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小儿巨结肠根治术的手术配合23例
小儿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术 中要注意体温变化 , 调节室温麻醉前 2 6 ℃, 皮肤消 毒、 铺无菌单后调至 2 4 ℃。做好患儿的保温 , 如术中 使用保温床垫 , 增放热水袋等 ; 湿度4 0 %~ 6 0 %。检查 手术 间物 品表 面 的清 洁 , 减 少 不 必要 的人员 流动 , 以 保 证 手术 间 的洁净 程度 。
良好 ,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 2 . 1 - 3 器械 及用 物准 备 灭菌 d , J L a  ̄ J 腹器械、 小 1 资 料与方 法 儿深 部器 械 、 腹 腔 镜器 械 、 超声 刀配 件 1 套、 M1 号 1 . 1 一般资料 1 7 例 巨结肠均根据反复便秘 、 k e m o l o c k 、 5 m m一 次性 T r o c a r 、 2 4 F 梅 花头引流 管 、 腹胀病史及经直肠肛管测压和钡剂灌肠确诊 。男 1 3 2 4 F 硅胶引流管、 6 c ux r 6 0 c m碘仿纱条 、 5 r n l 注射器 、 例, 女4 例, 年龄 5 个月~ 1 4 岁, 临床分型 : 短段型 7 例, 6 ~ 1 0 F 双 腔 导尿 管 、 引流袋 及 8 F 单 腔乳胶 导 尿 管 。 长段型 4 例, 常见型 6 例。手术方式 : 1 2 例切除肠管至 2 . 2 手术 配合 降结肠远端或乙状结肠 , 5 例肠管切除至结肠肝 曲。 2 . 2 . 1 巡 回护士 配合 1 . 2 方法 术前均经结肠灌洗治疗 , 清洁肠道 , 2 . 2 . 1 . 1 麻醉配合 麻醉前按手术安全核查要 麻醉方式选择静吸复合全麻 , 手术分两步进行 : ( 1 ) 腹 求查对 患儿的姓名 、 手术部位及影像学结果。建立静 腔手术 : 在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 、 腹腔镜器械分离病 脉通道 , 因手术体位需要 , 术中双下肢需用无菌单包 变 的扩 张段 及狭 窄段 肠 系膜 ; 如需 切 除肠管 至 结肠 肝 裹 , 宜 选 择头 部 或 双 上肢 , 勿选 下 肢 。协 助 麻 醉 医生 曲( 次全切除术) , 则需将 阑尾常规切除 。( 2 ) 会 阴肛 实施麻醉 , 麻醉诱导后加压给氧时适度按压 胃部 以免 门手 术 : 采用改 良S o a v e 术式 , 即在 直 肠 黏 膜 鞘 剥 脱 过多气体进入 胃内引起腹胀。配合麻醉医生进行 颈 完成后 , 横断直肠肌鞘 , 将直肠后壁肌鞘做 “ V” 形切 内静脉穿刺。 除至齿状线上方 0 . 5 ~ 1 . 0 c m处 。 自肛 门将 病 变 肠 段 2 . 2 . 1 . 2 体位摆置 气管插管及颈静脉穿刺置 拖 出并切除, 将正常结肠与齿线上黏膜吻合 。并注意 管完成患儿取仰卧位 , 因婴幼儿气 管管腔相对狭窄 , 肠管及系膜血管勿扭转、 受压 。 软骨柔软 , 颈肩部垫软枕 , 使患儿颈部伸直 , 头垫头圈 2 护 理 并稍 后仰 以保 持 呼 吸道通 畅 。臀部 对 准床 尾折 叠处 ,
应用腹腔镜辅助小儿巨结肠根治术与常规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应用腹腔镜辅助小儿巨结肠根治术与常规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辅助小儿巨结肠根治术与常规开腹手术的对比观察。
方法选择小儿儿先天性巨结肠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
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两组的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但肠蠕动恢复快(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腹腔镜辅助小儿巨结肠根治术创伤小、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根治术疗效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目前尚不清,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有密切关系,本病的发病机理是远端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功能异常,使肠管处于痉挛狭窄状态,肠管通而不畅,近端肠管代偿性增大,肠壁增厚。
本病有时可合并其他畸形[1]。
本文旨在探讨探讨应用腹腔镜辅助小儿巨结肠根治术与常规开腹手术的对比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儿先天性巨结肠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7个月-15岁;对照组中的男16例,女17例,年龄6个月-14岁。
所有病例均术前行下消化道造影,24h延迟拍片,直肠肛管测压及直肠粘膜活检确诊。
1.2 手术方法观察组行应用腹腔镜辅助小儿巨结肠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
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并发症。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的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但肠蠕动恢复快(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
腹腔镜下结肠切除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结肠切除手术配合在当前的各种结肠外科手术中,利用腹腔镜成为各医疗机构的主流。
利用该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并能减少传统手术大切口引起的创伤、伤口感染和伤口愈合不良等威胁,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患者康复快,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以提高手术疗效。
1原理本手术原理为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常规建立气腹。
10mm套管针自脐下缘置入腹管置30度镜头。
探查腹腔。
根据探查结果,选择穿刺部位,套管数量一般为4~5枚。
游离乙状结肠附着处腹膜,处理肠系膜。
用血管夹夹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注意勿损伤输尿管。
在乙状结肠远切缘用内镜直线切割器离断肠管。
在耻骨上的套管针处作一切口,将进端结肠提出腹腔,选择合适的吻合器,将头部置入近端结肠,收紧荷包。
