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摄像第五章摄影用光
摄影用光的技巧6种光线运用你会几个

摄影用光的技巧6种光线运用你会几个摄影中,合理运用光线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光线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大大影响照片的效果和表现力。
下面将介绍六种常见的光线运用技巧。
1.自然光:自然光是指来自太阳或室外环境的光线。
在户外拍摄中,使用自然光可以带来明亮、自然的效果。
照射角度和光线的强度会随着天气、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不同,摄影师需要准确把握光线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曝光方式和拍摄角度。
2.反射光:反射光是指光线反射到物体上后再次散射出来的光线。
与直接光相比,反射光更柔和。
常见的反射光有阳光反射在水面上的光线、反射在墙上的侧光等。
摄影师可以利用反射光创造阴影和温暖的氛围,增强照片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3.背光:背光是指光源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的背面。
背光的特点是造成被摄物体的轮廓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使照片给人以神秘、梦幻的感觉。
背光需要仔细控制曝光,尽可能避免光线过度亮或暗。
4.侧光:侧光是指光源照射在被摄物体的侧面。
侧光的特点是会产生明暗交错的效果,强调被摄物体的纹理和表面细节。
侧光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适合拍摄风景、人物和静物等。
5.散射光:散射光是指通过云层、雾霭、窗户或透明材质等物体散射出来的光线。
散射光非常柔和,可以减轻强烈光线的影响,创造柔和的氛围。
在拍摄人像或静物时,可以利用散射光来消除阴影、减少反差。
6.人工光:人工光是通过闪光灯、灯光等人工照明设备产生的光线。
人工光可以提供稳定、可控的光源,使照片更加明亮和清晰。
摄影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光线的位置、强度和色温,实现各种特殊效果,如填光、艺术照明等。
总结起来,摄影中光线运用的技巧包括自然光、反射光、背光、侧光、散射光和人工光。
摄影师需要根据被摄物体的特点和拍摄目的选择合适的光线运用方式,以提升照片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摄影用光》PPT课件

F=8
C、银燕闪光灯曝光表
35mm
1.2 1.8 2.5 3.5
5
7
50mm
1.5
2.1
3
4.2
6
8
85mm
ISO
1.7 2.5 3.5
5
7
10
50/18°
11
8
5.6
4
2.8
2
100/21°
16
11
8
5.6
4
2.8
200/24°
22
16
11
8
5.6
4
400/27°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四章 摄影用光 P75
摄影师是用光线来绘制照片,正如一个画家作画时要仔细挑选他的颜料一样 ,摄影师拍摄时也应仔细地选择所用的光线。〔艺术范筹〕
1、闪光灯 ①闪光灯的照明功能: A、作主光照明 〔光线条件差的场景,新闻摄影〕 B、作辅助光照明〔调节光比,逆光、侧光人像〕 C、凝固动体 〔体育摄影,动作抓拍〕 D、创造特殊效果〔屡次闪光、色片〕
②闪光灯的发光特点 : A、发光强度大 B、色温高 C、回电时间短 D、闪光持续时间极短
③、闪光同步: 闪光同步是指闪光灯在照相机快门完全开启的瞬间闪光,使整个画面均匀 感光。 〔镜间快门相机任何一档速度都与闪光灯同步,焦平面快门相机须在规定速 度以下方能与闪光灯
一表现被摄体的形态和色彩二表现被摄体的空间位置三营造特定气氛四表现被摄体的质感精选ppt一表现被摄体的形态和色彩精选ppt二表现被摄体的空间位置精选ppt三营造特定气氛精选ppt四表现被摄体的质感精选ppt第二节摄影用光的基本因素p76摄影用光的基本因素主要指光度光质光位光型光比和光色等六种
摄影用光基础知识

摄影用光基础知识摄影者就是在利用光线绘制图片,就像画家仔细挑选他的颜料一般,摄影者也应该懂得选择光线。
那么你对摄影用光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摄影用光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1、光源越广,光线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线越硬。
