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卷标准最新版07年

合集下载

考试工作规定(2007年修订)【模板】

考试工作规定(2007年修订)【模板】

考试工作规定(2007年修订)第一条考试工作是一项严肃而认真的工作,是全面检查学生课程学习中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情况,是客观评判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教师客观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二条考试课程所有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独立的实验、实训课、各类实习等),均应按教学计划规定进行考核。

第三条考试方式考试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类。

考试课程一般以闭卷笔试为主,也可以开卷笔试、口试、大型作业(设计、论文)、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

实行开卷考试及其他考试改革的课程须经开课教师所在系(部)主任审批,报教务处备案。

考查课程可以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大型作业(设计、论文)、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也可由任课教师按学生听课、作业、完成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平时测验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核。

具体方式由任课教师提出,报教研室认可。

第四条命题与试卷1、命题应以本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能反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试题覆盖面尽可能大,难度和题量适度,题面表述简略明确、完整准确,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考试内容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一般基本题占60%,综合题占40%。

2、由两位以上(含两位)教师担任的课程,应统一命题实行统考,并集中阅卷评分。

全院公共课实行统考。

3、各门课程实行教考分离,逐步建立并使用试题库或试卷库。

在系部主任领导下,由教研室确定命题教师、有试题库的课程,试卷从试题库中直接调出,试卷由教研室主任审定。

个别特殊课程暂时无法实行教考分离时,由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对任课教师所出的试卷进行审批,或指定专业人员审查。

4、期末考试范围应覆盖全学期的教学内容。

采用闭卷笔试课程在命题时应拟定命题计划,提交份量、难度相当的A、B试卷两套,并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后,由教务处随机抽取一份用于考试,另一份备用。

5、考试由教务处统一印制,严格保密制度,严禁泄题。

2007卷试题评分标准

2007卷试题评分标准

2007年《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1×10=10分,每空0.5分)1铸件、锻件、焊接件2. 流动性、压缩性、成形性3. 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4. 再结晶温度5. 位错6. 自由锻、模锻7. 应力、变形8. 塑性9. 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10. 铸态组织、过热组织二、单项选择填空(单选1×5=5分,每小题1分)1. ④2. ①3. ②4. ④5. ③三、多项选择(多选2×5=10分。

选错、多选不得分,部分选对得部分分(每个选项平均给分))1. ①③④⑤2. ②③3. ①②③④4. ①②③⑤5. ②③四、结构改错并画出正确的图(10分,1题4分,2、3题各3分)1、(a)标出分型面(0.5分);改图(0.5分);铸件的结构应尽量使分型面简单(0.5分),该零件原结构造型时只能采用不平的分型面,必须挖沙才能起模,改为现在的结构,分型面可变为平面,简化了造型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0.5分)。

(b)标出分型面(0.5分);改图(0.5分);铸件结构应尽量减少活块和型芯的数量(0.5分),该零件原结构垂直于分型面的侧壁上的凸台防碍起模,必须用活块或型心,改为现在结构,可以避免使用活块或型心(0.5分)。

2、(a)标出分模位置(0.5分);为使金属容易充满模膛和减少工序,模锻件形状应力求简单,避免零件截面间差别过大或具有薄壁、高肋和凸起(0.5分)。

对于原锻件结构,因为材料的锻造比要求小于2,而该零件的最大截面尺寸(160)和最小截面尺寸(80)的比值等于2,因而锻造时,无法充满型腔,难以锻造成型(0.5分)。

(b)改图(0.5分);自由锻不易锻造出空间曲线结构(0.5分),锻件应设计成平面与圆住、平面与平面相接,消除空间曲线结构,使锻造成形容易实现(0.5分)。

3、(a)改图(0.5分);焊缝应尽量避开应力集中的位置(0.5分),在构件截面有急剧变化的位置或尖锐棱角部位,易产生应力集中,应避免布置焊缝,应该为现在的结构(0.5分)。

