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练习
第四章气体吸收练习

• ⑵各组分的平衡常数;
看看答案?
计算题
• ⑶吸收因子、吸收率; • ⑷尾气的组成。 • 操作条件下各组分的平衡常数如下: • 乙烷: K = 0.13333t + 5.46667 • 丙烷: K = 0.06667t + 1.3333 • 正丁烷:K = 0.02857t + 0.08571(t的单位为
• 试计算:
• ⑴最小液气比;
• ⑵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5倍时所需的理论 级数
• ⑶各组分的吸收率和塔顶尾气的数量和组成;
• ⑷塔顶应加入的吸收剂量。
看看答案?
计算题
• 3、某原料气组成如下:
组分 C01
C02
C03
iC04 nC04 iC05 nC05 nC06 ∑
Vn+1 0.765 0.045 0.035 0.025 0.045 0.015 0.025 0.045 1.00
• 13、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的平衡常数小的 组分主要在( )被吸收
• a. 塔上部少数几块板;b. 塔下部少数几块板;c. 塔中部少数几块板;d. 全塔所有板。
看看答案?
选择题
• 14、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关键组分组分主 要在( )被吸收
• a. 塔上部少数几块板;b. 塔下部少数几块板;c. 塔中部少数几块板;d. 全塔所有板。
C10
C20
C30
nC40
nC50
nC80
∑
0.03 0.22 1.82 4.47 8.59 84.87 100.0
进料为1000kmol/h,温度为121℃。蒸出用气体 为149 ℃和345kPa的过热水蒸气,其量为 100kmol/h。用平均蒸出因子法计算液体和富气
练习题和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练习题和复习思考题4-1 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的全过程分为三个工作阶段,即未裂阶段、裂缝阶段和破坏阶段。
( )4-2 凡正截面受弯时,由丁受压区边缘的压应变达到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值使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破坏的梁都称为超筋梁。
( )4-3 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时,最大压应力不在受压区边缘而是在受压区边缘的内侧处。
4-4“受拉区混凝土一裂就坏”是少筋梁的破坏特点。
( )4-5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四个基本假定,不仅适合于受弯构件也适合于各种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4-6 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破坏的标志是,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达到cu ε或者受拉 钢筋的极限拉应变达到0.01 即这两个极限应变中只要具备其中的个,就标志适筋梁正截面受弯达到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 )4-7 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受压区混凝土的理论压应力图形与基本 假定中给出的混凝土压应力应变曲线图形,两者是相似的有的是相同的。
( ) 4-8 有一矩形截而适筋梁,截面宽度b=220mm ,底部配置一层4Φ22 的受力钢筋顶部配置4Φ20 的受力钢筋这样配置受力钢筋是符合构造规定的。
( ) 4-9 对于材料和尺寸都相同的单筋矩形截面适筋梁它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 破坏阶段的变形能力都随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百分率的增大而提高。
( ) 4-10强度等级不大于C50的混凝土,其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系数8.0,111==βa ( )。
4-11 有一单筋矩形截向板,b=200mm ,mm h 4650=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 30 ,采用HRB335 级钢筋,则此正截面的最大受压弯承载力设计值m kN M u ∙=74.246max ,。
( )4-12有一单筋矩形截面板 ,b=100mm ,h=12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采用HRB335级钢筋,承受弯距设计值M=21kN.m ,则其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的估算值大致为2750mm 。
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严复翻译《天演论》B.孙中山创立《民报》B.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新文学运动B.民主、民权运动C.反封建礼教的运动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3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鲁迅D.蔡元培4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是()。
A.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爆发B.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口号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5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 “二十一条”的签订B.巴黎和会的召开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北洋政府的镇压6 .中国人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是从()开始的。
A.新文化运动后B.五四运动后C.辛亥革命后D.俄国十月革命后7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说法,其中“陈”、“李”分别指()。
A. 陈独秀、李大钊B. 陈潭秋、李大钊C. 陈独秀、李达D . 陈潭秋、李达8 .“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B.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C.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D.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9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共产党一大的成功召开B.共产党二大的成功召开B.C.共产党三大的成功召开D.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10 .下列观点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观点的是()。
A .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B.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应该否定C.“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D.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其流毒不“减于洪水猛兽”。
11 .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D.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12. 1920年8月公开出版的马克思原著是由陈望道翻译的()。
生理学 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填空题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①收缩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②作用,心房起着③的作用。
2.第一心音标志着心室① ,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②。
3.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①、②、③和④。
4.心室肌的前负荷是①或②,后负荷是③。
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为①、②、③、④和⑤。
6.钠通道因其激活、失活均很迅速,称为①通道,其阻断剂是②。
7.快反应细胞是指①、②和③细胞等,它们的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④内流引起的,去极化的速度⑤。
8.慢反应细胞是指①、②和③细胞等,它们的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④内流引起的,去极化的速度⑤。
9.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①、②、③和④。
10.心室肌细胞的兴奋周期可分为①、②和③期。
在④期,其兴奋性将暂时丧失或极低;在⑤期,其兴奋性低于正常;在⑥期,其兴奋性高于正常。
11.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①,除此之外的各部位统称为②。
由窦房结细胞所控制的心律称为③,若为窦房结以外各点控制的心律称为④。
12.兴奋在①传导最慢。
这是由于该处细胞的体积②,细胞间连接膜通道数量③,细胞膜电位④,0期除极幅度⑤及除极速度⑥所致。
13.心电图的P波代表①,QRS 综合波代表②,T波代表③。
1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可缓冲血压的波动,即防止收缩压①,舒张压②,以维持③。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①和②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有效滤过压①,组织液② ;而在毛细血管静脉端,有效滤过压③,组织液④。
17.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①,直接通路的作用是②;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③。
18.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的反射是① ,其感受器是②和③;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④,外周血管阻力⑤ ,血压⑥;其生理意义是⑦。
