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章第3节 科学观察
初中科学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3科学观察

第三节 科学观察
点击上方关注按钮 和 下方 收藏
按钮
有问题 请留言
李解放老师
版权声明: 本课件仅供下载者个人使用,严 禁用于商业或者上传至其它平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01用心观察 02拓展观察力
0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04观察与实验
01用心观察
伦琴与X射线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偶
然发现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用黑纸包 裹得很严实的照相底片发生了严重的
C. 得到观察结果
D. 延长观察过程
3、 下列于拓展观察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小明近视了,上学时都带上近视眼镜 B. 借助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运动 C. 只要有先进的设备,就一定能拓展观察力 D. 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4、 下列关于拓展观察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小明近视了,上学时都带上近视眼镜 B. 借助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运动 C. 只要有先进的设备,就一定能拓展观察力 D. 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现在人们常用指纹识别系统来辨别人的身份
01用心观察
1、科学发现源于用心的观察和研究 2、观察受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借助工具。
图中的横线是直线吗?
图中是螺旋还是同心圆
两条直线一样长吗?
两个机器猫一样大吗?
小圆圈是白色的还是黑色的?
动还是静?
01用心观察
1、科学发现源于用心的观察和研究 2、观察受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借助工具。 3、观察需要精密的计划和研究
水星
0.387
87.969
金星
0.723
224.701
地球
★1.00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完整版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1、重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难点:正确的使用仪器,如何记录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1、教具:P6 图1-13 、P7图1-14 、P8 图1-15 、放大镜12个、课件用到的2、2、一些网址:可从新浪网的科技频道里找到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收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课件,并对实验做相应的改进,比如把夹气球的橡皮筋用软夹子代替,同时可以适时的提出潜水艇的概念,说明此原理从小到大都可以利用到。
三、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问明。(还有书上的几个例子)
3、用到的课件,主要是判断,下载地址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常用仪器介绍
引入: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可叫学生回答),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找到资料和证据。科学课和其他课较明显的区别就是要动手做实验,所以先要熟悉一下实验室的仪器。
1、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和试管刷 (可先让学生上来演示如何使用,指出错误——试管夹如何套试管,为什么?试管的拿法,试管刷顶部毛的用途等)
2015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

2015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第一篇:2015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课后练习:1、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__ _ ___。
用____ __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用___ ___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
在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 _ ___和___ ___。
3、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B.仔细的观察蜗牛的活动C.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停表测量某同学跑l00米的时间4、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A.扩大观察范围B.完成观察任务 C.得到观察结果 D.延长观察过程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操作要有规范性B.使用工具可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C.观察实验现象往往要借助仪器D.用显微镜可观察遥远的天体6、下列有关观察或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 B.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C.如所测数据与实际不符合,可修改所测数据D.做实验时,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学会控制实验条件7、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少观察刻度线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少刻度尺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C.减少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观察 D.减少由于读数时估计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8、在试管的使用过程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在拿试管时要拿试管的上部,不可大把抓B.加热液体时不可固定加热试管底部C.加热液体时可擦干后直接加热 D.加热试管时要将试管的外部擦干9、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有______,属于定性观察的有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有______。
(填序号)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集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集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的观察与测量第二节:科学探究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观察与测量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基本步骤。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数据的观察与测量。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尺子、温度计、天平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直尺、温度计、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章的科学入门,介绍科学的观察与测量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
3. 实践活动:活动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学会使用显微镜并进行观察。
活动2:学习测量长度、温度和重量,进行实际操作。
4. 例题讲解:讲解科学探究的步骤,以实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设计观察与测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操作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入门观察与测量科学探究方法2. 实践活动:显微镜观察细胞测量长度、温度和重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体,用直尺测量长度并记录。
探究不同物体的重量,用天平进行测量并记录。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测量结果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开展科学观察与测量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安排与实施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数据的观察与测量。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探究;2.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3. 第三章:物质的构成;4. 第四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5.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6. 第六章:人体与健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使学生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3. 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构成,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4.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使学生了解人体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形成与演变、物质的微观构成、生物的进化等。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人体与健康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地球仪、显微镜、实验仪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大陆与海洋的分布,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成与演变。
2. 章节讲解:(1)第一章:科学探究。
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如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
(2)第二章:地球与宇宙。
讲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广阔与神秘。
(3)第三章:物质的构成。
讲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如原子、分子、离子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4)第四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讲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5)第五章:生物与环境。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等。
(6)第六章:人体与健康。
讲解人体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如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选取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完整版

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材,内容包括第一章“走进科学”的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和第2节“科学探究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科学的概念、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认识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科学的概念、科学探究的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科学探究记录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介绍科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2)讲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
(3)介绍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概念2. 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3.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的概念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 答案:(1)科学是对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等领域进行系统研究,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在我们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改善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类素质等。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科学的概念和探究方法。
13科学观察(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

