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肿瘤经骶尾部入路切除术13例分析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配合论文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配合【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60-01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临床较成熟的腔镜手术之一,具有切口小,出血少,肠道干扰小,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1]。
2011年4—12月期间,我院利用腹腔镜技术优势经骶尾入路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9例,使低位或者超低位直肠癌的宝肛率明显提高,提高疗效,改善生活品质,近期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56—74,平均年龄63岁;均为临床确诊直肠癌患者,临床诊断明确,并经病例诊断证实,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手术过程顺利。
1.2手术方法1.1.1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脐下切1cm切口建立气腹,插trocar,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
将小肠推向腹腔上方,充分暴露盆腔,向左牵拉乙状结肠,超声刀离断乙状结肠系膜右叶直至盆腔,超声刀离断直肠系膜,游离直肠后方,再将乙状结肠左侧系膜离断直至盆底,与右侧会师。
充分游离乙状结肠下段并保护左右输尿管及血管。
于乙状结肠后方游离出直肠上血管,可吸收钛夹夹闭近端并切断。
沿根部裁剪系膜至腹膜反折15cm乙状结肠,游离此处肠壁备用。
游离直肠两侧,分离切断直肠侧韧带,切开盆底腹膜反折,沿直肠前间隙分离直肠前壁。
充分游离直肠至提肛肌。
彻底止血,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纱布无误,退出腹腔镜器械,缝合trocar切口。
2结果9例患者手术时间2h—3.5h,平均2.5h,手术过程顺利。
术中见肿瘤距肛门最低4cm。
术后病理分别示:直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直肠梭形细胞肿瘤;直肠溃疡型管状腺癌;直肠绒毛管状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
平均住院天数22d,患者术后恢复较好。
3.手术配合3.1术前准备3.1.1术前访视直肠癌患者入院前均存在明显的负性心理,最担心的是手术疗效与疾病的预后[2]。
3.1.2心理护理术前1—2天通过查阅病例和访视患者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介绍手术过程和本院技术优势,降低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对应激严重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能够以平稳心态待术,避免因心理应激剧烈诱发并发症。
直肠类癌15例诊治分析论文

直肠类癌15例诊治分析【关键词】直肠类癌;诊断;治疗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55-01类癌是一种特殊类型肿瘤,起源于肠黏膜隐窝部嗜铬细胞,属apud肿瘤家族中的一种。
直肠类癌相对少见,占直肠肿瘤的1%-2%。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直肠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5例,男8例,女7例,发病年龄23-72岁,平均52岁。
9例因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大便习惯改变行肠镜检查,发现类癌病灶,3例体检时发现,3例因便血症状发现。
病程1个月-25个月,平均约13个月。
均无类癌综合征表现。
1.2 内镜下表现 15例直肠类癌位于距肛缘3-15cm,10例表现为典型黏膜下病变,呈半球状隆起,表面黏膜光滑完整,呈淡黄或充血,实质感;4例表现为宽基息肉样隆起,1例形态类似直肠癌,表面可见糜烂溃疡。
