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莲织金缎
越南莲花纤维丝绸原料及织造技术研究

越南莲花纤维丝绸原料及织造技术研究越南莲花丝是一种特殊的丝绸原料,由越南特有的莲花纤维(莲筋)制成。
莲花纤维有很高的柔软性和光泽度,使得莲花丝制成的织物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外观。
莲花纤维的提取主要通过对越南莲花植株的处理获得。
将莲花植株采摘后晾晒,使其表面的皮肤干燥。
然后,通过轻轻剥去植株的表皮,可以得到莲筋。
莲筋经过清洗、晾晒等处理后,可以得到纤维状的莲花纤维。
这种纤维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柔软性,非常适合用于纺织原料。
莲花纤维的织造技术包括纺纱和织造两个过程。
纺纱是将莲花纤维进行纺成纱线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将纤维梳理成纤维束,并进行初步的揉捻和拉伸,使纤维能够互相粘合。
然后,使用纺纱机将纤维束绕成纱线,形成织造所需的线材。
织造是将纱线编织成织物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的织造方式。
常见的织造方式有手工织造和机器织造两种。
手工织造是传统的莲花丝织造方式,通过手工编织来制作织物。
这种方式制作的织物质地细腻,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和艺术性。
机器织造则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织造过程,速度和效率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莲花丝织物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莲花丝是一种天然纤维,所以在采集和生产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确保可持续发展。
织造工艺的改进和创新也可以提高织物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越南莲花丝是一种特殊的丝绸原料,通过对越南莲花植株的处理获得。
其制作过程包括纺纱和织造两个环节,可以通过手工或机器来完成。
莲花丝织物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外观,而且也需要注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古代珍贵布匹名称-孤独患者阿松的回答

古代珍贵布匹名称-孤独患者阿松的回答在古代,布匹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贸易商品,被广泛使用于服装、饰品、室内装饰等领域。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都会出现一些具有特色的布匹名称,这些名称往往与当地的文化、风俗、地理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珍贵的布匹名称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一、刺绣苎麻刺绣苎麻是一种采用苎麻作为原料,然后进行精细刺绣的布匹。
苎麻是一种常见的纤维素植物,其韧性非常好,可以耐受水洗和摩擦等多种考验。
刺绣苎麻的编织方式非常复杂,需要一定的技艺和耐心才能完成。
因此,这种布匹在古代非常昂贵,除了用于制作衣服外,还经常被用于礼仪、宗教仪式等场合。
二、湖州绸湖州绸是明代时期湖州出产的一种高档绸缎,其质地轻柔,色彩艳丽,丝绸的纤维在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后,柔软度、手感和光泽都非常好。
湖州绸在当时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重要的文化活动和礼仪均需要这种绸缎的支持。
三、锦缎锦缎是一种用优质丝绸为原料制作出来的黄金布匹,其价格昂贵,所以在古代也被称为“锦金”。
锦缎的特点在于图案繁琐、色彩艳丽,因此在文化生活和艺术领域中被广泛运用。
锦缎作为一种奢侈品,通常被用于制作束带、衣袍、袍服等高级服饰,同时也是一种向著名人物赠送礼物的常见方式。
四、双面锦双面锦是一种将两种不同的绸缎拼缝在一起制作而成的布匹。
这种布匹不仅容易制作,而且非常耐用,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双面锦的代表性颜色是黑红配色,用于制作腰带、背带、袍袖等陪衬物品。
五、南仁布南仁布是唐代时期福建泉州出产的一种高端面料,用于制作衣服和礼品。
其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对选取的原材料品质要求非常高,所以产量不多,很难获得。
南仁布色彩鲜艳,细腻柔软,常用于制作贵族人物的衣物,是唐朝时期的一种时尚代表品。
以上是一些珍贵的古代布匹名称,这些布匹经过历史的沉淀,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更是记录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的纺织工艺也在不断发展,许多优良的传统织品正在得到新的生命和发展机会。
越南莲花纤维丝绸原料及织造技术研究

