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及答案综述
2015届高三历史一诊试题(带答案)

2015届高三历史一诊试题(带答案)保密★ 启用前【考试时间:2014年11月1日上午9∶00~11∶30】绵阳市高中201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
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
历史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5至7页,第Ⅱ卷7至8页,共4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第Ⅰ卷共12题,每题4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 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 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 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2.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③雅典民主的重要条件④罗马法公正至上观念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 秦统一巴蜀后,“移秦民万家实之”,秦灭六国后,“辄徙其豪侠于蜀”。
这一措施①充实巴蜀人口,加强蜀地控制②削弱六国势力,巩固秦朝统一③促进蜀地开发,推动民族融合④强化皇权专制,实现社会流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对该作品的正确解读是 A. 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开始流行 B. 牛耕逐渐普及到了大江南北 C. 推动中国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D. 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发展 5. 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
湖北省部分高中2015届高三元月调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六校仙桃中学浠水一中潜江中学2015届高三元月调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15年1月7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300分24.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 确立皇帝制度B. 分封制取代郡县制C.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 从世官制到军功爵制25. 《必修三》第三课教材中说:“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而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通过电脑光盘检索,发现三教合一之称在整个《四库全书》中只出现过八次,且全都是在元代以后,也就是说,在明朝之前,只有三教的概念,而根本没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
据此,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可以成立()A.《四库全书》是史料,吴教授的观点比教材更可信B. 元代之前确实无“三教合一”之说C. “三教合一”是对明朝三教发展状况的一种描述D. 据此判断隋朝没有提出过“三教合一”26.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 “人伦者,天理也”B. “存天理,灭人欲”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7. 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
材料说明()A. 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B. 外贸政策进行了调整便于各国朝贡C. 清朝解除“海禁”,与国家实现统一有关D. 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28. 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
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
[2015年荆州大项目]2015荆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生物答案
![[2015年荆州大项目]2015荆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生物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cbd22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1.png)
[2015年荆州大项目]2015荆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生物答案2015荆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生物答案湖北省荆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14.12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颓圮(pǐ) 桀骜(ào) 浸渍(zé) 挥斥方遒(qiú)B.肄(yì)业袅娜(nuó) 涸(hé)辙叱咤(chà)风云C.敕(chì)造歆(xīn)享央浼(měi) 少不更(gēng)事D.绣闼(tà) 麇(qún)集蹩(biè)脚义愤填膺(yī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陨身不恤沸反盈天众说纷纭衔冤负屈B.畏葸不前短小精悍繁文缛节浅尝则止C.残羹冷炙安分守己规行炬步数见不鲜D.揠苗助长雕梁画栋锱铢必较感恩戴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2014年9月26日,我国现代最大运河启用,引江济汉工程正式通水。
其实这项宏伟工程的输水补水,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
②就在此时,一股香郁浓厚、永世难忘的甜味扑面而来。
那气味是如此,如此令人惊喜,尽管我被迫着陆的岸上暴风骤雨,,它仍旧是那次经历中最深切的记忆。
A.效能锋芒毕露浓密危如累卵B.效益锋芒毕露浓郁危机四伏C.效益牛刀小试浓密危如累卵D.效能牛刀小试浓郁危机四伏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4年9月下旬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的荆州市图书馆,连续17年举办全民参与的阅读活动“小太阳读书节”,参与人数从最初的1.5万人次到如今至少10万人次以上。
B.湖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上,作为文体展演的压轴戏,在荆州奥体中心等11个展演点,3.7万人同时同跳的健身舞“荆州动起来”,并创规模最大的健身舞展演活动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C.作为“法国文坛三剑客”之一的莫迪亚诺,荣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当之无愧,他的作品透视人的心灵,融汇东方哲学思想。
湖北省荆州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

湖北荆州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和殷商时期相比,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A. 突出人的作用B. 强化神权色彩C. 注重道德治理D. 依赖血缘纽带【答案】A【解析】据材料“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惟德惟民的治国思想,突出了人的作用,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周统治者强化神权色彩,故B错误;注重道德治理,说法过于片面,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依赖血缘纽带的理念,故D错误。
故选A。
2. 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