200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200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200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思想品德一、考试指导思想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湖南省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为《指导纲要》)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考试应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要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提高道德素质,锻炼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坚持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的命题原则,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的课程目标,既要重视考查学生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教育及生命与健康教育等方面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关注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符合本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依据《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的要求,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内容整合为5大领域,共11大主题和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相关考试内容的能力目标由低到高分为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前一个层次是后面各层次的基础,较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要求。

识记是对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观点的再现或再认;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说明、解释或推理;运用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探究、实践的能力。

三、试卷结构(一)考试题型1、可供选择的基本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判断正误题、简答题、判断说明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等。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文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文

绝密★启用前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数 学(文史类)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将填空题和解答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tan690°的值为 +A.-33 B.33 C.3 D.3答案:选A解析:tan690°=tan (720°-30°)=-tan30°=-33,故选A 2.如果U ={x|x 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4},B={3,4,5,6},那么C U A ∩C U B =A.{1,2}B.{3,4}C.{5,6}D.{7,8} 答案:选D解析:U ={1,2,3,4,5,6,7,8},C U A ={5,6,7,8},C U B ={1,2,7,8},所以 C U A ∩C U B ={7,8},故选D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3.如果nx x ⎪⎭⎫ ⎝⎛-3223的展式中含有非零常数项,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为A.10B.6C.5D.3答案:选C解析:由展开式通项有()21323rn rrr n T C xx -+⎛⎫=- ⎪⎝⎭()2532r r n rn r n C x --=⋅⋅-⋅ 由题意得()52500,1,2,,12n r n r r n -=⇒==-,故当2r =时,正整数n 的最小值为5,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二项式定理的基本知识,以通项公式切入探索,由整数的运算性质易得所求。

02007年湖北综合题评分细则

02007年湖北综合题评分细则

07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综合题评分细则(湖北省版)题目答错位置的试卷若有正确调整题号或位置的标识或说明,是作为问题卷处理,若无标识或者说明则给0分36(1)注意:关键字错误不给分下游——郊外——效公路——工36(2)此题共8分,分为3个部分(1)污染/影响环境/影响居民/危害健康2分(2)在原城处/原垂直风向的郊外/原布局合理3分只要对以前老工业区的布局有正确评价即可(3)在新城区内部/内/中被居民区包围/工业区周围居民地越来越多新城区位于工业区的下风向/工业区位于新城区的上风向风(大气)把污染物(从工业区)带入新城区3分注:如答城区内,土地价格高,等完全与环境污染无关的话题,是不给分。

