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每日一题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气压带、风带与气候》高频非选择题50题及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气压带、风带与气候》高频非选择题50题及解析

专题06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精选高频考题50题·非选择题1.下图是沿北纬60°的1月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的是、,判断理由是。

在d、e、f三个区域中,属于海洋的是,判断理由是。

(2)此时,e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d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b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3)此季节,印度盛行风,我国盛行风的风向是风,其性质是。

【答案】(1) a c 1月北半球大陆气温比海洋低 e 1月北半球海洋气压比陆地低(2) 阿留申低压亚洲高压冰岛低压(3) 东北季西北寒冷干燥【分析】本题以沿北纬60°的1月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曲线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气压分布、风带分布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一月份北纬60°地区在气温分布上应是陆地低于海洋,1月北半球大陆气温比海洋低,结合经度即可判断a、c为大陆,b为海洋。

1月北半球海洋气温比大陆高,1月北半球海洋气压比陆地低,在d、e、f三个区域中,属于海洋的是e。

(2)北纬60°、180°太平洋,一月份北半球是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亚洲高压--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高压切断在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e,在大西洋形成冰岛低压--b。

(3)一月份北半球是冬季,在亚洲高压控制下,此季节,印度盛行东北季风,我国盛行风的风向是西北风,风从陆地吹来、从高纬度吹来,其性质是寒冷干燥。

2.读全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3)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

【答案】(1)北半球冬季(或南半球夏季)。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26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26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2.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1.A 2.B2.a图中空气柱表示亚洲高压中心,它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故本题选B。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_________差异。

2.气压分布(1)北半球:7月,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1月,___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2)南半球:呈______________状分布。

3.影响中国的气压:冬季________________高压对我国影响显著;夏季西太平洋_________高压对我国影响很大。

4.东亚季风(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风向: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_________风。

(3)性质: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

【参考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2.(1)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带3.蒙古—西伯利亚副热带4.东南读亚洲某月季风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B.b季风的风向是东北风C.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D.此时我国多受寒潮影响2.该季节,下图中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C 2.D2.图示是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全球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图④正确。

故本题选D。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高考地理试卷一、本卷为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1.(4分)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2.(4分)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3.(4分)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4.(4分)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度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5.(4分)读图,回答问题,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A.B.C.D.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如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6.(4分)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7.(4分)该市规划子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8﹣9题.8.(4分)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察者的()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9.(4分)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10.(4分)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11.(4分)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二、第Ⅱ卷非选择题12.(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气压带和风带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气压带和风带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气压带和风带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由300多个小岛组成,属于北美科迪勒拉山系西部山脉的组成部分。

群岛风大、雨多、四季温差小,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

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

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及其地理位置。

(1)指出阿留申群岛上几乎无树木分布的原因。

(2)简述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原因。

(3)推测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答案】(1)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位于盛行西风带,洋面广阔,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

(2)北极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处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由于陆地气温低,在亚欧大陆内部和美洲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3)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推测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解析】(1)阿留申群岛几乎无树木是由于其本身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该岛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大,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这些条件都对树木生长不利。

学科&网(2)阿留申低压的形成既有动力原因,也有热力原因。

在北纬60°处,来自北极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3)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影响较大。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台风、气旋、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台风、气旋、自然灾害)

知识点气旋、反气旋气旋与反气旋,是两种相反的天气系统,它们的天气、风向分别为:(1)气旋气旋为低气压中心,周围的空气向气旋中心涌入(辐合)。

①天气: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的过程中,冷凝形成降水;②风向:在水平方向上,气流涌向气旋中心,并发生偏转(北右南左),因此表现出的旋转方向为【北逆南顺】。

(2)反气旋反气旋为高气压中心,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辐散)。

①天气: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②风向: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并发生偏转(北右南左),因此表现出的旋转方向为【北顺南逆】。

图1 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例题2021年9月8日,超强台风“灿都”在台湾东偏南约1430公里处生成并向我国移动,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带来大范围的大风降雨天气。

