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教材文言文(必修2)
离骚-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必修2)(原卷版)

·知识概览·【作者简介】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楚辞”①诗体名。
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
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对后世影响很大。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之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
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
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全诗 372 句, 93 节, 2464 字,课文是节选。
【重点理解】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词类活用屈.心而抑.志兮(使动用法,使……屈,使……抑)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伏,为……而死) 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用法,使……高)长.余佩之陆离(使动用法,使……长)哀.民生之多艰(为动用法,为……悲伤)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亦余心之所善.兮(形容词作动词,爱好,崇尚)古今异义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
2025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上册(二) 单篇梳理4 登泰山记

3.多义词语 (1)数
义项 ① 音shù,几,几个,表示约数 ② 音shù,天数,命运 ③ 音shuò,屡次,多次 ④ 音shù,算术
例句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六国论》)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周礼》)
(3)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 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译文:_太__阳__升__起__来__了__,__纯__正__的__红__色__像__朱__砂__一__样__,__下__面__有__红__光__晃__动__摇__荡__着__ _托__着__它__,__有__人__说__,__这__(就__是___)东__海__。__回__头__看__日__观__峰__以__西__的__山___峰__,__有__的__被__日__ _光__照__着__,__有__的__没__有__被__照__着__,__或___红__或__白__,__颜__色__错__杂__,__都__像__鞠__躬__的___样__子__。__ _(得__分__点__:__承__、__三__个__“__或__”__、__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姚鼐《登泰山记》中,“__日__上__,_正__赤__如__丹___,_月__出__于__东__山__之__上__” 三句通过描摹色彩,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
【飞花令式默写】
(5)姚鼐《登泰山记》中的“_绛__皓__驳__色___,_而__皆__若__偻___”两句以诸峰来衬 托日观峰的高峻,这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天__台__四__万__八__千__丈___, __对__此__欲__倒__东__南__倾____” 以 及 杜 甫 《 望 岳 》 中 的 “_会__当__凌__绝__顶___ , _一__览__众__山__小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教版】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品教材梳理(72页,含答案)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新课标语文·专用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知识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3.无能为也已.( )4.秦伯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之往2.行李..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________________3.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之力不及此4.微夫人..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许公曰:“……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3.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既东.封郑( )6.越国以鄙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寡人之过也。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一文言文阅读新教材文言文梳理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

(5)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状语后置句 )
译文:_最__终__指__使__上__官__大__夫__在__顷__襄__王__面__前__诋__毁__屈__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成语积累 (1)博闻强志:知识广博,长于记忆。也说博闻强记。 (2)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3)怀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_委__婉__得__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3.一词多义
①亡.走赵,赵不内 (1)亡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逃跑 灭亡
③亡.其六郡 丧失,失去
5.王甚任之:任,___信__任____。 6.害其能:__嫉__妒__屈__原__的__才__能____。害,___嫉__妒____。 7.屈平属草稿未定:属,_____撰__写_____。 8.疾王听之不聪:疾,___痛__心_____。聪,_明__察_______。 9.倦极:__疲__倦__困__苦____。极,____疲__困______。
二、再读文本,系统把握下列知识点 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犹离忧也__“__离__”__同__“__罹__”__,__遭__受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穷则反本__“__反__”__同__“__返__”__,__返__回___________________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指__”__同__“__旨__”__,__意__旨_______________ (4)靡不毕见“__见__”__同__“__现__”__,__表__现_______________ (5)屈平既绌__“__绌__”__同__“__黜__”__,_指__被__罢__免__官__职______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课件: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老吾老,以及人 古义:_从__而__推__广__到__
①以及
之老
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②至于 至于兄弟
古义:_推__广__到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件事。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不推恩无以保 古义:_妻__子__儿__女__
③妻子
妻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 单 篇 梳 理 2>
齐桓晋文之事
微点夯实
通读全文,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第1段)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第2段)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臣未之闻也。无以( 不得已),则王乎?” (第3段)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第4段)曰:“保民( 安民,养民 )而王,莫之能御也。” (第5段)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第6段)曰:“可。”
⑥随从 ⑦步兵 ⑧步行
义项
例句 日与其徒上高山(《始得西山宴游记》) 帅徒以往(《左传》) 舍车而徒(《周易》)
(4)御
义项 ① 抵御,抵挡 ② 治理 ③ 驾驭,统治 ④驾 ⑤ 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
例句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以御于家邦 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御旨、御膳
(2)若 义项
①像 ② 如此 ③ 如果 ④ 至于 ⑤ 你,你们 ⑥ 比得上
例句 其若是,孰能御之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若民,则无恒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义项
例句
⑦ 相当,差不多
【高考复习方案】201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诗经》两首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复习方案】201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氓之蚩蚩..( )2.匪.来贸丝( )3.于.嗟女兮( )4.犹可说.也( )5.隰则有泮.( )6.岁亦莫.止( )7.彼尔.维何(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氓.之蚩蚩今义:流氓古义:________________2.泣涕.涟涟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________3.总角之宴.今义:宴会古义:________________4.三.岁食贫今义:确数,三古义:________________5.薇亦作止.今义:停止古义:________________.棘今义:孔穴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2.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3.言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夙.兴夜.寐(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 )2.忳郁邑.余侘傺兮( )3.何方圜.之能周兮( )4.延伫乎吾将反.( )5.进不入以离.尤兮( )6.芳菲菲其弥章.(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文言文课件:(必修2)

