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5 古代西方的思想科技文化(含解析) (2)
2019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含解析)

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母题来源一】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母题题文】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B.自然C.人D.政治C【答案】【试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古希腊哲人探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学科素养。
考查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
【得分技巧】解答本题,应正确理解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主张的异同【母题来源二】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母题题文】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A.文化趋于活跃B.政治变革加速C.市民阶级出现D.新教传播广泛【答案】A【试题解析】根据图片显示的城市数量可知,15世纪,欧洲不少地区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这说明当时欧洲文化趋向活跃,A选项符合题意。
15世纪的欧洲进行政治变革加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印刷业的发展主要和文化繁荣有关,与市民阶级出现无必然关系,C选项排除。
16世纪初欧洲才进行宗教改革,D选项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以15世纪出现印书坊的城市为切入点,考查当时欧洲文化的活跃局面。
题目以图片的方式呈现,考查方式新颖,考查知识较为基础。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考查学生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并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得分技巧】本题属于图片材料型选择题,该类题型的特点是将一定的信息隐含在图片里,借助图片研究事物的特征、规律或联系等。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专题0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含解析

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考点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考点三:启蒙运动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辽宁省葫芦岛市2025届高三5月联合考试)《剑桥插图古希腊史》记载:“到公元前5世纪末,‘智者’这一词在人们心目中失去了最初的尊严。
”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城邦范围不断拓展B.城邦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C.智者说教引发反感D.苏格拉底对其学说深刻批判【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智者学派关注辩论形式,到公元前5世纪末,“智者”成了通过争论来提高自己名声的代名词,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引发了雅典人的反感,C项正确;城邦范围的不断拓展与智者学派学说失去人们心目中最初尊严没有干脆关系,主要是因为这时期“智者”成了通过争论来提高自己名声的代名词,使得智者说教引发人的反感,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严峻,这时期不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完善时期,B项错误;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学说的批判属于外因,不能成为智者学派学说失去人们心目中最初尊严的主要缘由,D项错误。
2.(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试验学校2025届高三5月模拟)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政体”是一种很坏的政体,最大缺点是“极端民主”、“过度自由”。
只要人民推举,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人却反而被抛弃。
柏拉图认为的“最大缺点”A.带来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旺盛B.是对雅典民主政体全面客观的评价C.为后世民主集中制出现供应了借鉴D.有利于调动当时雅典居民主动参政【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柏拉图论述的是雅典民主制,雅典干脆民主的形式简单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存在很多弊端,因此须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来解决这一弊端,故选C项;柏拉图否定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不是它的优点,解除A项;拍拉图的评价忽视了雅典民主政治对城邦的贡献,不够客观和公正,解除B 项;雅典民主政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政治,而非“居民” ,解除D项。
高考历史试题母题题源专练:专题05+古代西方的思想科技和文化

【母题来源一】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3第32题【母题原题】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答案】D【试题解析】【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命题意图】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本题以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理解。
【考试方向】本题以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中人文精神含义的理解,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考查要求,也体现了新课标高考依托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命题思路。
【得分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再联系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其余选项可以逐项排除。
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
1.(2016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卷)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
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
这些认识()A.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B.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C.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D.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答案】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2.(2016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卷)普罗塔戈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B.智者学派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C.智者学派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D.智者学派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普罗塔戈拉3.(2016届内蒙古包头九中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高考历史-近代西方思想科技文化-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近代西方思想科技文化【母题来源一】2017年海南卷第15题【母题原题】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芬奇()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母题来源二】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3第33题【母题原题】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母题来源三】2017年江苏卷3第15题【母题原题】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
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1.(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14世纪意大利新建的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
课程强调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教育学生要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这反映了当时()A.人文主义的思潮达到顶峰B.基督教新理念开始传播C.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出现D.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精神2.(河南省新乡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
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B.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C.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D.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3.(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7届高考模拟试卷(二)文综)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
202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河北张家口期末)西周的教化体系中,执行教化任务的有“师”和“儒”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官吏。
春秋时期,官师分别,“师”“儒”流入民间,处于政体基层的“乡校”有的成为民间私塾。
这种改变( )A.与察举制的推行亲密相关B.推动了完备教化体系的形成C.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D.得益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2024湖南怀化二模)孔子赞扬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韩非主见“万乘之主(注:指君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由此可知( )A.儒家与法家都重视道德B.三者均认同国家一统C.孔孟和韩非均推崇霸道D.儒法都主见王权独尊3.(2024云南昆明“三诊一模”)董仲舒完善了“天人感应”的灾异说。
从理论上来看,它能够让官员利用灾异来限制皇权,但从现实运用上看,结果却背离了理论设计的初衷,沦为儒生官员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君主往往成为灾异解读的裁判者。
这主要是因为( )A.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B.理论设计存在先天不足C.灾异说明缺乏权威性D.官僚集团内部斗争尖锐4.(2024广东湛江一模)汉代,从刘邦之子汉惠帝刘盈起先,谥号以复谥为主,且第一个字都用“孝”字。
如汉惠帝谥号孝惠皇帝、汉武帝谥号孝武皇帝等。
这可以用来说明( )A.“独尊儒术”已经成为定势B.儒学渐渐实现了世俗化C.汉代道德政治渐趋形成D.君权受到宗法关系制约5.(2024山西二模)宋代私人设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书院最多时达300多所,成为文人思想传承与沟通的主要阵地,自由论辩的氛围空前深厚。
书院的大量出现( )A.确立了两宋重文轻武的格局B.导致文人脱离现实崇尚空谈C.说明宋代官学发展严峻滞后D.推动了宋代理性精神的发展6.(2024湖南衡阳一模)头巾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至爱,披戴头巾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
以名士命名所戴头巾,更是风行于世。
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含解析) (2)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母题来源】2015年福建卷第12题【母题原题】12.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试题解析】【试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观点,“万物始于水”是泰勒斯的观点,“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观点,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塞内卡反对奴隶制度,主张“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的”,其实本题非常简单,就是直截了当考查著名思想家的典型的主张,便于学生入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命题意图】本题继续延续浙江试卷自身的特点——历史第一题仍然是考查中外思想家的思想成果。
从命题的角度来看仍然是采取对比的方法,考查中外思想家的典型的思想观点,本题的难度是非常小的,重视基本知识点的考查,这就意味着考生们在以后的备考中一定要加强杰出思想家的“标志性的”思想观点的记忆、理解。
【考试方向】试题以中外思想家的思想成果为载体,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考查要求。
【得分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结合题目所要求的“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1.(2015届北京朝阳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文综历史试卷)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
这两种思潮是指()A.法家与道家B.法家与儒家C.墨家与兵家D.黄老与儒家【答案】B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秦汉时期的统治思想•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2.(2015届山东淄博高三5月段考(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专题05 古代西方的思想科技和文化-2018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原卷版)

