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方案 专题18 力学实验课件 新课标 精品
2018年高中物理高考物理总复习全套精品课件_收藏完整版

B
末位置
速度增量的定义: v = vt - v0
三种情况:大小变;方向变;大小、方向都变。
匀加速直线运动
v0 Δv
匀减速直线运动
v0
平抛运动
v0
vt
vt Δv
Δv
速度增运算遵从三角形法则,方向由初速 vt 度矢端指向末速度矢端。
3、质点运动变化快慢的描述
瞬时速度(矢量):反映质点位置变化的快慢。 定义:v=s/t(t趋近于0) 速度的方向 质点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标量)(瞬时速度的大小)
一、原子结构模型 二、光谱及光谱分析 三、原子核
第十四部分 物理实、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目录) 四、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模型化思维结构概述
一、物理模型
物理学是“模型”的科学。 物理模型,往往是在对一些现实物理过程或对象 进行科学地分析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性因 素),忽略次要矛盾(次要性因素)后得到的,它能 够更加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物理模型的建构 是在某些条件下抽象出来的简化近似结果。从某种意 义上讲,物理学理论的发展进化过程,就是物理模型 发展进化的过程。 物理学概念、规律都是对物理模型而言的。我们 在应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需要将实际问 题简化为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加以描述。
位置:三维空间中的点坐标A(x0,y0,z0)
z A(x0,y0,z0)
O
y
x
三维空间坐标系即运动参考系
2、质点运动变化的描述
位移(矢量): 反映质点空间位置的变化。P3.1
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
A
L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初位置
路程(标量):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S
2018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创新力学实验课 PPT

答案 (1)如图甲所示 (3)如图乙所示
甲
乙
2. (2017·北京东城区四月模拟)一名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测定弹簧的劲 度系数”的实验.
(1)以下是这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设想拟定的实验步骤,请按合理的操作顺序将步 骤的序号写在横线上__C__B_D__A_E_____.
A.以弹簧长度l为横坐标,以钩码质量m为纵坐标,标出各组数据(l,m)对应 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的功等于动能的改变,此时图象的斜率k的表达式为k=____M________.(用题给物理
量的字母表示)
解析 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d=10 mm+10×0.05 mm=10.50 mm=1.050 cm;(2) 根据本实验原理和动能定理有 mgL-FfL=12Mv2,变形得 v2=2MgLm-2FMfL,v2-m 图象为一条倾斜的直线,由题图丙可知 v2=0 时,m=0.1 kg,由2MgLm-2FMfL=0, 解得 Ff=mg=1 N;(3)根据模型的实际受力分析,由动能定理有 mgL-FfL=12(m+ M)v2,则 v2 与 m 的函数关系为 v2=2gLM+m m-M2F+fLm,故 v2 与 m 不是线性关系, 所以只要满足 m≪M,函数关系就变为 v2=2MgLm-2FMfL,v2-m 图象是线性变化的, 说明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改变,图线的斜率 k=2MgL.
1. 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 方向. 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 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 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 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 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2018届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2021年整理)

