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表现二:谋求政治大国
1956年加入联合国; 70年代以后,日本以加强 “防卫”为名,大力发展 军事力量。20世纪末,日 本的军费开支仅次于美国 ,位居世界第二。日本军 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 器装备,还在“国际合作 ”的名义下屡次向国外派 军。
2016-2017年日本成功跻身安理会成非 常任理事国
高福利的优点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 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高福利的弊端
财政借贷和赤字增加
观念危机,滋生社会惰性
福利移民增加矛盾
过度高福利
影响社会社产
想一想?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能解决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吗? • 社会福利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有优 点也有弊端,可以缓和阶级矛盾,但是不可 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阶段 政治联合
启示1
结合以上内容,分析战后欧洲 发展的趋势。你有何启示?
趋势:欧洲由分裂走向联合,由 对抗走向合作。 启示:合作共赢
二、美国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所占世界的比重(%)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工业生产 对外贸易 黄金储备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启示3 结合战后日本崛起原因,用一 句话说出你的感受是什么?
感受:和平发展 …
活动探究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给我国实现 “中国梦”的启示有哪些?
•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
• 2.进一步深化改革 ,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 3.积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等;
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 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 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2016届一轮复习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经营者革命”——企业管理专业化
(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 过程的日益复杂,对企业经营者提出更高要求。 (2)表现: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经 营企业,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 控制力下降。 (3)作用: ①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②改变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 现了“新中间阶层”。 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答案】否。(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 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3) 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 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 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 (6分) 【答案】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6分) 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 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 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 长的局面。
(4)产业结构调整—— A.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含义: 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 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发 展,成为当代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原因:(1)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2)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 多样化,推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B.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主要方式: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典型国家 是英法德)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日本) ③扩大政府开支大力投资科研与教育、政府 直接采购、广泛补贴出口以及利用税收、财政、 和金融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美国) 评价: ①利: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生产和技术改造社会化,能容纳更大的生产力发 展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 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②弊: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 下的弊端。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苏联东欧第37课 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岳麓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苏联东欧第37课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二战后,日本教育经费在政府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90年代有30%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这说明日本( )A、大力扶植私人企业B、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C、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D、十分重视教育【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社会改革B、适当的经济政策C、美国扶持D、朝鲜战争的爆发【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以为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 )A、争取美国的援助B、引进科学技术C、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46年丘吉尔曾说:“重建欧洲大家庭,或尽我们所能地给它提供一个机构,使欧洲大家庭得以在和平、安全和自由中安居。
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
20世纪90年代,丘吉尔这一愿望得以实现的组织是( )A、欧洲共同体B、欧洲联盟C、亚太经合组织D、联合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时政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
漫画中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
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美国( )A、制造慕尼黑阴谋B、出台马歇尔计划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指挥“联合国军”侵略朝鲜【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通过让出部分国家主权,进行国家间的联合,达成区域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是一项重大尝试。
二战后,这一“尝试”的典型事例是( )A、北约B、华约C、欧洲联盟D、独立国家联合体【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一现象直接来自于( )A、欧共体的组建B、欧盟的成立C、欧盟的扩张D、欧元的发行【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A、社会改革B、适当的经济政策C、美国扶持D、朝鲜战争的爆发【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第10课 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你从下图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三、日本的崛起
1.原因
(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 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 需要,开始扶植日本。 (3)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 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日本 日
相 对 独 立 外 交
检 测 题
A ) 1.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的创始成员国有( ①英 国 ②法 国 ③希 腊 ④联邦德国 ⑤西班牙 ⑥意大利 ⑦葡萄牙 ⑧荷 兰 ⑨比利时 ⑩卢森堡 A. ②④⑥⑧⑨⑩ B. ①③⑤⑦⑧⑨ C. ①③④⑤⑦⑧ D. ②③④⑥⑧⑩
2. 欧洲联盟正式诞生于( D ) A. 1967年 B. 1990年 C. 1991年
(一)欧洲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示意图
法国 联邦德国 意大利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1952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国签 署《马斯特里 赫特条约》
1993年 欧洲 联盟
英国 丹麦 爱尔兰 希腊 西班牙 葡萄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65年和1993年美国与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西欧 16% 其他 49% 美国 35%
第一季度 其他 第二季度 46% 第三季度
西欧 27% 美国 27%
1965年
1993年
欧盟的作用及影响:
1.
2.