越南莲花纤维丝绸原料及织造技术研究越南莲花纤维丝绸是一种具有独特光泽和柔软性的传统织物,它以其精美的质地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越南莲花纤维丝绸的原料及织造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制作工艺和特点。
一、原料介绍越南莲花纤维丝绸的主要原料是莲花纤维,它是由莲藕中的莲鞍纤维经过特殊加工而成。
莲花纤维具有天然的光泽和柔软度,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用性,非常适合用于制作丝绸。
在越南,莲花纤维丝绸制作的工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传统的生产技术受到了世代传承,至今仍在一些地方得到保留和发展。
除了莲花纤维外,制作莲花纤维丝绸还需要其他辅助材料,如染料、助剂等。
这些辅助材料的选用和处理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织物的质量和色彩效果。
二、织造技术1. 原料处理:莲花纤维的加工是莲花纤维丝绸制作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将采摘下来的莲藕去皮,然后将莲鞍纤维抽丝,再经过水洗、晒干等多道工序,将其变成织造丝绸的原材料。
2. 织造工艺:莲花纤维丝绸的织造工艺主要有手工织造和机械织造两种。
手工织造是传统的制作方法,需要经验丰富的织工来操作织布机,通过手工编织来完成整个织布过程。
而机械织造则采用现代化的织布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染色和整理:莲花纤维丝绸的染色采用的是天然植物染料,如蓝靛、茜草等,这些植物染料具有较好的颜色牢度和光泽度。
在染色完成后,还需要对织物进行整理,包括漂洗、烫平、修剪等工序,以使其达到理想的质地和外观效果。
三、莲花纤维丝绸的特点1. 光泽柔软:莲花纤维丝绸具有天然的光泽和柔软度,穿着舒适,触感清爽。
2. 色彩鲜艳:莲花纤维丝绸采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染色,色彩鲜艳丰富,具有浓厚的越南特色。
3. 耐用性强:莲花纤维丝绸由于原料的特殊性,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皱性,穿着持久耐用。
4. 环保健康:莲花纤维丝绸采用天然的原料和染料,不含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无害。
越南莲花纤维丝绸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品质特点。
印度的传统手工编织工艺

印度的传统手工编织工艺传统手工编织工艺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几世纪以来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
印度的手工编织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纹饰而闻名于世。
这些传统工艺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印度人们对生活、宗教和身份认同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探讨印度几种传统手工编织工艺以及它们在当地社会中的重要性。
1. 锦缎(Banarasi Silk)工艺论及印度手工编织工艺,不得不提的是锦缎工艺。
锦缎是一种以印度北部城市瓦拉纳西(Varanasi)为中心的传统编织工艺。
该技艺采用丝绸线以及金属丝制成,经过精湛的编织技巧,形成细腻的纹理和华丽的花纹。
锦缎被广泛用于制作华丽的印度传统服装,如沙丽、莎丽和斗篷等。
这种工艺在印度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常被用于婚礼、宗教仪式等重要场合。
2. 芭蕉纤维编织工艺芭蕉纤维编织工艺源自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Kerala),被誉为“喀拉拉编织技术”。
这种工艺以芭蕉纤维为原材料,手工编织成耐用且有光泽的纺织品。
喀拉拉编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围巾、帽子、鞋袜和家居用品等。
这种编织工艺不仅在外观上独特美丽,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适合印度南部炎热气候下的穿着需求。
3. 卡什米尔绒编织工艺卡什米尔绒是印度克什米尔地区的传统手工编织工艺。
它以其柔软、温暖和轻盈的特性而著名。
卡什米尔绒制品通常由羊毛和丝绸混纺而成,经过细致的手工编织和刺绣工艺而成。
这些绒制品既能保暖又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因此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选择。
卡什米尔绒围巾、披肩和外套等制品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和享誉盛名。
4. 瓦拉纳西丝绸编织工艺瓦拉纳西丝绸编织工艺是印度手工编织工艺中的瑰宝,以其精密、精致和华丽而著称。
瓦拉纳西的编织工艺追溯到几个世纪前,丝绸线经由复杂的编织工艺形成华美的花纹,精心设计的瓦拉纳西丝绸被广泛应用于印度传统服装以及家居装饰。
这种编织工艺在瓦拉纳西地区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认为是当地文化遗产的象征。
越南莲花纤维丝绸原料及织造技术研究