1.3 治疗方法内镜下黏膜切除3例,经肛局部扩大切除7例,3例经腹行直肠部分切除术,2例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性切除。
2 结果本组成功随访14例,随访时间6-112个月,无复发或转移11例,1例术后半年出现肝内转移,2例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术后随访满5年6例,存活4例,5年生存率68%。
3 讨论类癌是一种潜在的恶性肿瘤,如浸润生长,向淋巴及肝脏转移等,但又具有组织分化较好、生长缓慢、临床表现如良性肿瘤、预后较好等特点。
类癌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国外学者报告以阑尾、小肠多见。
国内则以直肠最多,直肠类癌占胃肠道类癌的27.4%[1] 直肠类癌发病年龄多在50-79岁,男性稍多于女性[2],直肠类癌99%发生约齿状线以上的13cm处,而且绝大部分位于8cm以下,前壁多见,起源于黏膜下,多为单发,且一般小于1cm。
直肠类癌早期常无症状,患者就诊时往往可以没有任何不适感,多为其他肠道病变检查时偶然发现,当病变侵及黏膜即可造成黏膜的溃疡、出血和合并感染,由于出血和感染性分泌物刺激直肠,临床上可出现便血、黏液便、粪便变形、便秘和排便不尽感等,类似直肠癌的表现。
经骶尾部途径直肠良恶性肿瘤切除术20例体会

例 ;年龄 45~72岁 ,平均 60岁 ;直肠 管状 腺瘤 7 例 ,管 状 绒 毛状 腺 瘤 5例 ,绒 毛 状 腺 瘤 5例 ,直 肠 腺 瘤 饼 恶 变 3例 。肿 瘤 下 界距 肛 口距 离 为 4~ 10cm。2例 腺瘤 伴有 Ⅱ ~Ⅲ级 不典 型增生 ,肿 瘤直 径 2~5cm,蒂 宽 。3例 恶性 肿瘤 均 为腺 瘤 饼癌 变 , 周 围组 织 均 未 浸 润 。所 有 病 例 手 术 前 均行 直肠 镜 或 乙状 结肠 镜检查 ,病理诊 断 明确 。
云南医药 2010年第 3l卷第 3期
以减 少手 术 野 污 染 和骶 前 感染 机 会 ,术 后禁 食 和 胃肠 减压 3d,取侧 卧位 避免压 迫伤 口,第 4d开 始 进食后每晚服石腊油 30ml,以润滑大便 ,减少排 便 时对吻合 口的损 伤 。
diography versus eonventienal radiography in chest imaging … . AJR, 2000, 174: 175.
[3]刘倍蒂 .胸部创伤的 X线和 cT诊断价值分析lJ1.南通 医学 院 学 报 ,2003,23:1O0.
[4]祁 吉 ,高野 正雄 .计 算机 x线摄影【M】.北 京 :北京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1997,46:52—56.
经 骶 尾 部 直 肠 肿 瘤 切 除 术 开 始 年 代较 早 ,那 时 不 主 张切 断肛 门外 括 约 肌 ,在 直 视 下 行 肿 瘤 局 部 切 除 ,这 样 不 便 于 术 中显 露 和切 除 病 变 部 位 , 随 着 对肛 门 外括 约 肌 的重 新 认 识 , 肯定 了 括 约 肌 切 断 后重 建 ,术 后 排 便 控 制 功 能 得 以恢 复 ,使 经 骶尾手术 的适应症扩大 ,术 中显露更佳。我院 自 2002年 以来 应用 此 手 术 治 疗 中 下段 直 肠 良恶性 肿 瘤 20例 ,效果较 好 ,现报 告 如下 。
直肠癌miles术的手术笔记

Miles术的手术笔记太和县中医院手术室崔辉一、病历介绍:病人姓名:李某某性别:男年龄:65岁系腹痛、大便带血半年余入院辅助检查:大便潜血实验阳性,电子结肠镜检显示直肠距离肛缘5厘米处见一环腔有约三分之二不规那么的溃疡物。
诊断:直肠恶性肿瘤拟施手术名称: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即Miles术二、应用解剖:直肠:直肠是大肠的结尾,肛缘起向上全长10—15厘米,周围多脂肪,位于膀胱和生殖器官的反面。
上端平第3骶椎处接乙状结肠,沿骶骨与尾骨前面下行,穿盆膈终于肛门,二者以盆膈为界。
直肠并非直,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一是凸向后的弯曲称骶曲,距肛门7---8厘米;一是凸向前的弯曲称会阴曲,距肛门3---5厘米。
直肠与小骨盆腔脏器的毗邻关系男女不同,男性直肠的前面有膀胱、前列腺和精囊腺;女性那么有子宫和阴道。
因此临床指诊时经肛门可触查前列腺和精囊腺或子宫和阴道等。
三、手术适应症:Miles术的适应症:1. 肛管和肛门周围恶性肿瘤。
2. 直肠低位癌,肿瘤下缘距离齿线6厘米之内的(如肿瘤分化低,局部浸润深,可延长到8厘米之内)且无远距离转移者。
