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过尽 鄂尔多斯暴富梦陨落

合集下载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城市,位于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

曾经,它是煤炭资
源丰富的地方,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和开发者。

随着能源需求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增强,
鄂尔多斯如今处于颓败的状态。

从经济角度来看,鄂尔多斯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煤炭产业。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以及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煤炭需求量急剧下降。

这导致了鄂尔多斯的经济停滞,很多矿
山和煤炭企业倒闭,大量的工人失去了工作。

曾经繁荣的城市房价暴跌,商业街变得冷清,许多商家关闭或转型。

煤炭开采和使用也给鄂尔多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量的煤炭燃烧释放出大
量的二氧化碳和煤尘,导致空气污染严重。

水源也受到污染,许多河流和湖泊水质严重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这使得鄂尔多斯的环境形势雪上加霜,很多居民选择离开城市,
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鄂尔多斯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的问题。

年轻人纷纷选择离开鄂尔多斯,前
往一线城市或者国外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导致了人口减少、经济活力不足
的局面,继而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颓败。

鄂尔多斯的颓败也不是无法改变的。

城市各级政府和当地居民正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并积极促进旅游、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

鄂尔多斯也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关闭落后的煤矿,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这个曾经被誉为“中国最富有的城市”、“资源之城”的地方,如今却成为了一座颓废、荒芜的城市。

镜像中的鄂尔多斯展现出了一种让人心生惋惜的景象:一座废弃的楼群、荒芜的街道、凋敝的商业中心,都在述说着这座曾经繁荣的城市的沉沦与颓败。

自20世纪80年代末,鄂尔多斯便因开发煤炭资源而迅速崛起,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繁荣地带。

由于能源产业的衰退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鄂尔多斯逐渐陷入了经济困境,企业破产、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崩溃。

而就在这个时候,曾经的受宠爱的鄂尔多斯变成了一座“鬼城”,庞大的楼盘空置、商铺破产、园区荒废,处处显露出这座城市的凄凉和颓败。

在这种情况下,鄂尔多斯不再是大量的人口涌入,而是变成了枯竭的城市,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景象。

一方面,鄂尔多斯的繁荣是建立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经济的速度也放缓下来。

地方政府的开发项目也存在着盲目性和浪费性,导致投资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脆弱性。

这些都是导致鄂尔多斯陷入困境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鄂尔多斯的居民也纷纷离开,城市的人口外流,导致鄂尔多斯的城市发展遭遇了一次巨大的挑战。

失业率的上升、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商业的失败,都是让鄂尔多斯变成了如今颓败景象的原因。

鄂尔多斯的颓败,也是一个现代城市发展的缩影。

很多城市在经济起飞期间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盲目地投资、资源的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都让这些城市最终遭遇发展的瓶颈。

而鄂尔多斯的颓败也在提醒我们,城市发展需要更加科学的规划、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避免再次陷入这样的困境。

鄂尔多斯的颓败也展现了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城市发展需要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规划,需要更加科学的资源配置和生态平衡的考量。

否则,像鄂尔多斯这样的城市大规模的衰落将会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一个严重警示。

除了鄂尔多斯,全国范围内还有许多类似的城市,它们在早期因为资源开发而迅速崛起,但在资源枯竭和市场变化的影响下,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刘可所唱的《梦回大明宫》歌词完整版

刘可所唱的《梦回大明宫》歌词完整版

三一文库()
〔刘可所唱的《梦回大明宫》歌词完整
版〕
凡是看过这部电影的96%以上都有这样一个幻想,要是能穿越古今,回到那开元盛世以前那该多好,那里简直就不像人间,更似天堂。

那有梨花簇拥的梨园,烟雨蒙蒙的自雨亭,如诗如画的仙乐,痴醉的霓裳羽衣,我感觉我要飞到天上似的。

古人说,不羡鸳鸯不羡仙,我只想说不羡宿世但羡唐。

下面是关于大明宫的片尾曲歌词,也许能让你陶醉在大明宫中。

梦回大明宫歌词
词:崔恕曲:程池演唱:刘可前世风雨
后世尘烟
亭台宫阙
都成残垣
繁华落尽
王侯长眠
谁的功过万世流传时间蔓延万代千年人生太短暂怎守江山我站在人间
看风云变幻任由残砖碎瓦铭刻变迁
岁月流淌
历尽沧桑
昨日辉煌
今在何方。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曾经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富饶的地区之一,以其丰富的资源和繁荣的经济而闻名。