越南莲花纤维丝绸原料及织造技术研究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越南的纺织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该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在越南的纺织业中,丝绸是一个传统产品,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其中,越南莲花纤维丝绸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丝绸品种,其制作工艺和原料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越南莲花纤维丝绸的原料和织造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越南莲花纤维丝绸是一种以莲花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丝绸,因其原料的特殊性质而具有非常独特的质感和颜色。
莲花纤维是一种从莲花中提取出来的纤维,具有轻盈、柔软、透气等特点。
莲花又称为“越南国花”,在越南的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越南的莲花纤维丝绸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越南,莲花纤维的采集主要是在越南南部的一些水稻田中进行的。
采摘莲花纤维的方法非常独特,采摘者首先需要将莲花切断,然后将花瓣一片一片撕下来,找到花形中的纤维后,用指甲粘住纤维,缓慢向下拉开,然后将它们曝晒和烘烤,在阳光暴晒下等待干燥。
莲花纤维的采集和处理是一项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因此莲花纤维的价格比较高昂。
越南莲花纤维丝绸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它的织造技术需要许多手工制作的步骤。
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打底、编织、洗涤、整理等几个环节。
首先在选材的时候,必须选择纤细度和长度相等的莲花纤维,以保证纱线的均匀程度和强度。
然后进行打底,这个过程需要使用木锤将原材料拍打成平坦的纤维层。
接着是编织环节,越南莲花纤维丝绸采用的是手工编织技术,需要技艺娴熟的织工手工对线,一遍一遍地穿插,相互交织,这样才能形成一条真正的越南莲花纤维丝绸。
编织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洗涤和整理,使其更加亮丽、柔软,并保证其品质的统一性。
总之,越南莲花纤维丝绸采用的是传统手工编织技术,它的特殊材料和独特的制造工艺使其在世界上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但受限于手工制造的复杂和费时,目前越南莲花纤维丝绸的生产是非常难以大批量量产的。
三、结语。
明代织锦概览

明代织锦概览作者:王淑珍来源:《收藏家》2019年第12期北京艺术博物馆(下简称艺博)藏明代织绣品2390余件,其中织锦500余件。
明代织锦,从组织结构分有:双层锦、两色锦、棉锦、织金锦、织金妆花锦;从地域特色分有:宋锦、蜀锦(重锦、细锦、匣锦)、云锦。
艺博馆藏明代织锦,除未发现蜀锦中的重锦品种,其他织锦种类均有收藏;尤以棉锦品种最为丰富,其次是双层锦。
馆藏明代织锦图案有植物纹、动物纹、杂宝纹、文字符号、人物纹、器物纹、几何纹。
植物纹有牡丹、莲花、菊花、梅花、茶花以及多种花卉组合;果实纹有葫芦、桃、石榴。
动物纹有龙凤、仙鹤、兔、马、蜜蜂、蝴蝶纹。
杂宝纹包括火珠、银锭、方胜、灵芝、犀角、珊瑚、古钱等。
文字符号包括寿字、卍字、四字吉语“长命富贵”等。
人物纹主要是婴戏莲纹。
器物纹主要是灯笼纹。
几何纹包括菱格纹、勾连卍字纹、方棋纹、盘绦纹、锁纹;其中以装饰菱格纹和勾连卍字纹的图案数量最多。
馆藏中云锦红织金云蟒纹妆花缎帐料,纵243、横230、幅宽73.3厘米,是明代云锦中的珍贵遗存。
馆藏明代织绣品中,以《大藏经》丝绸裱封(俗称经皮子)为主,约2340件。
明正统至万历年间官刻的《大藏经》,采用当时内库所藏的丝绸裁剪作为佛经封面及经匣裱封(图1),分送全国各大寺院保藏,其中许多仍完好保存至今,成为明代丝绸精品传世的特殊形式。
1954年沈从文为故宫李杏南编《明锦》一书作《题记》,特别提及:“目前所知,国内现存明代经面锦,至少还可以整理出近千种不同的图案,这份宝贵遗产,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作为研究明代丝织物花纹的基础,也是进而研究宋元丝织物花纹的门径”。
明代《大藏经》丝绸裱封的尺寸一般纵32~35厘米,横12~13厘米。
艺博的经皮子主要来源于收购中国文物商店总店乐守勋的收藏。
其他明代织绣大多来源于北京市文物局调拨。
一、双层锦明代常见双层锦多为表里互换的双层组织,是由两种以上不同色的经及纬,按经、纬同色或相近色的关系作1:1排列,由同色或相近色的经纬,交织成正反两面花纹相同、花地颜色互换的双面显花织物。
织金锦的名词解释

