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1章 感 冒【圣才出

合集下载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腰痛)【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腰痛)【圣才出品】

第52章腰痛52.1 考纲要求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预防调摄52.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概念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跌仆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以及腰脊两旁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二、历史沿革1.《内经》指出腰痛的病位在肾,以虚为主,并与督脉相关。

如《素问》“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2.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论述了寒湿腰痛的证治。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3.《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用肾气丸治疗虚劳腰痛。

4.《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创用青娥丸治腰痛。

5.《丹溪心法》认为腰痛的病因“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治疗上提倡“寒凉药不可峻用,必用温散之药”。

6.《景岳全书》认为腰痛尤以肾虚为主。

7.《七松岩集》对腰痛常见的病因和虚实作了概括。

8.李用粹《证治汇补》云:“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

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

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提出治疗应以分清标本先后缓急为原则。

三、病因病理1.病因(1)外邪侵袭以湿邪致病者为多,有风湿、寒湿与湿热之不同。

(2)闪挫跌仆(3)年老久病老年肾气虚衰,精血亏耗,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劳欲过度,或多种慢性疾病日久,导致肾虚精亏,不能濡养经脉。

2.病机经脉痹阻,腰府失养。

(1)外感腰痛由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2)内伤腰痛多由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

3.病位在腰,与肾及足太阳、足少阴、任、督、带等经脉密切相关。

4.病性分虚实,以肾虚为主,或见本虚标实。

(1)凡因寒湿、湿热、瘀血等痹阻腰部,经脉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者属实。

(2)因肾之精气亏虚,腰府经脉失养者属虚。

【例1】(A型题)腰痛的基本病机是()。

[2008年研]A.外感湿邪,经脉不畅B.筋脉痹阻,腰府失养C.肾虚精亏,瘀血阻滞D.邪痹经脉,气血不畅【答案】B【解析】腰痛是腰部受损,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或腰府失养所致。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与历年真题详解(病因与发病)【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与历年真题详解(病因与发病)【圣才】

第7章病因与发病7.1 考纲要求一、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2.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8.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二、发病1.邪正与发病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3.发病的类型7.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1)病因与病因学说的概念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称为病因或致病因素。

②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病因的分类①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及虫兽所伤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

②继发性病因:在疾病过程中,某些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作用着的,在某一病理阶段中是结果的,在另一阶段则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即病理产物可成为病因,如痰饮、瘀血、结石。

③医、药失当及先天因素等,也可成为病因。

(3)中医对病因分类及沿革①秦国名医医和提出的“六气病源”说,谓“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六气以营养为总纲,而淫生六疾统于阴阳,故“六气病源”说被称为病因理论的创始。

②《内经》a.更以阴阳为总纲,将病因明确分为阴阳两大类,《素问·调经论》云:“其生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b.提出病因的“三部”分类法,《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③东汉张机:发病途径分类法,指出:“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④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三因论》则认为疾病的发生,“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它犯。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痞满)【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痞满)【圣才出品】

第17章痞满17.1 考纲要求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17.2 考点归纳一、概念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职,出现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证。

以自觉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临床特点。

二、历史沿革1.痞满病名首见于《内经》。

2.《伤寒论》明确提出痞满的临床特点,并创诸泻心汤治疗。

3.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则结合病位、病机对病名要领作出阐释:“诸痞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痞塞而不宣,故谓之痞”,“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

”4.李东垣《兰室秘藏》创立了辛开苦降、消补兼施的治痞名方——枳实消痞丸。

5.朱震亨《丹溪心法》将痞满与胀满作了区分:“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者内觉痞闷,外无胀急之形也。

”6.林佩琴《类证治裁》将伤寒之痞和杂病之痞明确区分,对杂病之痞进行了系统论述。

7.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

”三、病因病理1.病因(1)表邪入里:外邪侵袭肌表,误用攻里泻下,脾胃受损,外邪乘虚内陷,结于心下,阻塞中焦气机,遂成痞满。

(2)饮食中阻:饮食不节损伤中阳,影响脾胃受纳运化,食滞中脘,胃失和降,痞壅不通,发生痞满。

(3)情志失调:导致肝脾气机郁滞,升降失常,引发痞满。

(4)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或病后胃气未复,均可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发为痞满。

