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知识梳理《念奴娇·赤壁怀古》

合集下载

2021新高考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重点知识复习

2021新高考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重点知识复习

高考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重点知识复习
参考答案
一、重点实词释义
大江东去,浪淘(冲洗,冲刷)尽,千古风流人物(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过去)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谈笑间,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代战船。

)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

人生如梦,一尊(通“樽”,酒杯)还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江月。

二、简明赏析填空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赤壁雄奇壮美的景象,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下片怀古,追忆了英气勃发、功业非凡的英雄周瑜,表达了仰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光阴虚掷、功业未就(功业无成)的思想感情。

全词借古抒怀,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三、略
四、理解式名句默写
1.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7.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9.樯橹灰飞烟灭
10.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1.早生华发
1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

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苏轼是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二、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题目)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情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1、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

“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

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

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

“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14篇必背13念奴娇·赤壁怀古(含原文,译文,理解默写,真题汇编)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14篇必背13念奴娇·赤壁怀古(含原文,译文,理解默写,真题汇编)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归纳整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归纳整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归纳整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

该词描绘了苏轼对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怀念之情,并通过对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英雄壮举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概括来说,这首词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词的起承转合,描述了苏轼以“曾参差,今共济”为引子,回忆起曾经的英雄壮举和辉煌的历史。

苏轼通过描绘赤壁战场的景色,展示了那场战争的壮丽和激烈,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热爱和对过去英雄人物的赞叹之情。

第二部分是词的高潮部分,通过描绘江山如画、乱云飞渡等壮丽景象,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短暂和人事易变的感叹,并以“落红满地不归来”的豪情抒发了对逝去的岁月和英雄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既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赞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传达了深刻的情感。

它以诗意和抒情的方式,深深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

通过研究《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苏轼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以及他对英雄人物和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同时,这首词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不可替代的文化瑰宝。

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章节划分的介绍。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归纳整理这篇长文中,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展开。

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引言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介绍该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接着,解析本文的文章结构,明确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14篇必背13念奴娇·赤壁怀古(含原文,译文,理解默写,真题汇编)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14篇必背13念奴娇·赤壁怀古(含原文,译文,理解默写,真题汇编)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文翻译注释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一作:崩云)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雪:比喻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fā)。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lǔ)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的倒文。

华发:花白的头发。

2021新高考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重点知识复习

2021新高考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重点知识复习

高考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重点知识复习
参考答案
一、重点实词释义
大江东去,浪淘(冲洗,冲刷)尽,千古风流人物(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过去)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谈笑间,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代战船。

)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

人生如梦,一尊(通“樽”,酒杯)还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江月。

二、简明赏析填空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赤壁雄奇壮美的景象,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下片怀古,追忆了英气勃发、功业非凡的英雄周瑜,表达了仰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光阴虚掷、功业未就(功业无成)的思想感情。

全词借古抒怀,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三、略
四、理解式名句默写
1.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7.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9.樯橹灰飞烟灭
10.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1.早生华发
1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知识梳理《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作家、作品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长子。

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

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

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宋徽宗立,赦还。

卒于常州。

追谥文忠。

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

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三、重点字词
1.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2.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3.大江:指长江。

4.淘:冲洗,冲刷。

5.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6.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7.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8.雪:比喻浪花。

9.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10.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11.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12.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13.樯橹(qiáng 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

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14.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1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

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16.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尊:通“樽”,酒杯。

17.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

虏:对敌人的蔑称。

四、整体感知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中执着羽扇头上戴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五、问题探究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回答: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

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

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回答: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3.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
回答:赤壁景观: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回答:这两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6.下阕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
回答: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才华横溢。

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7.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回答: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三是小乔之姐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以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8.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回答: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

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

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9.下阕后五句作者是怎样抒发人生感慨的?
回答:“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热诚向往。

但想到自己头发斑白,空有才华,一事无成,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伤感,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

英雄人物与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所以最后诗人以酒酹月,表现自己的伤感。

10.下阕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回答: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

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

但从全诗主题看,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

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诗人悲观失望的自白。

我们应该更多地体味作者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追求。

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怀。

因此“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是《赤壁怀古》的理趣所在。

11.《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①描绘壮丽之景。

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②刻画豪迈之人。

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抒发壮志豪情。

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七、写作特色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

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

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