19.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①,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②。
20.肾血流量长期减少,可使肾素分泌量①,血管紧张素生成②,导致③。
21.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主要有①和②,血管内皮生成的缩血管物质称为③。
思修题库第四章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 D )。
A.人性中的情感、欲望B.“天”的意志或“神”的启示C.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D.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 )。
A.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B.语言的产生和发展C.劳动的产生和发展D.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3.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D )。
A.传统B.语言C.公有制D.劳动4.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本质是( C )。
A.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B.“天”的意志或“神”的启示C.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D.动物的一种本能5.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 A )。
A.调节功能B.导向功能C.教育功能D.评价功能6.历代英雄豪杰、志士仁人,“重名节如泰山,轻生死如鸿毛”,为了民族生存、国家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成就了一番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业。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 D )。
A.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B.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的高贵品格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D.重视节操,崇尚志向的精神境界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体现着( A )。
A.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B.基础性要求和全民性要求的统一C.相对稳定性要求和变动性要求的统一D.理论性要求和实践性要求的统一8.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使得( C ) 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
A.个人主义B.民族主义C.集体主义D.小团体主义9.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价值取向是( B )。
A.国家利益高于集体利益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C.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社会利益高于集体利益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 C )。
第四章_练习题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资本的本质是(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B.购买商品的货币C.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购买劳动力的货币3.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5.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6.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C.借贷资本、银行资本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7.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厂房、设备B.原料C.燃料D.劳动力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II c B.I (v+m)+I I (v+m)=I I (c+v+m)C.I(c+v+m)=I c+I I c D.I (v+m)>II c9.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 )A.二者相等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D.二者没有关系1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 )A.价值B.效用C.交换价值D.价格1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社会再生产规律12.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了棉花是作为( )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剩余资本13.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的特征是()A.劳动力存在于健康的人体内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C.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D.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14.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 .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1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了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年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1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A.是逐渐消失的B.能发生价值增殖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17.资本主义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A.超额剩余价值B.超额利润C.平均利润D.商业利润18.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利润率B.利息率C.剩余价值量D.剩余价值率19.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2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结果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C 2.C 3.C 4.B 5.B 6.D 7.A 8.A 9.C 10.A 11.A 12.A 13.B 14.B 15.C 16.C 17.A 18.D 19.D 20.C二、不定项选择题1.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商品价值下降B.劳动力价值上升C.劳动力价值下降D.相对剩余价值增加3.通过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4.生产时间包括()A.劳动时间B.正常停工时间C.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D.生产资料储备时间5.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因素,两者的关系是( )A.有使用价值就有价值B.有价值就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6.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支付手段的有( )A.地租B.租金C.工资D.债务7.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8.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C.劳动者除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D.劳动者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技能9.产业资本的循环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中,有( )A.两个属流通阶段,一个是属于生产阶段B.一个属流通阶段,两个属于生产阶段C.两个属于销售阶段,一个属于生产阶段D.一个属于购买阶段,一个属于销售阶段,一个属于生产阶段10.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固定资本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有()A.危机B.萧条C.复苏D.停滞1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有()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生产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C.社会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3.产业资本的循环是()A.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B.资本生产和商品生产的统一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1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15.资本主义农场的役畜、种畜和奶牛等属于()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16.资本家用于购买原材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17.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靠( )。
