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课后提升作业: 三 1.2 燃烧热 能源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课后提升作业十五 3.2.3 pH的应用 新人教版选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课后提升作业十五 3.2.3 pH的应用 新人教版选修4

课后提升作业十五pH的应用(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2016·运城高二检测)下列某种仪器中盛有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甲同学平视读数为nmL,乙同学仰视读数为xmL,丙同学俯视读数为ymL。

若x>n>y,则该仪器是( )A.酸式滴定管B.量筒C.容量瓶D.碱式滴定管【解析】选A。

仰视读数时数值偏大,俯视读数时数值偏小,即小刻度在上,大刻度在下,因此该仪器是滴定管。

又因为盛放的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故应是酸式滴定管。

2.用NaOH滴定pH相同、体积相同的H2SO4、HCl、CH3COOH三种溶液,恰好中和时,所用相同浓度NaOH溶液的体积依次为V1、V2、V3,则这三者的关系是( )A.V1>V2>V3B.V1<V2<V3C.V1=V2>V3D.V1=V2<V3【解析】选D。

强酸完全电离,弱酸部分电离,在pH相同的情况下,即氢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CH3COOH溶液中还有部分CH3COOH未电离,因此反应恰好完成中和时,这三种酸都恰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V3要大一些,而V1和V2相等。

【补偿训练】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下列选项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B.物质的量C.物质的量浓度收D.H+和OH-的物质的量【解析】选D。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就是利用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

3.(2016·泰安高二检测)中和滴定是一种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定量分析方法。

实际工作中也可利用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进行类似的滴定分析,下列有关几种具体的滴定分析(待测液置于锥形瓶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Na2SO3溶液以测量其浓度:滴定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B.利用“Ag++SCN-AgSCN↓”反应,用标准KSCN溶液测量AgNO3溶液浓度时可用Fe(NO3)3作指示剂C.利用“2Fe3++2I-I2+2Fe2+”,用FeCl3溶液测量KI样品中KI的百分含量时,可用淀粉作指示剂D.用标准NaOH溶液测量某盐酸的浓度时,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不恢复时达到滴定终点【解析】选C。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课后提升作业三 1.2 燃烧热 能源 新人教版选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课后提升作业三 1.2 燃烧热 能源 新人教版选修4

课后提升作业三燃烧热能源(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利用太阳能,使燃烧循环使用有如下构思和方案:①2CO22CO+O2;②2H2O2H2+O2;③2N2+6H2O4NH3+3O2;④CO2+2H2O CH4+2O2,实现上述构思和方案的关键是( )A.如何使物质吸收光能转变为其他物质B.寻找催化剂C.利用光能D.利用绿色植物【解析】选A。

通过题中反应不难看出,若要使燃料循环使用,则必须首先研究如何使物质吸收光能转变为其他物质,否则就无法实现燃料的循环使用。

2.(2016·通化高二检测)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ΔH=-110.5 kJ·mol-1B.①的反应热ΔH=221 kJ·mol-1C.0.5 mol稀硫酸与1 mol稀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7.3 kJD.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水,放出57.3 kJ的热量【解析】选C。

碳的燃烧热是指1 mol C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A项错;①的反应热ΔH=-221 kJ·mol-1,B项错;0.5 mol稀硫酸中含有1 mol H+,故0.5 mol稀硫酸与1 mol稀NaOH溶液反应恰好生成1 mol H2O,放出热量为57.3 kJ,C项正确;浓硫酸稀释要放出热量,因此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D项错。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解析】选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练习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练习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基础巩固1下列分别是利用不同能源发电的实例图形,其中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答案:C2化学家借助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和热能,用空气和水作原料成功地合成了氨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合成中所有的电能和热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B.该合成氨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C.空气、水、太阳能均为可再生资源D.断裂N2中的N≡N键会释放出能量答案:C3“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C.生物质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答案:C4下列观点你不赞成的是()A.氢气让人欢喜让人忧B.煤为人类提供能源和化工原料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C.煤气化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潜伏着的无形杀手D.水虽然是取之不尽的,但个别地区存在用水危机解析:A 项中,H 2让人欢喜是由于其为理想能源,让人忧是由于其易燃易爆;B 项中,由于煤作为能源时产生一些污染物,故也埋下了祸根;C 项中,“无形杀手”是基于煤气化的气体是易燃易爆且有毒的气体;D 项中,“水是取之不尽的”是错误认识。

