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宽窄行耕作栽培技术
玉米宽窄行最佳密度

玉米宽窄行最佳密度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玉米种植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
然而,如何确定宽窄行的最佳密度一直是一个难题。
本文将从宽窄行种植技术、密度的概念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等方面讨论玉米宽窄行最佳密度的问题。
1. 宽窄行种植技术宽窄行种植技术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通过改变行距和行间距的宽窄来种植作物。
种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的作物株数。
宽窄行种植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作物产量,并且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2. 密度的概念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的作物株数。
作物的种植密度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生产力和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作物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3. 玉米宽窄行最佳密度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品种、生态环境、栽培方式等因素有关。
在同一品种、同一生态环境、同一栽培方式下,不同宽窄行的种植密度也不同。
一般来说,宽行的玉米种植密度要大于窄行,因为宽行在同样的面积内种植了更多的作物株数。
北京农林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根据多年田间实验结果,总结出玉米宽行的最佳种植密度为3.3~3.75万株/公顷,而窄行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25~7.5万株/公顷。
4. 影响玉米宽窄行种植密度的因素玉米宽窄行种植密度的确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土地肥力、水分状况、种子质量、栽培管理等。
其中,土地肥力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缺乏养分的土壤会导致玉米生长迟缓,产量下降,相应地,密度也应降低。
此外,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种植密度的适应性也不同。
不同的栽培方式也会对种植密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为了确定宽窄行最佳密度,需要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进行实地研究和实验。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宽窄行最佳密度的讨论。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灵活调整种植密度并结合科学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的潜力,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简析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要点

农 业 技 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8期简析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要点牛晓芸(渭源县清源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定西 748200)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玉米不但是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利用科技种植,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更能优化品种,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对于玉米的产能的需求。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选择宽窄行种植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栽培技术,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土地肥力,增强透光性能,使玉米得以增产。
因此,首先针对玉米宽窄行种植的优缺点进行简要分析和阐述,接着提出了玉米宽窄行种植的基本技术要求,从玉米选种、基础处理、土地平整、科学播种以及注重病虫害防治等诸多角度,提出了玉米宽窄行种植等具体技术要求,希望能够结合实际种植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案,为玉米种植人员提供必要参考,也为切实在我国广大地区推广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与保障。
关键词: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要点0 引言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实际上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是比较简单易行的,并且实践操作意义比较强,可以有效增强种植过程中的通风性以及透光性。
另外,在此过程当中,还可以使得土壤中的水气、热气、肥力等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改善作物之间相互争夺光线以及肥力的情况,对于改善作物品质以及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未来需要各区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尝试将玉米宽窄种植方式作为全新的玉米栽培技术,这样势必会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其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1 玉米宽窄行种植优缺点分析1.1 优点分析所谓玉米宽窄行种植,实际上是相较于传统等行种植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玉米种植方式,其本身更加符合玉米种植的实际特点,并且也更加能够满足玉米稳产高产的目标和要求。