四、术前预备1.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客观介绍手术成效、并发症,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熟悉,主动配合各项医治方法;有条件时让病人与已同意Miles手术的康复患者交流,排除顾虑,减轻心理负担,同时给病人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维持情绪稳固2.病人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切口为二类切口,手术类别为器官切除手术,手术时刻可能超过三小时3.术前依照手术核查表行三方核查4特殊物品预备:长电刀头、超声刀、温盐水、碘伏小纱布、凡士林纱布、石蜡油、凝胶体位垫、截石位腿架架、月牙凳等等。
5.待病人成立好麻醉后,协助医生摆放截石位:在摆放截石位时,支腿架外侧要垫上软垫或啫喱垫,腿架不宜太高,应与大腿在仰卧曲髋时的高度相等,腿架应拖在小腿肌肉饱满的部位,与小腿平行,双下肢分开约80°—90°,以幸免对腘窝的直接压迫,同时躲开了对腓骨的挤压,有利于幸免腓总神经及肌肉韧带的损伤。
经骶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11例临床分析

[ 文章编 号]10 —2 0 20 ) 40 0 -2 0 020 ・
经 骶 直肠 肿 瘤 局 部 切 除 术 1 临床 分 析 1例
邓 军, 田怀 杲 , 郭 伟
[ 摘要 ] 目的: 探讨经骶直肠肿瘤局部切 除术 的适 应证 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1 例直肠 良、 1 恶性 肿瘤行 经骶局 部切除术 的临 床资料 。结果 :1 1 例术 中顺利 , 后未发生吻合 口漏 、 术 肛门失禁 ; 5例恶 性肿瘤 切缘 阴性 , 后随访 2— 4个月 , 术 2 均未 发生局 部 转移 和复发 。结论 :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 的前提 下 , 经骶行局部切 除术 治疗早期直肠癌可获得理 想效果 。 [ 关键词 ]直肠肿瘤 ; 直肠疾病/ 外科手术 ; 经骶骨入路
[ e od ]rc l epamsr tl i ae srey t nsca a poc K yw rs et ols ; ca ds ss ugr; asarl p rah an e e / r
随着 临床 医生 对直 肠癌 生 物学特 性 的深入 认 识
腺 瘤 1例 ; 性 肿 瘤 5例 , 中腺 瘤 恶 变 3例 , 癌 恶 其 腺 2例 。 5例恶 性肿 瘤均 未 累及 肌层 ( ) 组织 分 化 T期 , 程 度均 为 中 、 分 化 。5例 恶 性 肿 瘤 术 后 辅 以放 疗 高 和 化疗 。本 组手 术患 者术 前 均经 病理 诊断 。 12 手术 方 法 . 术前 经 充分 的肠 道 准备 , 采用 持续 硬 膜外麻 醉 。折 刀 俯 卧位 即 Jknf 位 , 骶 尾 ek i e体 从 关 节上方 3~ m 向下至 肛缘 作一 正 中或 稍偏一 侧 4c 直切 口, 依次 切 开 直肠 后 壁外 组 织 。上 端 最 高 可 以 切 除尾 骨及第 5骶 骨 , 端 视 手 术需 要 切 开部 分 乃 下 至全 部肛 门括 约 肌 以及 耻 骨直 肠 肌 , 组 肌 肉分 别 各 标记 。用 手 指 自肛 门插 入 明确 病 变 位 置 , 据 病 变 根 的部 位 、 大小 、 围和 性质 决定 实施 直肠 壁 部分切 除 范 或 直 肠节段 切 除 , 后 吻合 修复 直肠 腔 , 最 缝合 修复 被 切开 的各 组肛 门括 约 肌与 耻骨 直肠 肌 。直肠 后侧 放
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切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 关键 词】 腹腔镜 ; 括约肌 间超低位 直肠 前切除术 ; 直肠癌 ; 保肛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5 . 3 7 文献标识 : B 文章编号 : 1 0 0 9—6 6 0 4 ( 2 0 1 3 ) 1 2—1 1 3 7— 0 3
The Va l ue of La par os c o py Com bi ne d wi t h S ac r a l Co cc yg e a l Ap pr oa c h i n Sph i nc t e r - pr e s e r v i ng Sur g e r y f or Ul t r a・ l o w Re c t al