管理会计-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贡献边际: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2、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3、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4、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5、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
6、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
7、保本作业率:保本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
8、保利点: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
9、保净利点:是指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额。
二、单项选择题:1、生产单一品种产品企业,保本销售额=()A.保本销售量×单位利润B.固定成本总额÷贡献边际率C.固定成本总额÷(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D.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边际率E.固定成本总额÷贡献边际2、生产多品种产品企业测算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A.单位贡献边际B.贡献边际率C.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D.综合贡献边际率3、从保本图上得知,对单一产品分析,()A.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高B.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C.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D.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低4、利润=(实际销售量一保本销售量)×()A.贡献边际率B.单位利润C.单位售价D.单位贡献边际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6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4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0.5元,销量为500件,则其产品贡献边际为()元A.650B.750C.850D.9506、下属因素中导致保本销售量上升的是()A.销售量上升B.产品单价下降C.固定成本下降D.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下降7、已知产品销售单价为24元,保本销售量为150件,销售额可达4800元,则安全边际率为()A.33.33%B.25%C.50%D.20%8、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A.贡献边际B.营业利润C.营业毛利D.期间成本9、在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断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A.保本量B.贡献边际C.保本作业率D.保本额10、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百分率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销售量()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1、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A.完全成本法B.变动成本法C.吸收成本法D.制造成本法1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之间的关系是()A.两者相等B.前者一般大于后者C.后者一般大于前者D.两者之和等于113、销售量不变,保本点越高,则能实现的利润()A.越小B.不变C.越大D.不一定14、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月计划销售600件,单位变动成本6元,月固定成本1000元,欲实现利润1640元,则单价应为()A.16.40B.14.60C.10.60D.10.4015、销售收入为20万元,贡献边际率为60%,其变动成本总额为()万元。
马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A、人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23.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2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民法 B.宪法C.刑法 D.行政法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国会 B.总统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2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2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系的意志关系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是()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6.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8.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第一节
1、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A、工商局对某企业的处罚决定
B、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C、县级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
D、人民法院执行执行行政法规关于处罚的决定
2、下列属于抽象性行政行为的是:()
A、公安机关在某道路路口立一牌子“禁止通行”
B、工商局发一文件“取消邯郸市十户个体户的营业执照”
C、邯郸市政府发布禁止案让烟花爆竹的规定
D、警察对是个闯红灯人罚款
3、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奖励
B、行政许可
C、行政监督检查
D、行政立法
第二节
1.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是( )。
A.国务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各部委D.省级权力机关
2.有权撤销或改变县人民政府所作违法或不当抽象行政行为主体是( )。
A.县人大常委会B.县人民政府C.该县县委D.上一级市人民政府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乡政府不能作出抽象行政行为
B.执行性立法可以创设新的法律原则
C.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均可以为相对方设定权利义务
D.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不可诉性
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A.全国人大常委会B.省级人大C.省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
5.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发布行政法规由( )签署。
A.总理B.主管部长C.秘书长D.国务院法制局局长
6.下列哪个主体不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A.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B.厦门市人民政府
C.南京市人民政府
D.江苏省公安厅
7.下列各项属于地方行政立法主体的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8、下列哪些主体可以指定部门规章?()
A.中国保监会
B.国家知识产权局
C.国务院法制办
D.中国社会科学院
9、下列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规章的有:()
A.杭州市人民政府
B.浙江省工商局
C.教育部
D.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
案例思考:
09年上半年多起醉驾致人伤亡的恶性事故被报道,引发人们对于行政处罚力度的重新思考。
确实,制裁强度不够,违法成本不高,是此类事件频发的一个原因。
因而,对此类违法行为严加惩处的呼声四起,也引起相关立法与行政机关的注意。
包括浙江省公安厅在内的有关部门就对此出台了相关措施。
可以肯定,这些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醉驾行为。
浙江省公安厅从09年8月7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5条常态严管措施。
其中一条是:醉酒驾驶,一律拘留15天。
依法从严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律处15日拘留和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0元罚款;一年内有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在媒体上予以曝光;查获的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人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处罚后,一律抄送同级纪检监察部门。
附:《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
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第一百二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本法规定的罚款幅度内,规定具体的执行标准。
思考:浙江省公安厅交通严管措是什么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