对成员国:欧盟在经济上、政治上 的密切合作,有利于成员国经济发 展和国家安全防务,也有利于提高 成员国国际地位。 对世界格局:使欧洲朝着经济政治 一体化目标迈进一大步,欧盟成为 世界多极力量中的重要一极,作为 当今世界最大经济体,进一步促进 经济全球化趋势。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PPT3 图文

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 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 ➢ 特点: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 原因: ➢ (1)客观原因: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西欧资本
主义国家大量援助。 ➢ (2)主观原因: ➢ ①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
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 ➢ ②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 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 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作用: ➢ (1)政治上: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 步调一致。 ➢ (2)经济上: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 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 欧洲联合的目的:为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 经济的发展,应对美、苏两个大国。
东 芝(家电) 索 尼(电子) 松 下(家电) 佳 能(数码) 夏 普(家电)
丰 田(汽车) 凌 志(汽车) 本 田(汽车) 精 工(手表) 西铁城(手表)
建设在海上的日本机场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本土资源相对 匮乏。国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4个大岛和6848个小岛 组成,东西宽300公里,南北长3500公里。境内多山,海岸线全 长33889公里。
➢至2007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总
欧洲联盟(欧盟 European Union)扩张
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 ➢5月9日为“欧洲日”。
➢宗旨: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 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 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 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 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 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当代西方史学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有哪些?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共同原因: 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 ②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 培养人才; ③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借鉴(启示): 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
在北京大学演讲
请你把《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与他 这段话结合起来探究: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基本概况怎样?
经济发展主要原因有哪些?你知道日本名列世
界前列的生产领域都有哪些吗?
1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基本概况:
①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持续高速发展,发展速 度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经济水平仅次于美国,成为 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重建后的柏林
战后的柏林街头 重建柏林
战重后,建一后片的废广墟的岛广岛
1
2
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 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重点: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 意义。
3
阅读思考
1、二战后西欧经济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 美国为什么要大力援助西欧?
22
原因 欧洲的联合 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 表现
西欧走向联合:欧共体
欧盟
经济迅速发展 日本的崛起
原因 概况
国际地位提高和政治欲望的膨胀
23
1、现在,很多欧洲人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 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 变的标志是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大国崛起》则认为战后的改革为日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成为现代日本的全新起点。日本经济在这个基础上迅速起飞,很快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九十年代,进入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原因(1)社会经济改革;(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3)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二、日本经济的发展
图三:二战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图四:
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组速发展。图三展示了战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持续高速飙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二号经济大国;图四显示日本在战后二十年多年里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位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榜首。
885
426
钢产量(亿吨)
270.3
117.O
汽车产量(万辆)
9 36.4
824.4
水泥产量(万吨)
11120.3
6405.6
表一欧共体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美国呈下降趋势。