将近端结肠重新置人腹腔。
经肛门送入吻合器,将其顶尖从关闭了的直肠断端进入。
使吻合器与针座对合,完成肠吻合。
检查有无渗血,放置引流管,吻合各个切口。
2手术配合依照医护经验,我们对患者,医疗仪器设备和手术中的护士配合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和分析。
2.1患者准备手术室护士术前到病房,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讲解手术体位,说明此手术的优点和特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说明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和重要性,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也是手术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
具体分以下三个方面:2.1.1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资料,协助医生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和良好效果,以及请相关病友讲解体会,使之产生信赖亲切感,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手术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1.2肠道准备:自患者入院即嘱其进无刺激性半流质饮食,术前3d进无渣流质或肠内营养蛋白制剂,术前1 d中午13服33%硫酸镁100ml,随后饮用温开水2000—2 500ml排空肠道积液积气。
对于口服效佳者,应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以彻底排空肠道。
同时口服肠道抗生素。
如果患者存在不全梗阻或完全性梗阻,应禁饮食,静脉补液,调整身体营养状况。
小儿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20例护理配合

次性 软质 吸痰 管 , 吸痰 管 的粗 细 和 吸 引器 的压 力 妥 善 选 择 , 并
注 意 动作 轻柔 , 吸 痰 液 时 不 超 过 1 / , 减 少 吸 痰 管 对 抽 5s次 以 气 管 黏膜 的损 伤 。吸 痰 前 给 纯 氧 使 患 者 镇 静 , 痰 时 观 察 患 吸 者 的 生命 体 征 , 痰后 观察 呼 吸情 况 有 无 改 善 , 部 哕音 和 喉 吸 肺
【 ] 俞苑如 , 2 许淑琴 .I U机械通 气患者肺 部感染相关 因素分 析及 C
护理对策[] J .中 华 护 理 杂 志 ,97,2 1 )7 1 19 3 ( 2 :3 [ 稿 日期 ] 20 0 收 09— 2—2 0
小 儿腹 腔 镜辅 助 下 巨结肠 根治 术 2 0例 护理 配 合
部 痰 鸣 是 否减 少 。
定 期 做 痰 培 养 , 据 药 敏 试 验 合 理 使 根
定 时 消毒 , 如雾 化 器 、 气 湿 化 瓶 、 引器 等 ; 品 专 人 专 用 , 氧 吸 物 尽 可 能减 少 外 界 微 生 物 通 过 空 气 、 管 、 品 、 等 媒 介 的 传 导 物 手
2 7 口腔护 减 少 到 最 低 限
度, 防止 过 度 增 生 , 能 防止 口腔 黏膜 干 燥 , 高 黏 膜 防 御 能 并 提
力 。根 据 口腔 p H值 选 择 适 当 的 清 洗 液 , 天 擦 洗 2~3次 。 每
p H值 高 时选 用 2 ~ % 硼 酸 液 擦 洗 ,H值低 时选用 2 碳 酸 % 3 p % 氢钠擦 洗 ,H值 中性时用 1 ~ %双 氧水 或生 理盐水 擦洗 。 p % 3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手术室全期护理分析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手术室全期护理分析目的研究并得出在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施用手术室全期护理的临床作用结果和体会。
方法方便选取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于该院符合相关检测要求采取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将其等份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手术室全期护理施用于观察组,将一般常规护理措施施用于对照组,一段时间后,比较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相关指标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患儿手术时间等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两者就这些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9,P=0.039)。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6.67%),对照组的并发症16例(35.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5 0,P<0.001)。
结论给予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手术室全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治疗情况,应该被用于临床。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obtain the clinical results and experience of lap aroscopic surgery for pediatric congenital Hirschsprung’s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congenital Hirschsprung’s disease radical surgery in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whole-period care of the operating room was appli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general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were appli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a period of time,the operative time,blood loss,and other relevant indicators of the pediatric Hirschsprung’s diseas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he operative time of the two group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family care were analyzed and compa red. Results Comparing the operative time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099,P=0.039).