广泛的光源能够弱化阴影、降低对比、抑制纹理,较窄的光源则作用相反。
这是因为光源越广,射在物体上光线的方向就越多,这会起到增加场景中的照明、减少阴影的作用。
如将人像主体安排在一扇不受阳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户边,窗户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再需要影室专用设备。
2、光源越近,光线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远,光线越硬。
这是因为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近,相对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广;而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远,相对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阳为例,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个相当广的光源!但是太阳距地球9300万英里(约1、5亿千米),只占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当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光线就很硬。
小提示:在室内用现有灯光拍摄人像时,可以通过改变光源与被摄体间距离的方法使照片的光线更加动人。
3、漫散射能够分散光线,使光源变广、光线变柔运用漫散射分散光线的实质还是使光源变广,从而达到柔化光线的目的。
当云层遮挡住阳光,物体上的阴影会明显减少,如果有雾,阴影则会消失。
云层、阴沉的天空和大雾都会使光线发生漫射,漫射会将光线分散向各个方向。
阴天和雾天时,整个天空会变成一个非常广的光源,一个天然的柔光箱。
小提示:半透明塑料或白色织物等材料都可以用来漫射强烈的光线。
你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室闪光灯前加一个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阳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来柔化光线。
4、在反射中漫射光线将一束较窄的光线射在一个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墙壁、屋顶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线在反射的过程中会发生被漫射到较宽广的区域。
但是如果使用光面反光板,光线被反射后仍然会很窄。
镜子是一种极端的光面反光板,它反射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一样窄。
摄影用光的五个基本要点

摄影用光是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影响照片的色彩、对比度、明暗、纹理等多个方面。
因此,摄影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光技巧,来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摄影用光的五个基本要点。
第一要点:了解光线的方向和强度光线的方向和强度是决定照片明暗度的关键。
如果光线来自于正面,照片会呈现出平淡的效果;如果光线来自于斜上方或侧面,会产生明暗分明的效果。
在拍摄时,要注意观察光线的方向和强度,选择合适的角度和位置来拍摄。
第二要点:控制光线的色温光线的色温是指光线的颜色温度,不同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
例如,黄色的灯光会使照片呈现出暖色调;蓝色的天光会使照片呈现出冷色调。
在拍摄时,选择合适的白平衡模式,可以帮助控制光线的色温,达到自己想要的色彩效果。
第三要点:利用反光板和补光灯反光板和补光灯都是常用的补光工具,可以帮助摄影师控制光线的强度和方向。
反光板可以将周围的光线反射到拍摄对象上,增强其明亮度和立体感;补光灯则可以在光线不足时,提供额外的光源,使照片更加明亮。
第四要点:利用阴影和高光阴影和高光是拍摄中常见的光线效果,它们可以帮助摄影师创造出丰富的纹理和层次感。
在拍摄时,可以利用阴影和高光来突出照片的主体,营造出神秘、浪漫等不同的氛围。
第五要点:注意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是摄影中重要的光学现象,可以创造出有趣的视觉效果。
例如,利用水面的反射来创造出独特的景象;利用玻璃的折射来创造出多重影像。