如今鄂尔多斯已经成为了一个颓败的城市,一片楼盘荒和商业街空。

这个曾经繁荣的城市如今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人口外流的困境。

这一切的变迁,让人们深思:鄂尔多斯的颓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原因和启示呢?鄂尔多斯的崛起回顾鄂尔多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它曾经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辉煌的。

鄂尔多斯市地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盛产煤炭和天然气等资源,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资源型经济的发展,鄂尔多斯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了中国西部的一个经济新兴城市。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鄂尔多斯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金涌入,成为了全国有名的煤炭之乡和天然气之城。

鄂尔多斯的发展不仅仅依靠着资源优势,政府也开展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引导,形成了以能源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与此鄂尔多斯的房地产市场也是快速火爆,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商业、住宅区也纷纷开发,经济迅速腾飞。

这种繁荣并非是可持续的,鄂尔多斯的颓败始于一系列的问题。

经济泡沫的破灭鄂尔多斯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型经济的高速增长之上的,而资源的枯竭和能源市场的波动成为了鄂尔多斯发展的最大隐患。

以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导的产业使得鄂尔多斯对市场供需变化极为敏感,能源市场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了鄂尔多斯的经济增速。

随着国内外能源市场的变动,煤炭行业和天然气行业的景气度下降,鄂尔多斯的主要经济命脉开始出现了问题。

鄂尔多斯的经济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能源行业产值占比过高等问题。

据统计,2011年,鄂尔多斯的煤炭行业和天然气行业占到了地区生产总值的7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能源市场不景气,鄂尔多斯整个经济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经济泡沫的破灭使得鄂尔多斯的经济陷入了困境,一度导致了市场的崩溃和企业的破产。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鄂尔多斯的房地产市场也是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房价一度高涨,楼市火爆。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境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如今的鄂尔多斯却有些颓败。

这座曾经富庶的城市如今面临着经济下滑、人口流失等问题,成为了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一面镜子。

鄂尔多斯的繁荣是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

特别是在煤炭开发方面,鄂尔多斯是全国领先的产煤地区之一。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过度开发,这座城市也逐渐走向了危机。

如今,鄂尔多斯面临着沉重的生态环境压力,一些传统的资源已经逐渐枯竭。

鄂尔多斯的经济下滑也不可避免。

经济基础不稳定、市场萎缩、投资萎靡等问题,都让鄂尔多斯的经济走向了困境。

一些企业陷入了停产状况,这也导致了城市人口流失的加剧。

很多年轻人离开了鄂尔多斯,去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短时间内,鄂尔多斯就从富裕的大城市变得沉闷而颓废。

鄂尔多斯的城市演进也值得关注。

城市规划一度从单一的经济发展为主转向了城市功能提升的全面发展。

但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

如公共设施建设不足;城市形态不统一;城市生活水平低下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鄂尔多斯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鄂尔多斯的颓败,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

在看到鄂尔多斯的下滑状态之时,我们不禁要问,这座曾经繁荣的城市,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开发不当?是资源枯竭?还是城市规划出现了失误?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看看国内外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和生态环境,只有在两方面实现良性互动,城市才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同时,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需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注重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鄂尔多斯的颓败,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难题。

城市化发展需要有定力、有耐心地面对各种困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揭秘鄂尔多斯创富奇迹:家产300万只是穷人

