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型语法教学例谈
语法记忆歌【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语法记忆歌【教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2. 学生能够通过语法记忆歌的方式,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学生能够提高语法运用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动词时态2. 名词所有格3. 代词4. 形容词和副词5. 句子结构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二、讲解和演示(15分钟)1. 教师讲解动词时态的概念和用法。
2. 教师演示如何运用动词时态表达不同的时间概念。
3. 教师通过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词时态的运用。
三、练习和互动(10分钟)1. 学生进行动词时态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1. 教师引入语法记忆歌的概念,解释其对记忆语法知识的作用。
2. 教师教唱语法记忆歌,学生跟唱并重复。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唱歌的方式,加深对动词时态的理解和记忆。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互动,观察学生对动词时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估学生在语法记忆歌中的参与度和记忆效果。
3.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引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动词时态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师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语法知识:名词所有格。
七、讲解和演示(15分钟)1. 教师讲解名词所有格的概念和用法。
2. 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名词所有格表示所有关系。
3. 教师通过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名词所有格的运用。
八、练习和互动(10分钟)1. 学生进行名词所有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一、引言语法是语言的基础,是规则的总称。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语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法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需要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语法知识。
本文将从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实际案例出发,分析语法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效果。
二、案例分析某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学课堂上,老师正在进行一堂有关形容词的教学。
教师准备了一些形容词的图片,比如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的形容词,并且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们展示这些形容词的用法。
教师先是给学生们讲述了形容词的基本定义和用法,然后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们看、触、感受各种不同的形容词,并且要求学生们用英语描述这些形容词。
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些句子,然后请学生们去辨认句子中的形容词,并且要求他们动手改写这些句子,用不同的形容词进行替换。
老师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创造一些有关形容词的句子,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来理解和掌握形容词知识。
这种方式也使得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分析1. 情境教学法在这个案例中,老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营造了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们从视觉和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形容词知识。
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英语语法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任务型教学法教师设计了一些任务,比如让学生辨认句子中的形容词、让学生改写句子、让学生进行小组创作等。
这种任务型的教学法让学生们参与到各种实际的任务中去,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任务型教学法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3. 合作学习老师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创作句子,并且进行展示和交流。
浅谈怎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浅谈怎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
像化的思维技术,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以
下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一些方法:
一、概念梳理
概念梳理是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应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
让学生梳理和整理单元内的词汇和知识点。
如在学习单元“动物”的时候,可以使用“动
物分类”为主题制作思维导图。
把所有的动物分类整理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概念,形成“知识树”。
二、语法记忆
语法记忆是小学英语学习中比较难的一个点,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记忆。
比如在学习时态时,可以制作一个时间轴思维导图,将常用的时态和词汇整合在上面,学
生在课后可以通过这个时间轴,说出给定时间发生的事情。
这样,学生可以快速掌握时态,深刻理解每一个时间段内的事情变化。
三、阅读理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来
帮助学生快速阅读并记忆文章内容。
在小学阶段,可以采用结构化的思维导图,将文章的