玉米宽窄行种植作为一种全新的栽培技术,其一定是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特点,才会在现阶段不断被推广。
虽然说现阶段并没有全面推广开来,但从其整体发展前景来看还是非常具有推广意义和价值。
玉米一穴双株宽窄行种植新模式

玉米一穴双株宽窄行种植新模式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也不断地向着高效、节约、环保的方向发展。
在种植模式上,也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其中,玉米一穴双株宽窄行种植新模式,正逐渐备受农民欢迎。
什么是玉米一穴双株宽窄行种植?玉米一穴双株宽窄行种植是指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每个穴位同时种植两株玉米,同时采用宽窄行轮作的模式进行。
也就是说,一条畦子所种植的玉米植株数量不同,行距也不同。
具体来说,宽行是指在玉米植株之间留有较宽的距离,而株行距则相应变窄。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种植,可以使得每穴的玉米植株数量在5~6株之间。
玉米一穴双株宽窄行种植的好处玉米一穴双株宽窄行种植的好处可谓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这种种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种植的占地面积,可以增加耕地的回报率,尤其是对于小农户和土地有限的农户来说,更是一种理想的种植模式。
其次,宽窄行轮作可以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
种植在较窄的株行距下,可以使得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病虫害传播也会更加快速,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而较宽的行距则可以减少植株之间的竞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最后,玉米一穴双株宽窄行种植也可以减少播种量,节约种子。
在传统种植模式下,为了获得更高的玉米产量,通常需要大量的种子。
而在这种新型的种植模式下,由于每个穴位种植两株玉米,可以减少播种量,降低种子成本。
玉米一穴双株宽窄行种植应注意的问题虽然玉米一穴双株宽窄行种植模式有着很多优点,但是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适合性问题。
玉米一穴双株宽窄行种植模式适合种植密度在50,000株/公顷以下,土壤基础较好和气候较为适宜的地区。
2. 施肥问题。
由于玉米一穴双株宽窄行种植需要两株玉米共生,因此施肥需要比较合理,不能让两株玉米同时竞争养分,需要在每个穴位加强施肥。
3. 除草问题。
宽窄行种植会使得玉米植株留下了更多的空隙,容易生长出杂草,需要注意及时除草。
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

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
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是一种现代的玉米种植技术,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选地与整地:选择耕层深厚、保水保肥、排水条件较好的中、上等肥力的地块,以黑土、黑钙土、淡黑钙土、冲积土和厚层草甸土等土壤为好。
秋季用1GQN-320T3条带旋耕机对宽行进行旋耕,达到播种状态。
适时播种:气温稳定在12℃以上,地温稳定在10℃以上,田间持水量在60%-70%之间时进行播种,播种深度4-5cm。
株行距管理:平播,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后立即镇压。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种植模式,变等行种植为宽窄行种植,宽90厘米,窄40厘米。
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种植距离为25厘米,玉米密度约为4800株。
封闭除草:播种后,选用高效、低残留的除草剂对土壤进行芽前封闭除草。
追肥:在6月中下旬雨季到来之前,植株50-70厘米高度时,对休耕带进行深松追肥。
病虫害防治:用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同时适时对弯孢菌叶斑病和大斑病进行药物防治。
适时收获: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秋季收获的时候,要高留茬,留茬高度在30-40厘米。
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

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1 平均行距改宽窄行距玉米宽窄行种植与传统种植有什么不同呢?在北方传统种植方法是行距一致,一般为60-65厘米。
新的种植方法是宽窄行倒茬轮作,就是在总面积内行数不变的情况下,将均匀行距改为宽窄行。
如原来两个均匀行的行间距离为120-130厘米,现改成窄行行间距离为40厘米,宽行行间距离为80-90厘米。
这样种植,宽行视为休耕带,窄行视为种植带。
第二年,宽行变为40厘米行距的种植带,窄行变为80-90厘米的休耕带。
以后年年交替耕作。
实现倒茬休耕,减少了工作面积,种养结合,恢复地力。
2 垄作改平作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及内蒙古地区,种植玉米常规的方法是垄作,就是在整地时,要起垄,播种时在垄上进行,中耕时趟起大垄。
新的耕作方法是改垄作为平作,播种时一律采用平播作业。
取消了成垄过程,作物整个生命期都在平地上生长。
减少了作业环节。
3 三铲三趟改一次深松,利于蓄水常规的种植方法是玉米播种后,在中耕期要进行三铲三趟进行中耕除草。
新的种植方法是在播种后。
采用机械喷洒除草剂的方法进行除草。
用"V"型深松机进行深松。
对休耕带进行深松,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打破了犁底层,加深了耕层,这样隔年交替进行,两年轮一次,加快了土壤的熟化进程。
由于深松,作物生长期遇到阶段性干旱时,大量根系下扎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试验表明根系数量增加32.5%。
抗旱抗倒伏效果十分明显。
同时耕层的蓄水保墒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测试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含水量可提高1.8-3.2个百分点。