答案:D525 ℃、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1,辛烷的燃烧热为 5 518 kJ·mol -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S O 42-(aq)+Ba 2+(aq)+2OH -BaSO 4(s)+2H 2O(l) ΔH =-57.3 kJ·mol -1B.KOH(aq)+12H 2SO 4(aq)12K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 -1 C.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g) ΔH =-5 518 kJ·mol -1 D.2C 8H 18(l)+25O 2(g)16CO 2(g)+18H 2O(l)ΔH =-5 518 kJ·mol -1解析:A 项,存在离子反应S O 42-(aq)+Ba 2+(aq)BaSO 4(s),其ΔH 不应再是-57.3kJ·mol -1,错误;C 项,水的状态为气态,不属于稳定氧化物,错误;D 项,反应热的数值与辛烷的物质的量不对应,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时提升作业 三 1.2 燃烧热 能源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时提升作业 三 1.2 燃烧热 能源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提升作业三燃烧热能源(4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8·荆州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力、化石燃料、天然铀矿都是一次能源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断开1 mol C-H键要放出415 kJ的能量D.燃煤发电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解析】选A。

一次性能源是指从自然界取得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风力、化石燃料、天然铀矿都是一次能源,选项A正确;放热反应有些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可燃气体点燃反应,选项B错误;化学键的断开需要吸热,选项C错误;因煤炭发电是利用煤炭燃烧产生能量来发电,则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电能,选项D错误。

【补偿训练】下列属于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二次能源的是( )A.煤炭B.核能C.风能D.氢能【解析】选D。

A.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核能为一次能源,不符合题意。

C.风能为一次能源,不符合题意; D.氢能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水可以分解产生氢气,属于二次能源,符合题意。

2.下列图示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选B。

A、物质的燃烧和中和反应均为化学反应,故燃烧热和中和热均为反应热,故A正确;B、能源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一种能源不可能同时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故B错误;C、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得失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D、生物质能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能源,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能源物质统称为生物质能,故生物质能是可再生的新能源,D正确。

3.(2018·马鞍山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生成2 mol水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反应2CO 2(g)2CO(g)+O2(g)的ΔH = +2×283.0 kJ·mol-1C.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D.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解析】选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时提升作业 二 1.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1.2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时提升作业 二 1.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1.2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提升作业二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2018·武汉高二检测)0.096 kg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可放出3147.9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O 2(g)CO2(g) ΔH=-393.49 kJ·mol-1B.C(s)+O 2(g)CO2(g) ΔH=+393.49 kJ·mol-1C.C+O 2CO2ΔH=-393.49 kJ·mol-1D.C(s)+O 2(g)CO(g) ΔH=-393.49 kJ·mol-1【解析】选A。

0.096 kg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3 147.9 kJ的热量,则1 mol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能放出393.49 kJ的热量,所以碳完全燃烧生成CO 2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ΔH =-393.49 kJ·mol-1,所以A正确;B选项是ΔH的符号错了,C选项没有指明物质的状态,D选项的生成物应该是CO2,所以D错。

【补偿训练】1.铍是高效率的火箭材料,燃烧时放出巨大的能量,每千克的铍(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 700 kJ。

则铍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Be+O 2BeO ΔH=-564.3 kJ·mol-1B.Be(s)+O 2(g)BeO(s)ΔH=+564.3 kJ·mol-1C.Be(s)+O 2(g)BeO(s)ΔH=-564.3 kJ·mol-1D.Be(s)+O 2(g)BeO(g) ΔH=-564.3 kJ【解析】选C。

每千克的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 700 kJ,则1 mol 铍即9 g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62700 kJ=564.3 kJ,C正确。

A中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B中反应热的符号错误,D中反应热的单位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时作业3.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时作业3.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课时作业(三) 燃烧热能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B.弱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101 kPa时,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燃烧热、中和热定义的理解,特别是两个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A项中没有确定“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这一条件,所以A项错误。

B项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B项错误。

D项中未限定物质的量是1 mol,所以D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碳和二氧化碳B.1 mol 碳和3 mol 碳C.3 mol 乙炔和1 mol 苯D.淀粉和纤维素【解析】燃烧热是指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故B正确。

