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用光的分类
五种光的作用

按光的造型作用分类--五光造型方法主光:又称塑型光,是用以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的主要光线。
主光源于环境的主要光源,各种方向的光源,包括正面光、侧面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和脚光都可以做主光。
主光对画面影调、色调和气氛起决定作用。
主光又是曝光的依据。
在外景的拍摄中太阳直射光即为主光。
阴天时天空光即为主光。
主光对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空间形态、质地的表现起决定作用。
内景中透过窗户的光即为主光。
主光的特点是有明确的方向性。
能显示出光线性质,主光如是直射光将产生明显投影。
主光的亮度仅次于轮廓光。
当用明暗光照明的时候,只有一个主光,往往光比过大,不能很好地完成造型任务,故多在副光配合下加以运用。
但有时为追求特殊光效,不加副光,比如造成剪影效果。
副光:又称辅助光,是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
用于照明被摄对象的阴影部分,使对象亮度得到平衡,以帮助主光造型。
副光一般用散射光,副光照明不能形成投影。
外界晴天拍摄,太阳光是主光,天空光和地面反射光就是副光。
在室内拍摄,门窗投入的光线是主光,墙壁、天花板、家俱等反射光即为副光,副光色度由天空光和地面反射光决定。
主光和副光的亮度比叫做光比。
晴天太阳光和天空光光比太大,在拍摄人物近景特写时经常使用人工光进行辅助,以形成合适的光比。
光比是形成影调反差的主要因素。
在影视照明中,一般是先确定主光之后,再调整副光。
其运用原则是不能亮于或等于主光。
副光照明的阴影部分应保持阴影的性质,并使暗部有一定层次。
轮廓光:是相对摄像机方向照射的光线,是逆光效果。
轮廊光起勾划被摄对象轮廊的作用。
当主体和背景影调重叠的情况下,(比如主体暗,背景亦暗),轮廊光起分离主体和背景的作用。
在用人工光照明中轮廊光经常和主光副光配合使用,使画面影调层次富于变化,增加画面形式美感。
环境光:环境光是对剧中人物生活环境照明的光线。
多指内景和实景的人工光线而言,是天片光、后景光、前景光以及大型的陈设道具光的总和。
环境光的处理对美术师提供的环境进行再创作。
教你如何选择光纤的种类和芯数

在当今的高清监控摄像系统应用中,光纤是所有连接方式中能提供最好的带宽性能的一种方式。
使用光纤传输系统时,系统的图像质量只受限于摄像机、环境和监视器这三个因素,而光纤传输系统可以将图像画面传送到非常远的地方都不会使信号发生任何形式的畸变,更不会减损图像画面的清晰度或细节。
可以说光纤传输系统是整个监控系统的生命线。
一、光纤类型光纤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分为室内光纤,室外光纤,分支光纤,配线光纤。
按敷设方式分:自承重架空光纤、管道光纤、铠装地埋光纤和海底光纤。
按光纤结构分:束管式光纤、层绞式光纤、骨架式光纤、紧抱式光纤、带式光纤,非金属光纤和可分支光纤。
按用途分:长途通讯用光纤,短途室外光纤,混合光纤和建筑物内用光纤;光纤根据传输方式可分为单模和多模,监控一般使用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只传输一种模式光信号的光纤,常规有G.652,G.653,G.654,G.655等传输等级分类,单模光纤传输百兆信号距离可达几十公里。
单模光纤,只传输主模,也就是说光线只沿光纤的内芯进行传输,由于完全避免了模式射散使得单模光纤的传输频带很宽,因而适用于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纤通讯,单模光纤使用的光波长1310nm或1550nm。
多模光纤:能传输多种模式光信号的光纤,为G.651等级,根据光模式分为OM1,OM2,OM3,多模光纤传输百兆信号最远传输距离2公里。
多模光纤,在一定的工作波长下,有多个模式在光纤中传输,这种光纤称之为多模光纤,由于色散或像差,因此这种光纤传输性能较差频带比较窄,传输容量比较小,距离也比较短。
二、光纤敷设方式和要求:常规室外光纤都是以松套管作为纤芯的容器,为最常见光纤纤芯敷设方式;室内光纤常见为紧套式敷设;大芯数光纤的纤芯也有以带状方式进行组合敷设光纤纤芯。
光纤的敷设要求:光纤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纤外径的15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于为20倍;布放光纤时,光纤盘转动应与布放速度同步,光纤索引的速度一般每分钟15米;布放光纤时,光纤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并保留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光纤出现背扣;光纤在两端预留长度为5-10米;敷设光纤时应做好标签,并填好放线记录;所有光纤不应外露。
光线的分类及其影像特点下

