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网合一模式下活动策划的三大突破——以《杭州日报》三次大型报网互动活动为例

合集下载

报网融合模式探析——以腾讯“大”网为例

报网融合模式探析——以腾讯“大”网为例

报网融合模式探析——以腾讯“大”网为例作者:刘杰来源:《传媒》 2012年第6期文/刘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强势冲击使报纸的生存空间遭受严重挤压,报纸赖以生存的广告不断被网络分食。

为应对冲击,报媒先是在20世纪90年代纷纷开办报纸网络版,之后又开始创建新闻网站。

但是大部分报纸办网后,报与网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媒体,并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特性,报网呈现出融而不合的状态。

美国战略学家Jarillo认为战略网络是利益一致的不同组织之间为了获得或者保持相对其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长期效果的有目的活动的网络。

换句话说,战略网络是稳定的企业间关系,它对网络中的企业有战略重要性。

战略网络为传媒提供了这样的视角:传媒间的单纯竞争可以转化为以合作为主的协作竞争。

战略网络拓宽了媒体,尤其是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

报网融合应当是报业与网络媒体在内容、技术、战略上的互动融合,相对于报纸办网,报网战略网络的构建更有利于双方站在战略高度上发挥各自的优势。

本文以大渝网、大楚网、大粤网、大豫网等腾讯区域性门户网站为例,从战略网络的角度探讨报网深度融合的动因、成效及借鉴意义。

“大”网之报网战略网络构建的动因报业的新技术构想。

《重庆商报》、《楚天都市报》等报纸在当地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盈利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盈利点过于单一。

在整体报业形势日趋下滑的境况下,报纸媒体急需寻找新的盈利突破口,而联姻腾讯是获得新技术发展的好机会,也可以为盈利点的开拓提供支撑。

《大河报》等报纸日发行量不过百万份,与QQ区域用户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数字。

腾讯网凭借其处于垄断地位的QQ终端牢牢占据着互联网桌面,凝聚海量用户资源,为即时新闻推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腾讯的IP定位技术更是为精准新闻推送和广告投放提供了可能,而且这些都为“IM传播+WEB传播+报纸传播”的立体式传播方式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

资源的整合互补。

报网互动的六大操作模式

报网互动的六大操作模式

报网互动的六大操作模式新媒体的出现,是人类传播技术革命性的转折。

这一转折的出现,对人类传播环境和生活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不可否认,互联网对传统的纸质媒体正在形成冲击。

一个新的名词在2006年的中国报业流传:报网互动。

业界发出有关报纸的种种警示,并不是急着给报纸敲丧钟,而是要引起从业者对报业前途的思索。

报纸也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当网络这种更先进便捷的媒介出现后,报纸似乎就有了竞争对手或者甚至被称之为颠覆者。

但网络与报纸一样,只是一种信息的承载方式。

那个时候,载体形态是纸质还是网络已经并不重要。

内容,永远是内容,这才是最重要的。

战略转型的起点2006年初,中安网和新桂网正式并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和广西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千龙网被北京青年报社兼并,湖南红网与潇湘晨报社战略重组。

有传统媒体背景似乎为更多的网络媒体看好。

更多的传统平面媒体正虎视眈眈表示要投巨资组建或改造自己的网站。

种种迹象表明,报纸与网站的合作真正进入“蜜月期”。

从1997年国内报业应用互联网以来,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简单的电子版,就是直接把报纸内容按版面或是类别搬到网上,这一方法仍在应用并得到升级,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浙江在线在国内首家推出的数字报;第二阶段是国内报纸纷纷办起自己的网站,网站与报纸更像两个相对独立的媒体;2006年开始进入的第三阶段,更多的人把它称之为“报网互动年”。

报网互动,与其说是报业老总对传统报纸的失落和无奈,不如说是他们对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自信和自主创新精神的激情涌现。

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的战略转型,将重塑报纸出版业的产业形态,这是报业充分发挥新闻和原创内容供应商的优势,占据新兴的内容产业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报网互动只是这个战略的起始点。

也正是凭借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内容,报业开始反击网络,而反击之道即:利用网络。

