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级《电视编导与制作》教案第 11 章-摄像用光

合集下载

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设计

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设计

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视摄像的基本原理,掌握摄像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学生能掌握电视编辑的基本流程和技巧,包括剪辑、特效、音频处理等。

3. 学生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包括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摄像技巧进行拍摄,捕捉合适的画面,具备一定的构图审美能力。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编辑软件,完成视频剪辑、特效添加和音频调整等操作。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电视节目制作,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视媒体制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欲望。

2.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激发兴趣和引导学习。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有趣实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视摄像与编辑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包括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摄像设备的使用方法、拍摄技巧和构图原则。

- 教材章节:第一章《电视摄像基础》- 内容安排:讲解摄像机种类、镜头、曝光、聚焦等基本概念,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2. 电视编辑技巧:介绍编辑软件的使用、视频剪辑、音频处理、特效制作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视编辑技巧》- 内容安排:学习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剪辑技巧,了解音频编辑和特效制作。

3.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讲解电视节目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

-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视节目制作》- 内容安排:分析电视节目制作案例,讨论策划方案,学习拍摄和后期制作流程。

(整理)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整理)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学大纲一、课程属性说明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课程代码:11100611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所属学科:艺术学授课学期:第6学期学时:课堂讲授54学时,实验创作12学时学分:4教材:《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李运林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参考书:《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教程》,南国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电视制作》(技艺类),武海鹏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乌美娜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考核方式:考试评分方法:理论考试占70%,实验考试占15%,平时操作能力占15%前导课程:电视原理,磁记录基础,摄影构图,教育电视系统。

二、大纲制定依据电视教材是教育、科技和艺术的结晶,是影视艺术科教片中的一个样式,是现代教育最富有表现力的信息传播手段。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是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

该课程对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概要与目的任务1.课程概要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除系统讲述有关电视教材编导的理论、技巧外,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较多的影视作品观摩分析,并要求在课堂讲授之外安排一定量的电视节目创作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制作的能力和技巧。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视教材编导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影视制作技巧。

从了解电视教材制作的全过程入手,掌握摄、录、编的基本技巧和基本要领以及摄录设备的性能特点,掌握电视教材的文字稿本、分镜头稿本的编写、熟练利用专业设备根据分镜头稿本拍摄、编辑完成一部完整的电视教材专题;熟悉各阶段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为今后电视教材的编导制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彩色电视摄像机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分为视频和音频两大部分。

其中视频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各种设备综合而成的系统,摄像机使视频系统的第一环节,是节目制作系统中最主要的信号源。