(完整)2018届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2018届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2018届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届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高三物理备课组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
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为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经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仍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如下:一、时间按排:2018年3月中旬至2018年5月中旬.二、内容安排:专题一:牛顿运动定律;专题二:功和能;专题三: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四: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综合应用;专题五:物理学科内的综合;专题六: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专题七: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专题八: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专题九: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其它问题: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高三物理最新教案-2018高考总复习第二阶段力学专题[整理] 精品
![高三物理最新教案-2018高考总复习第二阶段力学专题[整理]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1ddf9e40242a8956aece40b.png)
力学专题㈠ 力的作用效应1.如左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地放在水平桌面上,下端固定,上端放一个重物。
稳定后弹簧的长为L 。
现将该轻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将该重物也等分为重量相等的两块,按右图连接,稳定后两段弹簧的总长度为L /。
则A.L /=LB.L />L 中,BC.L /<LD.不知道弹簧的原长,故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分别用恒力F 1、F 2先后将质量为m 的同一物体由静上开始沿相同的固定粗糙斜面由底端推至顶端。
第一次力F 1沿斜面向上,第二次力F 2沿水平方向,两次所用时间相同,则在这两个过程中 D ,中A.F 1做的功比F 2做的功多B.第一次物体机械能的变化较多C.第二次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较多D.两次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相同3.粗糙斜面ABC 固定在水平面上。
一个楔形滑块M 沿斜面向下滑动,滑动过程保持其上表面水平。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较难A.若M 向下匀速滑动,在其上表面再加一个重G 的物块,两者将共同匀加速下滑B.若M 向下匀速滑动,在其上表面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为G 的压力,M 将匀加速下滑C.若M 向下匀加速滑动,在其上表面再加一个重G 的物块,两者共同匀加速下滑,且加速度将增大D.若M 向下匀加速滑动,在其上表面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为G 的压力,M 匀加速下滑的加速度将增大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A 、B 两个木块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靠紧竖直墙。
用水平力将B 向左压,使弹簧被压缩一定长度,静止后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E 。
这时突然撤去该水平力,关于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中 A.撤去F 后,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撤去F 后,A 离开竖直墙前,系统动量、机械能都不守恒C.撤去F 后,A 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D.撤去F 后,A 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 /35.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个静止物体,分别受到恒力F 1、F 2作用而开始运动。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攻略_图文.ppt精选课件

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2-5-3-11 物理实验

电路
电压调节 的范围
电能损耗 电路连接
R+RR0E→E 节能 简便
分压式接法
0→E 耗能 复杂
2.控制电路的选择 (1)优先选用限流式。 (2)以下情况考虑分压式: ①要求待测电路的 U、I 从 0 变化; ②R 滑≪Rx; ③选用限流式时,Ux、Ix 过大(超过电表量程,烧坏电表、电源或用电器等)
一、电学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1.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的比较
仪器
极性
量程选择
读数
电流表 电压表 欧姆表
有正、负接线 柱的电表,电 流由电表的正 接线柱流入, 负接线柱流出
3 V 和 3 A 量程估读到最小分度的 使指针指示超过满 1/10;15 V 量程估读到最小分度 偏刻度的13的位置 的 1/5;0.6 A 量程估读到最小分度
取平均值
2.有效数字
(1)定义: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据。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是测量者估读出来的,是误差的来源。
(2)从数字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 0.0125 为三位有效数字。
二、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1.长度测量类
(1)游标卡尺的读数
游标尺(mm)
刻度格 刻度总长 每小格与
数
度
1 毫米差
二、电流表内外接法的比较与选择
比较项目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路
误差来源 测量结果 适用条件
电流表的分压 R 测=U/I>Rx,偏大 Rx≫RA(测大电阻)
电压表的分流 R 测=U的接法)的比较与选择 1.控制电路的比较
比较项目 限流式接法
计时器种类
工作电源电压
打点间隔
电磁打点计时器 交流 50 Hz,4~6 V
2018届高三物理(通用)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八+第1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

第1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
突 破
实 战
突破
热点考向聚焦
热点考向一 纸带类问题 【核心提炼】 1.打点计时器系列五个实验 力学实验中用到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有5个,分别是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探究 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做功与速度
变化的关系及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纸带数据的处理方法
把电流表 改装为电 压表
T22 Ⅱ 卷 T23
测定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平 均速度 测微安表的 内阻
探究弹簧的弹 性势能
测定匀变速运 动的速度、加 速度,物块与 斜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 半偏法测电压 表内阻
伏安法测 电阻 探究弹簧 的劲度系 数k与其长 度的关系
探究弹簧的 弹性势能
电压表内阻的 测量
表示小车所受的细线拉力,需满足
,满足此条件做实验时,得到一系列加
;
速度a与合外力F的对应数据,画出a-F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若不计滑轮摩 擦及纸带阻力的影响,由图像可知,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为 小车的质量M= 力传感器用来测量拉力F,如图(丙)所示,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图线的斜率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kg;如果实验时,在小车和钩码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
(2)涉及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均是先接通电源.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3)实验数据处理可借助图像,充分利用图像斜率、截距等的物理意义.
【典例1】 (2017· 广东珠海模拟)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
车在均匀长木板上的运动规律.
(1)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
1 M M( v32 - v12 )= 2 [(x3+x4)2-(x1+x2)2]. 8T 2
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第11讲 力学实验 精品