4 高留茬自然腐烂还田,培肥地力传统种植是在作物收获时低留茬,常规的留茬高度为5-8厘米,一般不超过12厘米。
采用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留茬高度为30-40厘米,增加了秸秆还田数量。
由于有根茬的休耕带当年不耕种,根茬靠自然腐烂还田,而耕作带无根茬,克服了传统种植时根茬影响播种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弊端。
实行高留茬平作,由于根茬阻挡,使地表风速降低。
关于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分析

Z a i p e i j i s h u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是通过垄作的调整,将原有的均匀垄变为宽窄行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改善透光性,而且还有助于预防涝害,从而实现玉米的稳定生长和增产增收。
除此之外,在采用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时,还要配合使用土壤深耕以及灌溉施肥等工作,以增强养分的快速运转,全面提高玉米作物的生长效率。
一、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特点从技术层面来看,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实现了作物之间距离的有效控制,缓解了生长过程中的生长干扰;其次,提高了玉米地的通风效果;再次,以宽窄行种植技术为基础,促进了苗带平作与根茬还田的充分结合,增强了玉米作物的抗害能力;最后,与传统的耕作模式不同,该方法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工作面积,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种植效率和玉米产量等都获得了大幅提升。
二、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要点分析1、选择玉米品种玉米品种的选择对于其生长来说至关重要,特别对于宽窄行种植技术而言,在进行玉米品种选择时,一定要做好详细的调查分析。
首先,检测土壤成分以及环境要素,如土壤各类元素含量、光照强度以及温度等等,为农田的选择和品种的确定建立基础;其次,根据纬度匹配合适的玉米生长期,针对性选择玉米品种;最后,以气候条件为参考要素,选择抗风能力强、抗倒伏效果好的品种。
2、翻整土地在正式应用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时,需要一定的准备期,一般情况下需要提前两年进行土地翻整工作。
首先,在第一年阶段要对玉米地开展全方位的灭茬旋耕,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微生物活性,在此过程中要适当进行肥料补充,以维持较高的养分输出。
其次,第二年阶段同样进行旋耕,并注意破除硬结,为玉米种子的萌芽建立基础条件。
3、处理玉米种子玉米种子在播种前需要进行简单的处理,首先,种子挑选。
挑选时要将干瘪、破损的种子以及杂物剔除;其次,种子晾晒。
提前一周将种子平铺在阳光下晾晒,防止发霉现象的出现,翻晒过程中要经常的翻动;最后,种子包衣。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1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1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种植技术是吉林省农科院多年研究的科研成果,已经通过国家鉴定,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梨树县2004年开始引进并进行试验示范,2012年全县推广面积已达到了10000多公顷,应用范围也辐射到了全县各乡镇,特别是万发镇发展速度较快,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平均比常规均匀垄种植增产10.6%.2012年小宽镇陶树山采用此技术容获高产创建一等奖奖,公顷产量达14250公斤,比常规种植增产20%。
一、宽窄行栽培的技术要点1、是改均匀垄种植为宽窄行种植。
窄行为40厘米,宽行为80---90厘米。
2、是改垄作为平作。
新式种植取消了成垄的过程,作物在整个生长期都是在平整的耕地上进行.整地必须在秋季进行,有条件可以施入农肥和底化肥,旋耕深度不小于16厘米,施肥深度为10厘米.3、是改浅中耕为一次深松。
常规种植中耕时只对表土进行耕作,一般耕深只有10-15厘米耕层浅而且翻动土层较多,失墒严重.宽窄行种植在6月下旬深松和追肥同时进行,深松时不翻动土层,深度要达到30厘米以上,以打破犁底层为准.追肥深度10厘米左右,而传统施肥深度只有3-5厘米.4、是改低留茬为高留茬自然腐烂还田。
常规种植留茬高度一般为5cm~8cm。
根茬用机械粉碎抛撒在田里,增加了作业环节和支出,同时由于表层土壤被搅动,易造成失墒,新式种植要求留茬高度为30cm~40cm,是秸杆总量的三分之一.靠自然腐烂还田.5、是改全面作业为间隔作业。
主要体现在中耕时深松和整地环节上。
常规种植中耕和整地,作业面积与种植面积相等。
新式种植深松和整地时只对宽行进行作业,作业面积是耕地面积的55%。
二、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作用效果1、倒茬休耕,通风透光窄行视为种植带,宽行视为休耕带,作物在窄行上生长,宽行就得到相应的休整,第二年将种植带移至宽行中,使上一年的窄行成了宽行,即休耕带.这样,年复一年的倒茬种植,实现了种养的结合.宽窄行玉米田有效地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增强了通风透光性增加。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玉米窄行种植技术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成熟的种植技术,该种植技术改进了对光热等影响因素的配置,大大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通过玉米窄行种植技术种植出的玉米都有着发达的根系和健壮的植株。
并且该技术对于提高耕地的水平以及改善土壤环境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在适应区推广定能获得很好的收益效果。
一、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优缺点1、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优点①受光率的提高提高受光率可以让每株玉米都享受到充分的日照,避免了叶子遮盖导致日照不充足的情况。
这一做法从根本上保障了玉米的生长条件,提高了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②通风性的增加玉米窄行种植技术促进了田间的空气流通,保证玉米能够呼吸足够的二氧化碳,加强光合作用。