这一调整说明A. 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B. 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C. 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D. 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答案】C【解析】据材料“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经济繁盛,故人口增加,地方事务增多,需要再分新郡进行管理,故C正确;以上地区并不是秦朝边疆地区,故A 错误;设新郡与消灭六国反叛势力无关,故B错误;以上地区也不全是南方地区,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秦朝再分新郡进行管理的原因,学生要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从中得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理范围,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与地方管理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A. 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B. 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C. 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D. 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答案】B【解析】据材料提到,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1.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这种现象的根是A.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制 D.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选拔官员与个人的出身有关,这与血缘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这种现象的根是宗族观念。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2.宋真宗于997年继位为帝。
1018年,他说:“我即位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副宰相)职位,如今任命向敏中,这是打破常规的特别的任命,向敏中肯定很高兴。
”这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缘于人事的任命权 B.科举制度比前代有所弱化C.官职变更失常于皇权至上 D.仆射权力过大导致皇帝猜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还没有……如今任命……”等关键信息可知,当时官职变更常于皇权至上,所以答案选C。
材料并没涉及A、C、B,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至上3.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
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A.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 B.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C.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 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遵旨……悉能详达朕意……”等关键信息可知,他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所以答案选A。
本题考查的是军机处的职能。
湖北省荆州市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荆州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Ⅰ)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含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1至6页]和答题卡[含第Ⅰ卷填涂卡和第Ⅱ卷答题框7至10页]两大部分。
考试只能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城内做答。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在答卷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及考号填在答题卡密封线内的矩形框内。
3.第Ⅰ卷的答案选出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直接答在试题后。
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做答,本试题卷上不得做答,否则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老师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是日要求的。
1.据《左传》载,代表周王行事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对楚国兴师问罪,“尔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城邦国家与希腊、罗马城邦国家的不同点是( )A.血缘关系起到纽带作用B.具有自上而下统属关系C.农业是城邦的经济支撑D.诸侯僭越破坏宗法制度【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城邦国家齐国与楚国有血缘纽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齐桓公代表周王行事,对楚国兴师问罪,反映出两个城邦国家的地位不同,具有自上而下统属关系,故B项正确;问罪的借口与西周礼乐制度有关,与农业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齐桓公代表周王行事,没有僭越破坏宗法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B2.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号始皇帝。
这表明秦王嬴政( ) A.建立起君主专制集权制度B.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C.以称谓突出君主至尊地位D.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居【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解析】秦中央和地方官制的建立,标志着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形成,与题干皇帝称号的由来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秦王嬴政将自己与三皇五帝比较,完成统一大业不是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故B项错误;君主至尊地位也不是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故C项错误;三皇五帝是华夏文明的祖先,秦王嬴政将自己与之比较,意图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居,故D项正确。
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县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

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县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24.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
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
这说明A.封国制度有利于地方实力发展B.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C.郡县制度制约了社会经济增长D.王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稳定25.“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
”材料表明朱熹的教育目的是A.维护社会和谐 B.实现儒家理想 C.传播理学道德 D.提高官吏素养26.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这表明当时A. “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B. 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 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D. “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27.康熙帝曾多次颁下谕旨“著各督抚暨地方官除原有寺庙外,其创建增造者永行停止”,另一方面又规定“凡遇有蒙古等地请求前往五台山拜佛的官员及喇嘛教高僧,均一面具奏,一面发给照票,令其前往”。
上述材料反映了A.对宗教的态度发生变化B.利用宗教争取政治支持C.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D.通过宗教控制思想言论28.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D.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29.观察中国近代“铁路载运货结构比例”图,1916年到1919年的变化说明了A.工矿企业得到发展B.城镇经济得以转型C.市场结构趋于合理D.农产品商品化提高30.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