中职《视频制作与编辑技术》课程教案项目三摄像机灯光文字

中职《视频制作与编辑技术》课程教案项目三摄像机灯光文字

中职《视频制作与编辑技术》课程教案
镜头具有极大的视野范围,它类似于鹰眼观察世界,但会产生较大的透视变形。

默认的35mm标准镜头类似于人
眼视角。

200mm鱼眼镜头就像鱼眼观察世界,视野范围极小。

Focal Length用于设置摄像机的焦点长度,该数值越
小视野范围越大。

4.摄像机工具
自由操作摄像机:配合鼠标左键为旋转工具,配合滚轮为移动工具,配合右键为拉伸工具。

旋转摄像机视图:左右拖动鼠标可水平旋转摄像机视图,上下拖动鼠标可垂直旋转摄像机视图。

移动摄像机视图:左右拖动鼠标可水平移动摄像机视图,上下拖动鼠标可垂直移动摄像机视图。

沿Z轴拉推摄像机视图:将光标移动到摄像机视
图中,向下移动鼠标可拉远摄像机,向上移动鼠标可近远摄像机。

教师讲述
学生观察并操作
教师讲述
学生观察并操作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镜头类别
镜头功能
景别 角度的变化
空镜头
指画面内没有主题事 物的镜头,也称为景物 镜头。
运动变化
主、客观镜头 长、短镜头 空镜头
顺序号)
首页
文字稿本
镜头
稿本格式
镜头类别
镜头功能
镜头 摄法
固定 镜头
(仰、俯)
分镜头及依据
稿本格式
运动 镜头
(推、拉、摇、 移、跟)
注:摄法与景别的变化紧密相关。
首页
文字稿本
镜头
稿本格式
镜头类别
镜头功能
镜头
(切变)为无技巧组接
切换
分镜头及依据
淡变
一镜头渐暗(黑)另一镜头 渐亮,也叫淡出淡入(又称V 淡变)
跟镜头
是推、拉镜头 和摇镜头的不固定 的组合,一般是摄 影机跟随运动的主 体拍摄。
运动变化
主、客观镜头 长、短镜头 空镜头
作用
展示空间环境和 位置关系,展示人与 物的空间关系,使任 务的活动与空间环境 结合起来表现。
突出表现运动 的事物,突出表现 一些技术性的操作。
首页
文字稿本
镜头
稿本格式
镜头类别
主要包括
3
4
形式特点
首页
文字稿本
镜头
稿本格式
镜头类别
镜头功能
含义
形式
这通身 纯绿的蛇 是竹叶青吗?
主要包括
它叫翠青蛇,是无毒的。 你看,它的头部不是三角 形的,体侧没有纵纹, 尾巴和尾端不呈焦红色, 这些都可以和竹叶青区别 不, 开来。
不是竹叶青。
形式特点
首页
文字稿本
镜头
稿本格式
镜头类别

《电视摄像与编辑》

《电视摄像与编辑》

拍摄全景的注意事项
❖构图时应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 觉轮廓形状并使之处于画面视觉中心的地位。
❖构图时要特别注意保留被摄主体的全部外延 轮廓线 , 使线条在画面中保留完整。
❖注意表现周围环境与主体的呼应关系 , 注意 空间深度的表达。可适当选择前景帮助内容 表达和加强表现画面纵深感 , 可以利用具有 不同色调的背景来衬托和突出主体。
中景的造型特点与表意功能
❖在有情节的场景中 , 中景常用作叙事性描 写,因为中景既能展现人物形体动作和情 绪交流活动的空间 , 又不与周围的环境、 气氛脱节。
中 景 ( 淮 海 战 役 )
拍摄中景的注意事项
既要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 情和动作 , 又要注意场面调度富于变 化 , 使人物和镜头都富于变化、构图生 动优美。
一、电视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 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 围。
一、电视景别
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 1、摄象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2、摄象机所使用的焦距长短
影响景别大小的因素
❖摄像机与被摄主体间的实际距离:距离近则 被摄主体成像大、景别小;距离远则被摄主 体成像小、景别大。
2 2 3 8 鹤 青蛙 3 水鸟 4 叫声 3 10 9 海鸥 7 叫声 5 4
2、摄录阶段
❖根据文案(分镜头稿本、拍摄大纲或故事板)进行 现场拍摄和录制,将画面内容与现场音响录制下 来。它是对第一阶段构思创作意图和设想的实现 并加以具体化、形象化的记录过程。
❖在正式开拍前,摄制组要按照分镜头稿本的要求 分头开展各项工作:摄制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自己 的职责;准备相应的设备,包括摄像机、录音设 备、灯光等;演员或主持人等进行彩排或走场。

电视教材编导教案

电视教材编导教案

绪论1、影视是一种技术工种,同时更是一种艺术创作,掌握技术是艺术创作的前提,而掌握技术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艺术的表达。

(造型、文学、表演、综合;时空),(技术、技巧)2、影视是视听艺术。

(以少胜多、恐怖片、开机前的检查)3、由于影视创作实践性很强,在这门课的教授和学习中,都要体现其实践性特点。

(1)课堂教学,采用普通讲解结合观摩教学片的方法。

(2)实验教学,将以电视片制作和影片分析为主。

分析影片三原则:(模仿——疯狂的石头、高兴)A、看电影,主要看其艺术特色、叙事的方法,场面调度,看如何利用各中表现手段来烘托主题、营造气氛、表现特定的场面。

(看什么电影)B、看纪录片,主要看其立意与事情发展的脉络结构,看如何表现真实,并用真实打动人。

C、看EFP节目(电子现场制作)orESP节目(电子演播室制作),你们主要要看其机位设置、导播方案。

第二章光学镜头及其应用一、镜头的分类:1、通常我们按镜头焦距的长短把镜头分为短焦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也叫远摄镜头)。

