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暮江吟》精选习题(精品)
泸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

泸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1. 把诗句补充完整,注意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______还坚劲,任尔______风。
2. 江上渔人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解释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往来:______ 但:______ 美:______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舟:______出没:______3. 按课文内容填空(1)红日初升,______;河出伏流,______。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______,百兽震惶;鹰隼试翼,______。
(2)“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句中,“教”的意思是______,“孔明”指的是______(谁)。
(3)学习了《雷锋的故事》一文,我们知道雷锋同志是一个______的人。
(4)《天鹅》一文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4. 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______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____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_____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5. 读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做一做。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诗题为《望洞庭》,是什么时候望洞庭?()(2)诗中“翠”的意思是()(3)诗中“磨”的读音是()(4)“在皓月银辉之下,远远望去,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别致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说的是诗中哪两句的意思?6.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 读一读,回答问题。
顽皮的月亮夜静悄悄的,只有一个月亮。
在黑乎乎的天空玩着。
瞧.今天晚上的月亮多会玩啊!跑到西,跑到东,这顽皮的月亮,真拿他没办法。
(1)请你写出与下列词语的意思相反的词。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起,到“____”终。
以“____”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最后两句中的“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______)(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______)(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______)(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______)[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填空并答题。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
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③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有(_____)(填序号)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外阅读。
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君①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②高且坚,迥③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①君:你。
②阙:宫殿。
③迥:远。
[1]这首诗画“”的句子采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___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2]这首诗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学案(精品)

《暮江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二、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可怜”是真的可怜吗?
2.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四、参考资料
白居易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
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朗读古诗《江上渔者》,完成练习。
[1]把诗句补充完整。
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鲈鱼美。
君看___________,出没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móméi(1)君看一叶舟,出没(_____)风波里。
(2)小明今天没(_____)有去上学,因为他生病了。
sìshì(3)春天来了,大丽花开了,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花园似(_____)的。
(4)他似(_____)乎有一点不高兴。
dàn tán(5)一个弹(_____)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6)他弹(_____)奏的乐曲非常好听。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一填。
《江上渔者》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
反映了_________,唤起人们对的注意。
[5]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诗意写诗句。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沪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古诗三首赏析练习及答案

古诗三首赏析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东临.碣石()⑵水何澹澹..()⑶山岛竦峙..()()⑷星汉..()⑹造化钟...神秀()..灿烂()⑸秋风萧瑟()⑺阴阳...绝顶()()..割昏晓()⑻会当凌⑼水光潋滟..雨亦奇.()..晴方.好()()⑽山色空蒙()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理解:(一)《饮湖上初晴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本诗作者是____朝_______(人名)。
诗歌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相照应。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风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描写作者身处西湖远观雨中山色的美。
暮江吟课文同步习题

暮江吟课文同步习题
一. 解释画线的词,写出题目及诗句的意思,想象情景后画出简笔画。
枫桥夜泊 ( )
月落乌( )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 )对愁眠。
姑苏( )城外寒山寺,
夜半( )钟声到客船。
画在此处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画在此处
暮( )江吟
一道残阳铺( )水中,
半江瑟瑟( )半江红。
可怜( )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 )月似弓。
画在此处
二. 根据古诗填空。
1.《枫桥夜泊》一、二句写的是诗人( )的景色,三四句写的是诗人( )的.声音,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 )的思想感情。
2.《别董大》的一二句写的是诗人( )的景色,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要对朋友( )的,全诗表达了对朋友的( )之情。
3.《暮江吟》一二句写的是( )的景色,三四句写的是( )江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店铺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四年级语文暮江吟
课后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_______。
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之景,带给读者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______、______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________、_______句。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 古诗赏析。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3. 读这首词,按要求答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
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它是一首以______为题材的经典佳作。
[3]这首诗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写出其不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暮江吟》习题
一、基础过关
1.《暮江吟》一二句写的是()的景色,三四句写的是()江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写的是()时候,以()一段时间()()的景色。
二、综合训练
1.默写暮江吟。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三、拓展应用
阅读白居易的《暮江吟①》,完成下列三题。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②真珠即珍珠。
③可怜:指可爱。
1.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略。
2.深秋,日落,夜晚,江上。
二、综合训练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
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3.“可怜”意为可爱。
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
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三、拓展应用
1.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2.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