中 国微 创 外 科 杂 志 2 0 1 3年 1 2月 第 1 3卷 第 l 2期
C h i n J Mi n I n v S u r g , D e c e m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3 . N o . 1 2
・
11 3 7・
争 鸣 园 地 ・
距肛 门 2 . 6~ 4 . 2 c m, 平均 3 . 9 c m, 瘤体直径 2 . 5~ 3 . 7 a m, 平均 3 . 2 c m。术 中均 未 发 生 严 重 并 发 症 和 手 术 死 亡 , 无中转开腹 。 手术 时间 1 2 0~2 2 0 mi n , 平均 1 8 5 m i n 。术 中 出血 4 O一1 1 0 m l , 平均 8 0 m l 。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 1 6~ 6 0 h , 平均4 6 h 。术 后 排 便 次 数 3~ 5次/ d 。无 吻 合 口漏 发 生 。骶 尾 部 切 口感 染 3例 。 术 后 病 理 T N M分期 : I 期 2例 , ⅡA 期 9例 , ⅡB期 1 5例 , Ⅲ期 9
经骶尾途径行直肠手术20例临床分析

· 60 ·
实用 临床 医学 2012年 第 13卷 第 8期 Practical icalMedicine,2012,Vol 13。No 8
3 讨 论
目前 直 肠 肿 瘤 的 局部 切 除 Et益 受 到 人们 的重 视 ,但 实 际开 展并 不多 。腹膜 反折 以下 直肠肿 瘤 ,经 骶尾 入 路 切 除术 ,如果 适 应证 选 择 得 当 ,具 有 手术 范 围小 、创 伤 小 、术 野 显 露 好 、直视 下 操 作 、较 为安 全 可靠 等 优 点 ,还 能 最 大 限度 地 保 存 排 便 机 能 ,是 较理 想 的手术 方法 。 3.1 选 择合 适 的手术 适应 证
2 结 果
本组 2O例 直肠 中下 段肿 瘤 病 例均 成 功 经骶 尾 途 径切 除 ,无 手术 死 亡 病例 。所 有 病 例术 后 均 得 到 随 访 ,随访 时 间 6个 月~5年 。术后 病 理诊 断与 术前 检 查均相 符 。恶性 肿瘤病 例病 理检查 切缘 未见 癌肿 累及 ,未 见周 围淋 巴结转 移 。本组 20例 无肛 门失禁 病 例 ,全部 控 便 功能 良好 。术后 2例 患者 出现 切 口 感 染 ,1例 局 部 引 流 后 愈 合 ,另 1例 形 成 直 肠 皮 肤 瘘 ,后 行瘘 道切 除术痊 愈 。直肠 癌病 例 中 1例术 后 2 年 半 局 部 复 发 ,再 行 Mils术 根 治 ,其余 病 例 未 见 复 发
关 键 词 :直:R575.1
文献标 志码:A
文章 编 号:1009—8194(2012)08—0059—02
直肠 中下段 肿瘤 性 疾 病 ,如 果 采用 经 腹 部 或经 肛 门途径 的切 除术 .不 但 手 术 创 伤 较 大 ,而 且 肛 门 手术 显露 局 限而使 手术 十分 困难 。经 骶部 途径 的手 术 方 式 能获 得 良好 的手 术 显 露 ,且 手 术创 伤 小 、风 险 低 。同 时可 保 留患 者 肛 门及 功 能 ,提 高患 者 生 活 质 量[1]。选 择合适 的病例 ,骶尾 部入路 手 术会取 得 不 亚 于传 统 手 术 的疗 效 。2000年 1月 至 2010年 12 月 ,景 德 镇 市第 一 人 民 医 院 胃肠 外 科 对 20例 中 下 段 直 肠肿 瘤 行经 骶尾 途 径局 部 切 除术 ,效 果 较 为 满 意 ,报告 如下 。
成人骶尾部囊肿15例的诊断与治疗

成人骶尾部囊肿15例的诊断与治疗
王晖;甘建琛;张珅;所荣增;张作兴
【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4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骶尾部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骶尾部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经骶尾部切除12例,经腹骶联合切除3例.其中1例恶变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成人骶尾部囊肿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常误诊.彻底切除病灶可以预防复发和可能发生的恶变,手术路径可选择经骶尾或腹骶联合切除.
