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专版山东省2019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预测(含答案)

合集下载

(滨州专版)山东省2019年中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预测

(滨州专版)山东省2019年中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预测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预测一、选择题1.[xx·滨州中考]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D)A.燕子育雏B.子女与父母不同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2.[xx·通辽中考]如表中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及其实例,不正确的是(D)3.[xxA.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C.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D.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4.[xx·日照中考]下表是土壤对落叶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过程。

其中属于作出假设步骤的是(B)5.[xx·潍坊中考]下列对教材中“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D )A.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B.实验目的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该实验能够说明草履虫具有应激性D.将实验动物换成“水蚤”(一种多细胞动物),一样能达到实验目的6.[xx·长沙中考]小丽用显微镜观察黄瓜果肉细胞时,发现有多个气泡影响观察。

为找到较好的观察视野,正确的做法是(C)A.擦拭物镜 B.转动反光镜C.移动载玻片 D.调节细准焦螺旋7.[xx·潍坊中考]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正确的是(C)A.对光时要让反光镜对准直射阳光以获取明亮视野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过程中,应从侧面注视装片C.观察未经染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适当调暗视野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8.[xx·芜湖中考]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D.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9.[xx·宜兴中考]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甲、乙视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图一所示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6倍B.图二中,由甲换到乙需要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C.图二中,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视野也较暗D.直接用手放盖玻片时,应慢慢平放下去10.[xx·滨州中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D.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二、非选择题11.[xx·长沙中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中考复习)

1.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中考复习)
-——与你一起冲刺生物中考高分
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1.什么是生物呢?举例说明
在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2.我们身边的生物主要有哪几大类? 现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多少种? 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含真菌、细菌、病毒 等)。现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
2
3 4 5 6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title in here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 生物具有应激性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探究的基本过程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 使肉汤变酸。
肉汤里的微生物来 自于哪里?
经典实验回顾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提出问题) 观点之一: 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二: 来自于空气。
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废物的排出
获取营养
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根本特征
呼吸
生物能生长发育
菜豆的生长
鸡繁殖后代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具有应激性
43
含羞新陈代谢现象(最基本特征) 生物能够生长发育o add
title in here
A
B
3天以后肉汤变质
第三步
4年后仍新鲜如初
把B组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 直接触空气,肉汤不久也变酸了
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得出结论)
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
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表达交流)
1.为什么要设置A、B两组实验?
对照很重要!
• (1)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 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 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生物复习课件第1单元第1章 认识生命现象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生物复习课件第1单元第1章  认识生命现象

(3)实验装置A的作用是⑥__实验对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为验证这个变量
照__
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⑭__对照__实验。
(4)曲颈瓶的设计妙处是⑦__能阻 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
挡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__
他条件应⑮__完全相同__
(5)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采用的探 (4)减少误差的方法: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 一 章 认识生命现象
考点梳理过关
考点1 生物的特征 6年4考
1.生物种类:自然界的生物通常分为动物、①__植物__、微生 物等。 2.生物的基本特征
考点2 生物的生活环境 6年1考
考点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①__实验法__、测量法、② __调查法__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多种探究方法并 用。
3.[2015·滨州,1题,2分]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A.呼吸 C.Biblioteka 养B.遗传 D.生长C 螳螂捕蝉,黄雀捕食螳螂,都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维 持生存,因此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物基本 特征中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2014·滨州,1题,2分]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 一。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潮虫、 蚯蚓以及各种树木花草。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 概述,其中错误的是( )
2.[2016·滨州,1题,2分]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 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 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 和繁殖及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现象;“花落知多少”,体 现了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

中考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课件

中考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课件
( B)
A.图甲中只能通过[①]调节亮 B.欲使视察到的细胞数目多,应选图乙中的[②] C.图丙所示的操作是滴加生理盐水 D.图丁的结构[⑥]为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壁
2.(202X菏泽中考)小华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并利 用显微镜进行了视察(如图所示)。有关表述
正确的是( A )
显 微
D.视察--- -------E.收放
先物后目 先粗后细

①亮度.清楚度的调节;
先低后高
②放大倍数的计算;
注意事项 ③污点判断和处理;(目镜,物镜,玻片)
④标本的移动情况;
⑤不同放大倍数下看到的物像情况
显微镜的 构造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通光孔
镜柱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
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置
②对光 明亮的视野
③视察
先低后高 先降后升
先粗后细 ④清洁收镜
显微镜的原理
A、物像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 大 ,所视察到的物体数目 越 少,所视察到的范围越 小,视野越 。暗
B、视野中的物像是物体的放大的倒像
D.XXX——高山竹林
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过程
表达与交流
提出问题 前 提
作出假设
科学探究
制定计划
得出结论
实施计划 关键
分析巴斯德的实验
:发现问题
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呢?
作出假设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源于空气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 A---对照组 B---实验组 实验变量:微生物 把A、B两个烧瓶内肉汤分别煮沸的目的:高温灭菌,杀 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妙在空气能 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瓶内。 将没有变质的B烧瓶曲颈打断,放置一段时间后,视察现 象:肉汤变质