在拍摄时,要注意观察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利用它们来创造出独特的照片效果。
总之,摄影用光是摄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摄影师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以上介绍的五个基本要点,可以帮助摄影师控制光线的方向、强度、色温等多个方面,从而创造出自己理想的照片效果。
摄影用光基础知识

摄影用光基础知识
摄影用光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要掌握摄影用光的基础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第一,了解光线的颜色和质地。
光线的颜色和质地会对拍摄效果
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太阳光的颜色是暖色调的,而阴天的光线则
是冷色调的。
同时,强烈的阳光会产生硬阴影,而柔和的光线则会产
生柔和的阴影。
因此,在拍摄时需要根据拍摄场景选择合适的光线颜
色和质地。
第二,了解光线的方向和角度。
光线的方向和角度也是影响照片
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例如,侧面照射可以突出物体的纹理和形状,反之则会弱化它们。
因此,在拍摄时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光线方
向和角度。
第三,了解光线的强度和亮度。
光线的强度和亮度也是摄影用光
的重要部分。
在拍摄时,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光线强度和亮度来调整
拍摄效果。
例如,增加光线强度可以让暗部更明亮,减少光线强度则
会让亮部更柔和。
第四,了解使用闪光灯的技巧。
闪光灯可以在低光环境下为照片
增加亮度和色彩。
在使用闪光灯时,可以选择不同的闪光灯强度和角
度来达到最佳效果。
同时,在使用闪光灯时还需要注意控制反射和避
免产生过于强烈的阴影。
总之,摄影用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了解光线的颜色、质地、方向、角度、强度和亮度等基础知识,并加以运用,可以在拍摄
时达到更好的效果。
摄影用光技巧

表现空间感。
2、侧光
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 呈90度角时,称为侧光。
光线特点: 明暗反差加大,画面影调
丰富,有利于Leabharlann 现景物的立体 感、空间感。3、逆光
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 相对时,称为逆光。
光线特点:
景物大部处于阴影中,亮 暗反差大,有利于表现空间透 视。
• 光源、被摄体和照相机在水平面上成90度角时叫 侧光。
在侧光照明下,被摄体受光面、背光面各占一 半,投影在一侧。虽然物体看不清全貌,但亮面、 次亮面、暗面、次暗面和明面交界线等五种影调 显著,层次丰富,立体感较强。如果被摄体是粗 糙的表面,在侧光下可获得鲜明的质感。有时他 能夸大表面粗糙不平的结构,造成强烈的造型效 果。 • 侧光作修饰光使用时,能突出对象局部细节和形 态。 • 侧光的运用要注意受光面和背光面的亮度比值, 即处理好光比
顶光 平光
顺光
前侧光 光源位置 照射角度
底光
光的基本方向
• 根据相机与被摄体和光源所处的方位,可 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 1、正面光 • 2、45度侧光 • 3、90度侧光 • 4、逆光
1. 正面光
• 这种类型的光线,是业余照最常用的光线, 拍照时太阳在你身后,正面光使被摄对象 没有一点阴影,结果呈现出一个几乎没有 色调和层次的影像。
作品欣赏
逆光
逆光
顶光
顶光
正午
日落前2小时
日出时
日落时
晴天朗日
多云天气
阴云密布
重阴欲雨
背景光线复杂
考试题目:
拍摄一组主题照片 要求: 1、照片自定主题(内容不限) 2、一组共3~5张照片 3、一组照片中应出现人物、景物、静物组合(至少 各1张) 4、照片可进行处理 5、每个人将自己的作业打包发给学习委员,文件夹 以(姓名+学号+主题名称)命名,学习委员汇总 好本班作业发给我。
摄影用光要素

摄影用光要素一、光度二、光型:指某一照明光源在拍摄时所承担的角色或作用(一)主光:塑形光,是指用以显示景物、表现质感、塑造形象的主要照明光。
其亮度在画面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直射光,具有明显的方向性1.应照亮被摄体主要部分或最富有表现力的那一部分2.主光位置的确定要根据光源亮度的强弱、距离的远近、位置的高低、被摄对象的性格特点、环境特征、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画面构图的具体要求来确定(二)辅光:除主光之外的一切摄影照明光线,通常,辅光在被摄景物上的照度不得超过主光的1/41.补光:用来帮助主光造型,以提高由主光产生的阴影部分的亮度、揭示阴影细节、减小影像反差,对主光的缺陷起弥补作用的光。