【总页数】2页(P444-445)
【作者】王晖;甘建琛;张珅;所荣增;张作兴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肛肠外科,天津,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肛肠外科,天津,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肛肠外科,天津,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肛肠外科,天津,300211;天津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天津,3001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1
【相关文献】
1.成人骶尾部表皮样囊肿2例 [J], 李瑞峰;焦建民;宋文棉
2.骶尾部囊肿53例的诊断与治疗 [J], 喻健
3.经骶尾部入路治疗成人骶尾部囊肿 [J], 刘琴远;胡阶林;俞寇东;胡铙;朱共元
4.骶尾部囊肿13例的诊断与治疗 [J], 郜士伟;喻健;庞超英
5.骶尾部藏毛囊肿和窦的诊断与治疗 [J], 杨玉岚;翟桂芝;王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 用 颞 肌外 修 补术 较 多 ,颞 肌 外 修 补 由 量 不穿 透 脑 膜 ,避 免 造成 脑 组 织 损 伤 或
塑 型在 颅 骨 成 型术 中的 应 用 [J].中华 神 经
于省 去 了 分 离颞 肌 的 步 骤 ,具 有 操 作 简 出血 。如 果 出现 上 述情 况 ,应 严 密 止血 , 外 科 杂 志 .2005.21:252.
不 相 同 。 近几 年 临 床 上 使 用最 为 广 泛 修 补手 术 难 度 会 增 大 ,也 会 有 一些 并 发 症 . 2010,26:461—462.
补 的 材料 是 数 字 化 电 脑 成 型钛 板 。采 用 如 术 后 多 数 病 人 会 有 张 口疼 痛 的 现 象 。 2 张 曙光 。潘 天 鸿 ,周 金 方 .颞 肌 外 钛 网修 补
面 积 大 于 3cmx3cm 的 颅 骨 缺 损 病 人 都 修补 ,可 以做 到充 分 解 剖 复 位 ,钛 板 完 全 再 出 现类 似 并 发症 。
需要 行 颅 骨修 补 术 。修 补 时 间在 第 1次 置 于骨 窗 缘 ,更 接 近 电 脑 成 型 的结 构 .钛
手 术 后 的 3 ̄6月 左 右 ,感 染病 人 应 在 伤 板 完全 没 有 张 力 ,固定 更 加 牢 固 ,不 易 突
便 、手 术 时 间 短 、分 离 层 次 简 单 、创 伤 小 并 取小 片筋 膜 缝 合修 补硬 脑 膜 ,破 损 范 的 特点 四。笔 者 认 为 ,虽然 颞 肌 外 修 补有 围较 大 的 可 用人 工 脑 膜 修 补 ,防 止 出现 上 述优 点 ,但 是也 存 在 许 多 弊 端 ,如 没 有 脑脊 液 漏 。颞 肌 缝 合要 严 密 并 使 颞 肌充
· 诊 治分 析 ·
直肠肿瘤经骶尾部人路切 除术 1 3例分析
袁 小建 苏 志伟
直 肠 中 下段 疾 病 ,倘 若采 用 经 腹 部
尾 关 节 稍左 上 方 (约 骶 4、5之 间)弧 形 切
4 Sakamoto S,Eguchi K ,Kiura Y ,et a1.CT per-
综 合 症 ”,此 时 脑 血 流 速 度 降 低 ,以 缺 损 并 发 症 。因此 笔者 认 为 。颞 肌 下 修补 虽 然
fuseion imaging in the syndrome of the
目前 临 床 上额 颞 部 颅 骨修 补分 为颈 分 离 到颞 鳞 部 时 要 求 沿 骨 窗缘 逆 行 分 离 2010,31:58—59.
