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合集下载

不同演替阶段野芭蕉群落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

不同演替阶段野芭蕉群落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
Ab s t r a c t : Mu s a wi &o n i i , a h u g e h e r b a c e o u s p l nt a , u s u a l l y d e v e l o p s a mo n o — d o mi n a n t p l a n t c o mmu n i y t i n t r o p i c a l r e g i o n s . I n o r d e r
摘 要 :研 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 雨林 恢复过程 中野芭蕉群落 的土壤养分动态 。该群落 的发展可分为 3个阶段:
野 芭蕉 的入侵一 定居 一扩 散 。 随着群 落演 替进程 , 土壤 的养分含量呈下 降趋势:土壤有机 质 ( 0. M)、 氮f N ) 、 磷( P )
全 量以入侵期最 高,分别为 ( 上层 )5 . 8 7 9 %、O . 3 3 3 %和 0 . 0 6 3 2 %;定居期居中,分别为 ( 上层 )4 . 7 9 4 %、0 . 2 8 8 %
、 , 0 1 . 3 3 No . 1 0 0c t .2 0 l 3
不 同演替阶段野芭蕉群落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
唐 建维 , 王秀华 , 高丽洪 , 施 济普 , 张光明
( 1 . 中国科学院 西双版 纳热带植物 园 热带植物资源可持 续利用重点实验 室 ,云南 勐腊 6 6 6 3 0 3 ; 2 . 西双版 纳州土壤 肥料工作站 ,云南 景洪 6 6 6 1 0 0 ;3 . 西双版纳 州科技情报研究所 ,云 南 景洪 6 6 6 1 0 0 )
S c i e n c e s , Me n gl u n T o wn , Me n g l a Co u n t y , Yu n n a n 6 6 6 3 0 3 , Ch i n a ; 2 . Xi s h u a n g ba n n a S t a t i o n o f S o i l F e ni 1 i z e L J i n g h o n g 6 6 6 1 0 0 ,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

人才培养
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总值约1亿多元,科研用房约1.72万平方米。共有155名固定研究人员,其中高级职称 100名。博士生培养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硕士生培养点7个。
感谢观看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 验室
中国科学院下属机构
01 研究方向
03 科研条件 05 人才培养
目录
02 发展历史 04 科研成就
本着公开、开放的原则,实验室积极对外开展学术交流。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制定了开放基金管理办 法,对外公开发布指南和公开征集项目,对项目申请进行公平、公正的评审,择优立项并公开发布。每年批准约 10项开放基金,分别给予2-3万元经费的支持,获支持的项目负责人属于实验室流动人员的一部分。
研究方向
生物质能源、非碳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优化。在分散能源高效富集如光合作用模拟、高 效太阳能转换材料、聚光及跟踪技术、波浪能收集等,在低品位能源高效转化如光化学转化利用、中低温太阳能 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燃料制备、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等,非稳定能源储存及输送如高效大容量储能材料、 多能互补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并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核心技术研究,进行技术集成,以期突出原理创新 和工艺技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管理3个研究方向共13个研究室和1个分析测试中心。秉承加强技术创新 和技术集成创新,坚持有所不为有所为的原则,重点开展具有明确需求的科研工作,在生物质能源利用、非碳能 源利用技术开发、能源战略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导性和不可替代性 的科技成果。生物质航空燃油关键技术获2018年度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集波浪能发电、养殖、旅游为一体的 半潜式多功能平台,已获中国、欧盟和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南海兆瓦级波浪能示范工程建设项目首台500kW鹰式 波浪能发电装置“舟山号“,于2020年7月1日正式交付使用。

槲蕨的生活习性与柚皮苷累积规律

槲蕨的生活习性与柚皮苷累积规律

2019,41(5):901-907DOI :10.13836/j.jjau.201910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http :// 槲蕨的生活习性与柚皮苷累积规律沈宗芳1,2,郭昕3,田波1,郑国伟4,黄春球3,蔡传涛1*(1.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3;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1408;3.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503;4.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1)摘要:槲蕨的干燥根茎是中药材“骨碎补”的正品。