表二1970年西欧在黄金外汇储备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美国,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的演讲中曾说:“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的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和经济潜力方面来考虑时,就可以看到,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所以现在我们有了三个力量中心——美国、西欧和日本。要注意: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导学案2013.3.12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第二课时充要条件填一填1.p⇔q.此时,我们说,p 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2.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结果只有四种: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一)从逻辑关系上看,(1)若p⇒q,但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若p⇒q,但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4)若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二)从集合的观点看,设集合A ={x |x 满足条件p },B ={x |x 满足条件q } (1)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4)若A ⊆B ,且⊆A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判一判1.“b =0(√)解析:当b =0时,f (x )=ax 2+c 是偶函数;当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是偶函数时,对称轴x =-b2a=0,得b =0.故是充要条件.2.“x >0,y >0”是“xy >0”的充要条件.(×)解析:x >0,y >0⇒xy >0,但由xy >0得x 、y 同正或者同负,即xy >0⇒x >0,y >0,所以前者是后者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错误.3.“a >b ”是“q :a +c >b +c ”的充要条件.(√)解析:由不等式的加法法则知正确.4.⎩⎪⎨⎪⎧ x 1>3,x 2>3是⎩⎪⎨⎪⎧x 1+x 2>6,x 1x 2>9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解析:由⎩⎨⎧ x 1>3,x 2>3及不等式的性质,可得⎩⎨⎧ x 1+x 2>6,x 1x 2>9成立.但由⎩⎨⎧x 1+x 2>6,x 1x 2>9⇒⎩⎨⎧x 1>3,x 2>3.如x 1=1,x 2=10满足⎩⎪⎨⎪⎧ x 1+x 2>6,x 1x 2>9,但不满足⎩⎪⎨⎪⎧x 1>3,x 2>3,故应为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错误.5.已知直线a ,b ,平面α,β,且a ⊥α,b ⊂β,则“a ⊥b ”是“α∥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a ⊥α,若α∥β,则 a ⊥β.又b ⊂β,所以a ⊥b 成立.而a ⊥b ,显然不能推出α∥β,所以“a ⊥b ”是“α∥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错误.6.“a =3”是“直线ax +3y =0平行于直线x +y =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解析:若a =3,则ax +3y =0即为x +y =0与直线x +y =1平行,反之若ax +3y =0与x+y =1平行,则-a3=-1,a =3,所以“a =3”是“直线ax +3y =0平行于直线x +y =1”的充要条件,故错误.7.“a>b”是“2a>2b”的充要条件.(√)解析:∵y=2x在R上是增函数,∴a>b⇔2a>2b.8.“a=b”是“lg a=lg 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当a=b≤0,故错误.1.符号“⇔提示:“⇔”表示“等价”.如“A与B等价”指的是“如果A,那么B”,同时有“如果B,那么A”,或者说“从A推出B”,同时可“从B推出A”.2.p的充要条件是q与p是q的充要条件一样么?提示:从充要性来说一样,但“p的充要条件是q”的充分性是q⇒p,而“p是q的充要条件”的充分性是p⇒q.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有哪些?提示:(1)定义法: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判断由已知和结论构成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亦同命题真假的判定方法.(2)等价转化法:利用p⇒q与綈q⇒綈p,q⇒p与綈p⇒綈q,p⇔q与綈q⇔綈p的等价关系.(3)集合法:即判断满足条件的对象构成的集合与满足结论的对象构成的集合之间的关系.当所要研究的p,q含有变量,即涉及方程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或者与集合有关或所描述的对象可以用集合表示时,可以借助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利用Venn图或数轴解题.(4)特殊值法:对于选择题,可以取特殊值来验证充分性或必要性不成立,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证明题.思考感悟:1.{a n }是首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公比为q ,则“q <0”是“对任意的正整数n ,a 2n +1+a 2n <0”的( )A .充要条件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a 2n -1+a 2n <0⇔a 1(q 2n -2+q 2n -1)<0⇔q 2(n -1)(q +1)<0⇔q ∈(-∞,-1),故“q <0”是“对任意的正整数n ,a 2n -1+a 2n <0”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C.答案:C2.“lg x >lg y ”是“10x >10y >1”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lg x >lg y ⇒x >y >0⇒10x >10y >1,充分性成立;10x >10y >1⇒x >y >0⇒lg x >lg y ,必要性成立,则“lg x >lg y ”是“10x >10y >1”的充要条件.故选C.答案:C3.四个条件中,使a >b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________. (1)a >b +1 (2)a >b -1 (3)a 2>b 2 (4)a 3>b 3解析:(1)a >b +1能够推出a >b ,a >b 不能推出a >b +1,是; (2)a >b -1不能够推出a >b ,不是; (3)a 2>b 2不能够推出a >b ,不是;(4)a 3>b 3能够推出a >b ,a >b 也能推出a 3>b 3,不是. 答案:(1)4.下列三个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若A 是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綈B 也是綈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②“⎩⎪⎨⎪⎧a >0Δ=b 2-4ac ≤0”是“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为R ”的充要条件; ③“x ≠1”是“x 2≠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知①②正确.对于③,若x =-1,则x 2=1,充分性不成立,故③错误.