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3 complications (6.67%)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16 complications (35.5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1.275 0,P<0.001). Conclusion The use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irschsprung’s disease in the operating roo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disease treatment and should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Laparoscopy;Pediatric;Congenital megacolon radical surgery;Operating room nursing先天性巨結肠,主要是因为结肠缺乏神经细胞引起肠道痉挛,导致粪便排出困难淤积在肠道尾部附近,导致近端的结肠变大变肥引起扩张[1]。
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疝囊高位结扎术(附24例报告)

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疝囊高位结扎术(附24例报告)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小儿腹部外科临床应用的现状和价值,总结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疝囊(或未闭的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经验,分析缺点与不足,在成功技术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手术方法。
方法: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常规探查双侧股沟区,对疝囊或未闭的鞘状突(单侧19例,双侧5例)同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结果:24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疝囊(或未闭的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无术后并发症。
24例随访1~3年,平均1.5年,仅1例腹股沟斜疝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疝囊(或未闭的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在一次麻醉下完成多种病变的处理,避免多次手术的打击,降低手术成本,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误诊率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等优点。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疝囊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4例,年龄3~14岁,男17例,女7例,其中合并单侧鞘状突未闭15例,双侧5例;术前已存在腹股光沟斜疝4例;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疝囊(或未闭的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方法:均行气管插管全麻,采用“三孔法”腹腔镜手术。
患儿取仰卧位,脐部上方纵切口,开放置入第一个5mm Trocar,建立人工气腹,压力控制在8~12mmHg,进0°或30°腔镜,腹腔镜监视下左下腹部脐外下方3cm处及耻骨上置入另两个3mm Trocar,腹腔镜探查证实阑尾炎及疝囊或鞘状突未闭,先行疝囊(或未闭的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吸净术野,采用头高脚低位,用手指按压内环口对应的腹壁确定进针点,切一2mm小口,先经腹壁刺入带2-0可吸收线的缝针,沿疝内环口内半圈腹膜外潜行分离,然后在同口经腹壁再次刺入带2-0可吸收线的缝针,沿疝内环口外半圈腹膜外潜行分离,然后利用操作钳将腹内2根线经下腹部Trocar孔夹出腹外打结,腹外进针处2根线收紧再次打结即封闭疝内环口(共有2个线结:一个在腹腔内,另一个在腹腔外)。
腹腔镜下超声刀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腹腔镜下超声刀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李成昌;钟军;朱德力;邹焱;徐涛【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02(023)004【摘要】目的运用腹腔镜及超声刀技术施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充分发挥腹腔镜的微创手术优点,探讨小儿腹腔镜手术在小儿短段型、常见型和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操作方法和特点.方法对23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腹腔镜及超声刀技术施行巨结肠根治术(Soave's术).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58 min.手术出血除1例达20 ml外,均少于5 ml,无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2~16个月,所有患儿排便2~6次/d,无大便失禁或污粪.