和整个句子的词,修饰名词的词一般为形容词。

一般而言中文在一个词的后面加「的」使其成形容词,加「地」使其成副词,但是现在一般已经不太常做这种区别了。

以副词修饰的句子举例:「一只非常小的虫轻易地钻进了那个洞穴里」,其中[非常]和[轻易]地为副词,小为形容词,虫为主词,钻进为动词,洞穴里指明前往地点。

一些问问题时的所用的词,像如何、谁、何时、什么等在某方面也可视为副词。

副词口诀: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

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

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must和should的用法区别

must和should的用法区别

must和should的用法区别
意思不同:
should:应该;可能;应当;竟然;将要。

must:必须;应当;很可能。

侧重点不同:
should:只用于第一人称。

must:用于第二和第三人称。

扩展资料
用法不同:
should:是助动词shall的过去式,用于陈述语气,构成第一人称过去将来时、过去将来完成时以及过去将来进行时。

例句:
You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it
你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must:表示义务或强制,含意是“必须”“应当”; 其否定结构表示“不许可”或“不应该”; 用于一般疑问句,表示征求对方的`意见。

例句:
His new novel is a must for all lovers of crime fiction
他的新小说是罪案小说爱好者必须一读的。

果然的近义词

果然的近义词

果然的近义词果然的近义词1词语:果然【果然的近义词】(以下词语任选其一)果真;当真;真的;竟然;居然;公然;尽然;居然;附录词语(果然)的相关知识:【果然的意思】①(副)真的;确实(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相符)。

果然名不虚传。

(作状语);②(连)如果真的;如果确实(表示假设)。

你果然爱她;就应该帮助她。

果然的近义词2中文发音:果然[guǒ rán]词语解释: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近义词:果真用果然造句1、我刚心里想着她果然有够丑的,却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2、气象预告说今天有雨,下战书果然下起了滂沱大雨。

3、我猜你会把分给我,你果然给我了。

4、天气预报预告明天下雨,明天果然下雨了。

5、考试前我努力的复习,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我果然考了喜人的好成绩。

6、天气预报员说今天下午有雨,果然到了下午天空中出现了小雨点。

7、妈妈说今天放学后来接我,放学后她果然来了。

8、第一次来到这里,果然是很漂亮的地方。

9、这张琴弹起来果然非常好听。

10、我猜他这次考试是第一名,颁布成就的时候老师果然第一个念到他的名字11、小名最近学习很尽力,果然考了一个好成绩12、这个小儿子,也真孝顺。

果然没有叫父亲失望。

13、昨天小明说今天考试,今天果然考试了。

14、这个人果然神出鬼末,庆幸的是我早就晓得端倪了。

15、乔夸口要游过湖去,他果然做到了。

16、帮助小明的好心人果然是小红。

17、高考的成绩果然出乎我的意料。

18、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果然取得了好成绩19、大明湖畔的美景,果然仍是吸惹人的哟。

20、我军佯装退却,敌人果然中计,一步步地进入我军的伏击圈。

用果然的近义词造句果真:小时候爸爸常说,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会没出息,长大了才知道果真如此。

【扩展阅读:浅谈近义词的辨析、使用】一、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

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

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

常用易错的双音节词语

常用易错的双音节词语

常用易错的双音节词语既然潮汛荟萃跻身蹉跎懊丧琐屑圆满阴晦惶恐序幕广袤钦佩介意屠戮蔓延影像大抵偶像孱弱贻害懊恼局促旁骛疲惫预兆烘托萦绕悠闲胳膊拆散踌躇决定抱怨蜡笔漆黑菜畦消逝视察晴朗遗憾效尤倾泻蓦地应酬腋窝和睦盘踞彷徨烦闷蕴藏教唆托词签署褴褛殴打冤孽污蔑雪橇核对古朴矫正赋予帐篷田埂篝火诘责通缉苦恼端倪隐衷渲染舞弊拮据狐疑雾霭恐怖肆虐驳杂淳朴蜂拥笼罩摇篮玷污矫健迁徙驿站编辑慰籍赞颂名誉糟蹋端详汹涌繁殖珍宝诚恳炼狱悠久鸟瞰惬意游弋耐烦启蒙佃农教诲订正忙碌虚妄梳理分歧揣摩赋闲嘱托告诫手杖坠毁惊讶犁耙公函署名倔强飘逸裨益鱼塘陪同棉袍谐音窗棂静谧造诣恣情检讨絮叨渔火提防休憩枢纽潦草娴静馈赠荤菜丘墟睿智芳醇焦躁拘谨接洽打盹夭折怠慢皎洁赦免猥亵冗繁绽出聒噪葱茏夙愿迄今眼睑钟磬叱咤矜持摩挲诺言苛刻归省凫水绯红竣工谛听敲诈过瘾惋惜赊账浏览湖畔渊博祈祷迹象温存模仿沉淀嘹亮亲昵启迪湛蓝苍穹措词矜持安逸常用易错的成语和四字词爱莫能助按部就班百废俱兴半途而废杯弓蛇影变本加厉病入膏肓不可救药陈词滥调出类拔萃错落有致防微杜渐刚愎自用诡计多端和盘托出黄粱美梦见微知著嗟来之食励志图强苦心孤诣励精图治无精打采拈轻怕重气冲霄汉任劳任怨声色俱厉所向披靡完璧归赵韦编三绝无可奈何相形见绌信口开河杳无音信安步当车黯然失色百战不殆包罗万象杯盘狼藉别具匠心不卑不亢才疏学浅瞠目结舌川流不息短小精悍风驰电掣功亏一篑鬼鬼祟祟虎视眈眈诲人不倦见异思迁截然不同迥然不同滥竽充数碌碌无为莫名其妙呕心沥血浅尝辄止若即若离世外桃源谈笑风生万古长青为富不仁无事生非销声匿迹兴高采烈一泻千里安然无恙中流砥柱班门弄斧饱经风霜背道而驰别出心裁不攻自破草菅人命惩前毖后从容不迫咄咄逼人风烛残年沽名钓誉颐指气使怙恶不悛浑然一体娇生惯养噤若寒蝉开诚布公老态龙钟麻木不仁漠不关心迫不及待巧夺天工身心交瘁死不瞑目投机取巧妄自菲薄文过饰非幕天席地小题大做虚张声势贻笑大方按兵不动白头偕老斑驳陆离报仇雪恨敝帚自珍并行不悖不胫而走姹紫嫣红充耳不闻粗制滥造耳濡目染敷衍塞责故弄玄虚汗流浃背焕然一新急不可待骄兵必败兢兢业业看风使舵历历在目漫不经心墨守成规来势汹汹人才济济随声附和望文生义无动于衷相提并论欣欣向荣循序渐进异想天开因地制宜执迷不悟张冠李戴郑重其事提纲挈领勇往直前座无虚席肆无忌惮侃侃而谈就地取材心旷神怡置若罔闻惊涛骇浪再接再厉甘拜下风偃旗息鼓怨天尤人责无旁贷谆谆告诫与日俱增脍炙人口祸国殃民焕然一新义愤填膺运筹帷幄接踵而至空前绝后荼毒生灵面面相觑各抒己见徇私枉法泱泱大国绿草如茵众目睽睽忠贞不渝字斟句酌战战兢兢安然无神二.词语(一)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忆读书》课文原文及重点词语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忆读书》课文原文及重点词语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忆读书》课文原文及重点词语解析忆读书冰心(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2)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3)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4)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5)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6)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pǒ luo)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7)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的《水浒传》大加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8)《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教育最新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全解 语文版

