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质量通病防治及控制措施方案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字串2一、基础不均匀沉降处裂缝控制1、在基坑放线开挖后,敬请勘察人员、设计人员以及质监人员进行现场验收基坑,对不适合作基础持力层土层应彻底挖去,然后再根据设计要求认真做好处理工作,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通过监理部门,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砂石垫层应采用黄沙和级配好石子其粒径不能大50mm,搅拌均匀,分层铺设,分层用压路机夯实,平板振动器振平。
铺设时砂要有一定含水率,才能夯实。
素砼垫层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按水平控制点浇筑,再用平板振动器纵横依次振实,抹平,在其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才能在其上面施工。
二、现浇楼板、阳角、转角处裂缝控制1、裂缝产生原因:(1)阳角、转角处,梁板配筋不足或截面过小,使板成型后刚度较差。
字串2(2)沉降裂缝。
(3)建筑单体长度太长。
(4)施工不当,如支撑钢度较差,施工负弯矩筋踩扁。
楼板早期受压过大。
(5)砼配合比达不到设计要求,浇好后保养不及时,使砼强度降低或过早上人放料施工。
2、治理措施和操作方法(1)在现浇板每个阳角和转角处增加5-7根Ф10放射筋,长度不小于1500mm,圈梁转角处,增加2Ф12转角筋。
转角处圈梁钢筋应伸入另面梁内40d搭接,提高转角整体性。
(2)屋面及楼层阳角处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钢筋直径不宜小于Ф8,中间二间楼层钢筋宜采用双层双向。
(3)浇筑砼砂、石子、水泥必须符合要求,砂石含泥量不超过2%,对水泥安定性和凝结时间要复试合格。
(4)平板模采用夹板支模,钢管支撑,木方支垫,加强模板钢度,以减少上部受重压而产生挠度。
拆模时楼板砼强度应达到80%以上,一般在上层砼浇完三天后才能拆下层模板。
(5)砼要严格控制配合比和水灰比,坍落度控制在60mm以内。
浇筑时应防止负弯矩筋施工时踩扁、位移。
对于踩扁处钢筋工要及时修补,放料时不能集中放在一个地方,应均匀铺开。
加强转角处砼振捣以提高砼抗拉强度。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精选3篇)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精选3篇)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篇1为进一步减少我市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切实提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由无锡市建设局组织有关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市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根据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结合我市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实践,针对“门窗渗漏”、“屋面渗漏”和“外墙渗漏”三个常见的质量通病编制了防治措施专篇,现予下发并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自发文之日起:1、新建工程应当按本通知的要求将有关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纳入施工图设计文件。
2、在建工程原设计中没有、且尚未施工的内容,应由设计单位根据相应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出具设计变更,涉及重大变更的应当送审图机构复审。
3、已进行图纸设计但未开工工程,设计图纸应按本通知的要求调整设计或作变更;已完成施工图审查的,设计图纸应作相应变更,涉及重大变更的应当送审图机构复审。
二、无锡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无锡市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负责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实施的日常监督管理。
各单位在执行本通知过程中和工程实践过程中,请及时将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反馈给我们,以便下次修订时吸收和参考。
设计方面请反馈给无锡市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电话:*************,其他方面的问题请反馈给无锡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电话:*************。
三、本通知要求执行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列入优秀设计和“太湖杯”优质工程等评优考核体系。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篇2××地块是由河南××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高档住宅小区,由上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上海××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由于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是住宅工程中极易出现的质量问题,通病的防治工作又牵涉设计、业主、监理、施工等有关各方及各施工阶段,解决好质量通病的防治成了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保证在施工中有效的进行质量控制,克服质量通病,我方制定了以下措施及制度:一、组织措施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小组,小组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组员:××防治小组的权限、责任、范围1、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权限:防治小组发现未按监理方及建设方批准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施工的,有责令施工队限期整改的权力;如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有权进行经济处罚甚至要求返工、整改。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目录一、编制说明二、编制依据三、项目概况四、本工程易出现质量通病问题五、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措施一、编制说明根据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安徽省已实施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基础上,结合我公司及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以下防治方案和技术措施。
二、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6、<<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三、项目概况:1、工程概况xxxxx工程包括地下室、人防地下室、1#、2#商业楼、2#、3#、4#商业综合楼、1#、2#、3#住宅楼共九个单体(注:1#、2#商业楼是联体,以一个单体计)。
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5177.46m2,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9577.00m2,地下室及人防地下室均为地下一层建筑;1#、2#商业楼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为15662.7㎡;2#商业综合楼建筑面积为5845.96m2,为五层建筑; 3#商业综合楼建筑面积为716.35m2, 4#商业综合楼建筑面积为328.80m2;3#、4#商业综合楼均为二楼建筑; 1#住宅楼建筑面积为16148.19m2, 2#住宅楼建筑面积为19612.2m2, 3#住宅楼建筑面积为16354.75m2, 1#、2#、3#住宅楼均为二十四层高层建筑;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09423.41m2。
其中商业楼及商业综合楼均为框架结构,住宅楼为剪力墙结构,地下室及人防地下室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阐明及根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编制阐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编制根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总体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基本设计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建筑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构造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加强基础设计的规划,确保施工过程中基础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施工。