2019中考生物第一章认识生命试题及参考答案及考点解析

2019中考生物第一章认识生命试题及参考答案及考点解析

2019中考生物第一章认识生命试题及参考答案及考点解析一、单选题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所起的作用是()A. 合成有机物B. 分解有机物C. 吸收太阳能D. 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2.下列各项中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A. 水稻B. 大豆C. 花生D. 萝卜3.请从下面列举的四组中,选出都是生物的一组()A. 太阳、细菌B. 蘑菇、鹅卵石C. 病毒、番茄D. 河水、木耳4.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5.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 恐龙骨骼B. 珊瑚C. 珊瑚虫D. 钟乳石6.苔藓植物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这是因为()A. 假根非常简单B. 叶中没有叶脉C. 茎中没有导管D. 以上三项都对7.下列关于葫芦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用孢子繁殖后代B. 只有假根,起固定作用C. 叶的结构简单,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 茎和叶内没有输送水分和其他物质的输导组织8.松树属于裸子植物的依据是( )A. 有种子B. 种子具有种皮C. 种子裸露D. 胚珠发育成种子9.藻类植物是一类低等植物,其原因是()A. 主要生活在水中B. 可进行光合作用C. 无根、茎、叶的分化D. 植物体都很小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池塘中的水草B. 池塘中的鱼C.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 一个池塘11.以下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如图所示的是()A. I无脊椎动物II腔肠动物III线形动物IV涡虫B. I脊椎动物Ⅱ鱼类Ⅲ哺乳类\IV鲸鱼C. I种子植物Ⅱ裸子植物Ⅲ被子植物IV银杏D. I无脊椎动物Ⅱ环节动物Ⅲ节肢动物IV蚯蚓12.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这两种因素属于哪种生态因素()A. 生物因素B. 非生物因素C. 种内因素D. 种间因素二、填空题13.除________外,大多数生物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它是生命活动的________。

认识生命现象课件

认识生命现象课件
7.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有: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8.巴斯德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
9.他做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本身产生的。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10.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11.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作对照
弯曲的瓶颈能使空气进入, 但空气中的微生物却无法进入。
目镜 粗准焦 螺旋 细准焦 螺旋 镜臂
镜柱 镜座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遮光器 反光镜
一. 对光 (1)转动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 上升 。 (2)转动 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转动 遮光器 ,使 遮光器 上较大 的 光圈 对准 通光孔 。 (4)左眼 注视目镜, 右眼 睁开,转 动 反光镜 ,直到出现 一个 明亮的视野 。
繁殖、新陈代谢、曲颈瓶
谢谢观看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 野范围内看到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2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 )
A
B
C
D
.
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视野中的细 胞数目如图所示,当把目镜改为15×时,视野中 的细胞数目应变为( ) A . 3个 B . 5 个 C . 7 个 D .9 个
6.设计对照实验的注意事项?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复习课)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复习提纲:
1.简述生物的生命现象(6点) 2.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3.探究成功前提 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是? 4.巴斯德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得出的结论 分别是? 5.设计曲颈瓶的妙处?巴斯德实验的成功之处?
内容:参考课本 P 3— 18页。 识背:1.人们通常将生物分为三大 类: 植物 、 动物 、 微生物 。 2.生物的生命现象有(6点): 1.新陈代谢;2.生长发育;3.繁殖后代 4.遗传与变异;5.应激性;6适应性并 影响环境。 3.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 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生物的基本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生物的基本特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一、单项选择题1.小组讨论“生命根本特征〞时,出现下面4种说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C. 生物都能进展光用D.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2.以下哪一物体是生物:A. 机器人B. 生石花C. 钟乳石D. 花岗岩3.你喜欢生物吗?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

下面是在某小水塘中发现的物体,请选出全部是生物的一项。

〔〕①水②泥沙③小鱼④水草⑤青蛙⑥石块⑦微生物⑧贝壳A. ①②⑥⑧B. ①③④⑦C. ③④⑤⑧D. ③④⑤⑦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句话说明〔〕A. 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B. 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C. 生物体可以繁殖自己的后代D. 生物体可以适应环境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描绘的是哪种生命现象( )A. 进展呼吸B. 排出废物C. 繁殖现象D. 生长发育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该诗句描绘的生命现象主要表达的生物特征是〔〕A. 生物可以由小长大B.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 生物可以繁殖后代D. 生物可以适应环境7.生物体的构造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以下选项里面不能表达这一观点的是〔〕A. 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适于根吸收水分B. 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应的C. 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气体交换D. 叶片中有叶脉,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8.牵牛花清晨开放,黄昏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 需要营养B. 进展呼吸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D. 生长和繁殖9.当羚羊发现猎豹时,会迅速奔跑.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 生物之间能互相影响B.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响D. 生物能进展新陈代谢10.以下均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 太阳、细菌、水绵B. 蘑菇、青蛙、钟乳石C. 病毒、变形虫、鲸D. 河水、河蚌、生石花二、填空题11.动物的取食________ 排泄蘑菇由小长大________ 繁殖人体的排汗________ 应激性植物的开花结果________ 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________ 生长12.生物学中分类的根本单位是________ .13.动物的取食________ A、应激性向日葵朝向太阳________ B、生长植物的开花结果________ C、营养人体的排汗________ D、繁殖蘑菇由小长大________ E、无细胞构造的生物病毒________ F、排泄14.生物的构造、生理习性、生活环境虽然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请说出以下几个实例属于生物的什么特征〔如生长、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等〕:植物向光生长:________ ;天气太热出汗:________ ;母鸡生蛋:________ ;小象长成大象:________ ;针刺到手缩手: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的根本单位.三、解答题16.在甲、乙两块载玻片两端各滴·滴草履虫培养液,并把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粒食盐和一滴肉汁时,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并从中得出结论:〔1〕分别在以下列图〔〕内用“→〞表示草履虫挪动的方向。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二)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二)