★★浙教新课标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课题第3节科学观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有计划地细致观察是观察的基础;⑵认识仅凭感官对事物判断有局限,了解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⑶知道常用的记录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⑴了解观察的常用方法,并掌握一定观察技巧;⑵通过实际观察,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⑶通过对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观测数据,初步学会归纳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⑵体验科学观察的重要性;⑶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科学观察,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常用的记录方法,初步学会归纳整理。
教学难点识别记录方法,对观察数据的整理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液体混合实验器材、鸡蛋在食盐溶液中沉浮的实验器材。
学生据导学案作预习,准备一把刻度尺。
教学方法集体讲授、演示实验、小组讨论、分组实验课时安排1课时新授教学过程备注一、引入新课鲁班的手被带齿的草划破。
获得启发,发明了锯;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发现地球万有引力;袁隆平爷爷也是用心观察不同水稻的各种特征才发明出杂交水稻……..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许多科学知识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观察和实验,并通过严密的论证后,才能总结出来。
二、进行新课1.用心观察⑴、观察,指观察者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
观察的方式包括眼观、鼻闻、耳听、皮肤触、舌味,还包括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的观察。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进行阴极射线的研究做过一次放电实验,他偶尔发现放电管旁边这叠原本用黑纸严密封闭的底片,变成了灰黑色—这说明它们已经曝光了!通过用心的观察和研究,最终发现了伦琴射线(X射线)。
⑵、小组活动:观察指纹①.先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看看不同手指的纹路是否相同?②.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有什么变化?③.将自已右手食指指纹用印泥清晰地印在白纸上,与同学的指纹比较,你发现什么?④.从这个活动中可得出什么结论?⑶、小组活动:探究观察的可靠性归纳:人的感觉对事物的判断具有局限性,即错觉;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浙教版

科学观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2.知道人直观判断的局限性,要通过实验科学的判断,消除感官的错觉【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观察、媒体图片观看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观察、动脑、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2.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错觉的例子,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养成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
2.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知道严谨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明白在科学实验中要求求实创新。
2学情分析(1)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对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形成科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
人们仅仅依靠于感官去认识自然、研究科学,往往达不到相应的目的,而且感官给人的印象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的以必须借助于仪器与工具。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记录的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从知识要求来看,通过本节学习,知道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和进行测量。
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来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仪器的认识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难点是客观地、科学地对实验过程的现象进行观察与记录。
(2)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的记录是实验观察结果的体现,实验记录总是想能体现出能反映实验结果的现象,这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重点难点重点:简单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和准确记录及描述。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观察、准确的记录和描述。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找不同”是一个很有趣,很好玩的游戏,主要目的找出图片之间的差异,是一个很好的益智游戏。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尝试之后,让学生谈一谈体会。
(围绕“仔细观察”指导学生交流)活动2【活动】指纹观察2.观察自己的指纹(学生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观察自己的指纹,比较十个手指的指纹的纹路是否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2.知道人直观判断的局限性,要通过实验科学的判断,消除感官的错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观察、媒体图片观看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观察、动脑、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2.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错觉的例子,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养成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
2.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知道严谨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明白在科学实验中要求求实创新。
2学情分析
(1)认真操作、仔细观察.
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对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形成科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
人们仅仅依靠于感官去认识自然、研究科学,往往达不到相应的目的,而且感官给人的印象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的以必须借助于仪器与工具。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记录的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从知识要求来看,通过本节学习,知道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和进行测量。
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来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仪器的认识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难点是客观地、科学地对实验过程的现象进行观察与记录。
(2)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的记录是实验观察结果的体现,实验记录总是想能体现出能反映实验结果的现象,这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重点难点
重点:简单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和准确记录及描述。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观察、准确的记录和描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
引入:“找不同”是一个很有趣,很好玩的游戏,主要目的找出图片之间的差异,是一个很好的益智游戏。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尝试之后,让学生谈一谈体会。
(围绕“仔细观察”指导学生交流)
活动2【活动】指纹观察
2.观察自己的指纹
(学生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观察自己的指纹,比较十个手指的指纹的纹路是否相同。
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并与肉眼直接观察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在利用印泥将指纹清晰地印在白纸上,并然后用实物投影仪让大家一起比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3【活动】错觉
通过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前后,让学生知道,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判断有一定的局限性,会产生错觉。
不能光凭直觉去判断一个物体。
应该通过实验,比如用尺量书上的线是否直,
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来证实。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让学生逐一分析上述对比图形,总结错觉的形成)
活动4【活动】三、观察与实验 1.几种溶液混合的实验
闻白醋:可以先请学生上来确定一下这是不是真的白醋,然后说明闻化学药品的正确方法,用手扇。
自己先做A+C,用滴管取A,把C倒进试管,然后把滴管里的A倒入,边做边让学生观察现象。
(比如故意把标签先正对学生,然后再转到朝手心再倒)
请学生上来做其他三个实验,注意安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记录。
结果可在实物投影仪里面放出,让学生看的更清晰。
活动5【活动】2.鸡蛋上浮实验
仪器介绍:可以先让学生回答要用到的一起的用途和名称,要注意哪些情况。
思考:放入盐后鸡蛋会怎么样(一般学生都知道),那么我们放糖呢,会怎么样,如果放熟鸡蛋呢,又会怎么样)做实验:叫两位同学上来做,一男一女,男的用玻璃棒搅拌,女的放盐,一般要放比较多的盐,期间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鸡蛋浮起来的原因。
(等鸡蛋浮起来的时候,拿着瓶子在班级里逛一圈,让学生记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