织金锦的名词解释织金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精湛工艺品。
它被誉为“世界织品之花”,具备了高雅华丽的外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织金锦既是艺术品,也是工艺品,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具匠心的设计使得它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织金锦进行深度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悠久历史:穿越千年的华丽传承织金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它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江南地区,后来又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古代,织金锦被视为皇家贵族的专属,用来制作华丽的宫廷服饰和装饰品。
它所蕴含的皇家象征意义和神秘而高贵的气质使得它深受当时社会精英的喜爱和追捧。
制作工艺:巧夺天工的艺术奇迹织金锦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选取最优质的丝线,经过多次精心的过程,如浸泡、漂白和染色等,使丝线具备最佳的柔韧性和光泽度。
接下来,根据设计图案,将丝线纺成纱线,并通过特殊的编织方式进行织造。
织金锦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在织造的过程中还要加入金线或金箔,使织成的锦绣图案更加华丽和璀璨。
最后,通过涂抹和烘干等工艺,使得织金锦更加耐磨和富有光泽。
文化内涵: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除了华丽外观和精湛工艺外,织金锦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织金锦代表着财富、权力和尊贵,它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和幸福的代表。
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织金锦曾是中国外交交往中重要的外交礼品,使得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更加繁荣与繁盛。
同时,织金锦还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它的出现使得中国丝绸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代传承:技艺的传递与创新的融合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织金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各界人士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一方面,中国政府将织金锦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了对织金锦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黄地织金八宝莲花缎

【来源】:旧藏
【特征描述】 有机质 中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计量单位】 厘米 厘米 【计量大小】 75 38
黄地织金八宝莲花缎
【简介】:明黄经缎地上提起加金纬花。捻金线与本色丝、深蓝色丝做长抛显花,捻金勾勒 所有轮廓,是“金包边”做法。深蓝色显出花叶。三梭彩抛,分段编组换色:古铜、藕合、 黄棕三色为一组;本白、浅红、酱红为一组;本白、藕合、雪青又为一组;每组均为三色, 循环交替织出主花与辅花。捻金线用金箔缠绕丝线制成,金色纯正明亮,与明黄缎地交相辉 映,营造出珠光宝气的热烈气氛。纹样以复瓣莲花为主花,花头肥硕丰腴,花瓣紧实丰厚。 金色枝蔓卷屈委婉,做缠枝花布局。花叶借鉴传统卷草纹为之,舒展流畅。枝蔓间点缀宝伞、 海螺,均出自“八吉祥”法物。 (王连海、周小玉)
【记录标识号】:001220100000000278
【学科类别】:人文艺术 【年代表示方式】:中国历史学年代 【标签】:织绣,现代 【馆藏状态】:在库 【完残程度】:完 【年代】:现代
【收藏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总登记号】:2917 【特征类型】 质地 国别 现存地点 【计量类型】 幅宽 纹样回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蕃莲织金缎
【名称】:蕃莲织金缎
【类别】:纺织品
【年代】:清乾隆年间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纵747cm,宽79cm。
主要内容
织物由两组经线和两组纬线组成。
两组经线均为月白色,地经与纹经排列比为1∶1,地经捻向Z,捻度中等;纹经捻向Z,捻度弱。
纬线以月白色纬线作地纬,片金作纹纬,地纬与纹纬排列比为1∶1,无捻。
地组织由月白色经、纬线交织成五枚二飞经面缎纹,纹组织由片金与月白色纹经交织成4∶1左向纬斜纹。
织物花型硕大肥亮,具有西域特征,大块面的片金显花,光彩夺目。
由于在花头的周边装饰有翻卷的藤蔓,因而整个画面并不显呆板。
通幅三则,由经向旋转对称的两组蕃莲组成花纹循环,花回25.5×53cm。
淡黄金与月白的配色,华丽中透着淡雅。
这种以金线为主体表现的织锦工艺渊源于元代的“纳石失”。
此织金缎为清早期江宁织造局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