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二的文言文篇目及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二的文言文篇目及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二包含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这些篇目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学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梳理一下这些文言文篇目以及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兰亭集序》这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的一篇序文。
文学常识: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重点字词:1、群贤毕至:毕,全、都。
2、少长咸集:咸,都。
3、茂林修竹:修,长,高。
4、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引导。
流觞,把酒杯浮在水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5、列坐其次:次,旁边。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盛大。
7、所以游目骋怀:所以,用来。
骋,放开、敞开。
8、信可乐也:信,实在。
特殊句式: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文章主旨:文章描绘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赤壁赋》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重点字词:1、清风徐来:徐,缓缓地。
2、水波不兴:兴,起。
3、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4、白露横江:横,笼罩。
5、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凭。
如,往。
6、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茫然,旷远的样子。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8、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遗世,遗弃尘世。
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文章主旨: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游褒禅山记》作者为北宋的王安石。
文学常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重点字词: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谓,称。
2、而卒葬之:卒,终于。
3、有碑仆道:仆,倒。
4、其文漫灭:漫,模糊。
5、独其为文犹可识:识,辨认。
必修二文言知识梳理

二、古今异义
• 1、引以为流觞曲水 • 2、列坐其次 • 3、所以游目骋怀 • 4、或取诸怀抱 • 5、亦将有感于斯文 • 6、俯察品类之盛 • 7、徘徊于斗牛之间 1、古:把……作为 今:认为 2、古:旁边,水边 今:次第在后的, 较前差一等的 3、古:用来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古:胸怀抱负 今:抱在怀里 5、古:这次集会的集文 今:文雅 6、古:自然界的万物 今:品种、类别 7、古:明月停留 今:多指人在一个 地方走来走去 古:斗宿和牛宿 今:一种竞技方式
1、动词,往,到达 2、代词,它 3、助词,取独 4、结构助词,的 1、连词,虽然 2、连词,即使 1、介词,在 2、介词,对 3、介词,到
•以 • 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2、亦足以畅叙幽情 •望 • 1、七月既望 • 2、望美人兮天一方 •歌 • 1、扣舷而歌之 • 2、歌曰 • 3、倚歌而和之
• 30、而其见愈奇 • 31、则其至又加少矣 • 32、火尚足以明也 • 33、不能极夫游之乐也 • 34、常在于险远
30、动作名,见到的景象 31、动作名,到达的人 32、形作动,照明 33、副作动,尽情享受 34、形作名,险远的地方
四、一词多义
一 1、一觞一咏 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3、若合一契 4、悟言一室之内 修 1、茂林修竹 2、修禊事也
•其 • 1、始舍于其址 •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3、独其为文犹可识 • 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5、既其出 • 6、而余亦悔其随之 • 7、其孰能讥之乎 •盖 • 1、盖音谬也 •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 不能十一 •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 加少矣
1、代词,它的,代华山 2、代词,那 3、代词,它上面 4、代词,代好游者 5、句中语气词 6、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7、表示反问语气,可以为“难道” 1、原来 2、大约 3、大概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兰亭集序(一)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长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繁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齐,意为“把……看做一样”,“把……看做相同”)(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实在|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以前|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四)一词多义 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B.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C.省略句:①(大家)列坐(于)其次。
②(大家)引(之)以为流觞(之)曲水。
人教版第二册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

人教版第二册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第二册文言文知识归纳:《谏太宗十思疏》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3、景:承天景命(大)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二、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1、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2、信: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④忌不自信(动词,相信)3、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4、治: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③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惩治)5、当:A、dāng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②当场(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⑤当高罪死(动词,判断)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动词,应当)B、dàng 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做)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6、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来)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7、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语气词,表反问,呢)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语气词,表反问,吗)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反问,呢)8、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9、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内容来源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兰亭集序》一、重点词语解释1、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用来……,表凭借;实在)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好)二、通假字1、趣舍万殊通(“趋”,往,取)2、由今之视昔(通“犹”,如同)三、多义词1、修:茂林修竹(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修守战之具(整治)2、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3、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辞)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4、临: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5、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四、词类活用1、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2、流觞曲.水(使(水)弯曲)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4、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5、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作动词)6、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五、特殊句式1、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3、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4、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六、难句翻译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译: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3、死生亦大矣译:死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当然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重点概括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重点概括《赤壁赋》(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9、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10、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11、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8、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202X年高考语文必修2全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梳理汇编