大多利用散射光,同时严格控制数量,尽量精简作用:调整画面影调,改善画面反差帮助塑造被摄体立体形态,表达被摄体的全部特征帮助表现质感补光灯:阴补灯——一般配置在拍摄点或左或右两侧的位置,用来补充主光照明所不能达到的地方。
不能过高或过低,略高于人物头部或平行于头部均可。
阳补灯——是介于主光灯与阴补灯之间打出的一种灯,它的任务是在脸部阴阳光调之间起到逐步过渡的作用(或称接茬作用),能够软化主光灯在人物脸部投下的生硬投影。
2.轮廓光:勾勒被摄体轮廓形状、线条的光线。
能够有效地区别被摄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从而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被摄体的立体感。
逆光安置在被摄对象左、右两侧后方的双边轮廓光应当照射在景物的外形体轮廓上3.背景光:灯光位于被摄者后方,并朝背景方向照射的光线,利用背景光可以调整被摄对象的环境及其背景影调。
作用:1.突出主体,把主体衬托在有利于主体表现的背景上2.烘托主体,营造各种环境气氛和光线效果,说明某种特定时间、地点等,对主体表现起烘托作用4.修饰光:装饰光,是有目的地对被摄对象的局部进行用光细节的修正,使所表现的形象更完美、突出。
目的:1.弥补上述几种光线照明上的不足2. 追求画面的照明平衡3.对被摄景物的局部添加强化塑形光线,如发光、眼神光、工艺首饰的耀斑光灯三、光位:主光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投射方向与镜头光轴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
摄影用光基础总结

摄影用光基础总结1、光是在电磁辐射中可以被人眼感觉到的一个很窄的波段。
一般来说,我们肉眼所能接收到的光的波长在400-700毫微米之间。
(一毫微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按波长由高到低分布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波长高于红光的为红外线,波长低于紫光的称为紫外线。
白光是可见光谱中各种色光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光。
2、光和摄影相关的三特征:振幅(色饱和度)、波长或频率(颜色)、偏振(肉眼无法观察,可以通过cpl进行调节)。
3、平方反比定律:摄影者与光源的距离为原来的两(n)倍时,光的亮度是原来的1/4(1/n*n)。
为了保持原来的曝光,快门应当调大两档,如从f16到f8。
太阳光不服从此条定律。
4、色温测量光线的白色程度,以“开尔文”(K)为单位。
一般光源下的色温如下:蜡烛和油灯:2000K室内照明灯泡:2900K日出或日落的光线:3100K早晨或傍晚的阳光:3800K中午日光:5500K阴天:7000K晴天:10000K5、对于测光的结果应当对EV进行“白加黑减”,以保证对对象的正确曝光:(以下为EV=0的基础上加减)侧光或者逆光:+1海边或者雪景:+1日落或者日照强烈的物体;+1一个非常明亮或者白色的被摄体:+1背景很暗,并且比主体大很多;-1让一个非常黑暗的主体看上去自然:至少-1一个非常黑暗的主体占据了大部分画面:-26、如何正确曝光:使用测光表(需要按照5的方法对被摄体进行白加黑减)、用灰板进行测光(将灰板放到被摄体的位置,遮挡被摄体进行测光,相机EV为0时即获得18%灰度的读数,此时为对被摄体的准确测光)、用手掌替代灰板进行测光、采用包围曝光,多拍几张不同曝光的照片进行对比、采用点测光(对明暗对比强烈的区域分别进行测光)。
7、主体反差:主体各部分如果存在强烈的反差,可以运用点测光对各部分分别测光。
如在一个多云而晴朗的天气下,身穿白衬衫黑西裤的人,将存在高反差,在iso100的条件下,EV=0时,白衬衫为f8、1600,西裤为f8、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被摄体的空间位置
利用光线的明暗关系,在平面摄影画面上表现出景物的立体形态和空 间效果。
营造特定气氛 表现被摄体的质感
被摄体的质地不同,在光线照射后对光线产生不同的吸收与反射。
第五章 摄影用光
光线表现被摄体的形态和色彩
光线表现被摄体的形态和色彩
光线表现被摄体的空间位置
光线表现被摄体的空间位置
第五章 摄影用光
摄影用光的基本因素
光质
软质光