揭秘鄂尔多斯创富奇迹:家产300万只是穷人

在鄂托克西街上某小区做保安的当地人孙先生说,这个小区的居民中,最穷的家产也得有个五六百万,一套房子、一部车加起来就得200万,很多人都是两三部车,这个小区还不算是鄂尔多斯比较高档的小区。按照他的预测,鄂尔多斯富人的及格线不会低于1000万元。
究竟有多少千万富翁
据有关媒体报道,鄂尔多斯人资产达千万元以上的有10万人,对此数据,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地人大都表示有些夸张,但还不算离谱。而对于当地的财富情况,鄂尔多斯当地政府部门的人士表示不了解情况,不愿多谈。
记者在鄂托克西街上的一个酒店吃饭,服务员指着停在门口处的一辆奥迪Q5说,这是他们酒店厨师的私家车。
家产300万也是个穷人
6月9日下午5时许,23岁的小静(化名)从达拉特南路上的一家银行下班后,径直走向一辆丰田普拉多越野车。这款50多万元的 车,是去年父母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我这车还算好车啊?在我同学里面,这车最多算是个中等,没办法,家里条件所限。”问起家产,小静伸出5个手指头:也就 500万吧。
在从鄂尔多斯机场打车去老市区东胜的路上,健谈的出租车司机刘俊给记者讲起了上述两个段子。这两个段子,据说在鄂尔多斯几乎人尽皆知。
段子被记者当成了笑话。“你别笑,这可是真的。”刘俊很认真地说道,别的车不提 ,路虎在鄂尔多斯绝对一家独大。为了证实这一点,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他甚至给记者一辆一辆地数过往的路虎,开往那日松北路的单向三车道上,不到50分钟 的路途,一共数了17辆。在市区的一个主干道路口,交通信号灯亮了,拐弯的七辆车中,竟有3辆是路虎。
财富“跑”在大街上
“有个鄂尔多斯当地人,几百万的征地款到手了,实在不知道怎么花,有一天看到上班的邻居买了一辆路虎,于是也买了一辆,每天开着路虎放羊。”
“有一次汽车展销会上,一个穿着不太讲究的老大爷买车,卖别克的小伙子没搭理他,老大爷被激怒了,一口气要了11辆,他是个村长,提出的条件是经理必须找11个司机帮他把车开回村里去,因为村长和买车的村民都不会开车。”

城市的崩溃——鄂尔多斯的悲喜之路

城市的崩溃——鄂尔多斯的悲喜之路

城市的崩溃——鄂尔多斯的悲喜之路导语:2001年以前,这个近一半面积是沙漠的城市,因为贫穷而被称作“内蒙古的西部”。

可到了2010年,它的人均GDP超过香港,位居全国第一;同时由于能源、原料价格的上涨,内蒙古整个省份的GDP增速迅速提升,2011年一季度增速甚至超过第一经济大省广东。

煤矿让一部分人首先暴富,财富又通过炒房、高利贷等方式聚集、扩散和再分配,鄂尔多斯人就这样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的人。

然而单纯依靠资源的发展模式,注定了鄂尔多斯的崛起是脆弱的,随着煤矿价格的走低,这个传奇破灭了。

原本建立在高价煤预期上的大规模房地产业,也一并倒塌。

随之而来的是,民间借贷的资金链就此断裂,鄂尔多斯人开始了全民讨债的生活。

这座曾经的草原明珠,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传奇之城鄂尔多斯的崛起贫困市暴富只用了10年10年前,鄂尔多斯还只是一个大城镇。

如果再往前追溯30年,鄂尔多斯一直是内蒙古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1978年GDP仅有3.46亿元,人均344元,财政收入只有1900万元,人均不足20元。

一直到2000年,鄂尔多斯GDP也不过150亿元。

在8个旗区中5个属国贫旗、3个属区贫旗,鄂尔多斯被人称为内蒙古的“西部”。

一穷二白的沙漠小城,靠什么拥有了惊叹世人的造富机器?财富滚滚而来的源头是煤,从2002年开始,国内煤炭价格急剧攀升,每吨原煤价格从最初的几十元涨到了二三百元,甚至最高时超过400元,煤炭行业的井喷,把鄂尔多斯一下子送进了财富的海洋里。

以“羊煤土气”4种资源著称的鄂尔多斯,当地约80%的地下含有煤,据内蒙古官方公布的数字:仅鄂尔多斯市东胜区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就高达115亿吨。

按照目前近5亿吨的年开采量,鄂尔多斯每年因煤炭新增的财富即可达到2250亿元。

煤炭启动了财富引擎于是,“煤老板”成了鄂尔多斯的第一批暴发户。

因为煤炭,政府的腰包也迅速膨胀。

随即而来的是城市建设,是找煤挖煤,是拆迁征地。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

镜像:颓败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全国最大的草原城市。

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崛起,鄂尔多斯一度成为全国房价最高、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被誉为“奢侈品之都”,也因此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投资者前往。

然而,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鄂尔多斯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走向颓败。

曾经空中楼阁般的高层建筑,如今大多荒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尴尬景观。

据报道,目前鄂尔多斯市中心附近的空置房比例超过70%,而且这些空置房中还有不少是建成多年,从未有人居住的别墅和公寓。

由于过度依赖房地产业,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形势也开始愈发严峻。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年1月份数据公报》显示,鄂尔多斯市2020年的GDP同比下降8.3%,这也是鄂尔多斯市连续第5年出现负增长。