(2)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加强施工单位对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监督。
(3)建立健全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制度,对基础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合格率达到标准要求。
2.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加强施工单位对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监督。
(2)建立健全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验收制度,对主体结构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合格率达到标准要求。
(3)加强施工单位的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3.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加强对装饰装修施工工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
(2)加强施工单位对装饰装修材料的管理和验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建立装饰装修施工的整体验收制度,对整体装饰装修工程进行综合验收,确保合格率达到标准要求。
4.给水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加强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工艺的正确性和施工质量的合格性。
(2)加强给水排水工程设备的检查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和质量问题。
(3)建立给水排水工程的验收制度,对给水排水工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合格率达到标准要求。
5.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加强对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检查和测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建立电气工程的验收制度,对电气工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合格率达到标准要求。
总结起来,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施工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建立健全的质量验收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加强对材料和设备的检查和保养。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质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终为工程的顺利竣工和正常使用提供保障。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工程质量问题是指在建筑工程中,由于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各个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工程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工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设计质量不高的防治措施:(1)加强设计过程中的管理,确保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
(2)建立设计审核制度,加强设计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
(3)通过设计前期论证,充分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建立设计变更管理制度,避免随意更改设计方案。
2.施工质量不达标的防治措施:(1)加强和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过程合理有序。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制定严格的施工质量验收制度。
(3)建立施工进度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进度可控。
(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3.材料质量不合格的防治措施:(1)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审核和管理,确保材料质量达标。
(2)建立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确保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3)对重要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质量。
(4)加强材料管理,防止材料出现错乱或遗失。
4.设备质量不稳定的防治措施:(1)加强对设备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确保设备质量可靠。
(2)建立设备安装调试管理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加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
(4)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5.工程质量监督不到位的防治措施:(1)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水平。
(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确保监督工作全面、及时。
(3)加强对工程验收的监督和管理,依法严格把关。
(4)提高社会参与度,鼓励公众参与工程质量监督。
(5)建立工程质量问题的举报和投诉机制,加强问题线索的处置和追责。
总之,通过加强管理、建立制度、加强监督和提高人员素质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工程质量通病。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加强管理措施: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所有工程环节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并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2.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制度:建立质量检验标准和流程,对工程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
3. 提升施工人员素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确保施工质量。
4. 强化工程监理:增加工程监理力度,监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5. 加强对材料的控制: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6. 优化施工流程: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流程,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7.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卫生和安全。
8. 加强项目建设监督: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9. 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建立工程质量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质量问题,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10.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强对工程施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十六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十六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对于工程施工和使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防治这些通病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列举了十六种工程质量通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施工组织不合理防治措施:建立合理的施工组织管理制度,明确工程目标,完善施工方案,合理分工,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2.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防治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定期进行技术交流。