软质光是一种漫散射性质的光,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在被 照物上不留明显的阴影。如大雾中的阳光,泛光灯光源等。 软质光的特是光线柔和,强度均匀,光比较小,形成的 影像反差不大,主体感和质感较弱。 有利于表现物体的外形,形状和色彩,反差柔和,但不善 于表现人物的质感和细节。在这种光线下画面亮丽柔和, 对比小,所以在构图上利用明暗对比来构成画面,有利于 对柔嫩皮肤的表现。
硬质光照射下的被摄体表面的物理特性表现为:受光面、背光面及投影非常鲜明, 硬质光照射下的被摄体表面的物理特性表现为:受光面、背光面及投影非常鲜明,明暗 反差较大,对比效果明显,有助于表现受光面的细节及质感,造成有力度、 反差较大,对比效果明显,有助于表现受光面的细节及质感,造成有力度、鲜活等视角 艺术效果。 艺术效果。
第五章 摄影用光
李广云
第五章 摄影用光
光在摄影造型中的作用 摄影用光的基本因素 常见可见光的运用
第五章 摄影用光
光在摄影造型中的作用
光线是摄影创作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 表现被摄体的形态和色彩
物体对光线的不同的反射方式,使人们感知不同物体的形态; 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自身吸收和反射光线的波长决定的。
侧光下被摄体呈阴阳效果,富有戏剧性,突出明、暗的强烈对比。正面的人像的侧光效果 神秘、立体感强。利用侧光作主光拍摄的画面影调浓重、气氛强烈。
纯粹的侧光通常不适用于拍摄女性,因为这时的光源从侧面投射,使人物面部一半发光, 一半处于阴影中,产生的效果被人们称之为“阴阳脸”。
在写真类人像的拍摄中,侧光的运用往往能够更强烈地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侧
第五章 摄影用光
摄影用光的基本因素
光位
侧逆光 侧逆光是从逆光变换出来的,其特点是指能照射到人物面 部的某点上,而其余大部分都是不受光。它从侧后方照亮 人物的头发,使之在逆光中呈现某种情感,而且这种光线 并不会讲人物正面细节隐去。侧逆光拍摄时,如果测光点 在人物面部被照亮的部分,曝光一定要过曝一级左右,这 样才能保证人物面部的细节不被掩盖。景别也最好选择在 中景以下,因为全景这类景别不能很好地体现侧逆光的光 感,而近景或者特写之类的景别,用侧逆光来表现时则比 较充分和生动。
用 好 光 线 所 产 生 的 阴 影 , 能 一 使 些 画 。 面 的 表 意 效 果 更 强 烈 。 如 果 能 够 利 , 候 时 的 别 景 大 摄 拍 在 瘦 得 变 者 摄 被 使 够 能 则
别 光 能 够 拍 摄 的 景 别 很 多 , 大 景 别 所 能 体 现 的 感 受 更 强 烈 ; 而 小 景
软光不善于表现人物的质感和细节。在这种 软光不善于表现人物的质感和细节。 光线下画面亮丽柔和,对比小, 光线下画面亮丽柔和,对比小,所以在构图 上利用明暗对比来构成画面, 上利用明暗对比来构成画面,有利于对柔嫩 皮肤的表现。 皮肤的表现。
软质光的特点是光线柔和,强度均匀,光比较小,形成的影像反差不大,主体感和质感较弱
平顺光,正面平顺光照射,光线均匀,主体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大的明暗变化。
高位顺光, 高位顺光,灯光的高度高于主 体人物的头部正面照射, 体人物的头部正面照射,照片 明亮人物稍具明暗变化, 明亮人物稍具明暗变化,立体 感稍强。 感稍强。那么在拍摄时就在一 些基本构图的基础上多采用了 画面各个因素的固有色及其明 度来进行构图, 度来进行构图,背景偏重与主 体服装的明亮色拉开距离产生 空间感。 空间感。
侧逆光是从逆光变换出来的,其特点是指能照射到人物面部的某点上,而其余大部分都是 不受光。它从侧后方照亮人物的头发,使之在逆光中呈现某种情感,而且这种光线并不会 将人物正面细节隐去。
侧逆光是从逆光变换出来的,其特点是指能 照射到人物面部的某点上,而其余大部分都 是不受光。它从侧后方照亮人物的头发,使 之在逆光中呈现某种情感,而且这种光线并 不会将人物正面细节隐去。
第五章 摄影用光
摄影用光的基本因素
光位
前侧光
前测光是由侧光演化而出来的一种人像造型光线,光位于人物前 方的45度方位,这是影楼中最常用的主光位。 前侧光照射下的人物富有生气和立体感,通常用作主光,前侧光 作主光所拍摄的效果,画面光比较大,立体感强。构图上光影效 果明显,色调偏重。 这种光线照射下,人物的大部分光线的过渡感较强,比较适合人 物的造型。使用前侧光拍摄,可以使人物转向光源的方向,这样 人物面部的立体感会增强,而且最好是使用柔光,才能使光线的 过渡更自然。注意选择人物面部明暗的过渡区域进行测光,这样 才能得到人物面部的所有层次。
硬质光照射下的被摄体表面的物理特性表现为:受光面、背光面及投影非常鲜明, 硬质光照射下的被摄体表面的物理特性表现为:受光面、背光面及投影非常鲜明,明暗 反差较大,对比效果明显,有助于表现受光面的细节及质感,造成有力度、 反差较大,对比效果明显,有助于表现受光面的细节及质感,造成有力度、鲜活等视角 艺术效果。 艺术效果。
主要作用
影响曝光量 影响影调和色调的再现
第五章 摄影用光
摄影用光的基本因素
光质