故填①②. 答案:①②1.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因为A ={1,a },B ={1,2,3},若a =3,则A ={1,3},所以A ⊆B ,所以a =3⇒A ⊆B ;若A ⊆B ,则a =2或a =3,所以A ⊆B ⇒ a =3,所以“a =3”是“A ⊆B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答案:A2.“cos α=-32”是“α=2k π+5π6,k ∈Z ”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当α=2k π+5π6,k ∈Z 时,cos α=-32;反过来,若cos α=-32,则α=2k π+5π6或α=2k π+7π6,k ∈Z .所以“cos α=-32”是“α=2k π+5π6,k ∈Z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A3.设{a n }是等比数列,则“a 1<a 2<a 3”是“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解析:由题可知,若a 1<a 2<a 3,即⎩⎪⎨⎪⎧a 1<a 1q ,a 1q <a 1q 2,当a 1>0时,解得q >1,此时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当a 1<0时,解得0<q <1,此时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反之,若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则a 1<a 2<a 3成立,所以“a 1<a 2<a 3”是“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的充要条件.4.“a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由两直线平行,可得⎩⎪⎨⎪⎧a (a -2)=3×1,a ×1≠3×1,解得a =-1;当a =-1时,两直线的方程分别为x -3y -3=0和x -3y +1=0,可知两直线平行.故“a =-1”是“直线ax +3y +3=0与直线x +(a -2)y +1=0平行”的充要条件.答案:C5.函数f (x )=(a +1)tan 2x +3sin x +a 2-3a -4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A .a =4 B .a =-1C .a =4或a =-1D .a ∈R解析: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x ⎪⎪x ≠π2+k π,k ∈Z ,该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f (x )为奇函数且0∈A , ∴f (0)=0,即a 2-3a -4=0, ∴a =4或a =-1,当a =-1时,易证f (x )=3sin x (x ∈A )是奇函数; 当a =4时,f (x )=5tan 2x +3sin x (x ∈A ),这时f ⎝⎛⎭⎫-π4=5-322,f ⎝⎛⎭⎫π4=5+322, ∴f ⎝⎛⎭⎫-π4≠f ⎝⎛⎭⎫π4,f ⎝⎛⎭⎫-π4≠-f ⎝⎛⎭⎫π4. ∴f (x )=5tan 2x +3sin x (x ∈A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不合题意, ∴a =4舍去.故选B. 答案:B6.“函数y =x 2-2x -a 没有零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解析:函数y =x 2-2x -a 没有零点⇔Δ=(-2)2-4×1×(-a )<0⇔a <-1. 答案:a <-17.已知集合A =⎩⎨⎧⎭⎬⎫x ⎪⎪12<2x <8,B ={x |-1<x <m +1},若x ∈B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的条件是x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易知集合A ={x |-1<x <3},∵x ∈B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x ∈A ,∴A 是B 的真子集,∴m +1>3,∴m >2.答案:(2,+∞)8.已知x ,y 都是非零实数,且x >y ,求证:1x <1y的充要条件是xy >0.证明:(1)必要性:由1x <1y ,得1x -1y <0,即y -x xy<0, 又由x >y ,得y -x <0,所以xy >0.(2)充分性:由xy >0,及x >y ,得x xy >y xy ,即1x <1y.综上所述,1x <1y的充要条件是xy >0.一、选择题1. 设原命题“若p则q”真而逆命题假,则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解析:“若p则q”真而逆命题假,即p⇒q,q⇒p,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答案:A2.设x∈R,则x>2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A.x>1 B.x<1C.x>3 D.x<3解析:由x>2可推出选项,而由选项推不出x>2.故选A.答案:A3.如果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是C的充要条件,D是C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那么A是D的()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D⇒C⇔B⇒A,但A⇒D,∴Α是D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A.答案:A4.设集合M={x|x>2},P={x|x<3},那么“x∈M或x∈P”是“x∈M∩P”的()A .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B .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解析:由已知M ∩P ={x |2<x <3},所以x ∈M ∩P ⇒x ∈M 或x ∈P ,反之不成立,故选B. 答案:B5.不等式2x 2-5x -3<0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12<x <3B .-12<x <0C .-3<x <12D .-1<x <6解析:2x 2-5x -3<0的充要条件为-12<x <3对于A ,是2x 2-5x -3<0的充要条件; 对于B ,是2x 2-5x -3<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对于C ,是2x 2-5x -3<0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于D ,是2x 2-5x -3<0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D. 答案:D6. 设a 1,b 1,c 1,a 2,b 2,c 2均为非零实数,不等式a 1x 2+b 1x +c 1>0和a 2x 2+b 2x +c 2>0的解集分别为M 和N ,那么“a 1a 2=b 1b 2=c 1c 2”是“M =N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通过特例说明.例如a 1,b 1,c 1,a 2,b 2,c 2分别为1,-2,-3,-1,2,3满足a 1a 2=b 1b 2=c 1c 2,但是M ≠N ,当a 1,b 1,c 1,a 2,b 2,c 2,分别为1,-1,1,1,1,1时M =N =R 但是a 1a 2=b 1b 2=c 1c 2不成立.故选D. 答案:D7.已知条件M :“△ABC ∽△A ′B ′C ′”;条件N :“AB ∥A ′B ′,AC ∥A ′C ′,BC ∥B ′C ′”,则M 是N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两三角形对应边分别平行,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但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边不一定平行,故选B.