2、按镜头的视场角(像角),可以把镜头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窄角镜头。

(画图说明三种视场角,强调按无限调焦,焦平面与象平面重合)视场角的大小由底片(或摄像管的有效靶面)大小和焦距的长短来决定(焦距约等于像距),由于底片大小固定,视场角与焦距建立起了一一对应的反比关系。

这种反比关系表现为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

而由于这种一一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把长焦镜头叫窄角镜头,把广角镜头叫短焦镜头。

3、按135相机的对角线视角,标准镜头的焦距在50MM左右,还可用视场角度相应表现为46度48分。

长焦距镜头的焦距一般在85MM以上,还可用视场角度相应表现为30度以下。

短焦距镜头的焦距在35MM以下,还可用视场角度相应表现为60度以上。

4、2/3英寸CCD摄像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为25MM,水平视角为21.9度(垂直为16.5度)。

大于25MM为长焦距镜头,小于为广角镜头。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学习指南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学习指南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学习指南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目标就是让该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影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掌握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编导与制作电视教材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1、本课程的重点是以下几方面:(1)电视教材的特点;(2)电视教材的编导(包括脚本创作和导演);(3)电视教材的制作技术;(4)电视教材的评价。

2、本课程的难点让学生理解电视教材的特点,并根据电视教材的特点选题、选型和选材,进行文字脚本和分镜头脚本编写,之后通过利用各种制作技术,完成电视教材的制作是本课程的难点。

3、解决办法在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上,教师通过讲解和大量的案例演示和分析,结合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的探究性协作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获得对电视教材表现特征的深刻认识。

在电视教材的编导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和观摩,并结合学生的编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脚本创作水准,为高质量的电视教材的制作打下基础。

在电视教材的导演和具体制作方面,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自学、实验课教学和综合性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学生对影像创作基本方法的掌握,从而为高质量的电视教材的产出提供保障。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共39个学时,理论33学时,实践6学时。

第一篇总论,概括介绍电视教材的特点、类型、编制过程以及编制电视教材的理论基础;第二篇编导,介绍电视教材文字笔记本与分镜头稿本的编写与创作,重点介绍与电视教材编制有关的电视手法及导演工作;第三篇制作,比较全面且扼要地介绍电视教材的制作技术,包括电视摄像与灯光、摄像艺术、电视特效与动画、编辑与配音等;第四篇评价,介绍电视教材评价的意义、标准与方法。

第一章电视教材概述第二章文字稿本的编写与创作第三章电视手法与分镜头稿本第四章电视摄像第五章电视摄像用光第六章电视编辑第七章非线性编辑实验第八章电视教材评价第九章电视新媒体四、学习方法根据本课程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建议如下:1、要重视学习的各个环节学习《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理论课时,按照预习、听讲、复习、讨论答疑、做作业等环节,特别是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提高上课效率,掌握每一个理论的作用,一些特别重要的概念,要反复思考。

《影视摄像与》标准教案(给学生)

《影视摄像与》标准教案(给学生)