结论腹腔镜超声刀技术可有效地施行短段型、常见型及长段型巨结肠根治术,近期手术效果与开腹手术无差异,具有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总页数】2页(P376-377)【作者】李成昌;钟军;朱德力;邹焱;徐涛【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医院外科,510120;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医院外科,510120;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医院外科,510120;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医院外科,510120;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医院外科,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相关文献】1.腹腔镜下超声刀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体会 [J], 李苏明;邓伟均;邱培才;雷晓东;章晓路;利民;周志球2.腹腔镜下超声刀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J], 钟军;李成昌;朱德力;邹炎;徐涛3.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汤纪永;纪晓;孙杰;段祥升4.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汤纪永;纪晓;孙杰;段祥升5.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分析 [J], 李修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vae法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腹腔情况,直视下在右侧腹壁下动脉外侧处及脐与耻
骨联合连线中点左侧 2cm 处各穿刺 5mmTrocar,分别
置入操作器械。取头低脚高 15~30°及右侧卧位 15°,
全面探查腹腔,观察及分辨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及
扩张段以上正常肠管,分段点取肠管浆肌层送快速冰
冻切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各段缝线标志。用
西南军医 2013 年 1 月 第 15 卷 第 1 期 Journal of Military Surgeon in Southwest China, Vol. 15, No. 1, Jan., 2013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 Sovae 法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 23 ·
范桂权,彭 强
[摘要] 目的 介绍腹腔镜辅助下改良 Sovae 法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气管插
6~24 月,术后结肠炎 3 例,污粪 2 例。疗效评判参照 Heikkinen 等的评分标准,“优者”为 18 例,“良好”为 8 例,“一
般”为 3 例,“差”为 0 例。 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 Sovae 法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操作安全易行、侵袭少、切
除病变准确彻底、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都有良好疗效。
身 麻 醉 。 患 儿 平 卧 位 ,常 规 消 毒 腹 部 及 会 阴 部 ,铺
巾。经脐上缘约 0.5~1.0cm 切开皮肤约 0.2cm,穿刺
Veress 针,确定进入腹腔后注入 CO2建立气腹,压力维
持 在 10~14mmHg,流 量 2.0L/min,拔 出 Versee 针 ,
5mmTrocar 沿气腹孔穿刺,置入 30°腹腔镜,全面观察
3讨论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症或者希尔施 普龙病(Hirschsprung Disease, HD),主要原因为病变 肠管缺乏神经节细胞,HD 的主要临床表现,在新生儿 期为急性肠梗阻,婴幼儿及儿童为慢性的便秘和腹胀[1]。 为小儿外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居先天性消化 道畸形第2位,约为0.02%,男女发病比率约为 4:1[2]。 近十余年来以巨结肠根治术为主要治疗手段。1995 年 Georgeson 等[4]首次采用腹腔镜辅助下 Sovae 根治 术,在腹腔镜辅助下分段切取活检及分离凝切系膜及 血管,精确地对病变肠管定位,使手术进入腹腔镜引 导下使创伤最小化[6]。联合腹腔镜手术方式,在经典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基础上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从而 进入了微创时代。经过技术改进及完善,腹腔镜辅助 下改良 Sovae 根治术已经成为 HD 的标准术式之一, 具有侵袭少、切除病变准确彻底、出血少、肠功能恢复 快等优点,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扰 素联 合 利 巴韦 林 治疗 丙型 肝 炎护 理 体 会
李 爱 辉
延 缓 肝 硬 化 、 衰竭 和 HC 肝 C的发 生 等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义 。 我 科 近
4 3 03 5 1 ()
酸痛 、 关节痛 、 腹痛 、 腹泻等不 良反应 , f 良反 应多在注射后 2 以 = 不 — 4 h出现 ,4 4 h后消失 , 多随治疗进程 而消失 。发热多为 中等度 2~8 大
[】 2王庆珍 . 论患 者的知 情 同意权 与护 士的告 知义 务Ⅲ. 理学杂 志 ,0 5 1 护 20 ,1
(1:0 2 )4
生等因素有关 , 与年龄 、 性别等关系不大。 32常见的不 良反 应及护理 对策 本组 病例 中 12例在使 用 一 b . 2 2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第 1 左右出现明显的发热 、 周 寒战 、 头痛 、 肉 肌
热 , 般 不超 过 3  ̄ 无 需 特 别 处 理 , 一 9C, 只需 观 察 体 温变 化 高 热 时 予
口服荼普生 降温 。如患者出现腹痛、 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 , 食物 中应 减少粗纤维成 分和易产 气腹胀的成 分如牛奶 、 豆浆 、 淀粉 类甜食 高 等。照顾好患者的 日常生活 , 我们选择在上午 9 1 ~ 0时注射 d 2 一 b干 扰素可使患者在 白天时间度过不 良反应相对剧烈的 6 8 , ~ h 从而保证
参考文献:
31准备工作 .