光线的分类及其影像特点下
光线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理现象,它有很多种分类。
根据光线的传播方向和传播方式,我们可以将光线分为自然光、人工光和衍射光三种类型。
自然光是指来自太阳或其他自然光源的光线。
它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子组成的,可以在真空或透明介质中传播。
自然光的主要特点是多色性和直线传播。
多色性指的是自然光中包含了各种不同波长的光,通过色散现象可以将自然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直线传播指的是自然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接下来,人工光是人为产生的光线。
这种光线通常来自人类使用的光源,如灯泡、荧光灯、LED灯等。
人工光的主要特点是单色性和直线传播。
单色性指的是人工光通常只包含某一特定波长的光,这种光线可以通过滤光片等手段来实现。
直线传播是指人工光也会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衍射光是指光线在遇到边缘或障碍物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衍射光中,光线会弯曲并且扩散到周围区域,形成光的暗斑和亮斑。
衍射光的主要特点是弯曲和扩散。
这种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或边缘,光线会沿着障碍物或边缘弯曲并扩散到周围区域。
总结一下,光线的分类有自然光、人工光和衍射光三种类型。
自然光是来自自然光源的光线,具有多色性和直线传播的特点;人工光是人为产生的光线,具有单色性和直线传播的特点;衍射光是在遇到障碍物或边缘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光线。
这些不同类型的光线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对光线的分类和了解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光的性质。
光的分类及其效果

5、逆光(又称正逆光、背面光)当光源照射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成1800左右的水平角度照射被摄体,称之为逆光照明(如图)。逆光照时,光源的高度一般都高于被摄体。由于逆光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相对,被摄体完全处于逆光照明的阴影中,只勾划出了它的轮廓形态,被摄体的周围有明亮的轮廓线条把它与背景分开,使画面具有较强的空间感。外景中,阳光与摄影机处在逆光方位,有很好的造型作用,景物具有浓厚的大气活视效果,可获得层次丰富、生动活拨、空间感特别强烈的画面效果。还可通过控制正面辅助光的强弱,得到剪影或半剪影的效果。
7、脚光(又称底光、仰光)脚光是从被摄体的下方,从下往上照射彼摄体的光线。脚光只有在拍摄影视画面时,用人工光放在地面,或用反光板向上反光照明被摄体。照明时,一般置光源于被摄体下方偏左或偏右一侧,有时也根据需要,把光源置于被摄体的后方或前方,形成后脚光或前脚光。脚光照明,造成反常光效,过去、在电影中常用来表现反面人物或刻画人物的反常心态。
光的分类及其效果
1、直射光自然光中的直射光主要是指直射的太阳光;人工光中的直射光主要是指大功率的回光灯、聚光灯、摘钦灯等。由于直射光具有发光强度高,有明显的方向性,照射物体时,明暗面对比强烈,界限分明卜过渡层次少,有清晰的明暗交界线,投影实而鲜明,而且光质景物的轮廓形态、立体形态、粗糙物体的表面质感以及某种特定的大反差戏剧效果和人物的心理描写。
3、侧光(又称侧面光、正侧光、边缘光)当先源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的方向成900左右水平角度照射被摄体,称为侧光照明(如图)。一般侧光照明时的垂直高度,或与被摄体等高,或略高于被摄体。水平角度与垂直高度定在何处,视被摄对象的具体特点而定,找出最佳位置为准。侧光照明时,把被摄体分成了明暗对等的两部分,受光面与背光面各占一半。侧光光效能够较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轮廓线条和立体形态,可使表面粗糙物体的质感得到很好的表现,有时甚至有些夸张,形成强烈的造型效果。使用侧光照明,除了特殊戏剧效果的需要,以及专门刻画人物内心激烈的矛盾情绪外,一般都用辅助光照明暗面,根据需要形成一定的光比。 4、侧逆光(又称后侧光、背侧光、反侧光) 当光源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 135。左右水平角度照射被摄体,称为侧逆光照明(如图)。侧逆光照明时,光源的高度一般都高于被摄体,以避免光线直接射入镜头。侧逆光照明,可使被摄体的正面(面向摄影机的一面),大部分处于阴影中,大约1/4是亮面,这个亮面是一个较强的亮斑,可以提高画面的亮度间隔,使画面效果非常生动。侧逆光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明亮的轮廓线条,它可以将主体与背景分离,并勾画出被摄体的轮廓形态,从而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红外相机分类