湖北省八校2015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历史考试时间:2014年12月12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共 15页,满分3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某某、考号、班级、学校填写在答题卡密封栏中相应位置。
3.考生答题时,第Ⅰ卷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答题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试卷综析】本试卷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多围绕重点主干知识命题;就知识考点来讲,没有偏、难、怪、冷,基本上都是学生熟知的知识点。
在能力考查方面,试题注重考查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
除了文综考试大纲强调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大能力要求外,还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诸如尊重客观史实的意识,“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研究方法和能力及对新史观的了解程度。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24.史载唐高宗在位时期处理的政务,将近300件,发现其中20多件有武则天参加,但大多是有关外戚和后宫的事务,而任命宰相、将领等重要事务,都由唐高宗亲自处理,材料主要表明A.武则天干预朝政较为合理B.唐高宗临朝主政不决事C.武则天政绩实在乏善可陈D.国事政务由唐高宗主导【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解析】D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
由题干可判断是武则天参加多是有关外戚和后宫的事务,而重要事务则由唐高宗亲自处理,这充分表明在当时,国家政务仍由唐高宗主导,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题文】25.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商业文明深厚久远,许多成功的优秀商贾,都把诚信作为经商和做人的信条,下列突出商业诚信的是A.商朝王亥“立皂市,服牛马,以为民利”B.战国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予”C.春秋X蠡“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D.晚清王炽“报效万数千金以赈之”【知识点】H2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C 注意题目关键限制语:“突出商业诚信”,结合选项可判断,A项强调修立栅圈,驯养牛马,以为人民兴利;B项是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荆州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Ⅰ)历史试题2014.1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含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1至6页]和答题卡[含第Ⅰ卷填涂卡和第Ⅱ卷答题框7至10页]两大部分。
考试只能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城内做答。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在答卷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及考号填在答题卡密封线内的矩形框内。
3.第Ⅰ卷的答案选出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直接答在试题后。
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做答,本试题卷上不得做答,否则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老师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是日要求的。
1.据《左传》载,代表周王行事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对楚国兴师问罪,“尔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城邦国家与希腊、罗马城邦国家的不同点是()A.血缘关系起到纽带作用B.具有自上而下统属关系C.农业是城邦的经济支撑D.诸侯僭越破坏宗法制度【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城邦国家齐国与楚国有血缘纽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齐桓公代表周王行事,对楚国兴师问罪,反映出两个城邦国家的地位不同,具有自上而下统属关系,故B项正确;问罪的借口与西周礼乐制度有关,与农业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齐桓公代表周王行事,没有僭越破坏宗法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B2.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号始皇帝。
这表明秦王嬴政()A.建立起君主专制集权制度B.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C.以称谓突出君主至尊地位D.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居【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解析】秦中央和地方官制的建立,标志着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形成,与题干皇帝称号的由来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秦王嬴政将自己与三皇五帝比较,完成统一大业不是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故B项错误;君主至尊地位也不是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故C项错误;三皇五帝是华夏文明的祖先,秦王嬴政将自己与之比较,意图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居,故D项正确。
【答案】D3.据《通典》载:“太后(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
及永淳之后,太后君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
因循日久,寖以成风。
”这一措施的主要影响是()A.打击了传统门阀贵族B.提高了儒学独尊地位C.选拔了经世致用人才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科举制【解析】武则天等“以文章取士”,以科举制延揽人才,打击了传统门阀贵族,故A项正确;“以文章取士”,有利于提高了儒学地位,但不是主要影响,故B项错误;“以文章取士”,科举考试文史内容不一定符合社会需要,故C项错误;科举制有利于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但不是主要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4.宋仁宗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
若自朕出,有一不然,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
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
”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决策失误以维护统治B.提高言官地位以加强集权C.通过权力制衡以巩固皇权D.通过行政分工以提高效率【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君主专制【解析】题干材料“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表明决策失误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台谏官地位的上升,故B项错误;“付之公议”,宰相与台谏官之间相互牵制,巩固了皇权,故C项正确;宰相与台谏官之间的相互牵制,可能导致行政效率下降,故D项错误。
【答案】C5.康熙在巡游苏州时感言:“俯瞰虎丘之背,田畴林木,望若错锦,苏民仍列酒坊茶肆各安生业,管弦竞奏,觉有升平景象,然徒事纷奢,罔知务本,未若东北风俗之朴实耳。
”康熙此言的要旨是()A.论说清朝统治的历史正统B.倡导满汉文化的和谐互补C.惩戒江南文人和富商大贾D.矫正江南奢靡的生活习俗【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解析】“然徒事纷奢,罔知务本”,在满汉矛盾仍然存在的背景下,康熙以“重农抑商”论说清朝统治的历史正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满汉文化的对立,故B项错误;康熙认为江南文人和富商大贾不应该放弃本业农业,但不是此言要旨,故C项错误;“徒事纷奢”,反对江南奢靡的生活习俗,但不是此言要旨,故D项错误。