答案:B 二、填空题8.“x ≥0”是“x 2≤x ”的________条件.解析:因为x 2≤x 即0≤x ≤1,所以x ≥0⇒0≤x ≤1,但0≤x ≤1⇒x ≥0,所以“x ≥0”是“x 2≤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9.设A ,B 是非空集合,则“A ∩B =A ”是“A =B ”的________条件.解析:因为A ∩B =A ⇒A ⊆B ⇒A =B ,反之,A =B ⇒A ∩B =A ,故“A ∩B =A ”是“A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10.“x ∈A ∩B ”是“x ∈A ”的________条件;“x ∈A ∪B ”是“x ∈B ”的________条件答案:充分不必要 必要不充分11.“ax 2+bx +c =0(a ≠0)有实根”是“ac <0”的________条件.解析:因为ax 2+bx +c =0(a ≠0)有实根,所以Δ=b 2-4ac ≥0,ac <0不一定成立;但ac <0时,Δ=b 2-4ac ≥0一定成立,所以“ax 2+bx +c =0(a ≠0)有实根”是“ac <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12.已知a ,b ∈R ,则“ab =0”是“a 2+b 2=0”的________条件.解析:当a =1,b =0时,ab =0,此时a 2+b 2≠0,可知充分性不成立; 当a 2+b 2=0时,由a 2≥0,b 2≥0可知a =b =0,则ab =0,可知必要性成立; 则“ab =0”是“a 2+b 2=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必要不充分 三、解答题13.已知ab ≠0,求证:“a +b =1”的充要条件是“a 3+b 3+ab -a 2-b 2=0”. 解析:先证必要性:∵a +b =1,b =1-a .∴a 3+b 3+ab -a 2-b 2=a 3+(1-a )3+a (1-a )-a 2-(1-a )2=a 3+1-3a +3a 2-a 3+a -a 2-a 2-1+2a -a 2=0,∴必要性成立.再证充分性:∵a 3+b 3+ab -a 2-b 2=0, 即(a +b )(a 2-ab +b 2)-(a 2-ab +b 2)=0, ∴(a +b -1)(a 2-ab +b 2)=0.又ab ≠0,∴a ≠0且b ≠0,从而a 2-ab +b 2≠0, ∴a +b -1=0,即a +b =1.∴充分性成立.故原命题成立.14.求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解析: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根等价于a =0或⎩⎪⎨⎪⎧1a <04-4a ≥0或⎩⎨⎧1a >0-2a <04-4a ≥0,解得a ≤1.15.关于x 的方程ax 2+bx解析:因为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所以a+b+c=0,即关于x的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的充要条件是a+b+c=0,证明如下:①充分性:因为a+b+c=0,所以a×12+b×1+c=0,所以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②必要性:因为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所以a×12+b×1+c=0,所以a+b+c=0.16.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2+b2+c2=ab+ac+bc.解析:(1)充分性(a2+b2+c2=ab+ac+bc⇒△ABC为等边三角形):∵a2+b2+c2=ab+ac+bc,∴2a2+2b2+2c2=2ab+2ac+2bc,∴(a-b)2+(a-c)2+(b-c)2=0,∴a=b,a=c,b=c,∴a=b=c,∴△ABC为等边三角形.(2)必要性(△ABC为等边三角形⇒a2+b2+c2=ab+ac+bc):∵a=b=c,∴a2+b2+c2=3a2,ab+ac+bc=3a2,∴a2+b2+c2=ab+ac+bc.综上,所证结论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英国:混合市场经济
法国:计划指导性经济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
共同点: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重要特征)
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1. 经济模式:私人企业与国有企业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经济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特征,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
2. 怎样形成的:
⑴二战后到70年代,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
⑵掀起国有化浪潮;
⑶加强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⑷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3. 经济高速发展。
原因:大力发展垄断资本主义。
4. 80年代撒切尔夫人的改革:
目的:摆脱七十年代滞胀
奉行经济思想:改行货币主义。
改革措施:⑴国有企业私有化;
⑵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⑶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
5. 20世纪90年代,“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法国的计划指导性经济
1. 经济模式:计划指导性经济。
2. 主要内容:
⑴政府推广国有化运动;
⑵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对经济发展实行计划指导和调节;
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3. 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明确实行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 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
特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2. 主要内容:
⑴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防止滥用垄断权利,以保护中小企业,是竞争能在公平的市场和价格的自由协定中有序进行。
⑵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⑶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3. 经济成就:
⑴沿着这一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的迅速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⑵ 60年代中期,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的一世界第三的经济大国。
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1. 经济模式:政府主导型经济。
2. 政府的主导作用:
⑴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的产业;(成功的经验)
⑵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计划;
⑶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3. 经济成就:
1987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