其实早在互联网刚刚出现之时,国内报业就已纷纷介入网络,开办自己的网站。

只是到了今天,报网互动以更为迫切、更为直接的态势出现而已。

报纸转型成功的案例

报纸转型成功的案例

报纸转型成功的案例报纸转型以及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当下业界关注的大事,怎么改造传统的新闻生产出版流程,如何形成跟得上互联网时代的生产力,如何依托新媒体平台重新获得读者青睐,成为了报纸融合转型中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报纸转型成功的案例,欢迎阅读!报纸转型成功的案例1:世界传媒的发展史,实质也是传媒形态的升级史。

传媒形态升级加速化,是贯穿传媒发展进程的一条基本定律。

一方面,新兴传媒的出现周期总体呈现加速化趋势:从1615年世界上第一张报纸问世,到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发射台创建,纸质媒体到广电媒体的时间差为300多年;再到二十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的崛起,广电媒体到网络媒体的时间差只有50多年;再到本世纪初以手机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移动网络媒体的出现,网络媒体到新网络媒体的时间差只有10年。

另一方面,新兴媒体的推广周期总体呈现加速化趋势:一般而言,传媒受众人数达到国家总人口的20%以上,就称之为“大众媒体”。

以美国为例,从新兴传媒出现到推广成为大众媒体,报纸花了200多年,广播花了38年,电视花了13年,而互联网只花了4年。

媒体形态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新媒体的普及周期越来越短。

在传媒形态升级加速化这一基本定律之下,面对新媒体的猛烈冲击,生存发展了近400年的报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

报纸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报纸如何才能摆脱困境转危为机。

这个紧迫而严峻的问题引发了传媒学界与业界的高度关注和激烈探讨。

对于报纸的现实状况及未来走势,各方观点不一,众说纷纭。

“拐点论”、“冬天论”、“消亡论”甚嚣尘上。

本文结合报纸发展的历史轨迹、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的转型探索,以及中国特有的国情,力求探寻出一个适合中国报纸发展的全媒体转型模式。

简单地说,本文既是对报纸未来命运的预判,更是对报纸如何开创美好未来的路径探讨。

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中国报纸应该如何通过转型实现自身革命、谋求长足发展。

迄今为止还没有真正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的内容就是力图解答这一困扰学界和业界的问题,探讨基于中国现实的报纸转型理论模式,为中国报纸转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战指导。

杭州网“走转改”活动成效显著 多项作品活动获得先进

杭州网“走转改”活动成效显著 多项作品活动获得先进

杭州网“走转改”活动成效显著多项作品活动获得先进证券开户加8I954O82去年8月以来,根据省、市委宣传部关于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的统一部署,杭州网迅速行动,精心部署,由网站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织广大采编人员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补底气”,真正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感情融入采编人员的血脉中。

同时,用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报道,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提升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引导力。

在“走转改”活动中,杭州网创新载体,以民为本,特色鲜明,成效明显:一是快,杭报集团动员后,网站立即启动,部署落实,推动活动,推出专题;二是活,推出基层联系点制度和“杭网议事厅”记者进社区活动,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具体有形,形式活泼;三是实,有制度保证,确定名单,规定任务,明确要求,有栏目保证,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网络专题报道中,推出了“杭网记者下基层”专栏,并结合“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杭州学习节、城乡统筹、文明创建等主题,推动日常报道;四是好,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改进了文风,一线报道、现场报道大大增加,特别是时政报道增加了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内容。

截至2011年底,网站开设相关专题专栏5个,报送信息舆情5篇,推出特色活动1个,记者原创文章150多篇。

5个专题专栏整合其他媒体报道文章千余篇。

同时,杭州网还获得多项“走转改”活动的先进,杭州网要闻部获2011年杭州市走转改活动先进集体;“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专题专栏获2011年杭州市走转改活动优秀栏目;《无证扰民烧烤店为何“盘踞”五年难取缔?》获2011年杭州市走转改活动优秀作品;记者蓝震获2011年全市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先进个人。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活动还得到了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的批示表扬:围绕中心,服务全市工作大局,发挥优势,展示网媒风采,杭州网举办的联合采访活动值得表扬。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报网融合实践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报网融合实践