除此之外,通风性的提高导致田间的昼夜温差变化大,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③资源利用率的提升玉米窄行种植技术有利于合理划分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田地和休息地的相互使用是土地深松,施肥效果更好。
2、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局限性玉米窄行技术最大的缺点就是根系竞争强烈。
虽然这项技术将上层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产量和质量都实现了有效的增长,但是下层资源竞争激烈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宽窄行的距离不同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所以宽窄行距离是否科学合理对技术优势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
二、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1、土地平整和播种方法采用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可应用至土地平整和播种中,但是一定要注意做好选地、选种和播种工作,即良好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确保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顺利实施的充分条件,而良好肥沃的玉米田地和发育良好的玉米植株是保障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必要条件。
所以应首要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块,可以重点关注去年栽种过作物的土地。
如去年种植过大姜的地块。
不过如果土地在前一年栽培过其他的作物,就要通过土地深翻的方式来清除前一年种植的作物在田地中留下的根茬残留,确保土壤疏松透气,为玉米的种植提供充足的养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nA a e yo gi l rl c ne , o gh l g 16 0 , hn ) J i cdm l fA r ut a Si cs G n zu n 3 10 C ia c u e i
lto e h q e i e l tr p ro r ic e i g c o s . 0 ftc ni n t ae e id f n ra n rp u h o s
谭 国波 , 少 锋 , 武 仁 , 金 玉 , 边 刘 郑 马 虹 , 丽 华 , 艳 春 张 冯
( 林 省农 业 科 学 院 , 主 岭 16 0 ) 吉 公 3 10
[ 摘 要 ]玉 米宽窄行 耕作栽培 技术创造 了松紧兼备 、 虚实并存 的耕层构 造 在 协调 耕层 土壤 水 、 、 、 状 肥 气 热
况方面有 良好 的效 果 ; 打破 犁 底层 , 不翻转耕 层 , 不破 坏 耕层结 构 , 蓄水保 墒 ; 密播 种 , 种省 工 ; 精 省 留高茬 还 田, 培
肥 地 力 ; 带 轮 换 , 年 休 闲 , 养 结 合 ; 变 了 种 植 方 式 , 善 农 田环 境 , 强 玉 米 生 产 后 期 的 通 风 透 光 性 , 挥 了 苗 隔 用 改 改 增 发
b i . a ew t , rle ,i adf e js ec te i tesi In t nyl snsia ds rdri w t u ul Im d a rf ti rar n vr dut aho rn h l t o ol o e o t e n a r t d t e e iz e a h o ; o l n o a eb
边行优 势 ; 于 中后期 田间管 理 , 便 为植物 中后 期采取各 种调控技术措 施 , 提供便利 条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关键词 ]玉米 ; 宽窄行 ; 耕作 ; 栽培 [ 中图分类号 ]S5 30 1. 4 [ 文献标识码 ]B
An lss o a t g o r o tW ie AI r a ie Na r w ay i n Pln i fCo n Ab u d t n t ro n e v RO wi lv t n Te h iu W t Cut a i c nq e h i o
维普资讯
玉 米 科
学 Junl f i c ne 02 1( ) 8 ora o Ma eSi cs 0 ,0 2 :0~8 z e 2 3
[ 文章 编号 ]10 .00 )02 0—0 00 05 (9 6 20 )20 8—4
浅 析 玉 米 宽 窄 行 耕 作 栽 培 技 术
Ab tac : a t fC IIo d h maie n ro o wi u t ain tc nqu r ae e s n bl u r we o l s r t Pln i o OT n wi e a e t ar w r w t c l v t e h i e ce td ra o a e f ro d s i ng v h i o
as i o e to u r we e t r fs i; e y s e sS we n f r lr a e . e me e to l a e e d l d d n td sr y fro d txu e o ol Ev r e d wa o d i omua y plc Th t d no n y s v d s e s o h b tas a e i u l s v d tme.Pa t lsen d ro swe e k p n t ed fric e sn u rt n o ol S e s we es we n t e o ri trsa o t r e ti he f l o n ra ig n tii fs i ; e d r a n i o o d i h wi e D W n t e n x e ra d I Wa o d i e n lO rw n t e tid y a n t e crl , i to n to y ma e d O i e ty a t s s we n t aT W o i r e i ) e T s me d. o n d h n h h h r h c h h l u e o olb s n ra e urto fs i,mp v d s ro n i ff r a d w s ftfr p oo y h e i fla n t e s fs i uta o ic e s d n t in o ol i r e u r u dng o a m a h tsnt sso e fi l i o n i o h r d l a ta d fl g b o b n a b n dix d e a s fe c a gn to fp a t ; two l n ftU o a o ta r d e p r o i e a s r i g c r o o i e b c u e o x h d n a n ig meh d o l i I u d b e S t d p n ng 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