由于其生长环境特殊,尚未实现人工种植。

为了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通过野外观察,描述槲蕨的生活习性,揭示其根茎的生长模式,确定根茎年龄的判断方法,并分析不同年龄根茎干质量的增长规律和柚皮苷的累积规律。

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槲蕨的生活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根茎具明显的节和节间,类似圆锥花序轴的生长模式,不同年龄根茎的干质量无显著差异。

槲蕨根茎中的柚皮苷,1年生根茎中含量最高,随着生长年龄升高含量下降,且多年生各年龄间没有显著差异;附生于石壁上的槲蕨根茎的柚皮苷含量显著高于附生树干上的槲蕨根茎。

这些发现将为槲蕨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展人工种植提供指导。

关键词:槲蕨;柚皮苷;根状茎;生境;生长年龄中图分类号:Q949.9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286(2019)05-0901-07Laws of Drynaria roosii Growth and Its Naringin AccumulationSHEN Zong -fang 1,2,GUO Xin 3,TIAN Bo 1,ZHENG Guo -wei 4,HUANG Chun -qiu 3,CAI Chuan -tao 1*(1.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Plant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Use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23,China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1408,China ;3.Yunnan Plant Medicine Limit Company ,Kunming 650503,China ;4.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1,China)Abstract :Dry rhizome of Drynara roosii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named as “Gu-sui-bu ”.Due to its particular habitat environment ,there is no artificial cultivation at present.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asonable use of wild resources of medicine ,the living habits of the herb were discribed throngh field observation and the growth pattern of this fern rhizome was revealed.Then the method for judging the age of the rhizome was determined ,and the growth law of dry weight of the rhizome was analyzed.The content of naringin in the rhizome at different ages was determined by HPLC.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habits of D.roosii in different districts.The rhizomes had distinct nodes and internodes ,and showed a growth pattern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anicle axi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ry收稿日期:2019­03­22修回日期:2019­05­10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一三五”专项(2017XTBG-F05)和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项目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135”Special Fund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7XTBG-F05)and Fund­ing project of Yunnan Plant Medicine limit company 作者简介:沈宗芳(1993—),女,硕士生,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研究,/0000-0002-4542-7011,shenzongfang@ ;*通信作者:蔡传涛,研究员,caict@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介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介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介时间:2013-03-12 来源:党政办公室浏览次数: 1500 作者:党政办公室打印字体: 大中小【关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系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于1959年创建,位于101°25′E,21°41′N,海拔570m,年平均气温21.4℃。

在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设有分部。

197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云南省热带植物研究所”。

197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

1987年1月恢复现名。

1996年9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版纳植物园与原昆明生态研究所整合为中国科学院的独立研究机构,沿用现名。

1998年底首批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

2011年7月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版纳植物园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教育和科技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

版纳植物园占地面积约1125hm2,收集活植物12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hm2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版纳植物园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是:立足我国云南,面向我国西南(主要是热区)和东南亚,以热带、亚热带过渡区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为基础,探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物种濒危机制,为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其学科方向是:保护生物学、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和资源植物学。

截止2012年底,在职职工337人。

其中科技人员122人,科技支撑人员97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0人、副研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5人。