3.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防治措施: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整体管理。
4.设备使用不当防治措施:建立设备管理制度,规范设备使用程序,提供必要的设备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材料使用不合格防治措施: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检验,建立健全材料进场和使用的记录制度,对不合格材料及时处理。
6.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防治措施:加强建筑设计的专业化水平,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计算和检验,确保设计合理可靠。
7.建筑基础处理不当防治措施:加强对建筑基础处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基础工程合理施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8.施工过程中缺乏监理防治措施:建立健全监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9.施工过程中缺乏沟通和协调10.施工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防治措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建立环境监测和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11.施工过程中不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防治措施: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和验收制度,制定相应的检验和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12.材料和设备采购操办不合理防治措施: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的评估和监管,确保采购的材料和设备符合质量要求。
13.建筑安装工程不规范防治措施:加强对建筑安装工程的监管,严格按照安装工艺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安装质量。
14.工期管理不当防治措施:建立合理的工期计划,分阶段进行工程施工,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并加强对工期的监督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元观沧海二期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及控制措施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施工单位:秦皇岛煜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8年5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第二章编制依据 (4)第三章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 (5)第一节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及控制要点 (6)第二节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11)第三节填充墙砌体裂缝防治措施及控制检查要点 (13)第四节墙面抹灰裂缝防治措施及控制检查要点 (16)第五节外墙渗漏防治措施及控检查要点 (19)第六节外墙窗口部位滲漏防治措施及控制检查要点 (20)第七节卫生间、厨房渗漏防治措施及控制检查要点 (22)第八节屋面渗漏防治措施及控制检査要点 (24)第一章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开元观沧海二期建设地址:昌黎县韩愈大街南侧,学院路东侧建设单位:昌黎县滨海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物察单位:秦皇岛市科兴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单位:秦皇岛广瑞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图审查单位:秦皇岛中兵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昌黎县城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秦皇岛煜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本次项目占地面积约为40554.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934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444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4896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6154平方米,地下车库建筑面积18742平方米。
住宅楼及商业楼:6#、7#楼为14层高层住宅,其中6#住宅楼8940㎡,7#住宅楼9010㎡;1#、5#、8#、9#、10#楼为5栋11层小高层住宅,其中1#住宅校(其中配有一层底商)7683㎡、5#住宅楼5856㎡、8#住宅楼5856㎡、9#住宅楼9097㎡、10#住宅楼7828㎡;4#住宅楼为6+1住宅4410㎡',2#、3#住宅楼为2栋6层住宅(其中配有层底商),建筑面积分别为3935㎡、3965㎡:S1排、S2#为2栋2-3层商业,建筑面积分别为1928㎡、2090㎡地下车库:建筑面积18742㎡,其中人防部分建筑面积为8958㎡,人防物资库建筑面积为6912㎡,人员拖蔽所建筑面积为2046㎡。
项目等级:一级,项目规模:大型。
地下一层,层高3.9米,人防物资库防化等级:丁级,二等人员所防化等最:丙级,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为6级结构形式:住宅结构形式为剪力增结构,商业为框架结构,地下车库为板柱剪力墙结构第二章编制依据1.开元观沧海二期项目工程施工图及相关设计文件2.秦建192号文件3.河北省质量问题防治指南2016版4.《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改规范》GB50202-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枚规范》GB502042015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8.《混凝强度土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9.《混凝士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1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11.《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1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1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1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7、《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OJ107-2016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9、《建筑给水及采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2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接术规范》JGJ33-20122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1624.《建筑工程条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2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201626.《建筑施工安全检査标准》JGJ59-201127、《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10-201128、《建筑工程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29.《预拌混凝土生产管理规程》DB13T1544-20123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3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32.