主题、人物、事件、时间等元素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可以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路。
四、口语表达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可以制作一个
以某个话题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将常用的表达方式与句型整合在一起,再通过角色扮演等
方式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英语语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举例说明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知觉规律是指人类感知和认知过程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包括近似性、相似性、接近性、闭合性等。
在教学中,可以应用知觉规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以下是几个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相似性规律:根据相似性规律,相似的事物在记忆中容易相互干扰。
在教学中,当引入新的概念或知识时,可以提前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以减少相似概念的混淆。
例如,在学习物理学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再引入新的概念,如电磁学中的力和电场的概念。
近似性规律:根据近似性规律,人们对近似的事物容易进行类比和比较。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或复杂的概念。
例如,在教授生物学中的细胞结构时,教师可以将细胞比喻为一个小工厂,细胞器比喻为不同的机器和工具,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接近性规律:根据接近性规律,人们倾向于将彼此接近的元素或事物组织在一起。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接近性规律来组织和呈现信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授地理学中的地形特征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地理要素,如山脉、河流和湖泊,放在一张地图上展示,以便学生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闭合性规律:根据闭合性规律,人们倾向于将不完整的事物视为完整的整体。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闭合性规律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和理解整体概念。
例如,在教授语法规则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句子的部分,让学生根据语法规则填补缺失的部分,从而加深对整个语法规则的理解。
通过应用知觉规律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促进深层次的学习和思维发展。
然而,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灵活运用这些规律,并结合其他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英语语法教学模式一、引言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规则和结构,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往往采用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的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探讨有效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是当前英语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常见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1.演绎教学模式演绎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先讲解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快速地了解语法规则,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常常出现只会纸上谈兵,无法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的情况。
2.归纳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自己总结出语法规则。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法的实际运用,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且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指导和组织能力。
3.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法。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但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任务的设计。
三、结论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不同的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还应注重语法的实际运用和实践,让学生能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未来的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最后,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到语法学习中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提高自己的英语语法水平。
浅谈编故事记忆,为语法教学插上翅膀

口诀在英语教学中应用

口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由于英语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
数不清的单词、字母组合、词组、语法使学生们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许多学生记都记怕了。
如何化解学生的这种心理,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效率便是我想与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为了能让学生卸下这种沉重的负担,从机械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让枯燥无味的知识内容生动有趣起来。
