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示例文章篇一:哇塞!高中语文必修二的文言文知识可真是不少呢!就像一个装满宝贝的大箱子,得好好打开瞧瞧。

《兰亭集序》这篇,那可真是经典中的经典呀!王羲之的文笔简直绝了!他描写兰亭的景色,“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画面感,难道不就像一幅超级美的山水画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吗?他对人生的感慨,“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不就跟我们有时候一会儿想安静待着思考人生,一会儿又想出去疯玩一场一个样吗?还有《赤壁赋》,苏轼这家伙太有才啦!“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简简单单几个字,那江上的清风、平静的水面就好像在我面前似的。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难道不是在说我们在这广阔的世界里,就像小小的蜉蝣和一粒米那么渺小吗?苏轼和客人的对话也超有意思,客人说这人生苦短,苏轼就说别这么悲观,要享受当下。

这就好像我们遇到困难,有人鼓励我们要向前看一样。

《游褒禅山记》也很有料!王安石写自己去游山,“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不就好比那些珍贵的机会,往往藏在困难和挑战的背后,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得到吗?文言文里的实词、虚词那也是重点呀!像“之”“而”“以”这些虚词,用法那叫一个多,一会儿表示顺承,一会儿表示转折,一会儿又当介词,哎呀,真是让人头疼又得好好记住!实词就更不用说啦,一个字有时候有好几种意思,不认真积累可不行。

还有那些特殊句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啥的,一开始真把我绕晕了。

不过多做几道题,多分析分析,好像也没那么难啦。

总之,高中语文必修二的文言文知识就像一座大山,刚开始觉得高不可攀,可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总能爬到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我可得加把劲,把这些知识都装进我的脑袋里,变成我的宝贝!示例文章篇二:哎呀呀,说到高中语文必修二的文言文,那可真是让我这个小学生头疼了一阵呢!先来说说《兰亭集序》吧。

高中语文必修二背诵文言文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二背诵文言文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二背诵文言文汇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本学习的难点,其中必修二课本中有些文言文需要学生背诵默写,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二背诵文言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二背诵文言文蜀道难李白噫吁巇,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援。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兰亭集序》一、一词多义(一)之(1)动词,例:所之既倦。

(2)代词,例:以之兴怀。

(3)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一)一(1)例:若合一契(2)例:其致一也(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例:一觞一咏三、词类活用少长咸集:映带左右:齐彭殇为妄作: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固知一生死为虚诞:足以极视听之娱:四、通假虽趣舍万殊亦由今之视昔或悟言一室之内五、古今异义【其次】古义:今义:【斯文】古义:这篇文章。

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六、特殊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引以为流觞曲水引以为流觞曲水映带左右悟言一室之内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当其欣于所遇虽无管弦之盛【本课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山川相缪4、杯盘狼籍5、举匏尊以相属(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正襟危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凌万顷之茫然(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望美人兮天一方2、歌:扣舷而歌歌曰倚歌而和之3、如: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5、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7、而: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而问之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耳得之而为声8、之: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9、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徘徊于斗牛之间3、何为其然也4、而今安在哉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又何羡乎7、凌万顷之茫然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篇目:《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短歌行》、《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3、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作为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部分,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们往往因为对于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不熟悉而感到头疼,这也是让许多学生感到困惑的一大问题。

因此,通过整理文言文,透彻学习文言文的解决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整理文言文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古文时态古文时态有“史上称谓时态”、“虚拟语气”、“真实语气”等。

历史上,诸侯王子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为了礼节,要用不同的称谓,称呼不同的身份。

这种时态被称为“史上称谓时态”,通常用于描述史事和人物轶事,常见于《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中。

虚拟语气用来表示没有发生的可能或虚构的情况,它要求将“以”,“曰”等古文语气助词放在前面构成。

比如:“曰:‘天下者,纲纪在君。

’”这句话显示的是作者的想象,而不是事实。

真实语气用来表示已经发生过的实际情况,可以用古文的完成式和过去式等形式来表达。

例如:“韩信,据涿郡北阪,闭关十年,养长驱之计式成。

”这个句子看似虚构,但是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二、古文成句古文成句是汉语言中较为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