经济形势的严峻,也导致了这座城市的人口流失。

据报道,鄂尔多斯市的人口在过去几年内已经减少了近20万人,其中大量的年轻人选择离开这座草原城市,前往沿海城市和外省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除了房地产行业的颓败之外,鄂尔多斯市的生态环境也开始面临着严重威胁。

城市中心的那达慕广场,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广场之一,但如今,广场周围的草原已被房地产开发和采煤业等人类活动严重破坏,草原上只余下零散的萎黄草丛。

据《环保志愿者:鄂尔多斯“世界最大草原广场”几乎没有草》一文介绍,那达慕广场上原本长满的秋黄草、羊草、白丝草等,如今枯黄凋零,而草地中央的那达慕祭祀牛群,也因草原荒漠化而饥饿而死。

长期以来,鄂尔多斯市对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存在着严重不足,以至于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逐渐消失。

如今,在那达慕广场和满洲里的森林草原尚且有些微弱的生命力,而越来越多的草原和文化景观,则在城市化的浪潮中逐渐消失和被遗忘。

在这一切背后,是鄂尔多斯市长期以来的“短视行为”,也是我们每个人对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不足。

希望我们能从鄂尔多斯的颓败中,认识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不可永无止境,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华过尽鄂尔多斯暴富梦陨落鄂尔多斯房价跌至三千元煤老板卖车卖矿还债中国经营网繁华过尽鄂尔多斯暴富梦陨落鄂市危机编者按:2012年,鄂尔多斯成为媒体曝光频率最高的城市。

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在最近10年迅速暴富。

但在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下滑、煤炭市场不景气、房地产调控不断加码的背景下,鄂尔多斯暴露出房地产泡沫破灭、资金链条紧绷乃至断裂、城市发展缺乏产业支撑等一系列问题。

如今,当繁华过尽,这个依然资源富足、财富充足的城市,究竟应该走向何方?32岁的刘洁看着刚刚装修好的房子,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笑容:过完春节,她就可以带着女儿搬进来住了。

刘洁的房子位于被外界称为“鬼城”的鄂尔多斯市康巴什。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鬼城”康巴什一直处于风口浪尖。

尤其是随着房地产陷入困境、民间借贷危机、煤炭资源价格持续下行等问题的逐一显现,使得鄂尔多斯近些年以能源开发为依托的高速创富模式备受质疑。

如今,这座被外界估算拥有6000多位亿万富翁、将近10万位千万富翁的城市,似乎正陷入寒冬的萧瑟之中。

在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民盟内蒙古副主委姜月忠看来,2012年外界对于鄂尔多斯的看法就是“坏话多、好话少”,因为“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鄂尔多斯遭受的打击相对其他地区而言是最大的,鄂尔多斯依托资源开发高速发展的模式也给我们更多思考:资源型城市应该如何实现产业突围”?困局2012年下半年即使煤矿企业旗下的地产企业遭遇资金困境,母公司也因为要兼并重组其他煤矿,而无力给予资金扶持。

价值100万元的豪车,贱卖为11万元。

2012年年底,媒体爆出鄂尔多斯煤矿老板贱卖豪车还债的消息,让网络上波澜阵阵。

但煤老板吕强笑着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哪个老板会傻到这个地步,再缺钱也不至于这样。

”吕强是鄂尔多斯一家民营煤矿的股东之一,陕北人。

吕强承认,2012年是他最难过的一年,尤其是上半年,他的煤矿不得不停产,因为生产越多亏损越多,这主要源于不断下行的煤炭价格和锐减的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从2012年5月开始,蒙煤产量大幅滑坡,这也是此轮煤价下跌行情的起点。

当时,国际煤炭价格大幅回落,5月末,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报92.6美元/吨,比4月末下降9.1%,同比下降22%。

随后在7月份,内蒙古原煤产量为8397万吨,比6月减少439万吨,比6月下降5.2%。

占全区煤炭产量超过6成的鄂尔多斯,自然是受到其冲击的“受害者”了。

为了减轻债务压力,吕强不得不出让了他所持股份的一半,成为一个小股东。

主要原因是,在2011年年初,他和另外一个小煤矿老板在康巴什拿了一小块地,本来计划在2012年开发销售,想着近15万平方米的体量怎么着也能够把当初买煤矿的高息借款给赚回来。