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9人。

在读研究生221人(硕士生143人,博士生78人),在站博士后10人。

批准建设的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批准建设的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实验室名称实验室主任建设承担单位单位负责人实验室代码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符习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袁隆平李晓红2011DA770014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喻树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大学喻树迅娄源功2011DA125024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卢孟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张守攻杨传平2011DA169034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庆友西南大学王小佳2011DA105044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振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其信2011DA105054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保善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唐纪良陈晓阳2011DA790064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胡盛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2011DA131078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香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书章2011DA V00088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沙家豪南京医科大学陈琪2011DA690098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庾石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蒋建东2011DA131108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萍中国药科大学吴晓明2011DA105118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吴丰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孟伟2011DA144123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志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2011DA121133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匡尚富2011DA126143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2011DA105153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2011DA17316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倪四道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和平2011DA173173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曦2011DA173183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志标兰州大学周旭红2011DA105194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东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偲2011DA173203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兴国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韩兴国2011DA173213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段吉安中南大学黄伯云2011DA105227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占成北京科技大学徐金梧2011DA105237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铁军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2011DA105247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熊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荻2011DA124257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段献华中科技大学李培2011DA10室忠根5267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2011DA105277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晓红重庆大学林建华2011DA105287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凝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2011DA173295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晓敏北京邮电大学方滨兴2011DA105305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飞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东琳2011DA173315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柴天佑东北大学丁烈云2011DA105325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建东复旦大学杨玉良2011DA105331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王子镐2011DA105346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赵修建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2011DA105356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钟登华天津大学李家俊2011DA105367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岳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吴岳良2011DA173372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薛其坤清华大学顾秉林2011DA105382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德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宣明2011DA173395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镛华南理工大学李元元2011DA105406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和生侯建国2011DA173412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姜宗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樊菁2011DA173422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鞠熀先南京大学陈骏2011DA105431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饶子和南开大学龚克2011DA105444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学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晓亚2011DA173454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家淮厦门大学朱崇实2011DA105464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维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2011DA173474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杏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力2011DA173484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子新上海交通大学张杰2011DA1054942011-10-25二○一一年一月十九日附件1:通过验收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通过验收时间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应用1北京大学2010年5月研究2 岩土及地下工程同济大学2010年5月3 系统生物工程天津大学2010年7月4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浙江大学2010年7月5 夸克与轻子物理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6 空天先进材料与服役2010年9月学7 功能纳米晶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11月8 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山东大学2010年12月9 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12月10 特种显示技术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12月附件2:通过验收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实验室名称共建地方依托单位通过验收时间号1 食品营养与安全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2009 年11月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2广东省华南农业大学2010年5月术3 制药工程浙江省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6月4 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河南省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6月5 设施园艺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7月6 工业微生物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8月7 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天津市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8月哈尔滨理工大8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黑龙江省2010年8月学哈尔滨医科大2010年8月9 生物医药工程黑龙江省学10 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云南省云南大学2010年9月11 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山西省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9月北京信息科技12 现代测控技术北京市2010年10月大学13 绿色化工过程湖北省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10月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14湖北省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10月功能化附件3: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称调整名单序号实验室原名称依托单位实验室调整后名称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应用研1北京大学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究2 制药工程浙江工业大学绿色制药技术与装备3 系统生物工程天津大学定量系统生物工程4 工业微生物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发酵微生物哈尔滨理工大5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学哈尔滨医科大6 生物医药工程心血管药物研究学7 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云南大学西南微生物多样性8 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山西师范大学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9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纤维及制品功能化北京航空航天10 信息数学与信息行为数学、信息与行为大学11 功能纳米晶南京理工大学软化学与功能材料12 承压系统安全科学华东理工大学承压系统与安全13 电力系统仿真控制天津大学智能电网。

热带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热带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热带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热带地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拥有众多珍稀的热带植物资源。

这些热带植物不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还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因此,热带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热带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可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热带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作为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会破坏生态系统。

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热带植物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可以提供生物能源、制药原料、化妆品原料、食品原料等多种资源,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其次,研究热带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促进保护生物多样性。

热带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热带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进行热带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研究,了解其种类与分布,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此外,研究热带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还可以推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进步。

热带植物拥有丰富的化学成分,研究其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发现新的有效药物、新的化学物质等。

同时,研究热带植物的生长适应机制,探索其在环境逆境中的生存优势,可以为人类生活提供借鉴与启示。

因此,热带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有助于推动科学的发展,并为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最后,研究热带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还可以促进热带地区的农业发展。

热带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其开发与利用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合理规划热带农业,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热带植物进行种植,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推广热带植物的多样化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农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破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热带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对丰富绿色经济、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促进热带地区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开展研究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热带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升振山姜茎的黄酮类成分