《影视摄像与编辑》标准教案(给学生)第一章:影视摄像与编辑概述1.1 影视摄像与编辑的定义解释影视摄像与编辑的概念和基本含义强调影视摄像与编辑在影视制作中的重要性1.2 影视摄像与编辑的基本流程介绍影视制作的筹备、拍摄、后期制作等阶段解释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流程1.3 影视摄像与编辑的基本技巧介绍影视摄像的构图、光线、色彩等技巧讲解影视编辑的剪辑、调色、音效等技巧第二章:影视摄像设备及使用2.1 摄像机的基本原理与种类解释摄像机的工作原理和构成部分介绍不同类型的摄像机及其特点和应用场景2.2 摄像机的使用与操作讲解摄像机的设置和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操作和维护摄像设备的重要性2.3 影视拍摄常用附件及设备介绍摄像镜头、稳定器、灯光等附件和设备讲解它们的作用和在拍摄中的运用方法第三章:影视摄像技巧与实践3.1 构图与镜头运用讲解影视摄像中的构图原则和技巧介绍不同类型的镜头及其运用方法3.2 光线与色彩运用解释光线在影视摄像中的重要作用讲解如何运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情感和氛围3.3 拍摄实践与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拍摄案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第四章:影视编辑软件及基本操作4.1 影视编辑软件介绍介绍常见的影视编辑软件及其特点强调选择合适编辑软件的重要性4.2 影视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影视编辑软件的界面和工具使用强调剪辑、调色、音效等基本编辑技巧4.3 影视编辑案例实践提供实际编辑案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第五章:影视作品的创作与表达5.1 影视作品的类型与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及其特点和表达方式强调不同类型作品的要求和创作方法5.2 影视作品的创作流程讲解影视作品的策划、编剧、导演等创作环节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性5.3 影视作品的表达与呈现讲解如何通过影视语言和技巧来表达主题和情感强调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情节推进和视觉冲击的重要性第六章:影视摄影构图与角度6.1 摄影构图的原则与技巧讲解黄金分割、三分法等构图原则探讨如何通过构图引导观众的视线6.2 摄影角度与镜头运用介绍平视、仰视、俯视等不同拍摄角度的特点讲解如何通过镜头切换创造动态效果6.3 摄影实践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摄影案例,分析构图与角度的运用讨论如何根据场景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构图与角度第七章:影视照明技术与应用7.1 照明设备与类型介绍影视照明中常用的设备如柔光箱、反光板、聚光灯等讲解不同照明设备的使用场景和效果7.2 照明技术与技巧讲解基本的照明技术如key light、fill light、back light等探讨如何通过照明塑造场景氛围和突出主题7.3 照明实践案例分析提供实际照明案例,分析照明的应用和技术讨论如何在不同场景中创造合适的照明效果第八章:影视录音技术与设备8.1 录音设备与类型介绍影视录音中常用的设备如话筒、录音机、耳机等讲解不同录音设备的特点和适用场合8.2 录音技术与技巧讲解音频的采集、编辑、混音等基本技术探讨如何通过录音技术提升影视作品的音质8.3 录音实践案例分析提供实际录音案例,分析录音的应用和技术讨论如何在拍摄过程中注意音质和避免噪音干扰第九章:影视剪辑与叙事节奏9.1 剪辑原则与技巧讲解剪辑的基本原则如连贯性、简洁性、节奏感等探讨如何通过剪辑手法引导观众的注意力9.2 剪辑技术与软件应用介绍剪辑软件的高级功能如特效、转场等讲解如何运用剪辑软件进行剪辑和调色9.3 叙事节奏与剪辑实践讲解如何通过剪辑节奏来构建故事情节提供实际剪辑案例,分析剪辑在叙事中的作用第十章:影视作品创作与实践10.1 作品构思与策划讲解如何进行影视作品的创意构思和策划强调作品的主题、风格和目标受众的重要性10.2 作品拍摄与制作讲解如何组织拍摄团队和安排拍摄计划强调导演、演员、摄影师等各角色在拍摄过程中的合作与沟通10.3 作品展示与评价讲解如何展示和推广影视作品分析观众反馈和评价,进行总结和改进第十一章:影视特效与后期制作11.1 特效技术与应用介绍影视后期中常用的特效技术如合成、动画、粒子效果等讲解如何通过特效技术增强影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11.2 后期制作流程与软件讲解影视后期制作的流程和各个环节介绍常用的后期制作软件和它们的功能特点11.3 特效与后期制作的实践案例提供实际特效制作案例,分析特效的应用和技术讨论如何在影视作品中合理运用特效和后期制作第十二章:影视作品类型与风格12.1 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分析剧情片、纪录片、广告片等不同类型影视作品的特征强调不同类型作品的要求和创作方法12.2 影视作品的风格与表现手法讲解影视作品的风格分类和表现手法探讨如何通过风格和表现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情感12.3 作品类型与风格的实践案例提供实际作品案例,分析类型和风格的运用讨论如何根据作品目的和受众选择合适的类型和风格第十三章:影视作品策划与市场推广13.1 影视作品策划的重要性讲解影视作品策划的作用和流程强调选题、定位、预算等策划环节的关键因素13.2 市场调研与受众分析介绍如何进行影视作品的市场调研和受众分析强调了解市场需求和目标受众的重要性13.3 影视作品的宣传与推广讲解影视作品宣传与推广的策略和手段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和活动来提升作品的知名度第十四章:影视作品评价与反馈14.1 影视作品评价的标准与方法介绍影视作品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方法强调作品质量、创意、表现手法等因素在评价中的重要性14.2 观众反馈与评价分析分析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反馈和评价强调观众意见对作品改进和创作的重要性14.3 作品评价与反馈的实践案例提供实际作品评价与反馈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讨论如何根据评价和反馈进行作品的改进和优化第十五章:影视行业动态与趋势15.1 影视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强调技术创新、市场变化等因素对影视行业的影响15.2 影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影视行业中的机遇和挑战强调从业者如何应对行业变化和竞争15.3 影视行业动态的实践案例提供实际影视行业动态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讨论如何紧跟影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影视摄像与编辑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控硅型调光器
优点:
操作简单、灵活、控制台体积小、重量轻、 可以摇控预选简单、使用方便寿命长,光输出 特性可以达到理想程度,能实现灯光的特殊效 果变化。
缺点:
干扰音频、视频信号,应采取屏蔽措施
计算机辅助灯光系统 五、
1、目的 将输入的灯光变化信息(灯号、亮度、
编组情况、变光时间等)予以处理,输出相 应信号,起到调光的作用。 2、基本任务 计算机灯光控制台的核心是计算机,另 外还有键盘、控制杆等及输入接口和输出接 口。计算机存储全部灯光变化的亮度信息, 并予以计算、处理,完成输出。
优点: ①色温基本不变(2900K-3200K);