但吕强的算盘落空了,2012年的楼市让他不得不紧急叫停刚刚入场的工人。

他和另外的股东协商以后,打算将土地整体转让出去。

“一是自己没有开发房地产的经验,二是煤矿停工没有后续资金的支持,三是整个房地产市场几乎没戏了。

”吕强苦笑着说,这块地算是彻底砸手里了,直到现在,都没有人愿意接盘,他只好割肉出让煤矿股权,这岂是几辆豪车可以抵得住的债务?实际上,早在2012年4月初,本报记者去鄂尔多斯调查房地产市场之时,大部分楼盘已经开始降价。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区尤其康巴什,三四千元每平方米的房子已经比比皆是,但一年前大多数项目的开盘价都超过万元。

根据鄂尔多斯房管局网站显示,2011年该市共颁发104个项目的预售许可证,商业住宅部分可预售面积近360万平方米,涉及43家房地产开发商。

其中,除伊泰、万正、星河湾、融创几家大企业之外,其余均为中小开发商。

2012年,鄂尔多斯似乎是有意调控,全年仅颁发68个项目预售许可证,一共涉及50余家中小开发商,但是预售商品房总面积超过了500万平方米。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该市从事房地产的中小开发商,背后基本都有煤矿老板的身影,资金链条主要来自母公司的主营业务——煤矿收益。

但从2012年4月开始的鄂尔多斯第二次煤炭企业整合,使得这股“源头活水”暂时变成了“死水”。

在大整合期间,那些规模以下的煤矿,在等待被兼并的过程中不可再开工,煤矿企业因此失去了收入来源;此外,根据政府的时间表,2012年下半年即使煤矿企业旗下的地产企业遭遇资金困境,母公司也因为要兼并重组其他煤矿,而无力给予资金扶持。

吕强参股的煤矿就是要重组其他小煤矿的大型民营煤矿,因此公司的房地产项目目前也在停顿当中。

按照规划,目标是通过此次大整合,将形成1个亿吨级、1个8000万吨级、3个5000万吨级、10个千万吨级的地方煤炭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将达10户;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煤炭产业。

现在,鄂市房地产的困局已经不仅殃及煤矿,由此关联的资金链条也开始愈加脆弱乃至断裂。

2012年底爆出,中融信托的“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棚户区改造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的融资方已经发生了兑付困难的问题。

该项目2011年5月10日成立,规模为11.64亿元,存续期限为2年。

实际上,2012年以来,鄂尔多斯银行业坏账激增,而曾深度参与该地区房地产、矿产等项目融资的部分信托公司,也同样陷入被动境地,其中,中融、新时代、新华等几家公司首当其冲。

来自官方调研的保守估计,当地民间借贷资本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

而维系当地房地产高速发展的资金,来自民间借贷的部分或已高达8成,借贷成本则大约在月息2.5%左右,最高甚至可达4%~5%。

鄂尔多斯依托资源开发形成的高速发展的产业链条由此断裂了。

路径高速发展的背后,现在的鄂尔多斯却出现了“四大皆空”:煤炭挖空、地挖空、人走空、财散空。

“宁可呛死,不愿饿死。

”这是在鄂尔多斯采访煤炭产业时,听到的一句出自当地领导的“名言”,这甚至成为当时一段时期指导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思路。

当时,鄂尔多斯一度是内蒙古最为贫困的地区。

即使在2004年以前,康巴什还是一片荒漠,只有两个小村庄,不到1400人。

直到有一天,这里发现了四大“宝贝”:特有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被誉为软黄金;煤炭探明储量1676亿吨,占全国1/6,是中国产煤第一大市;稀土储量65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80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1/3。

因为“羊、煤、土、气”,于是扬眉吐气。

在2000年,鄂尔多斯GDP仅为150亿元,被称为“内蒙古的西藏”。

到2007年年底,在中国城市竞争发展力排名中鄂尔多斯增长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人均GDP为1.0451万美元,超过北京、上海。

到2011年,鄂尔多斯GDP达到3200亿元,财政总收入接近800亿元。

因为最近10年的高速发展,这里被誉为中国的“小香港”、“中国的迪拜”。

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现在的鄂尔多斯却出现了“四大皆空”:煤炭挖空、地挖空、人走空、财散空。