升振山姜茎的黄酮类成分

升振山姜茎的黄酮类成分刘友花;林立东;叶育石;徐良雄;魏孝义【摘要】为了解升振山姜(Alpinia hainanensis'Shengzhen')的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技术从其茎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乔松素(1)、(±)-山姜素(2)、(±)-7,4′-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3)、4′,6′-二羟基-2′-甲氧基二氢查尔酮(4)、小豆蔻明(5)、蜡菊亭(6)、(+)-儿茶素(7)、(?)-表儿茶素(8)、原花青素A1(9)、原花青素A6(10).体外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3、5、7~10具有显著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7~10具有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期刊名称】《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年(卷),期】2017(025)005【总页数】6页(P517-522)【关键词】升振山姜;茎;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作者】刘友花;林立东;叶育石;徐良雄;魏孝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0【正文语种】中文升振山姜(Alpinia hainanensis‘Shengzhen’)是由中国科学院已故高级工程师陈升振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利用姜科药食两用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和小草蔻(A. henryi K. Schumann)杂交所得,为了纪念他的突出贡献,将其命名为升振山姜[1]。

傣药柚木枝叶乙醇提取物的毒理安全性研究

傣药柚木枝叶乙醇提取物的毒理安全性研究

引文格式:倪继妍, 李丽红, 赵霞, 等. 傣药柚木枝叶乙醇提取物的毒理安全性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3,38(4): 636−643.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2112082傣药柚木枝叶乙醇提取物的毒理安全性研究*倪继妍1,2, 李丽红3, 赵 霞1, 陈雪林1,2, 韩 梅1,2, 李 冰3 **, 张玉梅1,2 **(1. 中国科学院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3;2. 中国科学院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3. 中国科学院 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1)摘要: 【目的】研究傣药柚木(Tectona grandis )枝叶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s from the branches and leaves ,EBLTG)的安全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根据最大耐受量试验结果,通过灌胃给予5~7周龄SPF 级SD 大鼠高、中、低剂量(2 500、1 250和625 mg/kg) EBLTG ,28 d 后测定大鼠的血液毒理学指标,并进行大体解剖观察、脏器称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EBLTG 对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 50)大于5.0 g/kg ,根据WHO 有关外源性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评价为实际无毒级。

28 d 经口毒性试验中各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

血清生化及凝血指标、血常规及电解质指标中各剂量组有个别指标高或低于对照组,但大部分有差异的指标没有同时出现在雌雄大鼠中,且均在本实验室正常值范围内,缺乏毒理学意义。

大体解剖未发现与EBLTG 相关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和特异性损伤表现。

【结论】EBLTG 对SD 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脏器组织病理等不呈现与剂量相关的影响,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SD 大鼠无毒性作用,其在SD 大鼠体内的无毒性反应剂量为2.5 g/k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为了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促进实验室的发展,根据“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择优支持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定期向国内外学者发布课题申请指南,吸引和聚集国内外高水平知名科学家和优秀青年学者与本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吸纳学科互补性强的研究力量,以促进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于社会实践,从而推动我国热带植物资源领域的发展。

第二条实验室开放基金拟资助的研究方向如下:
1.重要热带植物资源的收集与系统评价及其发掘利用
2.能源植物优良品种培育与生物质能高效转化
3.民族药用植物与功能食品的作用机理与产品开发
第三条经费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拨给本实验室的运行经费。

每年资助5个课题,每个课题6万元,研究周期为2年。

第二章申请条件与要求
第四条申请者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并在本实验室依托单位以外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获得一定工作经验的科研人员。

第五条申请者应保证有合理的时间用于开展所申请课题的研究工作。

第六条开放基金鼓励青年人才申请,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考虑青年科研人员的申请。

第七条开放基金主要资助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课题,优先资助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的研究课题,以及已有课题匹配经费且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的课题。