本组病例在治疗前我们均做到 : 做好心理护理 , 说明
f1 德军 , 1 许 徐瑞平 , 邱振 为 , 慢性 乙型肝炎 干扰 素治疗 前后血 清中 H V 等 B—
DB 定 量 检 测 及 肝 组 织 学 变 化 [/ 肠 病 学 与 肝 脏 病 学 杂 志 ,0 2 11)6 ~ A J. 胃 2 0 ,(1:3
( 乡 医学 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感 染 疾病 科 , 南 卫 辉 新 河 输血后肝 炎 7 %以上是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发病率高 , 0 病 程长 , 后期更易演变为肝炎后肝硬化 , 严重危害人类 健康。 目前干扰 素联合 利巴韦林抗 病毒治疗 被认 为足 治疗慢性 丙型肝炎唯 一有效 的方法。临床及基础研究显示 , 抗病毒治疗对抑制病毒复制 , 减少传 染性 , 改善肝功能状态 , 减轻肝脏 组织病 变 , 提高生 活质量 。 少或 减
岁, 平均 3 . 岁 : 活动性丙型肝炎 1 1 , 6 5 慢性 0 例 慢性活动性丙 型肝炎
合并早期 肝硬化 2 例 1
12方 法 . 使用 a 2 一 b干扰 素 3 0 5 0万 u, 日肌 注 , 1d 以后 0~0 每 共 5。
组病例 中有 3 5例患者在治疗后 2个月左右出现外周血 白细胞数下 降至小于 30 1 ̄ , .x 0 L 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症状 、 体征 , 了解患者其 它如 肝功能 、 V RN HC — A定量 等检测指标 ,并遵 医嘱予升 白胺 等药物 口 服, 配合医生向患者做好解释 , 白细胞下降多为一过性的 。 5例患者 3 均未中断治疗 , 顺利完成全疗程。针对患者肌注次数多密度大, 全疗 程要注射约 11 20针 , 0~ 0 3 我们 对注射部位经常进行 更换 , 循环使用 如臀部肌肉 、三 j 角肌 、 股外侧肌 肉等部位进行肌 注, 本组所有患者无
65.
使用 0 2 【 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需要一定 的经济投 入 ,应先作好 预算 一 以免中途停药 。说明治疗过程 中可能存在 的不 良反应及并发症 , 配 合医生完成疗程及克服治疗中出现的不 良反应 和并发症 。特别说明
干 扰 素疗 效 与治 疗 前 后 转 氨 酸 、 V RN HC — A水 平 、 扰 素 中和 抗 体 产 干
年应 用 d 2 一 b干扰素 联合利 巴韦 林抗病 毒治 疗慢性 丙 型肝 炎 12 3 例, 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晚间休息质 量的提高 , 有利于恢复体力 ; 要求患者在注射前 2 3 不 ~h
要进食 , 早餐进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 , 有利于缓解 消化道 不适感 。通
一
隔 日肌注 , 总疗程 6 1 ~ 2个月 ; 巴市林 片( . 片 )每次 0 3次,, 利 01 / , 3, d
口服 , 总疗 程 6 1 月 ; 程 中有 2例 患 者 每 次 肌 注 均 出 现 高 热 而 ~ 2个 疗 被 迫停 止 治疗 。
2 结 果
12例 患 者 在 注射 第 1周 内 出 现 发 热 、 战 、 痛 、 肉酸 痛 、 2 寒 头 肌 关 节痛 等 不 良反 应 , 需 特别 处 理 , 无 随治 疗 进 程 而 逐 步 消 失 。 5例 患 者 3
11一般资料 .
本组共 l2例 , 中男 8 2 其 8例 , 3 女 4例 ; 年龄 1~ 6 75
过 以上护理措施 , 有患者均顺利度过注射起初的不良反应期 , 所 积极
继 续 进 行 治 疗 。本 组 有 2例 患 者 在 每 次 注 射 后 均 出现 高 热 , 经 我 虽 们 积 极 护 理 仍 反 应 较 重 , 遵 医 嘱 在 治疗 1 半 月 后 中断 治 疗 。本 后 个
பைடு நூலகம்
在用药后 2月左右出现外周血 白细胞下 降f30 1 )经 口服升 白 < .x O L,
胺 等 药 物 后 回 升 , 中 断治 疗 12别 无 1 出现 注 射 部 位 硬 结 。 未 2 例
3 护 理 体 会
例出现 注射部位硬结。经常更换 注射部位还有利于减轻患者局部
肌 肉 痛感 , 利 于 药 物 的 吸 收 , 利 于药 效 更 好 发 挥 。 有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