D中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表示为(C6H10O5)n,但n不同,燃烧热不同。

【答案】 B3.(2012·辽宁实验中学高二月考)25 ℃、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 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12O2(g)===CO(g)ΔH=-393.5 kJ/molB.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C.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D.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 800 kJ/mol【解析】A中碳未完全燃烧;B中应为放热反应ΔH=-571.6 kJ/mol;C 中H2O应为液态。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提升作业六2.3化学平衡新人教版选修4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提升作业六2.3化学平衡新人教版选修4

课时提升作业(六)化学平衡(2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5·青岛高二检测)14CO 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 2+C 2CO ,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 的粒子有( ) A.14CO 2 B.14CO 2、14CO C.14CO 2、14CO 、14CD.14CO【解析】选C 。

14CO 2与C 反应生成14CO(正反应)的同时,逆反应14CO 的分解(生成14CO 2和14C)也在进行,故平衡混合物中含14C 的粒子有14CO 2、14CO 、14C 。

2.已知450℃时,反应H 2(g)+I 2(g)2HI(g)的K =50,由此推测在450℃时,反应2HI(g)H 2(g)+I 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A.50B.0.02C.100D.无法确定【解析】选B 。

反应H 2(g)+I 2(g)2HI(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1=c 2(HI)c(H 2)·c(I 2);反应2HI(g)H 2(g)+I 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c (H 2)·c(I 2)c 2(HI),所以K 2==0.02。

3.下图是恒温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时浓度不相等【解析】选C。

化学平衡已经建立,其正、逆反应的速率必定相等,A不符合题意;在平衡状态Ⅰ的基础上瞬时增大了反应物浓度,生成物浓度瞬时不变,此时正反应速率瞬时增大,逆反应速率瞬时不变,随后又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B不符合题意;对于平衡状态Ⅰ,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必然减小,显然与所给图示不符,C符合题意;对同一种反应物而言,只要平衡移动,该物质的浓度一定会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 选项B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Zn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5.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解析】 已知X +Y===M +N ΔH >0,说明X 与Y 的总能量低于M 与N 的总能量,A 错误,D 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反应,B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后提升作业三燃烧热能源(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利用太阳能,使燃烧循环使用有如下构思和方案:①2CO22CO+O2;②2H2O2H2+O2;③2N2+6H2O4NH3+3O2;④CO2+2H2O CH4+2O2,实现上述构思和方案的关键是( )A.如何使物质吸收光能转变为其他物质B.寻找催化剂C.利用光能D.利用绿色植物【解析】选A。

通过题中反应不难看出,若要使燃料循环使用,则必须首先研究如何使物质吸收光能转变为其他物质,否则就无法实现燃料的循环使用。

2.(2016·通化高二检测)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ΔH=-110.5 kJ·mol-1B.①的反应热ΔH=221 kJ·mol-1C.0.5 mol稀硫酸与1 mol稀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7.3 kJD.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水,放出57.3 kJ的热量【解析】选C。

碳的燃烧热是指1 mol C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A项错;①的反应热ΔH=-221 kJ·mol-1,B项错;0.5 mol稀硫酸中含有1 mol H+,故0.5 mol稀硫酸与1 mol稀NaOH溶液反应恰好生成1 mol H2O,放出热量为57.3 kJ,C项正确;浓硫酸稀释要放出热量,因此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D项错。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解析】选B。

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常规能源;在利用核能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大量高放射性且周期很长(半衰期为几万甚至几百万年)的核废料会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都是深埋处理,等待技术成熟;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具备了资源丰富,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的特点。

4.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碳和一氧化碳B.1 mol碳和2 mol碳C.3 mol C2H2和1 mol苯D.淀粉和纤维素【解析】选B。

燃烧热是以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量无关,故B正确。

【易错提醒】燃烧热与可燃物物质的量无关,1 mol碳和2 mol碳的燃烧热相同。

5.(2015·海南高考)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2 215 kJ·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 A.55 kJ B.220 kJC.550 kJD.1 108 kJ【解析】选A。