环保意识增强/环境质量要求2分37(1)D 4分37(2)填空部分:南昌(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原因部分37(3)(4)评分细则(3)小题(1)第一空“乌鲁木齐”不能出现错别字(2)第二空,“距海远”和“水汽少”是两个得分点A本题只要答案中出现得分点即给分,其它冗余答案不考虑B距海远/深居内陆/西北内陆/东南季风影响不到/受季风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小等答案等同C水汽少/非季风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大陆气团影响/气候干燥/气候干旱/受暖湿气流影响小等答案等同D答案出现以下内容或其它知识性错误不作为得分点给分降水少/蒸发强/地形闭塞/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伏旱/大陆低压/副热带高压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明显,干燥少雨/天气干燥/天气干旱/夏季干燥/夏季干旱(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雨量(3分)地形雨关键词:气团受阻隔或抬升;迎风坡降雨多A地形雨/地形影响/地势高+东南季风或夏季风受到阻隔作用或气团受到抬升或抬高B只提到地形、地势影响和东南季风影响,未强调“阻隔作用”或抬升作用,不给分C答案中出现“迎风坡”相关概念给3分,但描述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或其它非季风类型的迎风坡,不给分D“地形雨”或“迎风坡”等关键词语中出现错别字,若答案中还有其它相关概念或解释,给3分,否则不给分E出现“锋面雨”、“坡面雨”等非地形雨概念,不给分40(3)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上,地形平坦/位于平原,地形平坦/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位于平原/地形平坦3分土壤:土壤肥沃(2分)河流与水资源: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有河流经过2分水(漕)运方便/水上交通便利/有水(漕)运通道1分气候:西、北背靠群山/背山(1分)东南面向平原(或海洋)/临近沿海地区/靠海(1分)减弱(或阻拦,或一定程度上阻挡)冬季风/或西北风/冬季西北风/冷空气的侵袭/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2分)增加(或便于)夏季风/东南风/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山地迎风坡(2分)注:答对一个要点给2分,答对两个要点给3分降水充足/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2分)说明:要素顺序颠倒无妨,未指明要素也无妨(这一块的给分不知道是怎么调整的,可能不同的省份在评分细则上还是有区别的)40(4)评分细则得分点1交叉点(处)/交汇点(处)/交接处/交通枢纽/交通中心/很多古代大道中心/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对外联系方便/很多古大道的交通要塞/联结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陆运中心点(2分)2东北平原/东北(地区)——(东北)(1分)3内蒙古高原/内蒙古(地区)/蒙古——(北)(1分)4黄土高原/黄土地区/大西北——(西/西北)(1分)5东部平原/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原)——(南)(1分)离海近/靠近海/临海——(东南)(1分)说明:括号内为得分点对应的方向,写对或不写可给分,写错则给零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基础考试说明(广东卷).doc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基础考试说明(广东卷).doc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基础考试说明(广东卷)Ⅰ.考试性质与目的文科基础是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科目中的指定选考科目,考查报考文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目的是发挥高考对中学课程开设的指引作用,检查考生掌握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和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的程度,以及达到共同基础要求的水平。

Ⅱ.考试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改革方案》,考试范围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内容,物理学科课程标准的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选修1-1模块,化学学科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的化学1、化学2和选修课程的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内容。

Ⅲ.命题指导思想文科基础考试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共同基础要求的理念,主要考查考生对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共同基础的掌握程度,突出考查“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考生培养基本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命题以《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基础考试说明(广东卷)》为依据,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Ⅳ.考试目标与要求文科基础考查的目标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步骤。

3.关注社会科学的发展,了解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4.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5.能够在新的情景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

6.能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制卷时间2007年11月12日

制卷时间2007年11月12日

制卷时间:2007年11月12日成都市大弯中学2007-2008学年上期期中考试高09级政治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题、52分)近年来,太湖流域因片面强调发展生产,肆意排放污水,造成太湖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2007年5月29日太湖无锡流域突然大面积蓝藻暴发,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回答1~3题。

1.从哲学上看,上述错误做法的根源在于()A.利用自然过于充分B.没有对自然物进行彻底改造C.没有充分认识到自然界的客观性D.没有认识到自然界先于人与人的意识而存在2.要纠正地方轻环境污染治理、重GDP追逐的偏向,必须教育地方官员树立“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这表明()A.意识具有反作用B.人的意识具有差异性C.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在古代社会,人们把自然神化并顶礼膜拜。

近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现在,人们正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过程表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机能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回答4~5题。

4.只凭想象是无法认识月球的,这说明()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月球有自己的起源和变化过程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才能认识自然界D.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5.我国通过发射探月卫星,可以使我国登月之前更充分地认识月球,这体现出()A.事物有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B.人类能利用自然物,也能改造自然物C.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D.自然物能不能被利用,同人的实践活动水平密不可分对于人类起源问题,目前国际学术界有很多理论。

200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200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200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历史一、考试指导思想初中历史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它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历史学业考试要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利于历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自主、活泼、持续地发展。

历史学业考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检测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杜绝偏题、怪题。

发展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重视情感教育,突出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科学性——试题编制要科学合理,考试内容要准确反映历史学科的要求,表述严谨、规范。

人文性——体现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二、考试目标与内容要求(一)目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已将课程目标具体化,对历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出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要求。

因此,初中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标准对考试内容作出如下相应层次的规定:识记要求记住构成历史基础知识的时间、地点、人物、文献、事件等要素,识别重要的图、像、画,以及通过阅读和观察、感知和体验的过程去获取历史信息,并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凡《历史课程标准》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识记层次。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