成句通常由五个字、七个字、十个字甚至更多的字构成,有时还伴随着带有平仄的韵律。

它与现代汉语的独立成句出奇制胜一样重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

古文成句常用于描述和表达某种感情,比如“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个成语描绘的是人在夜深的时候,难以入睡,反反复复地翻来覆去。

除了感情的表达以外,古文成句也常用于强调某种观念或信仰,比如:“皇矣!日月之光,将不可灭。

” 这个句子表达的是对皇帝权威的意识和认同。

三、古文修辞手法古文修辞手法是古代文学中广泛运用的方式。

它主要针对的是篇章的语言艺术和表现形式。

古文修辞手法的种类十分广泛,例如:“比喻、夸张、反复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比喻。

比喻是一种通过化用的方式,给读者带来更深刻的体验。

它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突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使读者对被比喻的事物产生新的感悟。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翻译及知识总结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翻译及知识总结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1.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2.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3.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4.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5.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则,就。

6.如或:如果有人。

如:假如。

或:无定代词,有人。

7.则:连词,那么,就。

8.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以,动词,用。

9.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

10.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11.乘:兵车。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1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

乎:于,在。

13.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加,加在上面。

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

14.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因,动词,接着。

饥馑,饥荒。

15.比及:等到。

16.且:连词,并且。

17.方:道,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18.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19.方:见方,纵横。

20.如:连词,表选择,或者;21.足:富足。

22.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23.其:那。

24.以:把。

后边省宾语“之”。

25.俟:等待。

26.能:动词,能做到。

27.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28.如:连词,或者。

29.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30.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31.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32.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33.愿:愿意;34.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35.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36.鼓:弹。

37.瑟:古乐器。

38.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39.舍:放下。

40.作:立起来,站起身。

41.撰:才具,才能。

42.伤:妨害。

43.乎:语气词,呢。

44.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

高中语文必修二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二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二的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二是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许多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本文将从文言文、古诗文、现代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高中语文必修二的核心知识点。

一、文言文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语文学习中最具难度的部分之一。

在高中语文必修二中,文言文的学习重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的文化名著。

《论语》中的语言很简练,但是却非常深刻。

在学习《论语》时,需要重点掌握其中的名句和成语,比如“知足常乐”、“不耻下问”、“君子和而不同”等。

2. 《史记》《史记》是我国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其中用的语言是非常优美和深刻的文言文。

在学习《史记》时,需要了解其中的历史故事,掌握其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理念。

3. 《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其语言难度非常大,需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才能够理解。

在学习《红楼梦》时,需要重点掌握其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比如借物言志、比喻和反衬等。

二、古诗文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在高中语文必修二中,学习古诗文是学习语言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以下是古诗文的核心知识点:1. 《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文学技巧。

在学习《离骚》时,需要掌握《离骚》中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方法,以及其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

2. 《木兰诗》《木兰诗》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代民谣,描写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学习《木兰诗》时,需要了解其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以及掌握其中的辞藻和句式。

3. 《江雪》《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在学习《江雪》时,需要掌握其中的感情表达和意境描绘,以及修辞手法和节律韵律的韵脚等。

三、现代文现代文是一种生动形象的用语,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以下是现代文的核心知识点:1. 小说《茶花女》小说《茶花女》是著名的法国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在学习小说时,需要详细了解其情节内容和社会历史背景,掌握其文学技巧和语言表达。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课文实词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课文实词总结

文言文课文实词、句式归纳表(必修二)14、《阿房宫赋》一、重点词语(解释下列字词)(1)爱晋陶渊明独爱菊(动词,喜欢。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

)(2)使使负栋之柱(动词,让。

)使六国各爱其人(连词,假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动词,派遣。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名词,使者。

)(3)一六王毕,四海一(名词作动词,统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把)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副词,全,都。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动词,使……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名词,类。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动词,聚集。

)(5)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动词,夺取,取得。

)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动词,提取。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动词,拿。