红外相机有多种分类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
1. 波长分类:
* 短波红外相机:主要捕捉波长在1\~3微米范围内的红外光线,适用于热像仪、夜视仪、火警监控等领域。
* 中波红外相机:主要捕捉波长在3\~5微米范围内的红外光线,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领域。
* 长波红外相机:主要捕捉波长在5\~14微米范围内的红外光线,在消防救援、安全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结构分类:
* LED红外摄像机:由一定数目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发光体。
* LED阵列式红外摄像机:阵列式红外灯的内核为发光二极管阵列(LEDArray),与传统的LED相比其亮度高、电-光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
阵列式红外灯产品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即“偏心现象”。
* 卤素灯红外摄像机:卤素灯的发光功率非常强大,当然耗电量以及发热也会相对比较大,成本比较高,它的致命缺点是体积大、散热不充分,寿命非常短,一般都在一千小时以内,而且红暴现象特别严重,故不适合用于民用夜视监控方面。
* 点阵式红外摄像机:采用的是点阵式红外灯光源。
* 激光红外摄像机:照射距离最远一般可达300\~5000米,由于能量集中,角度小近距离不宜采用,目前成本仍较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有关文献。
摄影用光1

正面光人 物不同姿 态
正面光人物不同姿态
正面光会 减弱主体 的纹理, 而侧光、 顶光和底 光则可以 强化主体 纹理
(二)侧面光:肖像、建筑、风光 。
特点:(1)有立体感;(2)有质感。 1.正侧光(45°角侧光)(上午9-10点,下午 3-4点的太阳)可以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 形态中有丰富的影调、层次,可产生立体 感,有利于表现表面粗糙的质感。符合人 的观看习惯。是拍摄人物肖像的标准光线。 也是拍摄建筑的理想光线,可表现建筑物 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被称为“自然照明”。 2.全侧光(90°侧光)造成突出的明暗对比, 影子修长,构利于表现凹凸不平的粗糙的 质感。如月面、路面、浮雕、刻字、面包 片、桔子皮、老人的脸等。被称为“质感 照明”不利于拍摄人像(阴阳脸)。
光线介绍
光线介绍
★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彩色胶片,
如果把摄影师的照相机比做“画 笔”,那么光线就是他的“油彩”。 摄影师用光来涂抹照片,就像画家 挑选他的油彩一样,会仔细地选择 所要用的光。 ★这一课我们要教你如何创造性地 使用光,更好地了解光线不同特性。
一、光源的分类:
1.自然光:阳光(晴天)、天空 光(多云,阴天)、室内自然 光; 2、人造光:灯光、闪光。 3.混合光:人为布光、现场 光。
(一)正面光(顺光):人像摄影、新闻摄影、 纪念照、翻拍。 忠实地再现原景物的色调。没有明暗面, 缺乏立体感。只适用于翻拍、新闻和某些 人像(商业)。 优点:简单(初学) ;缺点:影像平淡,没 有阴影(平面光),缺乏明暗对比,缺少层次, 缺乏立体感,缺少质感。
光的水平方向 1. 正面光
(二)、人工光
㈠影室灯 摄影者在摄影室内工作主要依靠影室灯进行布光, 因为它们可以在拍摄之前就看到布光效果。 ㈡闪光灯 1、闪光同步与快门速度 闪光摄影中的“同步”就是指闪光灯正好在快门 完全开启的瞬间闪光。例如相机的闪光灯同步最 高速度为1/125秒,则1/125秒和它以下的各档速 度都可称为同步速度。而超过1/125秒的快门速 度都不是同步速度。 2、闪光灯指数 闪光灯指数也称为曝光指数,这个指数是根据闪 光灯在瞬间发光的强度,拍摄体的距离的所有光 圈系数相乘之积而得来的。用符号CN表示。
简述影视镜头和基本分类