(3)对应于不同的 n 的 a 值见下表.n=2 时的 s -t 图像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 的加速度(保留 2 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n
12 3 4
5
a/(m·s-2) 0.20
0.58 0.78 1.00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 a-n 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当物体质 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答案】(2)1.40 (4)7.9 1.4
【解析】 托盘秤的示数要估读一位,所以是 1.40 kg;对表格的五个数据求平均值,为 1.81 kg,所以小车对凹形桥模拟器的压力 F=(1.81-1.00)× 9.8 N=7.9 N,小车在最低 点时所受的支持力 F′=F,小车质量 m=1.40 kg-1.00 kg=0.40 kg,小车在凹形桥最低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mvR2,解得 v=1.4 m/s.
【答案】(1)④①③② (2)1.29 M
【解析】(2)脱离弹簧后物块应该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v=2.25×8+0.20.257×10-2 m/s=1.29 m/s.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物块脱离弹簧时动能越大,则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越大,故 EpM>EpL.
3.[2015·全国卷Ⅰ] 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 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
题序 在纲 分值
实验考向及要点
2017 年全国 是 卷Ⅰ,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5 类比打点计时器的使用.难点在于刻度尺读数和数据计算,
计算量太大.
2017 年全国 卷Ⅱ,22
否
5 利用光电门测量速度,图像法的应用,数值计算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利用刻度尺 毫米刻度尺精度为1 mm,读数时应估读到 0.1 mm
①读数方法:测量值=主尺上指示的毫米数
长度
+精度×游标尺对齐的格数
利 尺
用
游
标
卡②精度:1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1 mm,20 分度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05 mm,50分度游标
卡尺精度为0.02 mm.游标卡尺不估读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待测量 测量方法
说明
①读数方法:测量值=固定刻度上
指示的毫米数(注意半毫米刻线是否 露出)+精度×转动圆筒上与固定刻 长度 利用螺旋测微器 度中心刻线所对刻度值(注意刻度值 要估读) ② 精 度 : 螺 旋 测 微 器 精 度 为 0.01
mm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待测量 测量方法
说明
①秒表精度:秒表精度通常为0.1 s,秒表不
力
弹簧测力计
力的大小=精度×指针指示的格数(注 意估读)
若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打某点时 利用打点纸带 的瞬时速度等于对应的平均速度
速度
利用频闪照相
(利用等时间间隔照片信息记录物体在 不同时刻的位置)同上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三、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1.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值总是有规律地朝着某一方向 偏离真实值(误差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 是仪器本身不够精确、实验原理与方法不够完善. (2)偶然误差是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测量值无规则 起伏,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 小偶然误差,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第五单元 │ 近年高考纵览
近年高考纵览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测 量 型 力 学 广东卷34
实验
天津卷9
(1),重广庆东卷卷223,4 上,海安卷徽27,卷天津卷9 21.Ⅰ
江 苏 卷 10 , 重
验证型力学庆 卷 22 , 浙 江四 川 卷
实验
卷 21 , 海 南 卷21(Ⅲ)
22 , 安 徽 卷山东卷23(1)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2.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准确数字的近似数字. (1)凡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读数一般要求在读 出仪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数值(可靠数字)后,再向下估读一位 (不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可 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2011·安徽卷] 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 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 码.实验测出了砝码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其对应 点已在图5-12-4上标出.(g=9.8 m/s2)
(1)作出m-l的关系图线;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第五单元 │ 近年高考纵览
2011年
验 验
证
性
电
学
实 福建卷19(2)
2010年
2009年
全国新课标卷 福建卷19(2)
23
探 验
究
性
电
学
实 广东卷34 庆卷22
(2),
重
上 海 卷 26 , 江 卷 21 Ⅱ , 徽卷21Ⅱ等
浙 安
广东卷16
电学实验 新与设计
的
海 创苏
南 卷
卷 13 , 6,东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例1 [2011·课标全国卷] 利用图5-12-2所示的装置可 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 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 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 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 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x,记下相应 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图 5-12-3
(3)
由
所
画
出
的
x t
-t