2.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3.病性有虚实之分。

(1)初期,多为实证。

如痰湿中阻;肝胃不和;饮食阻滞;湿热阻胃等。

(2)日久,可致虚证。

多见胃阴不足;脾胃虚弱。

(3)实痞常与脾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虚痞之脾胃亏虚,也易招致实邪内侵,所以可见虚实夹杂之证。

4.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四、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1)辨虚实①体壮气实,痞满不减,按之或食后为甚,能食便秘,苔厚腻,脉实有力为实痞。

②体虚气怯,痞满时作,喜揉喜按,食少纳呆或食后迟消,大便清利,脉虚无力属虚痞。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八纲辨证)【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八纲辨证)【圣才出品】

第6章八纲辨证6.1 考纲要求1.阴阳(1)阴证和阳证的概念与临床表现(2)阴虚证和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3)亡阴证和亡阳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2.表里(1)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2)表里同病、表里出入的表现类型和机理分析3.寒热(1)寒证和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2)寒热转化、寒热错杂、寒热真假的表现类型与机理分析4.虚实(1)虚证和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2)虚实转化的表现类型与机理分析(3)虚实夹杂的表现类型与机理分析(4)虚实真假的表现类型与机理分析6.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阴阳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

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

1.阴证和阳证的概念与临床表现(1)概念①阴证是指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阴证范畴。

②阳证是指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如表证、热证、实证,或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均属阳证范畴。

(2)临床表现表6-1 阴证和阳证的临床表现2.阴虚证和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1)概念①阴虚证是阴虚火旺的病症,临床常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②阳虚证阳气亏虚的病证,临床常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尿清便溏,冷痛喜温喜按,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

(2)临床表现表6-2 阴虚证和阳虚证的临床表现(3)证候分析①阴虚证a.主要病因第一,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

第二,情志过极,火邪内生,久而伤及阴精。

第三,房事不节,耗伤阴精。

第四,过服温燥之品,使阴液暗耗。

b.证候分析:阴液亏少,机体失却濡润滋养,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内扰的证候。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喘证)【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喘证)【圣才出品】

第4章喘证4.1 考纲要求概念、沿革、病因病理、病证鉴别、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4.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概念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严重者每致喘脱。

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

二、历史沿革1.喘证的名称、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最早见于《内经》。

2.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言“上气”即是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亦包括“喉中水鸡声”的哮病和“咳而上气”的肺胀。

3.朱丹溪认识到七情、饱食、体虚等皆可成为内伤致喘之因。

4.明·张介宾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

5.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喘》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6.《类证治裁》“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三、病因病理1.病因(1)外感:六淫。

(2)内伤:饮食、情志,或劳欲、久病,肺失宣降,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2.病理性质:(1)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

(2)虚喘当责之肺、肾,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

(3)实喘病久伤正,由肺及肾;或虚喘复感外邪,或夹痰浊,则病情虚实错杂,则表现为邪气壅阻于上、肾气亏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候。

3.病理转归本证的严重阶段,每多影响到心。

肺助心行血,心阳根于命门之火,与先天肾气及后天呼吸之气皆有密切关系。

故肺肾俱虚,亦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出现喘脱危证。

四、病证鉴别实喘与虚喘表4-1五、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1)首当分清虚实表4-2(2)实喘当辨外感内伤表4-3(3)虚喘应辨病变脏器表4-4【例1】(X型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喘证实喘辨证要点的是()。

[2014年研] A.呼吸深长有余B.呼出为快C.呼吸气粗声高D.呼多吸少【答案】ABC【解析】实喘辨证要点是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

D项,呼多吸少为虚喘肾虚不纳证的表现。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耳鸣、耳聋)【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耳鸣、耳聋)【圣才】

第39章耳鸣、耳聋39.2 考纲要求辨证论治规律39.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概念以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潮声,或细或暴,妨碍听觉的称耳鸣;听力减弱,妨碍交谈,甚至听觉丧失,影响日常生活的称为耳聋。

症状轻者称为重听。

二、辨证论治规律1.辩证要点主要在于辩虚实。

(1)实证风热所致者,突然耳鸣或耳聋,兼有表证;肝火者,耳窍轰鸣,攻逆阵作,怒则加甚;痰浊者,耳鸣眩晕,时轻时重,烦闷不舒。

(2)虚证肾虚者,耳鸣声细,如蝉持续,腰瘦面悴;气虚者,耳鸣时作,劳则加重;阴虚者午后加重。

2.治疗原则治肝胆从实,治脾肾从虚,上宜清疏,中宜升补,下宜滋降。

3.分证论治表39-1【例1】(X型题)耳鸣、耳聋的常见证候是()。

[2009年研] A.风热上扰B.清气不升C.肾精亏虚D.痰火郁结【答案】ABCD【解析】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响声如潮水或蝉鸣,耳聋是指患者听力明显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