202X年高考语文必修2全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梳理汇编【第一章】《线女传》1.词句要点1)初级(1)文言文的字音、字形和注音法(2)文言的基本句式和基本结构2)中级(1)文言虚实辨析(2)文言的名言警句和成语(3)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3)高级(1)文言文的作文技巧(2)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方法(3)文言文的修辞手法运用及理解2.生字词极易认识:跋扈、欺凌、慑服、阿谀容易认识:悖逆、肃然、装模作样、醇厚、振奋人心、繁殖、凌辱、淳朴、章程、郑重、辜负、褒奖、忏悔、寝食难安、丧失、封锁、忐忑不安、冥思苦想、威服、贪财好色、才具过人、声名鹊起、悼念、本相、折磨、安详、振作、贞静、悔过3.翻译译文(1)辍学在家,写文章(2)谢奕“聪明绝顶,天资出众”第1页/共9页(3)兄长谢瑀于大成王朝担任要职(4)等此时,你就舍之,是当守其丧。
(5)秋八月,壮丽的白色花冠盛开4.语法要领借使、何况、然而、虽然、故、若、更、因为、饶、与其、即、至于、岂【第二章】《滕王阁序》1.词句要点1)初级(1)文言的基本句式和基本结构(2)文言虚实辨析2)中级(1)文言的名言警句和成语(2)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3)高级(1)文言文的文学鉴赏方法(2)文言文的修辞手法运用及理解2.生字词极易认识:寓意、庙社、应酬、留连容易认识:飘荡、踞、山间、流连忘返、致辞、庸志、挥毫、仪表堂堂、事业有成、禅让、亲爱的人、赐、好高骛远、丧乱之地、浸、谦逊、厚道、体恤、玩味、崇拜、浩瀚、寥寥无几、厢房、遗物、逐暴逐怒、现代化、保守、注重实效、无限、行装、闲适、珍惜、宁静自若、铭心刻骨、一连串、规模、称心如意之事、毫无疑问、满心欢愉、附和、深挚、发显示、流露3.翻译译文(1)筑的阁楼不用刀刻,人自努力天与给。
(2)在当今社会,不读书真没出息。
(3)用户认可的使用价值=所感知功能值/价格。
4.语法要领以上、非独、直是、引伸、恋、当、歌颂、非、将、恐、虽、必、曰、矣【第三章】《岳阳楼记》1.词句要点1)初级(1)文言的基本句式和基本结构(2)文言虚实辨析2)中级(1)文言的名言警句和成语(2)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3)高级(1)文言文的文学鉴赏方法(2)文言文的修辞手法运用及理解2.生字词极易认识:寻觅、豁达、妩媚、凭借容易认识:筹码、升旗、追随、泼天大祸、吓、舍弃、几如成群、身材绝佳、恭迎、远离、长桥、迅猛、结束、栋、一代巨星、侧面、突出其身、矮、罕见、空、呼声、仅次于、智勇双全、总之、接连不断、保留、此消彼长、热爱、静谧、迅速、喜极而泣、夸奖3.翻译译文(1)实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相对于口语而言,它更加庄重、精练,使用较多的是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
文言文讲究平仄、句式工整,寓意含蓄,表达隐晦。
2.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大多数是古代的词汇,有许多与现代汉语的词汇不同的地方。
比如,文言文中常常使用“朕”代替“我”,使用“尔”和“汝”代替“你”,使用“予”代替“我”,使用“兹”代替“此”等。
此外,文言文中使用的词汇通常较为正式和庄重。
3. 文言文的句法特点: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多采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语作为成分,并以四字句为最常见。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主谓结构、宾补结构、并列结构、状补结构等。
同时,文言文中使用的句型较为复杂,修饰成分较多,含义较为深远。
4. 文言文的修辞特点: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其中最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文言文修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意境的描绘、句法的运用和语言的含蓄。
5. 文言文中的典故引用:文言文中经常引用古代的典故和文化常识,这些典故往往给文言文增加了隐晦的意味和深远的含义。
因此,理解文言文还需要对典故的含义和来龙去脉有一定的了解。
6.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对于文言文的阅读,需要注意注重语言的整体理解和上下文的推测,以弄清楚句子的意思。
同时,要了解文言的特点,逐渐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积累阅读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兰亭集序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通“”,释义:2.悟言一室之内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临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临: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临: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临: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2、一①若合一.契一:②其致一.也一: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④一.觞一咏一:3、次①列坐其次.次: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③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④余船以次.俱进次:4、致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④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致:5、修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④修.守战之具修:6、期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②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③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期:④期.(jī)年之后期:⑤君与家君期.日中期:7、之①及其所之.既倦之: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之:③夫人之.相与之:④极视听之.娱之:⑤暮春之.初之:8、所①所.以游目骋怀所:②或因寄所.托所:③录其所.述所:9、犹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犹:②亦犹.今之视昔犹:三、古今异义1.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古义:;今义:认为2.列坐其次..其次:古义:;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今义:①抱在怀里;②心里存着。
5.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今义:文雅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3.齐.彭殇为妄作齐:4.死生亦大.矣大:5.足以极.视听之娱极:6.一觞.一咏觞:7.所以游.目骋.怀游:、骋: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6.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7.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赤壁赋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举酒属客通“”,释义: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释义:3.山川相缪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如: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如:③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④海内晏如.如:2、困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困:②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困:③岁饥民困.困:3、卒①而卒.莫消长也卒:②猛将必发于卒.伍卒:③公子季友卒.卒:④军旅卒.发卒:4、适①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②始适.还家门适:③适.长沙适:5、乎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乎: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乎:③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6、然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然:②何为其然.也然:③其声呜呜然.然:三、古今异义1.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今义:美貌的人。