②灯泡体积小、发光效率、高透光性好; ③使用寿命长。
缺点: ①灯丝各处粗细、疏密不均将影响其使用寿命;
②灯泡不能用手摸,否则易脆碎和发热; ③耐震性差、不宜连续长期使用; ④石英卤钨灯必须水平放置,左右倾斜不超过5度。
3、氙灯
摄像机PK人眼
人眼具有色觉守恒特性,摄像机对
色温则非常敏感
人眼有立体视觉,而摄像机无,但
有较宽的视域
色温滤色片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种立体的缺点——?
摄像机对照射光的要求
照度
在获得一定信噪比条件下所必需的
光照条件称为最佳照度条件。一般以 摄像机输出的图像在信噪比为50分贝 左右为标准。 最低照度:光圈最大,增益最大, 视频信号电平达到额定电平时,拍摄 外界景物所需的照度。
向之间形成的角度)有关。二者中只要有 一个变化,都可认为光线方向的改变。
3、光度单位
(1)光通量:按人眼光感觉来度量光的辐射功率,基
本单位为光瓦,国际通用单位为流明 1 光瓦 = 680流明(lm) (2)发光效率:光源每消耗1瓦功率所发出的流明数。 (3)发光强度: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 单位用烛光(cd)表示。 1 烛光 = 1流明/立体弧度 (4)照度:光通量与被照射表面面积之比,单位为勒 克斯(lx)。 1勒克斯=1流明/平方米
4、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性
(1)色温:某一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
体在某一温度下所辐射的光的颜色相同,则黑 体的这个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 色温,用绝对温度 K 表示 。
(2)显色性:用来表示光源的光照射到物体
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显示光源能否正确呈现 物体颜色的性能。
二、被射体上的照明因素
人工光线的条件和效果分析
1、主光
主要塑型光,用以照亮物体最主要、最富有表
现力的那部分。主光在画面上有明确的方向性。 常采用硬光作主光。 作用:形成造型结构,描绘被摄物的立体形 状概貌,交代画面内空间的关系,造成明暗影调 配置。 光源的位置:在被摄物体左或右的前侧 30°~45°以及垂直升高30°~45°为正常照明位 置。
特点: ①光谱能量分布接近日光、色温高、
显色好(6000K、显色指数Ra:95-97) ②光效高、发光效率30—50流明/瓦 ③平均寿命1000—2000小时 ④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0分钟 ⑤启动快
4、金属卤化灯——镝灯
优点:①光色好、光谱与太阳接近
②色温为5500K左右 ③显色与效率却较高(Ra:80—90) ④尺寸小、重量轻、机动性大