AI - I AOZH E I
2 1 ・ 下半 月 ) 0 0 5(
杭州 日报报业集 团的报 网融合实践
口 黄 宏
近 年 来 , 内外 传 统 报 业 集 团 遭 遇 互 国 报 ・ 午 版 》 在 全 国率 先 采 用 电 脑 及 通 信 下 , 载 体 发 行 报 纸 内 容 及 要 目索 引 。2 0 年 , 01 下 的 两 大 支 柱 。 个 是 老 牌 党 报 , 个 是 一 一
式 报 纸 到 手 机 报 。再 到 数 字 报 纸 , 户 外
则 打 破 了母 体 的 限 制 . 进行 了更 有 深 度 和
层 次 的拓 展 。 都 市 快报 旗下 的 同城 社 区 如 网 “ 9 ” 自 已独 立 的 域 名 和 运 营 体 系 , 1楼 有 名气 早 已超 过 了其 母 报 。 市 快 报 形 成 了 都 自己独 特 的传 播 渠 道 和 出 口终 端 。 传 播 渠 道 和 出 口终 端 要 实 现 从 竞 合 到 融 合 , 要 协 调 好 各 方 利 益 关 系 , 理 就 处
信 息 渠 道 和 出 口 终 端 的 融 合 要 解 决 两个 问 题 : 一 . 纸 如 何 突 破 纸 媒 的 局 第 报
L D电子 报 纸 显 示 屏 . 的 渠 道 出 口终 端 E 新 虽 然 暂 时 缓 解 了报 纸 的饥 渴 , 也 面 临 着 但
限 , 立 新 的 传 播 渠 道 和 出 口终 端 ; 二 , 建 第
构 价 值 的 依 据 , 介 同 时 也 担 任 着 传 承 文 媒 化 的 社 会 功 能 。 眼 于 女 性 受 众 的 权 益 和 着
注女 性 多 方 面 的需 求 。拓 展 其 社 会 功 能 . 为女 性 传 递 当 代 社 会 变 革 的动 态 信 息 。 多

报网互动 让报纸与网络共赢

报网互动 让报纸与网络共赢

由此看 出,报纸与网络合作 的战略
意 义 在 于 具 有 展 示 当 地 形 象 的 重 要 窗 口、 升媒体影响力 、 加 经营收入 , 提 增 从
将 互 动 误 解 为 报 网 的 浅 层 相 关 。 早 期 报 网互 动 的 主要 做 法 就 是 将报 纸 内 容 原 封 不动 地 搬 上 网络 , 为 “ 称 电子 版 ”迄 。
与 融合 。
与记者一问一答 的方式 ,读 者的参与度 仍然很低 。有些报纸网站仍然从点击率 上看互动的成败 , 目追求数字的大小 , 盲 忽视 了网络环 境下受众需 求个 性化 、 传
受 双方 一 体 化 的 趋 势 。
这 些 “ ” 明 , 方 面 报 纸 对 于 新 秀 表 一
“ 焦作论坛” “ 、视频新闻” 已成为《 等 焦作
日报 》 网互 动 的 品牌 栏 目 。 报 在进 行 舆 论
报 道 的 同时 ,这 些栏 目还 成 为 报 社 新 的
走 出报 网 互动 的误 区
报 网互 动 是 传 媒 变 局 中 的 必 然 选
经济增长点 ,为焦作报业 的发展奠定了 坚 实的基础 ,使 焦作 网从全省地市级网
新媒 体
面对 网 络 的 冲击 ,报 纸 推 出应 对 举
措 , 简单的电子版 , 兴办 报纸网站 , 从 到
将网络的海量性误解为信息 的狂轰
滥炸。 目前 , 内很 多 报 纸 网 站错 把 海 量 国
再 到 当下 的报 网互 动 , 以 看 出 , 是 一 可 这 个 从 被 动 到 主 动 的 过 程 。 以报 带 网 , 是
报 纸 沿 袭 旧有 的思 维 习 惯 ,将 这类 专 栏 原 封 不 动 地搬 到 了 网络 上 ,仍 然是 读 者