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
a=
________ m/s2(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中间时刻瞬时速度为 由v1
第五单元 │ 考情分析预测
对物理实验的考查通常是以独立题型出现,在高考中实验 试题的命题一般是一个力学实验和一个电学实验.一个以考查 演示实验或基本实验的基础实验知识、基本实验技能为主;另 一个一般以考纲要求的基本实验为载体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 考查考生对基本实验的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2)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由于本身构造的原因不需要估 读,欧姆表因为本身测量值就不准确,因此不需要估读.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4.实验数据的处理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有公式法、列表法、逐差法和图象 法.测量性实验中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可有效地减小实验误差,图 象法比其他方法更适用于探究性实验,选取适当的自变量,通过 画出图象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且便于找出其 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画图象时应注意:(1)根据测 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 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2)坐标轴标度的选择 要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在坐标轴上得到准确的反映,在物理图象 中,坐标原点可以是零也可以不是零.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3.仪器读数 (1)使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 等仪器时,凡是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 把最小刻度10等分估读一位(估读的这位是不可靠数字,却是 有效数字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最小刻度是5(或2)分度的, 则把最小刻度5(或2)等分估读一位.例如图5-12-1甲用毫米 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为6.50 cm,图乙电压表用15 V量程时最 小刻度为0.5 V,读作5.5 V+0.2 V(5等分估度)=5.7 V.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例1 变式题 (1)如图所示 (2)0.258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1)根据所描的点画直线即可.(2)在直线上取相距较 远的两点,横轴之差 Δl 为弹簧长度的变化量,纵轴之差 Δm 为砝码质量的变化量,根据 k=ΔΔFl =ΔΔmlg=0.258 N/m.
分类
名称
备考要点
用自由落体运动进行实验,知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道如何从纸带的数据中确定ΔEp
验证
和ΔEk
弹簧秤的使用注意事项及读数、
性 实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
力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
验则
则求出合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图象 的处理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分类
名称
专题十二 │ 要点热点探究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点一 测量性实验
测量性实验一般以某一原理或物理规律(公式)为依据,通 过测量相关的物理量,从而实现测定某个(或某些)物理量或物 理常数的实验目的.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高中物 理实验涉及的测量性实验大多为间接测量实验,即通过直接测 量和推导计算来间接得到待测量,联系直接测量量和待测量间 的关系是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备考要点
应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增加钩码个
数;记录弹簧伸长以及所受拉力
探究弹力和弹簧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
伸长的关系
拟合曲线;写出与曲线对应的函
研究性实验
数,解释函数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注意平衡摩擦力,功的大小的确 探究动能定理 定以及物体速度的求解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二、力学实验中的测量方法
待测量 测量方法
第五单元 │ 考情分析预测
1.重视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如实验步骤的排序、纠错; 实验器材的选择,包括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表量程的选择; 实物连线和运用图象与表格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的总结 及误差分析;实验方案的改进创新等.
2.重视对基本仪器的读数、构造原理、重要实验方法及电 学实验中的故障分析的考查,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 表等的读数.
江 卷
四 川 卷 22(1) 北京卷21
,山 东 卷 23(2) 宁夏卷23
,
23(1)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主干知识整合
一、力学实验备考要点
分类
名称
备考要点
数据处理方法:(1)公式法:
测量性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Δx=aT2
(2)图象法:v-t图象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利用秒表
估读 ②秒表读数:内盘读数(注意是否超过半分钟)
+外盘读数
时间
利用打点 计时器
①t=nT(n表示打点的时间间隔的个数,T表 示打点周期)
②打点周期与所接交流电周期相同
利用光电 光电计时器能自动记录挡光时间,显示在读
计时器
数窗口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待测量 测量方法
说明
质量 利用天平
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示数×游 码最小分度
第五单元 │ 考情分析预测
3. 设计性实验是考查的热点.在近几年的各地高考中设计 性的实验题比较多,此类实验能够综合考查考生创造性地应用 已学知识、方法、原理,灵活处理陌生实验问题的能力,要求 学生有较高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4.电学实验在高中阶段所占比例较大,是实验考查的重点, 各地高考实验题中必有电学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