病因病机:风热上扰清窍,或痰火郁结、循经上扰,或清气不升、清窍失养,或肾精亏虚、耳窍失荣,皆可导致耳鸣、耳聋。

常见证候有:(1)肝胆火盛证:突然耳鸣耳聋,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胸胁胀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2)痰火郁结证:两耳蝉鸣,时轻时重,胸中烦闷,痰多,口苦,或胁痛,喜得太息,耳下胀痛,二便不畅,苔黄腻,脉弦滑;(3)风热上扰证:外感热病,耳鸣耳聋,伴见头痛,眩晕,呕逆,心中烦闷,耳内作痒,或兼表证,苔白腻,脉浮或弦细;(4)肾精亏虚证:耳鸣、耳聋,兼见眩晕,腰膝酸软,颧赤口干,手足心热,遗精等,舌红,脉细弱或尺脉虚大;(5)清气不升证:耳鸣、耳聋,时轻时重,休息暂减,烦劳则加,四肢困倦,劳怯神疲,昏愦食少,大便溏薄,苔白腻,脉细弱。

【例2】(X型题)治疗清气不升之耳鸣耳聋,可用()。

[2006年研]A.耳聋左慈丸B.黄芪汤C.益气聪明汤D.补中益气汤【答案】CD【解析】对清气不升之耳鸣耳聋,应以益气升清为治法,方选益气聪明汤或补中益气汤治疗。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7-10章)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7-10章)

第7章病因辨证7.1 考纲要求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与火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

7.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风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1.概念风淫证是指风邪侵袭人体肤表、经络,卫外机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候。

2.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表7-1 风淫证的证型、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例1】(A型题)下列各项,不属于风淫证候的是()。

[2012年研]A.恶风汗出B.眩晕欲仆C.皮肤瘙痒D.口眼㖞斜【答案】B【解析】风淫证候是指感受风邪引起的证候,亦称为外风证。

主要表现为恶风,微发热,头痛,汗出,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不适,舌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麻木,颈项强直,口眼斜,口噤,抽搐,角弓反张,震颤,蠕动等;或皮肤瘙痒,瘾疹;或咳呛,气喘,胸部胀闷。

此外,风邪还可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疼痛、突然面睑浮肿等症状。

B项,眩晕欲仆是肝风内动的表现,不属于风淫证候。

【例2】(A型题)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外风证表现的是()。

[2010年研]A.皮肤瘙痒B.颜面麻木C.头摇不定D.游走性关节疼痛【答案】C【解析】外风证:风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导致卫外功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

风邪袭表: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等。

风邪袭肺,肺失宣肃,出现咳嗽、咽喉痒痛、鼻塞、流清涕或喷嚏。

风客肌肤: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

风历关节: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

风袭经络:半侧面部麻木及口眼歪斜;重则肌肉僵直、痉挛、抽搐等。

C项,“头摇不定”为内风证的表现。

【例3】(A型题)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风淫证候?()[2006年研]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半身不遂D.四肢抽搐【答案】C【解析】风淫证候是对外感风邪所引起证候的概括,具体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如风邪袭表,可见恶风微热,汗出,头痛,喷嚏,鼻塞流涕,脉缓等。

风客肌肤,可出现皮肤瘙痒或瘾疹等。

风邪犯肺,可出现咳嗽,气喘等。

风中络脉,损伤筋膜,可导致轻者局部麻木、拘急、口眼斜,重者强直、口噤、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等。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25章 霍 乱【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25章 霍 乱【圣才

第25章霍乱
25.1考纲要求
辨证论治规律,干霍乱与腹痛的鉴别
25.2考点归纳
一、概念与病因病机
1.概念
霍乱是以起病急骤,卒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为特征的疾病。

因其病变起于顷刻之间,挥霍撩乱,故名霍乱。

2.病因病机
由于感受暑湿、寒湿秽浊之气及饮食不洁所致。

由于脾胃受伤,升降失司,清浊相干,气机逆乱,所以吐泻交作。

二、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当辨寒热。

2.分证论治
表25-1
三、干霍乱与腹痛的鉴别
干霍乱症状为猝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烦躁闷乱;面色青惨,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治以辟秽化浊,利气宣壅,方用玉枢丹。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不伴呕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感冒
1.1考纲要求
概念、沿革、病因病理、病症鉴别、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
1.2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概念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