3.被动句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所”表被动 ( ) “诛”本身含有被动意义 (2)洎牧以谗诛“ (举”本身含有被动意义 ) (3)戍卒叫,函谷举( ) 4.省略句 省略宾语:举(之)以予人 (1)举以予人( ) :(六国)奉之弥 省略主语 (2)奉之弥繁 ,秦国 侵之愈急 繁,( )侵之愈急 ( )
⑦使六国各爱其人( 代词,自己的 )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 动词,作为 ) 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动词,) 成为 4.为 ③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表被动
前一个是动词 ,治理; )
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后一个表被动 ⑤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
动词 ⑥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成为 )
7.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 .. .. .. 8.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百倍( .. 9.可谓智力 孤危( .. ) ) ) 10.而犹有可以 不赂而胜之之势( .. 1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不齐( .. 12.非兵不利 ( .. ) )
)
13.刺客不行 ( ) .. 7.古义:都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收集并保藏/筹划,组 织,管理/杰出的人物。 8.古义:那实际情况。今义:副词,实际上。 9.古义:智慧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10.古义:可以用。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 11.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12.古义:不锋利。今义:没有好处,不顺利。 13.古义:不行动。今义:不可以,不好,不中用或接近死亡。
统一 )
)得到
②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两个“)一”都为“全部、 7.一 所有 ”的意思 ③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 ) ④用心一也( ) 一,数词
8.缦 9.尽
《金版新学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教材知识名师课件 必修2 新课标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夙.兴夜.寐( 2.鸷鸟之不群.兮( 3.孔雀东.南.飞( 4.仕.宦.于台阁( 5.何敢助妇语.(
) )
) ) )
6.自名.秦罗敷(
)
7.以此下.心意(
)
8.交广市.鲑珍(
)
9.卿当日.胜贵(
)
1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语,名词作动词,说话 6.名,名词作动 词,取名 7.下,名词作动词,忍耐 8.市, 名词作动词,交易 9.日,名词作状语,一 天天地 10.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11.荫, 名词作
词,遮蔽 12.歌,名词用作动词,吟诵 13. 东,名词用作动词,东进 14.渔樵,名词用 作动词,打鱼砍柴 15.侣,友,名词的意动 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6.名 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17.名,名词活用 作动词,命名 18.名,名词活用作动词,说 明白 19.侧,名词活用作状语,从旁边
15.汝岂得自.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可.怜.体无比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自无教.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处.分.适兄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到,料想/内心,心中
3.缘故/旧的,古代的/旧交情,老交情/副词, 故意/副词,本来/副词,仍旧/连词,所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文言文——《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2)举酒属.客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冯.虚御风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4)长乐王回深父.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晤”面对面(2)“嘱”劝人饮酒(3)“凭”乘(4)“甫”古代男子名字后加的美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兰亭集序》(1)列坐其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足以极视听之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信.可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向.之所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5)凌.万顷之茫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山川相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苟.非吾之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知不可乎骤.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而卒.莫消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其文漫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有碑仆.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夫夷.以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旁边(2)乐趣(3)实在(4)以前,过去(5)越过(6)驾(7)缭、盘绕(8)享有(9)如果(10)任(11)屡次(12)到底(13)“曾”和“不”连用,译为“连……都……”(14)称、叫(15)模糊、磨灭 (16)持、拿(17)倒(18)平坦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兰亭集序》(1)是.日也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判断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指“文化”“文人”。
《赤壁赋》(3)七月既望.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希望,远望。
(4)冯虚.御风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空虚,虚假。
(5)纵一苇之所如.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列举,如同、适合。
(6)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容颜漂亮的女子。
《游褒禅山记》(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数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答案 (1)代词,这。
(2)代词,这次集会的诗文。
(3)农历每月十五。
(4)名词,太空。
(5)动词,往。
(6)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7)表分数,十分之一。
(8)不平常。
(9)动词+介词,“至”意为“到达”;“于”,介词,引出后面的处所。
4.解释下列多义词 《兰亭集序》(1)引⎩⎪⎨⎪⎧引.以为流觞曲水 将军夜引.弓(2)一⎩⎪⎨⎪⎧一.觞一.咏 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临⎩⎪⎨⎪⎧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居高临.下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赤壁赋》(5)危⎩⎪⎨⎪⎧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言耸听(6)属⎩⎪⎨⎪⎧举酒属.客 序属.三秋《游褒禅山记》(7)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8)道⎩⎪⎨⎪⎧有碑仆道. 何可胜道.也哉 策之不以其道.(9)文⎩⎪⎨⎪⎧独其为文.犹可识 皆披发文.身(10)名⎩⎪⎨⎪⎧莫能名.者 有仙则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答案 (1)引导/拉 (2)数量词,一些/数词,一/动词,把……看作一样 (3)动词,面对、迎/动词,面对,引申为阅读/动词,从高处往低处看/副词,将要 (4)情趣/达到/招致 (5)端正/吓人 (6)劝酒/属于、为 (7)动词,观察/名词,景观,景象 (8)名词,道路/动词,说/名词,规律 (9)名词,文字/动词,刻花纹或文字 (10)动词,识名/动词,出名/动词,命名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长..咸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映带.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觞.一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引以为流.觞曲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7)歌.窈窕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江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顺流而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1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火尚足以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则其至.又加少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词作名词,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