丙烷的分子式是C3H8,1 mol丙烷燃烧会产生4 mol水,则丙烷完全燃烧产生 1.8 g水,消耗丙烷的物质的量是n(C3H8)=n(H2O)=m(H2O)÷M=1.8 g÷18 g·mol-1÷4=0.025 mol,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是Q=2 215 kJ·mol-1×0.025 mol=55.375 kJ,因此大约数值与选项A接近。

6.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566.0 kJ·mol-1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解析】选B。

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中和热必须是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与几元酸、碱无关,故A错误;燃烧热是指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CO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说明1 mol CO燃烧时放出283.0 kJ的能量,反应方程式2CO2(g)2CO(g)+O2(g)中,CO的计量数变成2,所以反应热是其燃烧热的2倍,且是吸收能量,故B正确;吸热反应是指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是否加热无关,故C错误;根据燃烧热的定义,生成的水必须是液态水,故D错误。

【延伸探究】(1)若将A项中的“H2SO4和Ca(OH)2”改为“H2SO4和NaOH”是否正确? 提示:不正确。

中和热必须生成1mol液态水,与酸与碱的种类或物质的量无关。

(2)若将C项改为“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

”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

有的放热反应(如铝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的是( )A.NH3(g)+O2(g)NO(g)+H2O(g) ΔH=-akJ·mol-1B.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bkJ·mol-1C.2CO(g)+O2(g)2CO2(g) ΔH=-ckJ·mol-1D.CH3CH2OH(l)+O2CH3CHO(l)+H2O(l) ΔH=-dkJ·mol-1【解析】选B。

A.氨气中的氢元素对应的水为液态时,才表示燃烧热,A 项错误;B.1 mol葡萄糖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表示葡萄糖的燃烧热,B项正确;C.CO的系数不是1,所以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的2倍,C项错误;D.乙醇生成乙醛的反应不是完全燃烧反应,乙醇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项错误。

8.在101 kPa和298 K时,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有:H2(g)+O2(g)H2O(g) ΔH1=-241.8 kJ·mol-1H2(g)+O2(g)H2O(l) ΔH2=-285.8 kJ·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燃烧生成1 mol H2O(g)时,放出241.8 kJ的热量B.O2前面的表示参加反应的O2的分子数目C.燃烧热是指在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定义的,则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D.1 mol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吸收44 kJ的热量【解析】选B。

由方程式①可知H2燃烧生成1 mol H2O(g)时,放出241.8 kJ的热量;方程式中O2前面的数字仅表示氧气的物质的量;燃烧热是指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如氢元素应转化为液态水;利用题给方程式可知生成1 mol气态水比生成1 mol液态水少放出热量为285.8 kJ-241.8 kJ=44 kJ,即可推知1 mol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吸收44 kJ的热量。

9.(2016·厦门高二检测)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1) ΔH=-5 800 kJ·mol-1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热ΔH=-5 800 kJ·mol-1,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的Δ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C.该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为:25℃、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 800 kJ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 5 800 kJ·mol-1【解析】选D。

根据燃烧热的定义,丁烷的物质的量应为1 mol,故题中方程式不是丁烷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由题中方程式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2 900 kJ·mol-1。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25℃、101 kPa时,1 mol S和2 mol S的燃烧热相等C.由“C(s,石墨)C(s,金刚石),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少【解析】选B。

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2 mol H2O,且反应中有硫酸钡沉淀,也会影响热量的变化,不符合中和热的定义,A 项错误;燃烧热与可燃物的物质的量无关,B项正确;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稳定性更好,C项错误;硫蒸气要放出热量才能变为硫固体,故等量的硫蒸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D项错误。

【补偿训练】(双选)已知在101 kPa下,1 g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热量120.9 kJ。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B.1 mol H2O(l)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H2O(g)具有的能量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D.2 mol H2(g)和1 mol O2(g)具有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2O(g)具有的能量【解析】选C、D。

A项,燃烧热是指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而题中给出的是气态水,故不能得出燃烧热的数据,错误;B项,气态水所具有的能量大于液态水所具有的能量,错误;C项,1 g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热量120.9 kJ,则2 mol氢气燃烧时放热483.6 kJ,正确;D项,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正确。

11.分析下表数据,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己烷的燃烧热约为4 196 kJ·mol-1B.表示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ΔH=-1 559.8 kJ·mol-1C.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D.从上表可以分析得,丁烷气体最不适宜做气体打火机的有机燃料【解析】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