计算机辅助灯光系统基本框图
3具体功能
每场布光时,把不同灯的组合及各个灯的不同
亮度数据贮存起来,以便需要时提取再现。可 以进行时间预置(1秒—1小时)和时序控制, 能随时修改,如场次顺序、具体灯的增减和灯 的亮度变化,实现一些灯光的特殊效果,如灯 的闪烁或连续行走的“跑灯”效果。
电脑灯

电脑灯采用先进的工艺,利用步进电机控 制灯的各种动作,包括:开关、复位、亮度、 水平移动、垂直移动、聚焦、光圈、色盘、色 温、棱镜、频闪、图案自转及速度、色盘移动 速度、镜片速度等。所有这些动作都由电脑台 输出的标准信号完成。
背景光
用来照明被摄物体周围环境及背景,
常采用柔光源(如天幕灯和散光灯), 使用时视具体情况而定。 作用:突出主体;表现特定环境、时 间或造成某种气氛的光线效果;提供所 摄画面的深度;背景光的亮度决定画面 的基调。
场景光(基础光)

拍摄大场面进行普遍照明,满足摄像 机对照度的需要(1500—2000Lx)。 常采用散光型光源,控制其照度:主 光为基础光的1.2—1.5倍,辅光为基础光 的0.8—1.0倍,轮廓光为基础光的1.5— 2.0倍,背景光为基础光的0.8—1.0倍,其 它灯光可按实际而定。 基础光位置在拍摄场景顶部或前上方。
行聚光
4、光束窄,调整范围小
回光灯
1、球面反射镜
2、灯泡 3、圆锥形遮光环
便携式电瓶灯
散光型灯具—— 常作辅光、基础光、背景光 2、
常见有: 新闻灯