凡《历史课程标准》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理解层次。

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凡《历史课程标准》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运用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庭科学数字影像技术应用规范(试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安机关在法庭科学领域中使用数字影像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案件现场勘验、检查和物证鉴定时数字影像的获取、保存与管理,也适用于行政执法和处理事故事件时数字影像的获取、保存与管理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的部分条款。

GA/T 117?D2005 现场照相、录像要求规则GA/T 118?D2005 刑事照相制卷质量要求GA/T 591?D2006 刑事照相设备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3.1 数字影像digital image以数字形式存储于各种物理介质中,能够以一定方式还原、传输、输出的图像。

3.2 法庭科学数字影像技术forensic digital image technique应用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扫描仪、计算机等设备以及相关软件,记录、处理、传输、存储与案(事)件有关图像的影像技术。

3.3 数字影像大小image size水平方向的像素数与垂直方向的像素数的乘积。

3.4 数字影像文件大小image file size数字影像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以MB、KB等为单位。

3.5 数字影像文件格式image file format静止数字影像有RAW、TIFF、JPEG、BMP等文件格式;动态数字影像有AVI、MPEG等文件格式。

3.6 数字影像传输digital image transmission数字影像文件在两个以上存储设备之间或者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递。

3.7 原始数字影像文件original image file数字成像装置所记录的最初数字影像文件。

3.8 打印分辨率 print resolution打印设备输出数字影像文件的分辨率,用dpi表示。

4数字影像技术器材4.1数字照录像器材4.1.1 数字照相机数字照相机应具备成像元件系CCD或CMOS的单镜头反光式机身,并应具备配备标准定焦镜头、焦距在广角至中焦范围的变焦镜头、微距镜头的条件。

4.1.2 数字摄像机4.1.2.1数字摄像机应具备清晰度高、色彩还原好、低照度效果好、整体性能好的条件。

4.1.2.2存储介质质量可靠(含光盘、硬盘、闪存卡、磁带等)。

4.1.3 滤光镜滤光镜应具备密度不同的红、黄、蓝、绿等系列滤光镜,以及红外、紫外、偏振镜。

4.1.4 比例尺比例尺应备有黑底白刻度、白底黑刻度、彩色和透明的。

比例尺以mm为最小单位,刻度误差不超过1%。

还应备有钢卷尺、皮尺。

4.1.5 照明设备具备碘钨灯、现场勘查灯、多波段光源、闪光灯等照明设备。

电子闪光灯的闪光指数在28以上,并配备闪光同步线或同步感应器。

4.1.6 三脚架三角架应牢固可靠、旋转方便、升降灵活。

4.1.7 附属设备应备有翻拍仪、存放相机的干燥柜、拍照背景幕、照相机快门线、痕迹物证编号签,以及柔光、反光、遮光等器具。

4.2扫描仪平板扫描仪的分辨率不低于1200dpi,透射扫描仪的分辨率不低于2000dpi。

4.3计算机计算机性能应适于图像处理的要求。

4.4 输出设备喷墨打印机分辨率不低于1200dpi,彩色激光打印机分辨率不低于600 dpi,热升华打印机和数字彩色扩印机分辨率不低于300dpi。

4.5 存储设备4.5.1 光盘刻录机刻录机应为通用的整体性能较好的CD或DVD等。

4.5.2 磁盘阵列磁盘阵列设备性能应稳定可靠。

4.5.3 磁带机磁带机应选择手动装带或者自动加载的。

4.5.4 光盘服务器光盘服务器性能应容量大,读取速度快。

4.6应用软件数字影像处理软件应整体先进、实用,确保图像安全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5 数字影像的获取5.1 白平衡的设置根据光照条件,准确设定数字照相机或数字摄像机的白平衡。