光质指光线的软硬性质,可分为硬质光和软质光。 硬质光
硬质光即是强烈的直射光,如晴天的阳光,人工灯中的聚光灯、回光灯 的灯光等。 硬质光照射下的被摄体表面的物理特性表现为:受光面、背 光面及投影非常鲜明,明暗反差较大,对比效果明显,有助于表现受光 面的细节及质感,造成有力度、鲜活等视角艺术效果。 在人像拍摄中,特别是拍摄人物写真这类题材的时候很少使用硬光。硬 光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产生明确的阴影,难点是控制画面明暗的反差和画 面的光比。女性的拍摄一般都将光比控制在1:2左右,但是在使用硬光拍 摄的时候光比难以控制在这个范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反光板进行补 光,通过这种反射光减弱人物面部的明暗反差。 硬光方向性强,能使人物产生大面积的明暗对比,有助于表现质感,及 人物内心情绪的表达。采用正面硬光,人物整体对比大,背景上出现投 影。采用硬光作为主光,利用这种光线,制造人物投影,表现人物情绪。
所 有 层 次 。
选 择 人 物 面 部 明 暗 的 过 渡 区 域 进 行 测 光 , 这 样 才 能 得 到 人 物 面 部 的
感 会 增 强 , 而 且 最 好 是 使 用 柔 光 , 才 能 使 光 线 的 过 渡 更 自 然 。 注 意
用 前 侧 光 拍
前 侧 光 人 物 的 :
摄 , 大 可 部 以 分 使 光 人 线 物 的 转 过 向 渡 光 感 源 较 的 方 向 , 这 样 人 物 面 部 的 立 体 强 , 比 较 适 合 人 物 的 造 型 。 使
第五章 摄影用光
摄影用光的基本因素
光位
正面光(顺光)
光线主要来自被摄物体的正面,随着角度高低可分为平顺光、高 位顺光。平顺光,正面平顺光照射,光线均匀,主体明亮,但立 体感较差,缺乏大的明暗变化。高位顺光,灯光的高度高于主体 人物的头部正面照射,照片明亮人物稍具明暗变化,立体感稍强。 那么在拍摄时就在一些基本构图的基础上多采用了画面各个因素 的固有色及其明度来进行构图,背景偏重与主体服装的明亮色拉 开距离产生空间感。 顺光比较适合拍摄特写和近景这样的小景别,因为它可以具体地 表现人物的每个细节和层次。有时这种最直接、最直白的描述效 果往往比那些故意做出来的好很多。使用顺光拍摄时曝光不可过 度,一般使用平均测光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平顺光,正面平顺光照 射,光线均匀,主体明 亮,但立体感较差,缺 乏大的明暗变化。在拍 摄时可在一些基本构图 的基础上采用画面各个 因素的固有色及其明度 来进行构图,背景偏重 与主体服装的明亮色拉 开距离产生空间感。 顺光比较适合拍摄特写 和近景这样的小景别, 因为它可以具体地表现 人物的每个细节和层次。 有时这种最直接、最直 白的描述效果往往比那 些故意做出来的好很多。 使用顺光拍摄时曝光不 可过度,一般使用平均 测光就可以获得理想的 效果。
女性的拍摄一般都将光比控制在1:2左右,但是在使用硬光拍摄的时候光比难以控制在这 个范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反光板进行补光,通过这种反射光减弱人物面部的明暗反差。
硬光方向性强,能使人物产生大面积的明暗对比,有助于表现质感,及人物内心情绪的表 达。采用硬光作为主光,利用这种光线,制造人物投影,表现人物情绪。
第五章 摄影用光
摄影用光的基本因素
光位
逆光
逆光就是光线从背面摄向被摄体,光线的方向与镜头的方向正好相反。 逆光是最能表现物体轮廓、质感的光线。逆光拍摄只适合中景以上的景 别,比如全景或远景。因为这样的景别除了能够体现人物的形体外,还 能够对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体现,以丰富画面的内容。拍摄剪影效果时, 光线的投射角度越低,拍摄出的剪影效果就越明显,而光线的投射角度 越高,拍摄出的剪影效果就越不明显。所以时间最好选择在日落时或者 清晨,这时拍摄出的剪影效果是最明显的。而其他环境或其他时段的光 线拍出的逆光效果,则不是那种纯剪影效果。 秋天的植物、树叶都开始变黄的季节,拍摄这类画面,逆光是最好不过 了。在秋季的大自然中,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觉当明媚的阳光从树 林的背后射来时,树叶所产生的那种透明质感的美丽了,而且在逆光下 的色彩会显得更加鲜艳夺目,树干、树枝的轮廓也会被清晰得勾画出来, 让拍摄的照片更具层次感和纵深感。 逆光能使人物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使画面产 生空间感。逆光构图基本上要采用深色背景,否则逆光轮廓就不明显, 逆光效果画面是采用了逆光光位拍摄的半剪影画面构成效果,人物轮廓 清晰、画面通透。前面可以运用补光,但补光不能过强,这才能将逆光 充分的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