肌外 和 颞 肌 下修 补 两 种 。 根据 文献 报 道 颢 肌 ,找 到颞 肌与 硬 脑 膜 的 分 界 ,注 意 尽 6 郭 永 川 .索 新 .郭 宏 川 .颅 骨 修 复体 数 字 化
[收 稿 日期 :2010—04—07] (编 辑 :李 谷 )
做 到解 剖 复 位 ,由于 颞 肌 受 压 ,容 易 导致 分 张 开 固定 ,防 止颞 肌 皱 缩 。本 组 病 例 中
颞 肌萎 缩 ,同 时钛 板 由于 颞 肌嵌 顿 ,张力 有 一 例 出 现 迟发 性 出血 ,考 虑 为硬 脑 膜
同侧 和 对 侧 脑血 流 明显 提 高 [41、恢 复 良
本 组 病 例 均 采 用 颞 肌 下修 补 ,术 中 5 贾 作 .陈 巍 ,何 晓东 .颅 脑损 伤 术 后 颅 骨 缺
好 。故 应 该 提倡 早 期 颅骨 修 补 。
操 作 应 轻柔 仔 细 ,止 血 要 求 严 密 ,同时 在 损 早 期 修 补 临 床 分 析 [J].医药 论 坛 杂 志 ,
侧 明 显 。Sakamoto等 利 用 CT灌 注 成 像 手 术 步 骤增 加 .但 是 并 不 会增 加手 术 的
sinking skin flap before and after cranio—
技术 观 察 到 颅 骨 缺损 患 者 修 补 术后 缺 损 并 发 症 。
plasty[J].Clin Neurosurg,2006,108:583.
较 为 简单 的覆 盖 式 修 补法 ,具 有 操 作 简 但 是 据 笔 者 观察 .上 述 症状 一 般 在 10天 额 颞 区 颅 骨 缺 损 [J].临 床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
便 、手 术 时 间短 、外 表 美观 等优 点 。 因 此 到 半 月 左 右 随 着 切 口 的 愈 合 会 自动 消
浙江 创 伤 外科 2010年 10月 第 15卷 第 5期 ZH J J Traumatic,October 2010,Vo1.15,No.5
3 讨 论
过 高 ,容 易 突 出或 者 松 动 , 切 口容 易 裂 穿 透 损 伤或 者 分 离 过 程 中 硬脑 膜 牵 拉 过
一 般认 为年 龄 在 6~70岁 之 间 .缺 损 开 ,导 致 钛板 外 露 。因此 笔 者 采 用颢 肌 下 多 引起 ,在 以 后 的病 例 中加 强 了 防 范 ,未
参 考 文献
口愈 合后 6月 ~12月左 右 修 补 为宜 日。手 出或 者 松 动 。 颞 肌贴 敷 于头 皮 下 和 钛 板 1 林 琳 ,张 永 辉 ,昝 向 阳 ,等 .颞 肌外 钛 网修 补
术 方 法根 据 材 料 使 用 的 不 同 .方 法 也 各 外 ,使 头 颅 外 表 更 美 观 ,当 然 颢 肌 下 修 颅 骨 缺 损 37例 [J].中华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
2007,4:43—45.
3 王 忠 诚 ,主编 .临 床 神 经外 科 手 术 学 [M ].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 临 床上 得 到 广泛 应 用 。
失 。没 有 1例 出现 张 口受 限 的后 遗 症 。本
京 :北 京 科 学 出 版社 .2000.409--410.
颅 骨 缺 损 患 者容 易 出现 “皮瓣 凹 陷 组 病 例 没有 1例 出现 感 染 、脑脊 液 漏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