2018年历史高考母题题源05:古代西方的思想科技和文化【母题来源一】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猜题卷文综历史试题【母题原题】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唯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 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B. 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C. 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D. 初具理性主义的精神【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本题以苏格拉底的思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特点的理解。
【考试方向】本题以苏格拉底的思想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古希腊人文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史料信息的准确理解与分析,这是将来高考的主要方向与趋势。
【得分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再联系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其余选项可以逐项排除。
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
1.(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在克里斯提尼时代及之后的时间里,富有的贵族在消费上受到不断增加的限制和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人要远多于个人消费。
有一条法律规定,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不得超过“10个人的3天的劳动”。
这表明A. 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B. 城邦公民拥有共同信仰C. 禁止富人进行奢侈消费D. 法律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2.(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说明雅典A. 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B. 注重权利意识的培育C. 注重责任意识的提升D. 注重程序的公平公正3.(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新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雅典的民主让柏拉图无限悲愤了,因为它把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以“败坏青年,鼓吹异邦信仰”罪判了死刑。
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5 近代西方思想科技文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15 近代西方思想科技文化【母题来源】2015年天津卷第3题【母题原题】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答案】A【试题解析】根据题中材料“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可知,维多里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人的价值。
这是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反映。
本题选A。
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与材料表达的意思相反。
【命题意图】本题以“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为载体,考查学生概括现象和提炼理论的能力,以及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
【考试方向】本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题中材料虽然描述的是教育理念,但实质上是在考查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这一概念时深入浅出,能结合一定的史实材料和例题进行剖析,让学生准确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题材料选用合理,备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得分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结合题目所要求的“这反映出”即可以知道是在张扬人的个性,强调的是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1.【2015届山东潍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学者与政治家一同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以及古典思想的魅力,他们在世俗舞台上首先表达了这些思想。
”材料描述的是(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答案】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特点2.【2015届河南郑州高三第三次质量预测文综历史试卷】某思想主张“走出修道院,大步跨人生活的集市,把规矩渗透到尘世生活,并以不懈努力的创业精神和反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积极进取增加财富,践行自己的神圣责任,光大上帝的荣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5 古代西方的思想科技文化
【母题来源】2015年北京卷第20题
【母题原题】
20.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A
【试题解析】
左幅图耶稣基督在地上为门徒洗脚的画面反映的是耶稣基督对门徒的仁慈,右幅图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则反映了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两图对比是为了显示耶稣的高尚和罗马教皇的炫耀与腐化,故选A。
【命题意图】
本题以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的一副帧木板画为载体,考查学生概括现象和提炼理论的能力,以及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
【考试方向】
试题以木板画为载体,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考查要求。
【得分要点】
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结合题目所要求的“这幅图意在”即透过图看到本质的问题,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1.(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2)“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
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
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
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
它的思想在驰骋。
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答案】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2.(2015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答案】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主张
3.(2015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02文综历史试卷)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中西方早期人文精神各有鲜明特色,其中包括:中国主张在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西方主张判断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下列各组思想家中,其思想符合上述特色的是()
A.孟子苏格拉底 B.孟子普罗塔戈拉
C.墨子芝诺 D.韩非子塞内卡
【答案】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孟子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
4.(2015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
②“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
③“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④“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
”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
【答案】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普罗塔哥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薄伽丘,马丁路德、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
5.(2015届山东菏泽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开始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
A.涌现出大量新教教派 B.确立了无神论思想体系
C.确立了信仰自由原则 D.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答案】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意义
6.(2015届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学者张鸣说:“为什么没有人利用天主教来叛乱呢?因为天主教是本教,普通信徒对教义是不能随便解释的,《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
但是新教就无所谓,……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
”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对新教描述的是()
①《圣经》具有最高权威②因信称义③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④新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相关内容——对新教教义的解读。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③项“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明显不符合“新教教义”,属于无关项,排除。
进一步可知,①②④均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欧洲宗教改革·对新教教义的解读
7.(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
一切臣民在需要时都得作效忠至尊的宣誓,承认亨利而否定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
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B.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
C.摆脱罗马教皇控制 D.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答案】B
考点:西方人文净胜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内容。
8.(2015届广东梅州高三总复习质检文综历史试卷)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这说明()
A.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B.科学技术是走向理性的唯—条件
C.自然科学推动理性发展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答案】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自然科学对理性的推动
9.(2015届湖北省黄冈市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
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
”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法律有阶级性 B.法律地位至上
C.司法必须公正 D.法律并非万能
【答案】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孟德斯鸠的“司法公正”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