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利用口诀帮助学习记忆的方法是可行的,在我的教学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记忆知识的能力。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自编的一些平日收集来的部分口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键词:英语口诀英语课堂教学是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观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那么该如何激起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的内心世界是产生力量的源泉。
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一、动词be的用法我用am,你用are,is跟着他、她、它。
要问复数用什么?全部都用are。
过去时态要注意,was要把am、is替。
还有were把are代替。
其中“我”是指i,其后用am;“你”是you,其后用are;is用在he、she、it之后,此时要告诉学生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都要用is。
当主语是复数时,be便应当使用are了。
在过去时态当中,be动词是使用was和were,在掌握上两句的基础后直接告诉学生将使用is的地方改为was,将are改为were~口可。
仅仅几句话便将系动词的这两种用法说得很清楚了。
二、助动词的用法新添助动词很重要,时态人称一肩挑。
句型转换打头阵,谓语还原要牢记。
对学生来说,助动词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语法知识。
这几句口诀便很清楚地强调出助动词的选定、改变及转换。
助动词有dn、动词第三人称does、过去式did和过去分词done。
其中一般现在时中,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使用助动词does,其余的人称均使用do;而did和done是用在过去的时态中的,它们并没有人称的变化。
模块记忆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他 们编 排在一 起 ,使之 简单易 记且 不易遗 忘 。以以下几 个 语 法 为 例 :
(1)在 非 谓语 动 词 中涉 及 到不 定式 (短语 )做宾 语 补 足语 时 ,不定 式符号 to有时省 略 的问题 。符 合上述特 点 的 词 有 一 感 (fee1) ,二 听 (1isten to,hear),三 让(have,let, make), 五 看 (watch,see,look at,notice,observe),半 帮 助
一 、 模块记 忆法应 用于词 汇教学 词 汇是语 言的构 筑材料 ,记忆是 构成 智力 的重要 因 素之一 。外语教 学 的成 败 ,归根结底 要取 决于 词汇教学 的成 败 。没 有 语 法人 们 不 能表 达 很 多 东西 ,但 没有 词 汇 ,人们 则无法 表达任 何东西 。在词 汇教 学 中引导学生 自主联 想 ,可 以引入联 想竞 赛看谁想 出的相关词 汇多 , 教 师 补 充 总 结 。 这 样 , 刺 激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以 “FOOT” 为 例 。
三 、 模 块 记 忆 法 应 用 于 写 作 由于词块 是交 际 中的习惯 性语 言构块 ,学 生写作 时可 以直接提 取 ,加快 了从语 言构 思到形 成书 面语 的速度 。这 样 ,使学 生在 遇到 此类表 达时 不在有 山穷 水尽 的感觉 ,而 是 流 畅 自 如 。 以几 个 话 题 为 例 : (1)语 篇 连接 词 块 。What’ n1ore/worse,in additi0n,
(help) (2)在 非 谓语 动 词 中涉 及 到有 些 动词 后 常用 动名 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型语法教学例谈目前,英语语法的教法很多,有些教师讲语法能做到一条不漏;有的教师创设情境或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自我体验;有的教师着重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悟出道理。
情境法也好,讲授法也好,只要用得得体,都是好方法。
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有的可以通过理解来掌握,有些完全靠记忆才能掌握。
比起理解型语法,记忆型语法由于缺乏逻辑意义,必须依靠机械记忆去学习,学生往往记而不住。
笔者对记忆型语法的教学进行过一些尝试,并摸索出了一个教学模式,这就是“化繁为简,呈现重点知识;辅助训练,弄清个案用法;综合专练,提高运用能力”。
每项语法都包含着若干个条目,其中有些条目能概括该项语法的普遍用法,起主要作用,笔者称之为重点知识,而有些语法条目只能解决个别问题。
该模式着重研究如何将能起普遍作用的语法条目化繁为简,呈现出来;把只能起个别作用的语法条目,分离出去,利用练习的形式另择时间进行;在完成一个语法教学后,搞一次语法综合专题练习,以提高学生对该语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样的话,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从分到合,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语法实际运用能力。
但如何化繁为简是个难题。
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语法需要不同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站在比教材更高的位置去认识教材,不要受语法条条框框的制约或影响。
笔者现在以限定词与形容词的排序、倒装句、虚拟语气为例谈谈如何实施这个教学模式中提出的“化繁为简,呈现重点知识”。
一、语法条目结构化,突破限定词排序问题语法条目结构化指的是用一个自编英语结构将限定词排序的主要语法条目包括进去。
单限定词的用法,章振邦教授在《新编英语语法》书中就足足用了20页进行论述。
教师上课时如果把限定词放在一起一条一条地讲,少则也得用上两节课。
这还不算,关键是学生越听越复杂,越听越糊涂。
因此,有教师就放弃这个方面的教学。
教师在备课时,倘若不受这些条条框框的制约,站在比教材更高的位置去认识这个问题,也许能找到更简便的方法,学生也无须那么费劲了。
如在教限定词的排序时笔者就采用了语法条目结构化的方法将该语法化繁为简。
这就是说将限定词排序的基本规律浓缩在一个自编结构中,学生只要将这个结构记熟,并理解它的延伸意义,就能掌握限定词的基本用法。
这个自编结构是:All the last few days. (最近这些日子)这个结构包含了前卫、中卫和后卫限定词,其中的每个单词都有一定的含义。
通过对每个单词的词性拓展和含义或结构的延伸,可以将不同种类的限定词引出来。
如这个自编结构中的第一个单词是all。
all通常用在all + (of) + the +名词”这个结构中,能用在这个结构中的词还有“all/both/double/half /分数词/百分数+ (of) + the +名词”。
其中的of也可省略,变成“all/both/double/half/分数词/百分数+ the +名词”的结构。
这种结构中的限定词通常放在其他限定词之前,所以语法学家称它们为前卫限定词。
学过几年英语的人都熟悉这种结构,只要告诉学生引出这个结构的限定词要放在所有其他名词前置词之前,学生不仅能掌握这些前卫限定词的用法,而且还温习了这个结构的用法。
自编结构中的第二个单词是the。
the从词性上说是个冠词,冠词还包括a, an;从意义上说,它具有特指意义,放在名词前,意思是特指一个范围内的这(些)或那(些)人或物。