5.2 镜头的选用根据现场场景或被摄物的具体情况,按照现场照相、物证照相和尸体照相规范的要求选用镜头。

5.3 数字影像文件格式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选用数字影像文件格式。

静止数字图像文件采用RAW、TIFF、JPEG等格式,数字视频文件采用AVI、MPEG等格式。

5.4 数字影像文件大小5.4.1数字影像的文件格式及其文件大小,必须确保数字影像质量。

5.4.2数字照相机拍摄的图像文件不得小于1MB。

5.5 扫描仪的使用使用扫描仪能够获取符合业务要求的相应文件、图片等数字影像文件。

6 现场拍摄的原则要求6.1 现场拍摄应当及时、全面、客观、准确。

6.2 现场拍摄所需器材设备应能随时投入使用。

6.3 现场拍摄应遵守现场勘验规范程序。

6.4 现场拍摄前,拍摄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对画面的构成与衔接组合进行策划构思,对被拍摄主体进行测光,重要场景、物证应采用系列曝光法拍摄,以避免曝光失误;拍摄时,应依照相应步骤和顺序,系统连贯、有条不紊地进行。

6.5拍摄人员应对现场有关场景、细目进行全面、细致地拍摄。

对当时难以判定是否与案(事)件有关的痕迹、物品也应按要求拍摄,为甄别检验提供支持。

6.6现场录像对不同场景、内容的画面转换时,应拍摄关联过渡镜头。

无录像编辑条件的,拍摄时应依照相应步骤顺序进行,尽可能拍摄成直观明了的现场素材片。

6.7 现场拍摄的画面应主题明确、主体突出,照应关联场景、部位。

录像镜头摇、移到重要场景或部位时,应做短暂停留。

对现场勘验其他人员要求拍摄的内容,应了解拍摄意图和表现内容后进行操作。

6.8 现场录像应合理使用推、拉、摇、移等拍摄技巧,镜头转换场景时要有不少于5秒的起幅和落幅时间。

画面运动速度应符合视觉习惯,不得太快或太慢。

6.9 现场概貌、现场重点部位的照相、录像,应尽量避免将勘验人员和勘查器材、勘查车辆等摄入画面。

现场录像应尽量避免录入无关声音。

6.10 现场照相、录像时,应清晰、准确地反映被拍摄主题,合理选择光源种类和光照角度,防止强反光和过度阴影影响画面质量。

6.11 当曝光时间长于三十分之一秒时应固定相机,并使用快门线或者自拍延时装置开启快门。

6.12 受条件限制需提取后拍摄的物证、物品,应先拍摄其所在位置和原始状况。

6.13 当现场物证、物品所在的环境不利于拍摄其轮廓、形态特征时,应先拍摄其原始状况,经痕迹物证显现处理后可在适当的背景、光线条件下拍摄。

当背景与画面主体亮度差过大时,数字摄像机应使用手动光圈,以避免主体亮度失调。

6.14 在现场勘验中,应在现场及时查看拍摄效果,如有遗漏、失误等应及时补拍。

7 现场拍摄的内容和要点7.1 现场方位7.1.1 拍摄现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环境情况。

7.1.2 拍摄现场方位时取景对象和范围要适当,并能够反映永久性标志,特别是现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将现场安排在画面中央或突出位置,以中远景拍摄为宜。

7.1.3 受拍摄距离和镜头视场限制时,应采用回转连续拍照法或直线连续拍照法拍照。

拍照连接片时,画面衔接处应避开现场重点部位,衔接处重叠部位应占整个画面的五分之一左右;各画面的拍摄应连续完成,并做到调焦距离相等,用光、曝光一致。

7.1.4 拍摄现场方位主要使用自然光。

如需夜间拍照,应将相机固定后打开快门,用闪光灯进行游动配光或同步配光。

7.2 现场概貌7.2.1 拍摄现场全貌以及现场各部分的联系。

7.2.2 拍摄现场概貌应反映现场的整体状态和重要场景。

拍摄构图时,应把现场中心或重点部位置于画面的显要位置。

尽量避免重要场景、物证互相遮挡。

7.2.3 现场概貌照相一般应采用相向拍照法、多向拍照法、直线连续拍照法进行拍照,拍照距离、镜头俯仰角度、光照度应尽量一致。

7.2.4 现场概貌拍摄的用光应遵循:a) 室外现场概貌照相一般用自然光;b) 逆光拍摄时镜头前应加遮光罩,并给主要部位补光;c) 室内现场光照不均匀或亮度不足时,应使用闪光灯或灯光照明。