《杭州日报》实施“媒体+”发展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杭州日报》实施“媒体+”发展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杭州日报》实施“媒体+”发展战略的实践与思考作者:万光政来源:《传媒》 2016年第12期文/万光政《杭州日报》、杭州日报传媒有限公司超前谋划、积极应对,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适时实施“媒体+”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转型升级。

自2012年以来,4年间利润营收从2012年的1005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5882万元,经营业绩逆势上扬、节节攀升。

当前,报业经营出现断崖式下滑,既有互联网冲击、用户日益抛弃传统媒体的原因;又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用户大幅减少广告投放的影响;也有报业野蛮式增长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以及媒体自身应对不当等因素。

跟全国所有报业集团一样,从2012年起,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传统报业也进入了下行通道。

面对这一趋势,《杭州日报》、杭州日报传媒有限公司超前谋划、积极应对,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适时实施“媒体+”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转型升级。

自2012年以来,4年间利润营收从2012年的1005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5882万元,经营业绩逆势上扬、节节攀升。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实践与探索,为业界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巧借优势:积极拓展会展产业新蓝海转型升级已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由之路。

《杭州日报》、杭州日报传媒有限公司在探索复合型多元化发展之路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公信力、权威性、宣传影响力、项目策划与资源整合能力等优势,积极进军与传媒有着天然联系的会展业。

自2013年开始,《杭州日报》、杭州日报传媒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了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老年生活博览会、儿童健康博览会、红木博览会、体育科技节、钱江新城房产论坛、未来科技城房产论坛、企明星总决赛、紫金港论坛、常山县农村电商发展论坛等展会,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行业影响越来越大,会展品牌越来越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每年贡献利润千万元以上。

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

围绕杭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杭州日报》、杭州日报传媒有限公司积极与市经信委、市商务委等单位合作,通过公开竞标方式一举获得了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的举办权,并成功举办2014、2015两届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努力把电博会打造成为电子商务的产业高地和精神高地。

报网合一模式下的编辑意识探析

报网合一模式下的编辑意识探析

三、质量责任意识
在报 网合一时代 ,仅有好的策划和不断地创新是远 远不够的。要保证一份报纸的质量 ,编辑的责任意识至
作者简介 : 康存辉 ( 95 ) 1 一 ,男, 7 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咨询
第 4期
康存辉 :报 网合一模式下 的编辑意识探 析
9 1
关重要。正如 出版前辈刘杲同志所言 : 我们绝不能玷污 “

因此 ,这里所说的信息获取意识是指编辑对信息的 捕捉 、 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 , 把对信息的采集、 加工 、发布作为工作的基本技能 ,使其具备获取资源的
能力 、解 决 实际 问题 的能 力 、合 理利 用信 息 的能 力 。作
条件 下 的编辑力 和创 新力 。 由此 可见 ,策 划创 新 贯穿 于报 网合一 工作 的各个 环
堆砌 ,重点 、亮 点 不 突出 ,让 读者 感觉 报 纸杂 乱无 章 , 毫无 头 绪 ,主题 不 能 突 出 ,亮 点无 法得 到 彰显 ,更 谈 不
是无用 的信息不因你的主观或客观认识而常伴左右。作 为信息时代的现代编辑 ,特别是报 网合一模式下 的报纸 编辑必须具有敏锐的信息获取意识和辨别意识 ,能够在 信息的海洋中捕捉和识别信息 ,把最好 、最能反映当前 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热点新闻等及时、全面 、快捷地通过 报纸和网络传递给特定 的读者群体 ,已经成 为现代编辑
节 和 流程 ,是 提 高报 网合 一质 量 和水 平 的重要 手 段 和策 略 ,不 断 地创 新 为报 网合 一 的融合 提 供新 的 思路 。通 过 编 辑 策划 创新 力 的提 升 ,报 网合 一 的发展 前 景将 是前 途 无 量 ,报纸 的 出版发行 也将 迎来 难得 的发 展机 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传媒运作
意成为“中山使者”的人,则可通过网络渠道报名,参加甄选。