【答案】A6.在罗马法时代,“诸如瓦斯、电力这类物质并不为罗马人所知,至少罗马人不知道它们可以作为经济客体并因而可成为权利的标的。
”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是()A.保护精神产物的财产权制度B.将法律关系上升到普遍原则C.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物权制度D.从诉讼中衍生出权利体系【考点】罗马法【解析】罗马法物权的标的物只针对可以感觉的有体物,精神产物不在其列,故A项错误;也因此罗马法不具有普遍原则,故B项错误;罗马法以有形物确立物权的标的,表明罗马法建立了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物权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与诉讼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7.古代雅典民主实践尽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是,二者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A.民主的实现方式B.有限制的选举权利C.民主的基本原则D.权力的监督形式【考点】雅典民主政治;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解析】雅典民主属于直接民主制,而近现代西方国家实行间接民主代议制,故A项正确;雅典民主有性别身份的限制,近现代西方代议制有性别财产等限制,故B项错误;二者都是少数人的民主,故C项错误;二者都有内外的监督,故D项错误。
【答案】A8.1911年6月,咨议局联合会上奏:“以皇族组织内阁,不合君主立宪国公例,请另简大员,组织内阁。
”奉旨斥以“黜陟百司,系君上大权,议员不得妄行干涉。
”这一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革命赢得了对改良的时间B.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诱因C.推动国会请愿运动的深化D.滋长汉族官僚的反满情绪【考点】辛亥革命——清末预备立宪【解析】皇族内阁的出台,使得立宪派的政治改良设想破产,革命形势发展更快,影响日渐超过改良思潮,故A项正确;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导致武昌城内空虚,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诱因,故B项错误;国会请愿运动出现在皇族内阁出台之前,故C项错误;皇族内阁的出台使得立宪派中汉族官僚反满情绪滋长,但不是主要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9.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谕:“中外大小臣工,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材料表明()A.“不做亡国之君”是光绪变法的初衷B.朝野上下达成了改革的共识C.变法的指导思想与洋务运动相同D.振兴农工商业是变法的核心【考点】戊戌变法【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光绪变法“不做亡国之君”的初衷,故A项错误;朝野上下对改革仍然有分歧,故B项错误;从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可以看出是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这与洋务运动相同,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振兴农工商业在变法措施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C10.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等人,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这一宣言()A.增强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情绪B.推动革命重心实现由南向北的转移C.有利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直接促成西安事变的发生【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八一宣言》符合全民族抗战的需要,不是“左”倾冒险主义,故A项错误;红军长征推动革命重心实现由南向北的转移,故B项错误;《八一宣言》有利于实现由反蒋到联蒋抗日的转变,故C项正确;蒋介石坚持剿共,导致与张学良矛盾激化,直接促成西安事变的发生,故D项错误。
【答案】C11.1951年,在美国操纵下,48个国家在旧金山签署了片面的对日媾和条约,至此,日本长达6年的被占领时期宣告结束。
美国这一外交行为()A.成为其在亚洲发动冷战的肇始B.建立了与日本的平等伙伴关系C.意在进一步推进日本民主改革D.受中国政局及朝鲜战争的影响【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扶植日本【解析】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亚洲冷战局面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美国控制利用日本对抗社会主义阵营,不可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故B项错误;推进日本民主改革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使得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为了对抗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因此扶植控制日本,故D项正确。
【答案】D12.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一张木牍记载:“口口(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二。
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
……病,不行者罚日卅。
”这张侍约可以说明()A.民间贩运突破政府法律规定B.诚信意识和商业道德的建立C.货币支出成为贸易主要手段D.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契约方式【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汉代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材料主要是讲述汉代民间商贩出现合伙经营的契约方式,并没有反映出民间贩运突破政府法律规定,故A项错误;材料侍约内容是贩运者之间的约定,不涉及商业经营,故B项错误;材料侍约货币准备是沟通贩运的前提,没有反映出货币支付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贩运者之间的约定体现出经营契约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D13.《晋书·苏峻传》载:“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
峻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
于是豪杰所在屯聚,而峻最强。
”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均田制度遭到破坏B.豪强地主经济的扩张C.重农抑商政策收效甚微D.政府社会控制力量缺失【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解析】均田制出现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与材料时间晋代不符,故A项错误;“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的根本原因是苏峻等豪强地主势力的扩张,故B项正确;豪强地主经济的扩张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政府社会控制力量缺失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非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B14.据《隋书·地理志》载,大业五年(609年)设置在黄河中游和河套地区的有18个郡,总户数为55万,以每户五口计,约有275万人。
由此可以推断出()A.原住地少数民族实行了汉化B.边疆军事防务得到巩固C.魏晋分裂战乱导致人口流失D.地方行政机构日趋完备【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代汉化政策【解析】黄河中游和河套地区的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在此设郡管理,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汉化,故A项正确;户数的增加与军事防务巩固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该地区户数增加与魏晋分裂战乱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郡内部机构的日趋完备,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