教育最新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全解 语文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1、忆读书(冰心)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3、*山中避雨(丰子恺)4、风筝(鲁迅)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写作——记一件事写字——楷书与行楷第二单元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6、小巷深处(林莉)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写字——写一个人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第三单元9、春(朱自清)10、*济南的冬天(老舍)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 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口语交际——说家乡写作——描写景物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第四单元13、空城计(罗贯中) 14、*美猴王(吴承恩)15、心声(黄蓓佳) 16、*勇气(狄斯尼)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写作——写童年的故事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第五单元17、犟龟(米切尔•恩德)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19、*基因畅想(漆孝诗)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第六单元21、《论语》六则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期行乘船23、*伤仲永(王安石)24、木兰诗25、*诗五首回乡偶书(贺知章)夜雨寄北(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写作——改写《木兰诗》第七单元26、卖油翁(欧阳修)27、三峡(郦道元)28、*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戴震难师(段玉裁)29、*陌上桑30、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登飞来峰(王安石)望岳(杜甫)观沧海(曹操)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附录一:名著引读(一)附录二:汉字的形体附录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1.忆读书这是一篇书写读书乐趣的回忆性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然”和“竟然”的区别相同点:
“居然”和“竟然”都是副词,都表示出乎意料,都可用于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通常可换用,只是“居然”的语气略重于“竟然”。

不同点:
一、“居然”,表示预期和结果相反,含有“没料到会这样”的意思。

这有两种情况:一指“不容易这样而这样”,指好的方面,如:“再过几天,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

现在居然有了一头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另一个指“不应这样而这样”,指坏的方面,如:“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相反、出乎意料,但它常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跟“居然”的后一种情况相同,但语气比较重些。

如:“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他竟然遭受到那么残酷的迫害,经历了那么严重的斗争。


二、"竟然"的使用范围要大于"居然","居然"后面往往跟着的是一个另作者或说话者不希望得到或发生的结果,而前面往往会有一个主观的正面意识或者客观的常识,而后面则是与之相反的结果."竟然"的范围就要打很多,后面可以是主观意愿的反面,也可以是主观意愿的正面,当然也可以与主观意愿无关。

例:1、今天聚会你居然不到。

本来说话人认为你会来或希望你会来,但是结果相反.这里的居然可以用竟然来代替。

2、你竟然来了!
这里用竟然,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话者本希望你来,但没想到你来了;而用居然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感觉,给人的感觉会是,我本来意为你不敢来,你竟然来了,也可能是我不希望你来,你厚着脸皮来了。

竟然在特定语境中也可以表居然的意义。

3、“他没有料到尚炯(竟然)如此推崇李自成。

”(姚雪垠《李自成》)
这样用法的“竟然”,语气需要加重时可换为“居然”。

总体来说,“居然”的语气要重于“竟然”,而且更加的有负面倾向,竟然的使用则更加灵活,但在语境强烈时不适用,所以在表示正面信息同时需要较强烈的语气时,往往不会用到竟然。

三、句型上的用法差异:
四、“竟然”常用于主语后,“居然”可用于主语后,也可用于主语前。

五、例:“这么重要的事,你居然忘了。


“这么重要的事,居然你忘了。


“居然”用在主语“你”之前或之后都正确,这种用法的“居然”一般不可用“竟然”替换。

(“居然”的语气较重,可用于主语后,如:“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之列。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也可用于主语前,如:“这么大声音,(居
然)你没听见。

”(《现代汉语八百词》)这种用法的“居然”一般不用“竟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