简述影视镜头和基本分类
影视镜头是摄影机或摄像机上使用的光学元件,用于通过聚焦和阻挡光线来进行拍摄和录制影像。
镜头的选择对于影片的视觉效果和叙事手法起着关键的作用。
影视镜头可以根据其焦距、光圈和变焦方式等特性进行分类。
1. 根据焦距:
- 广角镜头:具有较短的焦距,可以呈现广阔的景象,适合拍摄大场景和夸张的近景。
- 标准镜头:具有接近人眼视角的焦距,可以呈现真实的画面,常用于大部分拍摄。
- 长焦镜头:具有较长的焦距,可以放大和拉近远距离的景物,适合拍摄远处的细节和追踪运动。
2. 根据光圈:
- 快镜头:具有较大的开口,能够在较暗的环境下捕捉到更多的光线,适用于拍摄夜景和低光条件下的场景。
- 慢镜头:具有较小的开口,适用于明亮的环境,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适合拍摄需要清晰细节的场景。
3. 根据变焦方式:
- 固定焦距镜头:焦距固定,需要通过移动摄影机或更换镜头来改变画面的大小。
- 变焦镜头:焦距可调节,可以通过调整镜头的变焦环来改变画面的大小,提供更大的拍摄自由度。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的镜头,如鱼眼镜头、微距镜头等,用于拍摄特定类型或特殊效果的场景。
不同类型的镜头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通过镜头的选择和运用,影视制作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表现手法。
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

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影视摄影中照明物体的光线往往不止一种。
在外景,除了直射的阳光外,还有天空的散射光和环境的反射光;在室内,晚间也会有不同的灯光照明。
许许多多的不同光线构成了环境的光效。
为了模拟自然光的各种光效,为了更好地运用光线去创作,我们必须对每一类光线的性质进行研究,找出他们的特点和异同来,才能灵活地运用它。
对光的分类有三种方法:按光线的来源分、按光线的投射方向分、按光线造型作用分。
一、按光线的不同来源分类一切可以发光的光源,根据其来源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
1.自然光天然发光的光源均称为自然光。
从影视摄影的角度讲,可利用的自然光主要是太阳和天光。
太阳是主要发光光源。
太阳光除直接照射到地球上外,一部分光被大气层吸收,透过大气层再照射于地面,此光我们称为天光。
近年来由于胶片的感光度的提高以及增感镜头的出现,摄像机的灵敏度不断提高,有时可直接拍摄月亮和月光下的景物,那么月亮也可以算为自然光了。
此外,在阳光照射下,建筑物、墙壁等的反射光也属于自然光。
自然光的特点:亮度强,照明范围广而均匀。
但它的亮度、照射角度、距离远近、色温等往往不以创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自然光的强弱随季节、时间、气候、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一年中,夏天光照最强,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长;冬季最弱,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短。
日照强弱又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分为睛、阴、晦、雾、霾、雨、雪,其光照度也各不同。
地理条件变化对日照强弱的影响也很大,如所处的经纬度不同,海拔高低的不同,其照度、色温也不同。
海拔较高的地区,直射阳光较强,散射的天空光较弱,景物反差较大,天空暗蓝色。
相反,海拔较低的地区,天空散射光较强,景物反差较柔和。
靠赤道越近,日照度越强。
在高山、平地、高空、海底所受光强弱也各不相同。
一天之内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黎明、日出、上午、中午、下午、日落、黄昏、夜晚等各种不同的光线照射情况,不同时期太阳光的特征各不相同。
如图6—3 一日之内太阳光的变化情况①日出和日落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到离开地面15度角之间的时间属于日出时刻;而当太阳西落,从地面15度角降到地平线以下的时刻称为日落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像用光的分类
按光线照明方向分类
光线照明方向是指光源、拍摄对象和摄影角度(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照明方向是随着拍摄角度方向而变化的,它和被摄对象的朝向变化无关。
根据光源投射方向和摄像机光轴之间的夹角分为顺光、顺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和脚光等七种。
不同方向的照明光线具有不同的造型特点,选择和布置
不同方向的照明光线是摄像师的重要任务。
1.顺光照明
顺光照明亦称平光照明,是指光源和摄像机镜头基本在同一高度并和摄像机光轴同向的照明。
顺光的特点是
①对象的朝机面接受同等照度,对象各部分均得到同等程度的描绘;
②只能看到对象的受光面,看不到背光面和投影,故能隐蔽、掩饰对象凸凹不平的特点,不能表现粗燥表面质感;
③画面色调和影调的形成只靠对象自身色阶区分,画面层次平淡,缺乏光影变化,但亮的对象具有暗的轮廓形式;
④画面色彩缺乏明度变化,如要表现景物色彩的艳丽多彩,这是最好的照明形式。
比如拍摄中国戏曲片,多用这种照明,形成平涂色彩效果。
用散射光及多灯照明均可形成顺光照明效果。
在拍摄高调画面时顺光作主光用。
在主
副光处理中做副光用。
2.顺侧光照明顺侧光亦称正侧光,指和摄像机光轴成45度左右的光线照明。
是摄影、摄像常用的主光形式。
这种照明形
式能使对象产生明多暗少的明暗变化,故能较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和质感,能比较好地表现出画面
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