二、历史沿革
1.《内经》已有对感冒的论述。

2.汉·张仲景《伤寒论》以桂枝汤治表虚证,以麻黄汤治表实证。

3.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其介绍用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黏”。

4.《丹溪心法》提出本病病位在肺,提出辛温、辛凉两大法则。

5.明清时期,感冒与伤风互称。

6.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首创“时行病”之说。

7.清·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明确提出了“时行感冒”之名。

【例1】(A型题)明确提出“时行感冒”病名的医籍是()。

[2012年研]
A.《诸病源候论》
B.《仁斋直指方》
C.《类证治裁》
D.《医学源流论》
【答案】C
【解析】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首先提出了感冒病名,《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提出了“时行病”,而清朝林佩琴《粪证治裁·伤风》明确提出了“时行感冒”之名。

三、病因病理
1.病因
(1)外感六淫,以风为主。

主要有风寒、风热、暑湿证候,一般以风寒、风热证为多见,暑湿证次之。

(2)时行疫毒伤人。

病情重而多变,往往相互传染,造成广泛的流行,且不限于季节性。

2.病机
(1)基本病机是邪犯肺卫,卫表不和。

风性轻扬,多犯上焦,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出现卫表不和及上焦肺系症状:卫表不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肃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2)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轻重有关。

四、病症鉴别
1.感冒与温病早期
表1-1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1)普通感冒: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的流行特点。

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复加重,应考虑继发它病。

(2)时行感冒:时行感冒发病迅速,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具有流行性,传变迅速,易变生它证。

五、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辩外感内伤
①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卫表证;
②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它脏见症。

(2)辩证候虚实
①表实证者,应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不同;
②属表虚证者,应区别气虚、阴虚之不同。

2.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解表达邪。

(1)风寒治以辛温发汗,风热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2)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不可专行发散,以免重伤肺气。

3.分证论治
表1-2
【例2】(A型题)治疗感冒暑湿伤表证,应首选()。

[2009年研] A.荆防败毒散
B.银翘散
C.新加香薷饮
D.参苏饮
【答案】C
【解析】暑湿感冒证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渴不多饮,胸闷脘痞,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病因病机:夏季感受当令之暑邪,暑多夹湿,暑湿伤表,表卫不和。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

该方长于清暑化湿,适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身热心烦等症。

A项,荆防败毒散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用于风寒感冒;B项,银翘散辛凉解表,清肺透邪,用于风热感冒;D项,参苏饮益气解表,用于气虚感冒。

【例3】(A型题)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困重,头昏重胀痛,鼻流浊涕,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白而腻,脉濡。

其证候是()。

[2006年研]
A.风寒证
B.风热证
C.暑湿证
D.暑热证
E.寒湿证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其主症是身热,微恶风,汗少,鼻流浊涕;兼次症是肢体困重,头昏重胀痛,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脉象是舌苔薄白而腻,脉濡。

从主症中可诊断为外感表证之感冒并有热象,通过兼次症、舌脉象可知感受湿邪较重,可诊断为感冒暑湿证。

【例4】(X型题)治疗体虚感冒,其治法是()。

[2011年研]
A.润燥解表
B.滋阴解表
C.益气解表
D.助阳解表
【答案】BCD
【解析】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导致邪犯肺卫,卫表不和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感冒证型有虚实之分,体虚感冒证型有:(1)气虚感冒,证机概要:表虚卫弱,风寒承袭,气虚无力达邪。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

(2)阴虚感冒,证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

(3)阳虚感冒,治法:助阳解表。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

(4)血虚感冒,治法:养血解表。

方药:葱白七味饮。

【例5】(X型题)治疗感冒风寒束表证,宜选()。

[2008年研]
A.荆防败毒散
B.葱豉桔梗汤
C.荆防达表汤
D.小青龙汤
【答案】AC
【解析】BD两项,葱豉桔梗汤为治疗风热感冒的代表方,小青龙汤为治疗外寒里饮证的代表方。

荆防达表汤疏散风寒,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袭表,肺卫失和等证;荆防败毒散全方辛温解表,亦用于风寒袭表,肺卫失和等证。

【例6】(X型题)治疗气虚感冒可用()。

[2007年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