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 《端午的鸭蛋》18课《吆喝》 巩固练习题
吆喝课后巩固训练

《吆喝》课后巩固训练积累运用1.萧乾,蒙古族,北京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________兼旅行记者。
萧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惟一的战地记者。
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选自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招徕( ) 囿( ) 钹( ) 铁铉( )饽饽( ) 荸荠( ) 佐料( )3.下列词语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
请你找出错误的字,在下面画横线,并把正确的字写在下面的方格里。
合辙压韵油嘴滑舌隔合荸荠佐料随机应变招徕吹虚口齿伶厉铁铉4.解释下列词语。
(1)吹嘘:(2)口齿伶俐:(3)油嘴滑舌:(4)隔阂:阅读理解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文中还有一些起到这种作用的句子,请写在下面。
4.请你谈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吆喝的。
5.阅读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在课文中画出表示从早到晚顺序的词语,写在下面。
清早卖早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
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儿,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
(1)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和文中的哪一句是相互照应的?(2)这一段表现出作者对吆喝声怎样的感情?语言的创新与应用。
1.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要求仿用前面一句的句式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端午的鸭蛋》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17 端午的鸭蛋知识精讲1.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主题解说全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悠然恬淡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3.难点攻克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写家乡的端午节? 提示一:鸭蛋本身是平常之物,因为是端午节的,才有特别的风韵和内涵。
开篇用大量篇幅和笔墨写端午节的各种风俗,首先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节日氛围和地方风俗风情,令人神往,为下文写鸭蛋作了情感铺垫。
提示二:在介绍端午节风俗的时候,特别介绍家乡的吃“十二红”,其中一道菜就是鸭蛋,由此引出鸭蛋,自然而充满情趣。
若开篇就写鸭蛋,显得太突兀直白,会使本来很有风俗特色的鸭蛋减色许多。
提示三:文章要写的鸭蛋并不是平常鸭蛋,而是“端午的鸭蛋”,可见作品的着眼点并不单单是鸭蛋本身,而是借自己喜爱的鸭蛋来写家乡的民俗民风、儿时的美好记忆以及借鸭蛋而抒发一种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若抛开那些淳朴有趣的民俗,单写鸭蛋,就难以展示这种情怀了。
文章的中心也就会随之浅白许多。
4.结构图解端午的鸭蛋⎩⎪⎨⎪⎧(1)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2~3)写家乡鸭蛋的名声和特色(4~6)写端午的鸭蛋,充满生活的情趣01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系.百索子( ) 门楣.( ) 红苋.菜( ) 城隍.庙( ) 络.子( ) 腌.( ) 车胤.( ) 门槛.( )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B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C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D .我对异乡人称颂..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
18吆喝练习及答案

18、吆喝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招徕.( ) 铁铉.( ) 隔hé( )雪花lào( )shú( )秸蛤蟆..( )答案:lái xuàn 阂酪秫há ma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
(2)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
(3)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4)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
答案:(1)招揽,吸引。
(2)局限,拘泥。
(3)跟随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4)形容说话油滑。
文中指口齿伶俐,逗人发笑。
3.《吆喝》一文选自,作者。
文章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北京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之情。
答案:《北京城杂忆》萧乾吆喝(或叫卖声) 怀念4.集贸市场上,两个小贩竞相吆喝,招揽生意。
卖萝卜的小贩吆喝道:“快来买呀,梨样的甜口。
”卖梨的也吆喝道:“不买白不买,萝卜样的价儿。
”人们听了都捧腹大笑。
你能听出两个小贩吆喝的意思吗?(1)卖萝卜的小贩吆喝的意思是:(2)卖梨的小贩吆喝的意思是:参考答案:(1)萝卜像梨一样甜(或:梨的味道不够甜,跟萝卜差不多);(2)梨便宜,和萝卜一样价儿(或:萝卜的价太高,竟和梨一样卖价)。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7题。
①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
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
”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
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
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
“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
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端午的鸭蛋》同步练习试题

端午的鸭蛋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门méi( ) xiàn( )菜jí( )贯náng( )萤映雪2、解释下列词语。
(1)肃然起敬:(2)门楣:3、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你给每个部分添上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第一自然段的结构是什么?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囊萤映雪”讲的是什么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课文结尾有必要写“囊萤映雪”的故事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课《端午的鸭蛋》随堂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17课《端午的鸭蛋》随堂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一、1.指出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A.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咨询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B.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的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伙儿莫名其妙。
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D.这场晚会,小演员们的精深演奏技能,战胜了观众们的心。
2.讲明词语。
①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②与有荣焉:____________③囊萤映雪:____________④肃然起敬:____________3.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错不字并加以改正。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改______②每逢有人咨询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改______③用酒或的雄黄在小孩的头顶上画一个王字。
_____改_______④城皇庙的老道士依旧我的寄名干爹。
________改____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江苏高邮人。
全文隐隐贯穿着如此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显露出____________。
5.修改以下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①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好不行,是一个班优良班风的表达。
②那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青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③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④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6.仿惯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明白得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味道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
二、阅读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闻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第17课《端午的鸭蛋》习题AB卷(附答案)