第八条为便于课题的执行和管理,开放基金课题必须由外单位人员与本实验室有关研究组的固定工作人员联合申请,合作开展所申请课题的研究工作。

每个研究组每年参与申请的开放基金课题数不超过一项。

第九条课题申请者在开放基金资助期间必须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作一次全园性学术报告,作为课题验收的一部分。

第十条课题到期后,如果已完成预定任务,并且发现新的重要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可重新申请资助。

获准资助的人员在未完成课题任务期间不得再申请新的开放基金课题。

第三章开放基金申请与审批程序
第十一条开放基金申请者应根据本实验室当年公布的基金申请指南,填报《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一式2份),在规定日期之前寄至本实验室,同时通过电子邮件提交PDF电子版。

开放基金申请书可从本实验室门户网站(/resource/)下载。

第十二条本实验室将对受理的课题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格的申请书将送给本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的2-3位专家或其他相关专家评审(可进行函评)。

实验室正副主任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按照择优资助的原则,批准资助课题。

第四章开放基金课题实施和管理
第十三条开放基金申请者在接到批准资助通知后,应于一个月内与本实验室签订承担课题合同,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签订合同者视为自动放弃接受资助。

合同书签订后,正式启动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

第十四条课题承担者应按计划开展研究,并应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按规定时间向实验室办公室提交课题执行情况报告。

实验室主任有权调整、暂停或取消不能实现原计划目标的课题。

第十五条开放基金课题经费由重点实验室秘书统一管理,经实验室主任或副主任审批后办理财务结算。

第十六条开放基金开支应与资助课题直接有关,范围包括如下:1. 科研业务费,含测试/分析费、资料费、论文发表版面费、国内调研、差旅费和学术会议费、成果鉴定、知识产权保护等费用;2. 实验材料费;3. 仪器设备费;4. 实验室改装费等;5.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等。

第十七条研究工作全部完成并经验收结题后,结余经费、原材料等属于本实验室所有,但可结转到下一轮继续获资助的课题使用。

第十八条本实验室每年将对开放基金课题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个课题均应在每年年底向实验室提交详细的工作进展报告。


容包括:1. 已投稿或正式发表的与本课题相关的全部著作目录,包括专著、论文及全国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题目等;2. 已投稿或公开发表的版面清楚的论文单行本1份;3. 署有本实验室名称而获得国际、国家或省部级奖励证书复印件l份;4. 申请或授权专利等成果的复印件;5. 年度工作报告1份(包括课题研究进展、主要的科学发现和经费使用情况),并提供存储有关资料的电子文档。

逾期不交年度工作报告者将作为自动放弃在本实验室继续开展研究资格处理。

第十九条开放基金课题一般应该按照申请书所提计划进行,根据工作进展有必要改变计划时,必须提出书面报告,未经本实验室许可不得擅自修改有关考核指标。

课题承担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实验室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将基金用于课题的研究。

对擅自修改课题有关考核指标、或课题进展不良,或课题负责人已不能继续从事本课题研究的,或有弄虚作假、挪用经费等行为者,本实验室有权中止该课题。

第五章开放基金课题的验收
第二十条开放基金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必须向实验室提交下列资料:研究工作总结、研究报告、课题实施原始记录、论文或专利等材料,并申请验收。

进行科技开发研究的课题还应提交相关的样品、产品、材料等。

本实验室根据课题的考核指标,将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验收或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第六章基金课题档案管理
第二十一条由本实验室提供经费的开放基金课题结题时,须将
全部研究、技术资料交实验室存档,存档内容包括开放基金课题原始研究记录及相关资料等。

经本实验室同意,开放基金课题负责人可以将记录资料的复印副本等带回原单位保存。

第七章基金课题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归属
第二十二条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取得的论文或其他成果由本实验室固定人员完成的,成果或产品属于本实验室;由外单位研究人员完成的,论文或其他成果品由本实验室和外单位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有。

凡在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下取得的成果必须明确标注“此项目获得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英文为: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funding from the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Plant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Use,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字样,在成果鉴定和申报各类奖励时也必须做出同样的标注。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解释权属于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