在英语中能表达特指含义的词除冠词the外,还有指示代词this, that, these, those和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
从以上自编结构可以看出,这些起特指意义的词是在前卫限定词all之后,但在数量词之前,所以称为中卫限定词。
在自编结构中中卫限定词the后跟的是表示顺序意义的last,相当于序数词。
这些表示顺序意义的词通常包括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 以及last, another, other, next等。
起序数词作用的last后接的是表示数量多少的few,相当于一个基数词。
表示基数意义的词通常有表示确定意义的one, two, three, four ...和表示不确定意义的many, much, few, little, some, several等。
以上这些数词要放在冠词以及与冠词意义相关的中卫限定词后,所以叫后卫限定词。
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将“All the last few days”这个自编结构分解如下:all/both/double/half/分数词/百分数+ (of) +表示特指意义的冠词/物主代词(名词)所有格+起序数词和基数词作用的词+名词。
若把上述问题搞清楚了,限定词顺序的整体结构就搞清楚了。
其他个别问题不要放在一起讲,一次性全部讲完虽然能体现知识的完整性,但容易把学生搞糊涂,最好是辅助一些练习,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去领会。
在学习限定词时,学生一般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有些限定词已经作为一种结构被记住了,所以在讲限定词时,不要把它们扯进去。
如:1)some/any/no +序数词/基数词/other/more/such ...。
例句如下:Please give me some more paper. (请再给我一些纸)Any more/other questions? (还有问题吗?)Any two boys. (任何两个男孩)No such metal. (没有这样的金属)No other books. (没有其他的书)2)every/each + other/基数词/序数词以及表示数字意义的其他词。
例句如下:Every/Each such possibility.(每一个这样的可能性)Every other/second day = Every two days. (每隔一天/每两天)Every few days. (每隔几天)3)有的在学其他语法时,已经学会了。
如“What a good example Leifeng has set us!” 是个感叹句。
类似结构有:a. what/such + (不定冠词)+形容词+名词b. how/so/as/too +形容词+(不定冠词)+名词c. how/so/as/too +形容词/副词这些结构学生在学习限定词之前就已经会了,在学习限定词时不要提这样的结构。
如果把它们全部归到学限定词时学习,学生就会觉得条目太多,影响其学习兴趣。
二、语法条目单词化,突破形容词排序问题语法条目单词化指的是用一个自编单词将一种语法的所有条目包括进去。
名词前置词的排序规律是“限定词+形容词”,上文已对限定词的排序进行了阐述,接下去阐述形容词的排序问题。
多个形容词同时修饰一个名词时,其位置相对稳定,也是考试中经常遇到的考点。
如果按照语法条目一条一条地去讲,教师少则要一节课。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形容词排序的基本规律自创了一个英语单词“assacomu”,其意是“形容词排序规律”,其中的每个字母包含的意思如下:a是assessment的首字母,指的是评价或描绘性形容词;s是size的首字母,指的是大小、长短、高低等方面的形容词;s是shape的首字母,指的是形状方面的形容词;a是age的首字母,指的是年龄、新旧方面的形容词;c是color的首字母,指的是颜色方面的形容词;o是origin的首字母,指的是出处/来源方面的形容词;m是material的首字母,表示材料/原料方面的名词或形容词;u是use的首字母,指的是用途方面的形容词。
如果能记住这个自创单词,并知道每个字母涵盖的意义,形容词排序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形容词的排序几乎无一不包括在这个自创单词内,所以就不需要辅助练习,编一些巩固练习就可以了。
三、语法条目句式化,突破倒装句句式问题句式化在这里指的是将纷繁复杂的倒装句的主要用法概括为两个句式,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个句式,学生对英语倒装句的基本用法就清楚了。
这两个句式是:1)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或副词(如:here/there/in/out/down/away/up/in the distance/to the east of等)+谓语动词+主语(必须是名词)+其他。
2)表示否定意义的词(如:hardly/scarcely/barely/little/never/seldom等)+助动词/情态动词/be +主语+其他。
以上两个句式介绍之后,选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去做就可以了。
学生做题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是熟练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教师点拨和辅导的过程。
另外,其他条目只是个别问题,辅助一些练习即可。
这些练习可以在讲倒装句时做,也可另择时间做。
这样做,重点突出,程序简单,难点分散,学生只要记住以上两个句式就基本上掌握了倒装句的用法。
学生这样学来的语法条理清楚,不易忘记。
以下题目没有包含在上述两个句式中,所以只能作为特例,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
1. I failed in the final examination last term and only then ______ the importanceof studies.A. I realizedB. I had realizedC. had I realizedD. did I realize(答案为D。
only +状语+部分倒装句)2. ______ it rain tomorrow, we wouldn’t go for a swim.A. DidB. WereC. ShouldD. Would(答案为C。
在表示与将来事实可能相反意义的虚拟语气时,if从句中谓语动词用过去式或should/were to +动词原形。
若将连词if省略,就要将should或were 提到句首)3. — Davi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cently.— ______, and ______.A. So has he; so you haveB. So he has; so you haveC. So he has; so have youD. So has he; so have you(答案为C。
第一空的主语与题干中的David一致,意思是证实前面讲的是事实,此时不用倒装句;而后一句的主语you讲的并不是David,意思是你跟David一样,此时要倒装)4. ______ about wild plants that they decided to make a trip to Madagascar for further research.A. So curious the couple wereB. So curious were the coupleC. How curious the couple wereD. Such curious were the couple(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