第17课《端午的鸭蛋》习题AB卷(附答案)17 端午的鸭蛋 01 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 A.粽子(zòng)门槛(kǎn)囊萤映雪(náng) B.门楣(méi) 腌蛋(yān) 肃然起敬(sù) C.硝药(xiāo) 沧海(cāng) 莫名其妙(mín��) D.苋菜(hàn) 络子(lào) 惊奇不已(yǐ) (解析:D.“苋”应读作“xiàn”。
)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D) A.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映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B.红纸剪成五毒,在门槛上。
帖子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C.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 D.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解析:A.“映”应写为“印”;B.“帖”应写为“贴”;C.“辟”应写为“避”。
)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D) A.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这些英雄的事迹让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B.平常成绩很差的小环,这次竟考了满分,使我惊奇不已。
C.曾经沧海难为水,去过黄山,其他的山都看不上了。
D.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从未拿过第一的他莫名其妙地拿了第一。
(解析:D.“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但这里他拿第一是努力的结果,是有因可循的。
) 4.(襄阳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中国制造要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大师级工匠高超技艺的支撑。
C.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D.汉十高铁全线贯通后,武汉至襄阳的运营时间大概差不多要缩短1个小时。
(解析:A.主谓搭配不当,“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应改为“晚年的作家杨绛先生”;C.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D.成分赘余,“大概”和“差不多”重复,应删去一个。
端午的鸭蛋课后巩固练习

《端午的鸭蛋》课后巩固练习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蟾蜍()蜈蚣()门楣()苋菜()熏五毒()腌腊()囊萤()车胤()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藉贯_____________ 囊荧映雪_____________ 淹蛋_____________城皇_____________ 尤为不即_____________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车yìn____ 练náng____ níng____绳xián____鸭蛋 xiàn____菜门méi____简zhāi____ chán____蜍4.下列句中引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
B.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C.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D.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5.选择答案,分别选出各句的语言特色。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文白夹杂,有淡淡的幽默。
(1)“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
()(2)“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3)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6.简答题。
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与文章题目“端午的鸭蛋”是否脱节,对文章结构有没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给加粗的字注音。
系百索子()门楣()红苋菜()络子()腌()车胤()答案:jì |méi|xiàn|lào |yān |yìn解析:分析:系:多音字,系鞋带中读jì,关系中读xì;络:脉络中读luò,络子中读lào,特别注意“赵匡胤”的“胤”的读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汉字的认读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平时应多读、多记,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a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b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c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d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答案:a “明”改“名”b “藉”改“籍”c “或”改“和”d “皇”改“隍”解析:分析:“莫名其妙”中“名”是说出的意思。
注意区分形近字也是同音字的:狼藉和籍贯。
“和”多音字,这里是搅拌的意思。
“城皇庙” 应为“城隍庙”。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
同音字和形近字要注意区别部首,理解字义。
3.解释词语。
a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b与有荣焉:____________c囊萤映雪:____________d肃然起敬:____________答案:a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b因而也感到荣幸。
c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d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解析:分析:熟悉课文,勾画词语,关注课下注释。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平时多查字典,多积累,多记忆。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a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b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课《端午的鸭》巩固练习题
1、看拼音写汉字。
①xiàn()菜②门méi()③zhuì()笔④车yìn()
⑤城huáng()庙⑥sù()然起敬⑦náng()萤映雪⑧jí( )贯
2、本文作者是,江苏高邮人。
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
文章流露出。
3、“曾经沧海难为水,。
”这是唐代诗人《》中的诗句。
袁枚,代诗人,诗论家。
4、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5、文中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课《吆喝》巩固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招徕.()②囿.于()③小钹.()④铁铉.()
⑤饽.饽()⑥吹嘘.()⑦隔阂.()⑧荸荠
..()( )
2、本文选自,作者是北京人,著名、、。
文章用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的,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
3、体会一下,作者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在你的家乡,你听到过哪些吆喝?请写下一两种。
5、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
”这则广告打出后,生意更显冷清,后经人指点,将广告稍作变动,便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