“文章不仅要围绕煤矿来做,还要围绕那些煤矿老板来做。

”当地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一方面要让煤老板继续投资、扩大煤碳产业,另一方面就是让他们住在鄂尔多斯,吃在鄂尔多斯,消费在鄂尔多斯。

煤炭资本在鄂尔多斯的出路似乎只有两条:一是投资房地产,一是民间放贷。

房地产业首当其冲。

鄂尔多斯老城区东胜23平方公里上拥挤着30万人。

手中有了钱,政府便开始拓建新的城市空间。

2004年政府开始在荒漠中兴建新区,总投资50多亿元。

数据显示,2011年,鄂尔多斯房地产计划新开工面积达1300万平方米,施工总量达23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50亿元,计划销售商品住宅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

这意味着每天都有近6万平方米住房推向市场,而鄂尔多斯辖区各旗县全部人口只有160多万。

狂飙突进的城市建设背后,是鄂尔多斯的勃勃雄心。

根据规划,由东胜、康巴什、阿镇供图组成的鄂尔多斯市,到2020年,人口规模将达到120万人,“作为区域主要的中心城市,形成与包头、呼市共筑三足鼎立的格局”。

但截至目前,30余平方公里的康巴什,居住人口不过6万人。

没有人口支撑的新城如何发展?为了走出“鬼城”阴影,鄂尔多斯地方政府选择的路径就是发展非煤经济——以产业尤其是工业支撑新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汽车、装备制造、陶瓷、纺织服装、PVC、新能源等一批项目相继落地,东胜金融广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区、阿康物流园区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相继建设。

尤其是规划面积达75平方公里的装备制造基地,计划主要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产品制造、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光电应用以及电子信息等产业。

华泰、奇瑞等项目已经相继落户。

目前,这个基地引进项目53个,协议总投资3400多亿元。

为吸引企业前来投资设厂,鄂尔多斯给出煤炭配置(以煤矿换投资)的特殊政策。

京东方A(2.24,-0.03,-1.32%)2010年8月的公告称,公司将在鄂尔多斯投建第5.5代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生产线(即第5.5代AM-OLED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220亿元。

作为交换条件,如项目投产,鄂尔多斯政府将为公司配置约10亿吨的煤炭资源,如今项目仍然在建设中。

实际上早在2005年,鄂尔多斯“迎娶”华泰汽车的“彩礼”就是碾盘梁和唐家会两处煤矿探矿权,另有1万元/亩的6000亩土地。

这也是鄂尔多斯“资源换项目”最早、最经典的案例。

按照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规定,“一次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在40亿元以上的新建大型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项目,”可配置煤炭资源,标准是“固定资产投资每20亿元配置煤炭资源1亿吨,一个项目主体配置煤炭资源最多不超过10亿吨。

”这个俗称50号文的意见,将“资源换项目”的意图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这一模式备受外界质疑。

以华泰汽车为例,其汽车项目至今远未达到当初所宣传的“投资200亿元、年产值600亿元”的水平。

早在2008年,华泰汽车就将配置给它的碾盘梁煤矿矿权转卖给“山西普大煤业”,交易价格为10亿元。

随后,普大在纽约全美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这让鄂尔多斯资源换项目的工业化之路,走上了尴尬的境地。

方向鄂尔多斯总人口才154万,鄂尔多斯城区东胜只有不到60万人、康巴什不到10万人,必须想办法在城区尽快构筑起百万人口的规模。

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综合处处长段连敖看来,2012年的鄂尔多斯有三个关键词可以概括:困难、调整、平稳。

“鄂尔多斯有一定困难,但是房价并不是跌得一塌糊涂,资金链并不是断裂的不可弥补,这些都是阶段性的。

”段连熬表示,通过对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的反思,我们看到其之前依托能源的超速发展已经进入平稳状态,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相应调整,为地方实现科学决策分享了丰富的经验。

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建议,鄂尔多斯首先要加大城市扩容增人力度。

目前鄂尔多斯总人口才154万,鄂尔多斯城区东胜只有不到60万人、康巴什不到10万人,必须想办法在城区尽快构筑起百万人口的规模,一方面是推进城乡统筹,促进本区域的农牧民进城;另一方面要吸纳更多外地人口进入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中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