这就使我们及时有效地掌控了整个活动的节奏、走向以及整体效果。

最后评选出的全国各地30条中山路各具特色,各有故事,而甄选出的各地使者包括诸多有影响的人物,完全符合要求,绝非流于空泛的“应景”者。

与此同时,我们又派出本报记者组成的10路“中山使者”,走访入选的城市,足迹北至冰城哈尔滨、南抵海口,西达兰州、成都,甚至去了宝岛台湾。

探访之际,记者对全程进行滚动报道。

这些内容第—时间出现在杭州日报网上,与参与活动的全国各地网民深度互动,强烈激发,进一步拓延了活动跨地域的影响力。

三、突破版面容量限制
民间一直涌动着五花J\l'q的收藏热,除传统意义上的古玩书画,还有其他很多鲜为人知的独特品类。

2009年9月,我们推出“民间晒宝”活动,目的是让百姓亮亮自己的收藏品,吸引更多藏友成为《杭帅旧报》及杭州日报网的读者及网民。

设想将这一活动推广发展成为四个平台:
1.晒(赛)宝平台。

包括报上、网上以及实体展示。

2.交友平台。

通过活动,让收藏者相互认识、了解,并成为知心藏友。

3.鉴宝平台。

请专家为百姓提供鉴宝服务,传授各类收藏知识。

4.交易平台。

让各类藏品能够流通。

实现价值最大化。

这个设想虽然很好,但是要想将其转化成现实,却面临着实际困难。

那就是,要想实现这四个平台,依靠报纸有限的版面显然不足以胜任。

好在网络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可以无拘无束尽
情地展示这一活动过程中以各种形式展
现的海量信息。

比如,几百名收藏者的
情况介绍、大量藏品图片、收藏者的视
频访谈、各类实体活动的现场报道(图
文及视频)等。

得益于网络载体,这些信息不但
数量超越了报纸所能提供的容量,在表
现形式上突破了报纸的束缚。

更为重要
的是,这些信息时刻存在于网上,便利
够顺利实施并获得超越预期的成功,显
然得益于“报网合一”模式下,网络终
端突破了时间(时效)、空间(地域)
和版面(容量)的限制,实现了两者融
合,互促共荣。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不
是在“报网合一”模式下,即《杭州日
报》与另外一个独立网络媒体合作,能
不能也取得活动策划的极大成功呢?
我们觉得,与其他独立的网络媒
口晒宝小读者展示自己收藏的精美车模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I作者供图)
藏友们即时登录查找比对。

网络评论及
留言功能也给藏友们提供了反馈机会,
便于相互间的交流。

网络的投票功能也
让更多网友参与、了解甚至是投身到民
间收藏中去。

总之,网络终端的介入,使得这
一活动已经“火”了一年有余,而且还
将继续“火”下去。

最近,推出了“十
大年度晒客”的PK,吸引更多藏友踊
跃介入,每月都有新藏友加入挑战,到
年底评选出十大晒客。

这一活动已成为
长期项目。

上述三次大型策划活动之所以能
体合作,搞报网互动,也能够部分实现
策划活动的成功,但无法达致“报网合
一”模式下的得厶应手。

因为在报网合
一模式下,操控报网的是同—批人,甚
至是同一个人,完全可以实现零沟通成
本的无缝对接。

这显然是两个独立的机
构(报纸和其他独立的网媒)所不能做
到的。

i币我ff-J策划的大型活动本来就需
要与外部参与者进行大量、广泛、连
续、深入、及时的沟通。

O(作者是杭
州日报报业集团编委、《杭州日报》政
经要闻中心主任)
2010.11CHINESE
JOURNALIST牛同;£者95
万方数据
报网合一模式下活动策划的三大突破——以《杭州日报》三
次大型报网互动活动为例
作者:周继山
作者单位: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刊名:
中国记者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IST
年,卷(期):2010,(11)
被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onggjz201011044.aspx
授权使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wflsxbt),授权号:2372eec0-bf86-44db-aa6b-9ec400bfa6a1
下载时间:2011年4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