2.白露..横江白露:古义:;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古义:;今义:体育竞技活动。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顺流而东.也东:2.扣舷而歌.之歌: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4.羽.化而登仙羽:5.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南:、西:6.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7.不知东方之既白.白:8.舞.幽壑之潜蛟舞:9.泣.孤舟之嫠妇泣:10.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游褒禅山记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长乐王回深父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道①有碑仆道.道: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道:④何可胜道.也哉道:⑤策之不以其道.道:⑥道.芷阳间行道:2、盖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④日初出大如车盖.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盖:3、观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观:②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观:③予观.夫巴陵盛胜状,在洞庭一湖观:4、名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④不名.一钱名:⑤狄公有盛名.名:5、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文: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④文.过饰非文:⑤其文.漫灭文:6、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然:②吴广以为然.然:③有穴窈然.然: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7、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乃: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乃:8、其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其: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其:④距其.院东五里其:⑤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其: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⑦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⑧既其.出其:⑨其.孰能讥之乎其:三、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古义:;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古义:;今义:程度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古义:;今义:常用作因果关系的连词。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古义:;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5.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古义:;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古义:;今义:表提及。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3.有泉侧.出侧:4.问其深.深: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6.则其至.又加少矣至:7.火尚足以明.也明:8.常在于险远..险远: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1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传:、名: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7.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8.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9.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参考答案兰亭集序一、1.“趣”通“趋”,趋向、取向。
2.“悟”通“晤”,面对面。
二、1、临:①面对,引申为“阅读”;②面对,引申为“迎”;③面对;④将要。
2、一:①一起;②一样;③将……视为一样;④一边……一边……。
3、次:①旁边、水边;②驻扎;③次一等;④次序。
4、致:①情致;②达到;③得到;④招致。
5、修:①高;②长;③修建;④整治。
6、期:①至、及;②期望、要求;③时间期限;④周、满;⑤约定。
7、之:①动词,往,到达;②代词,指上文中的事;③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④结构助词,定语标志;⑤音节助词,衬足音节。
8、所:①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用来”的意思;②代词“所”与动词“托”组成名词性短语,指所爱好的事物;③代词“所”与动词“述”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作的诗”。
9、犹:①还,而且,仍然;②好像。
三、1.以为:把……作为。
2.其次: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3.所以:表凭借,用来……。
4.怀抱:胸怀抱负。
5.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四、1.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贤:贤德之人。
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2.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3.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4.大: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5.极:穷尽,形容词作动词。
6.觞:喝酒,名词作动词。
7.游、骋:使……纵展、使……奔驰,动词的使动用法。
8.兴:使(怀)兴,使感叹产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五、1.判断句。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2.状语后置,判断句。
(我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会集,(为的)是做禊事。
3.状语后置。
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不能明白于心。
4.定语后置。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做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幽雅的情意。
5.定语后置。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
6.省略句,“言”后省“于”。
有的人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
7.省略句,“以”后省“之”,“坐”后省“于”。
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
赤壁赋一、1.“属”通“嘱”,劝酒。
2.“冯”通“凭”,乘。
3.“缪”通“缭”,盘绕,环绕。
二、1、如:①动词,到;②副词,像;③连词,如果;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困:①围困;②困窘,困难;③贫乏,贫困。
3、卒:①到底;②古代军队编制,100人为卒;③死;④通“猝”,突然。
4、适:①享有;②女子出嫁;③到……去。
5、乎:①助词,…的样子;②介词,在;③语气词,吗。
6、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③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三、1.美人:内心所思慕的人;2.白露:白茫茫的水汽;3.茫然:辽阔的样子;4.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四、1.东:名作动,往东。
2.歌:名作动,唱歌。
3.渔樵: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4.羽: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5.南、西:名作状,往南;往西。
6.空明: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7.白: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
8.舞:使动,使……起舞。
9.泣:使动,使……哭泣。
10.侣、友: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五、1.状语后置。
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2.状语后置。
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3.定语后置,应为“茫然之万顷”。
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4.定语后置。
有一位吹洞箫的同伴,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
5.被动句。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6.判断句。
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7.省略句、状语后置。
(苏子与客人)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游褒禅山记一、1.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1、道:①路,道路;②道理;③主张;④说,讲;⑤方法;⑥取道。
2、盖:①大概;④车盖;②表示原因,因为;③超过,胜过。
3、观:①观:欣赏;②观:景象;③观:观赏。
4、名:①命名;②解释;③出名;④占有;⑤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