需要闪光灯或其他灯光照明时应尽量用反射光照明。

直射光照明时应调整到最佳配光角度。

7.3 现场重点部位7.3.1 拍摄现场上重要部位或地段的状况、特点以及痕迹物证与所在部位的位置关系。

7.3.2 拍摄现场重点部位应选择适当的拍摄距离和角度,画面应清楚反映现场重点部位的状况及其与周围痕迹物证的关系。

录像使用中、近景或特写景别,画面移动应平缓连续进行。

7.3.3现场重点部位拍摄用光按照7.2.4规定执行。

7.3.4现场重点部位拍摄应使用标准镜头或中焦镜头。

7.4 现场细目7.4.1 拍摄现场上细小局部状况和与案(事)件有关痕迹、物品的形状、大小、细节特征。

7.4.2 拍摄现场细目应突出重点、反映特征、合理构图。

摄像使用特写方法固定画面,画面的相对固定时间应在10秒以上。

被拍摄物体太小时,可使用近摄或放大装置进行拍摄。

7.4.3 拍摄细目照片应做到光轴与物面垂直,放置比例尺。

7.4.4 拍摄痕迹、损伤时,应反映出痕迹、损伤的形态、特征与所在位置。

7.4.5 现场同类型痕迹、物证有两件以上的,应当分别编号,并将痕迹、物证及其编号签摄入画面。

7.4.6 拍摄痕迹、物证形态与特征照片,应进行测量摄影。

拍照应遵循:a) 比例尺一般应放置于画面或特征下方居中部位。

b) 比例尺应与被拍物的主要特征位于同一平面。

c) 避免比例尺上出现光斑。

d) 应根据被拍物体颜色选择适当的比例尺。

深色物体选用黑底白刻度的比例尺,浅色物体选用白底黑刻度的比例尺,用透射光拍摄透明客体应使用透明比例尺。

必要时,可使用彩色比例尺。

e) 应根据被拍物体长度来选择比例尺长度(见表1)。

表 1 比例尺长度选择表单位为毫米7.4.7 应根据被摄对象的形状、表面形态、颜色和所要反映的主题等,合理选择光源种类、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

7.5 现场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拍摄正在发生的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毁证、自杀,以及抓获、击毙犯罪分子或其他与案(事)件有关的重大情况。

8 原始数字影像文件的存储8.1 与案(事)件有关的数字影像应当保存原始数据。

原始数字影像文件不得做任何处理。

8.2原始数字影像文件由主办案(事)件单位存储并备份。

必要时,可异地备份。

8.3存储的原始数字影像文件应注明案(事)件的名称或编号等相关信息。

8.4存储原始数字影像文件应使用光盘、硬盘等存储介质,或者使用磁盘阵列、磁带机等设备。

9 数字影像文件的网络传输9.1 用于网上查询的数字影像文件应采用规定的格式。

9.2 静止数字图像文件采用JPEG格式,数字视频文件采用MPEG格式。

9.3数字影像文件用于网络传输时,可以对数字影像文件进行适当压缩,不得小于200KB。

9.4指纹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灰度等级为256;其图像大小为512像素×512像素,分辨率为500dpi。

9.5足迹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后,文件大小在200KB~300KB之间。

9.6其他数字图像用于网上传输时,可以是彩色图像,文件大小在200KB~300KB之间。

10 数字影像照片案卷制作10.1 图像处理制作现场勘查、检验鉴定和科学实验等照片卷时,可对所需的原始数字影像文件进行适当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