四联散光灯 天幕散光灯 顶光散光灯 外景散光灯 三基色荧光灯
新闻灯
四联散光灯
天幕散光与顶光散光灯
外景散光灯
三基色荧光灯
2、辅助光

用来补充主光照明、帮助主光造型的光线。 辅助光没有方向性,光线柔和、细微,常采用 泛光灯作光源。 作用: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展示阴影部 分的细节,减轻或消除主光产生的投影,帮助 调整画面影调,帮助塑造被摄物体形态、特征 和表现质感。 光源的位置:根据主光的位置和表达主题 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经常在摄像机的另一面和 主光相对,水平角度略大于主光,垂直高度略 低于主光。辅助光强度不得超过主光,主光和 辅助光光比一般为2 : 1或3 : 1。
1、有助于实现三维空间的透视感 2、有助于突出画面中被摄物中的重要
部分 3、可以模拟仿造一定的环境 4、建立一定的情景气氛和情调,增强 画面的情绪感染力 5、有助于画面全面的艺术构图
照明方法
1、自然光:日光和天空光(白天外景) 2、人工光:照明器材所提供的灯光 (内景、夜晚外景) 3、混合光:自然光和人工光并存 (室内、外景)
5、荧光灯
优点:色温在3200K,光效率高、寿
命长、 发光柔和、光色品种多较经济。
缺点:体积大、启动和光输出受环境
影响、显色性差
电视照明灯具
1、聚光型灯具——常作主光、灯(注光灯)
1、是一种反射式透镜 2、不带聚光透镜 3、调整抛物面反光镜进
4:30
2、室外散射光
◆日出前或日落后 色温在1850——2400K,天空与地面景物亮度
对比大,适于拍剪影。常以天空作背景,突出 轮廓线条,简洁而含蓄。 ◆厚云、阴天天气 色温在5000——6000K,光线柔和、均匀,明 暗反差小,质感细腻,无层次。选择景物本身 色差、反差提高明暗对比和立体感。 ◆雨雪天气 拍摄人物、景物灰暗、平淡。应利用景物自 身色彩、特点,或下雨、下雪天特点渲染气氛。
摄像机对照射光的要求
光比 色温
在摄像机的宽容度范围内的光照条件,摄
像机可以正常还原景物的真实层次感、质感 和色彩等
这个问题请那位同学再阐述一下 中国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标准
色温3200K。国外3050±150K,3000 ±150K。 室外,工业标准,5600K
一、电视照明的技术任务
照明灯具的支撑装置 1、落地式灯架 2、悬挂式灯架
(1)固定式悬挂灯架 水平吊杆式 格架式 定点吊杆式 (2)移动式悬挂灯架 滑动悬吊装置 格栅式悬吊装置 行本式悬吊装置
3、结合型悬吊装置
滑轨式水平吊杆
撑杆式结构
4、夹持式
调光及控制设备
1、电视中采用调光设备的目的
2、调光设备的发展
为满足内容、情节变化达到某些效果而调节 亮度的要求;避免产生冲击电流、延长灯泡寿 命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代——电阻型调光器 第二代——自耦变压器型调光器 第三代——磁放大器型调光器 第四代——可控硅型调光器
装饰光

用来对被摄对象的局部或细节进行
修正,可突出或夸张某一部分,也可修
饰某些缺陷,使被摄对象的形象更完美、 突出,如眼神光等。
效果光

为再现生活中某种特定光线效果,
更好地表现特定的环境、时间和气候条 件,有时也用来烘托情节内容和人物情 绪。
布景光
指在演播室内对人工搭建的景物进行照
明,以生活中的光线效果为依据,创造 典型环境。
一、光的若干性质
光的散射特性 (1)硬光:直射光,无云雾遮挡的太阳光或聚光灯 优点:
Ⅰ、明显投射方向,光束窄,光强易控制 Ⅱ、构成亮区、阴影和影子,善于表现表面特征、立 体感和质感, Ⅲ、有鲜明的造型功能 缺点:Ⅰ、图象反差大,生硬粗糙 Ⅱ、多光源易产生杂乱多影子 Ⅲ、不利于细微之处的表现
三点布光法

对被摄物体使用主光、辅光和轮 廓光三个基本光位的照明。 复杂的布光往往以三点布光法为 基础。
照明角度及其特点
1、钟面表示法 如5H3V +4H -3H
2、光位及其效果
3、照明角度的决定要素
(1)正确地表达被摄体的形状和形态; (2)在二维平面上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 (3)画面的影调要适当; (4)注意被摄体表面质地的表现,用好主光; (5)使用多光源时画面中影子中有一个; (6)避免反射光进入摄像机镜头中。
电视照明的基本设备
电光源的种类 热辐射类:普通白炽灯、卤钨白炽灯 气体放电类: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
氙灯
激光类
1、普通白炽灯

优点: 显色好、寿命长、额定功率范围
大、价格低。

效率低、色温低(随使用时间 的增加而降低)玻璃壳发黑降低发光效率、易 出现钨丝影子。
缺点:
2、卤钨灯(卤钨白炽灯)
3、室内自然光
特点: ●光线有固定方向,靠近门窗亮; ●光线强弱不仅与室外光位置和强弱有关,而且与门窗
大小、室内物体反射能力有关; ●光线柔和但照明不均,被照物体明暗反差大。 运用: ●利用门窗射进的光束逆光拍摄,表现室内气氛; ●利用一面门窗射进的光束测光拍摄,利用反射光或反 光板补光,减少反差; ●利用门窗射进的光束顺光拍摄,突出主体。注意背景 选择较淡的色调,增加层次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