)2.一词多义(1)一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形容词,全部,所有) (2)缦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3)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4)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5)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 j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 ⑹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二、文言虚词 1.焉(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连词,表转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3、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4、虚词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5、句式(1)倒装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2)被动句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6、一词多义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修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实词1、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嫁妆)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摧藏马悲哀(“藏“通”脏“)合葬华山傍(”傍“通旁”)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虽与府吏要(要通邀)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感吾区区怀(区区通拳拳)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感吾区区怀(古义:真挚的情义;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多多感谢)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诉,今:常指一种颜色)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今:睡觉的地方)蹑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今:常指奉承、拍马)再拜还入户(再:古:两次今:下一次)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使者,指媒人今:书信)渠会永无缘(渠:古:他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晚成单罗衫(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昼夜勤作息(昼夜:在白天黑夜里,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仕宦于台阁(名词“仕”作动词;任官)头上玳瑁光(名词“光”作动词;发光)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马,车:名作动,骑马,乘车)事事四五通(事事:每试穿一件衣服,名词做动词)③动词作名词留待作遗施(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④形容词作动词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兰芝惭阿母(惭,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⑤使动、意动用法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以此下心意(“下”名词使动;使—-委屈)戒之慎勿忘(“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逆以煎我怀(煎:使…煎熬,使动用法)4、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作)5、一词多义①适:始适还家门:适,出嫁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适得府吏书:适,刚才适彼乐土:适,往、到②为为诗云尔(做;动词)非为织作迟(是;动词)始尔未为久(算;动词)阿母为汝求(替;介词)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③谢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④若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腰若流纨素(像;动词)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⑤故大人故嫌迟:故,仍旧故作不良计:故,故意知是故人来:故,旧的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⑥得幸复得此妇:得到汝岂得自由:能够⑦应汝可去应之:答应六合正相应:合适零泪应声落:随着以我应他人:应许⑧举举动自专由:动作莫令事不举:成功举手长劳劳:举起举言谓新妇:开口,发言举身赴清池:跃身,纵身⑨区区何乃太区区:愚蠢感君区区怀:情意真挚(10)相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动作)叶叶相交通(副词,互相)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二、虚词1、相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儿已薄缘相(xiang\ 相貌,名词)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六合正相应(相互、彼此;副词)叶叶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词)枝枝相覆盖(相互、彼此;副词)黄泉下相见(相互、彼此;副词)2、且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四体康且直(又;副词)3、自自可断来信(既;副词)本自无教训(是;副词)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4、何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2、非为织作迟,君家难为妇(2)被动句今日被驱谴(被动句)[以“被”为标记]为仲卿母遣(被动句)[以“为----所”为标记] (3)倒装句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4)省略句省略主语十三能织素(省略主语吾)相见常见日稀(省略主语吾)便可白公姥(省略主语汝)结发同枕席(省略主语吾与汝)嬉戏莫相忘(省略主语汝辈)还部白府君(省略主语某人)勿复怨神鬼(省略主语汝)摧藏马悲哀(省略主语人)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省略主语吾愿母)愁思出门蹄(省略主语兰芝)转头向户里(省略主语府吏)省略介词出置(于)南窗下窈窕艳(于)城郭长叹(于)空房中严霜结(于)庭兰我命绝(于)今日徘徊(于)庭树下自挂(于)东南枝《短歌行》——曹操1、通假字契阔谈讌(讌通宴)2、词类活用、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3、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兰亭集序》——王羲之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3、一词多义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一觞一咏(一边)若合一契(数词,一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其致一也(一样)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1.以(1) 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2) 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 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2.于(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3) 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4) 介词,到。

终期于尽3.为(1) 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2) 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4.之(1) 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 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5) 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所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2.省略句(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四、重要词释义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终期于尽(期:至,及)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是日也(是:指代词“这”)茂林修竹(修:长)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指确定)向之所欢(向:指过去)列坐其次(次:指旁边)及其所之(及:指等到)《赤壁赋》——苏轼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4)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2、古今异义词(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