三、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 cm左右处,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 载物台要保持2 cm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 另一只眼睁开。转动 反光镜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 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 白亮的圆形视野 。
3、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 载物台 上,用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 通光孔 的中心。 转动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 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物镜 )。
4、调焦
左眼注视目镜,同时 逆时针 方向转动粗准焦 螺旋,使镜筒缓缓 上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 微转动 细准焦螺旋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 察到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则其 实际流动的方向也是逆时针方向。 (2)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上图甲转为图 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左下方 向移动,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 物镜。
(3)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怎样调节显微镜可以提高视野
亮度?(写两种方法) ①大光圈,②凹面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越少。
(5)某同学制作了一张植物叶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中右侧的细胞十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 却很模糊。经检查显微镜仪器正常且操作步骤正确,则导致 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可能原因是切片厚薄不均匀。
2.从命题内容上分析
主要集中在生物特征的判断,探究实验的设计等方面。
3.从命题角度上分析 (1)以生物的生命现象为载体,考查生物的特征、生物与 非生物的判断等。 (2)以实验过程中单一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为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预测
一、选择题
1.[2018·滨州中考]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D)A.燕子育雏B.子女与父母不同
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
2.[2017·通辽中考]如表中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及其实例,不正确的是(D)
选项生物特征实例
A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B 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人体排尿
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D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流感病毒
3.[2018·安徽中考]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实验法的是(D)
A.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
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
C.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
D.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
4.[2018·日照中考]下表是土壤对落叶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过程。

其中属于作出假设步骤的是(B)
5.[2017·潍坊中考]下列对教材中“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D )A.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
B.实验目的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C.该实验能够说明草履虫具有应激性
D.将实验动物换成“水蚤”(一种多细胞动物),一样能达到实验目的
6.[2018·长沙中考]小丽用显微镜观察黄瓜果肉细胞时,发现有多个气泡影响观察。

为找到较好的观察视野,正确的做法是(C)
A.擦拭物镜 B.转动反光镜
C.移动载玻片 D.调节细准焦螺旋
7.[2018·潍坊中考]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正确的是(C)
A.对光时要让反光镜对准直射阳光以获取明亮视野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过程中,应从侧面注视装片
C.观察未经染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适当调暗视野
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8.[2018·芜湖中考]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
D.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9.[2017·宜兴中考]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甲、乙视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图一所示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6倍
B.图二中,由甲换到乙需要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
C.图二中,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视野也较暗
D.直接用手放盖玻片时,应慢慢平放下去
10.[2018·滨州中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二、非选择题
11.[2015·长沙中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或应激性)。

(2)“红杏出墙”一方面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动;另一方面,“红杏出墙”为墙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反映了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的特性。

(3)红杏伸出墙并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4)“红杏出墙”争取阳光是红杏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12.[2018·广安中考]新鲜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

这种破损真的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探究实验,以下是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将其补充完整。

(1)方法步骤
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

②向A培养皿中滴加20毫升生理盐水,同时向B培养皿中滴加等量新鲜菠萝汁。

③把A、B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

(2)实验结果的预测
若A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完好,而B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出现明显的破损,则说明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

(3)讨论交流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新鲜菠萝汁,设置A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多次重复了该探究实验,以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3.如图是显微镜的构造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请你按箭头指示的6个视野顺序,一步步地回忆当时的操作,并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2)第1步,对光。

左眼应注视[A]目镜,同时转动[D]反光镜,直到视野明亮为止。

(3)第3步,观察。

左眼应注视[A],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

(4)第4步,向右方移动玻片,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5)第5步,转动转换器,使物镜F(填字母)对准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C(填字母),使物像更清晰。

(6)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洋葱的叶属于器官,第5步调整后,视野中所看到的物像属于保护组织,它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

14.[2017·湘潭中考]如图是同学们在实验室中用到的不同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以及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视野。

据图回答问题:
(1)这是低倍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填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

(2)出现图A的情况,原因是盖盖玻片时没有使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平。

(3)图D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组织(填“组织”或“器官”)。

(4)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④①,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⑥。

(5)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从目镜中看到了C图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是对光不正确或镜头没对准通光孔等。

(6)要使图像D变得更清晰,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