《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3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3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35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36.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237、《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2、33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9.《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40.《施工组织设计》第三章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为提高观沧海二期住宅工程质量,加强对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工作,切实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常见质量问题,提高工程质量满意度,根据质量问题防治任务书,将以下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列为防治重点:1、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2、钢筋保护层厚度3、填充墙裂缝4、墙面抹灰裂缝5,外墙裂缝,渗漏6、外窗渗漏7、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渗漏8、屋面渗漏对于以上问题,我们作为施工方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地方的规范、图集进行施工。
对于设计方面出现的不足,我们作为施工方有责任协助设计单位发现问题、及时完善: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是我们必须全力克服解决的问题:控制检查要点,是衡量我们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的唯一标志。
第一节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及控制要点一、防治措施(一)设计措施1.建筑平面宜规则,对于楼板平面的蜂腰、洞口、转角、房屋顶层端部等易开裂的部位,应增加板厚和配筋,沿板的洞边(已设置明梁暗梁的除外)、凹角部位应加配防裂构造钢筋或暗梁,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0%,且间距不应大于200mm。
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错固。
当屋面板长度大于30米时,应设置通长钢筋。
2.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单向板不宜小于跨度的1/30,双向板不宜小于短边跨度的1/35,跨度≤3m的现浇楼板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00mm,跨度>3m的现浇楼板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10mm。
3.相邻房间楼板厚度比不应超过1.5:1。
4.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钢筋直径和间距宜按小和密的方式布置,但钢筋最小间距不应小于70m。
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7根直径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
楼板厚度h≤150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当采用HRB400、HRB500钢筋时,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板厚h>150m时,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h,且不应大于250m,并应配置抗温度裂缝的构造钢筋。
5.同一阳台应采用相同的悬挑结构。
当采用悬挑板结构时,悬挑长度不宜大于1.2m,悬挑长度≤800mm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悬挑长度>800mm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板厚不小于悬挑长度的1/10.且受力钢筋在板内的平衡长度不宜小于悬挑长度的1.2倍。
6.设计图中应有保证负弯矩钢筋位置正确的明确技术措施和做法节点。
7.混土楼板中预埋管线的最大直径不宜大于板的1/3.管线密集的区域楼板应设上下层增强钢网,管线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8.设计说明中应明确“在装修过程中,不得在混凝土墙内开槽剔凿敷设各类管线,严禁剔凿墙体,将混凝土墙分布钢筋切断。
”(二)施工措施1模板工程(1)必须进行模板设计和刚度验算,模板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钢度和稳定性。
当验算模板及其支架的刚度时,其最大变形值,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计算度的1/400,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计算度的1/250.支架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不得超过相应的结构计算度的1/1000。
(2)安装上层现楼板的模板及其支架时,上、下层支的立柱应对准,并设垫板(3)模板支掉体系的拆除时间,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必须隔层拆除。
②浇筑层楼板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75%以上,悬挑结构及跨度大于等于8米的现浇板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
(4)后浇带的模板应独立设置,不得随本层其它跨模板一起拆除待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拆除。
应保证后浇带所在跨度内的模板和支撑体系不受扰动。
(5)模板应选用钢支撑体系,并逐步推广工具式支模体系。
2.钢筋安装(1)钢筋安装应严格按图施工,保证钢筋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
水泥砂浆垫块强度不应低于20MPa,面积不应小于40×40mm2,间距1m左右,垫块上预留18#绑扎固定铅丝。
不得采用碎石片等代垫块使用。
双层钢筋必须放置架铁。
(2)按图纸要求埋设线管,线管应固定在板厚的中间位置,线管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米,并应尽量避免线管交又重叠,三根及以上管线不得在同一处交又重叠,必须交叉时,应在其上部增设钢筋网片,Φ4@40mm,宽度不应小于300mm。
管线之间的净距不得小于25mm管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5mm,管线的垫块间距应在800mm左右。
(3)钢筋绑扎完毕后,必须做好隐蔽验收。
为保持钢筋和预埋管的位置,必须安排专人看护(4)现浇楼板设置的温度应力钢筋,应与原有支座负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进行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错固3.混凝土浇筑(1)应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塌落度。
商品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当产生坍落度损失影响泵送时,严禁加水,应由厂家采用高效减水剂调整,但掺加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经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技术负责人同意后使用。
(2)浇筑楼板混凝土时,用2m刮杠及时找平,在混凝土收水前,用木抹子搓压两遍后,随即覆盖好塑料薄膜。
具备机械赶压条件时,提倡使用机械赶压。
(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一般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加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士不少于14天。
(4)已浇筑的混凝土楼板,常温下24小时以内且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上人作业。
继续施工后应严格控制施工荷教,并应分散布置,施工操作过程中应避免重物冲击楼板。
每层施工时间不得少于6天(5)施工缝和后浇带的位置应按规范和设计留置,对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必须进行界面处理。
(6)浇筑混凝土时,必须铺设施工人员操作通道,用长1m铁発架起,任何情况下不得随意踩踏钢筋。
泵送混凝土管道输送路径,必须设专用管道支架,不得扰动钢筋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