1、下图中,表示台风“灿都”水平方向气流状况的是()A.甲B.乙C.丙D.丁2、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还可能引发()①暴雨洪涝②地震③泥石流④火山⑤风暴潮⑥寒潮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C精讲精析:(1)分析台风的气流方向。

①台风为热带气旋,即为低气压中心,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②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会发生偏转(北右南左)。

该台风位于北半球,因此气流向右偏转,即为逆时针,即为“逆时针辐合”,选项B正确。

(2)分析台风引发的自然灾害。

①台风会带来大风、降水、风暴潮(剧烈的大气扰动,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又称为“气象海啸”),因此会带来暴雨洪涝灾害,并且在坡度较大的山区,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选项C正确;②地震和火山为地球的内力作用,而台风为外力作用;寒潮指的是冷气团快速向中低纬地区移动,带来大范围快速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而台风为热带气旋,温度较高,不是冷气团。

因此其他几个选项错误。

总结台风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根据台风的性质、发生位置(热带气旋、北半球),结合地转偏向力的偏转方向,分析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②台风为外力作用,根据台风带来的大风、降水、风暴潮,分析引发的自然灾害(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

(完整版)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完整版)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3.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A.台风的影响 B.反气旋的影响C.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7.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A.1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B.7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C.纬向的气压带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D.冬、夏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定,不随季节变化1.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 ,体现了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A B 。

(3)此时,东亚吹风,南亚吹风。

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月.图中A处是 (高、低)气压,名称是 .(2)图中B处盛行季风,C处盛行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1)副极地低气压带 ;块状;海陆分布。

(2)A 亚洲高压 B 阿留申低压(3)西北风;东北风2、(1)7;低;亚洲低压(2)东南风;西南风(3)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4)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大8.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 ________。

(2)a、b两地的风向;a______,b______。

(3)A处的降水以____雨为主,C处的降水以____雨为主。

(4)B处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比较丰富的是__,原因是__________。

(5)D处降水少,但气候比较湿润,原因是______________。

(6)1月份,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A、B、C、D四处中,__处的气压带被阻断成高压中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 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低温少雨)C东南风(高温多雨)南亚季风B东北风(凉爽干燥)D西南风(高温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一、知识讲解读图1和图2,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代表北半球的冬季,判断理由是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气压中心M 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图中风向D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A、B、C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4)图中A季风的性质是寒冷干燥,所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

二、考点分析考向一结合节气考查气压中心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

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答案 A解析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势力渐强,处在冷高压控制之下。

因此引起我国此时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蒙古高压。

考向二结合区域自然特征考查季风特点2.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 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答案 A解析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内,而东亚季风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并且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这也可以从沙山临湖一侧垄槽延伸的方向得以证明。

三、跟踪训练读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a、b、c、d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a地等压面向上隆起②b地空气受热上升③c地气压高于b地气压④d地气压最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若a地为副热带地区,则Q地的风向可能是 ( )①东北风②东南风③西北风④西南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 1.B 2.D 第1题,结合图示知,由于大气垂直运动,近地面a地气流下沉,为高压,等压面向上隆起,而b地为低压,等压面向下弯曲。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气压带、风带、夏季风、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气压带、风带、夏季风、季风环流)

气压带、风带假设地球是一个光滑的球体,则地球上存在着“七压六带”。

春分和秋分时,气压带的纬度位置为:①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0°±5°,盛行上升气流;②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30°±5°,盛行下沉气流;③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60°±5°,暖空气爬升;④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85°~90°,盛行下沉气流。

气压带之间为风带,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的夏季向北移动5°,北半球的冬则向南移动5°。

图1 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例题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此时可能为()A.12月B.3月C.6月D.9月2、图中()A.甲的风向为西北风B.乙气流因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的形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的水汽3、该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答案:C、C、B精讲精析:(1)分析此时的季节。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乙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丙为西南季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丁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②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即气压带向北移动,因此此时可能为夏季,选项C正确。

(2)分析气压带与风带的特点。

①注意图中的方位,左侧为北极点(北),右侧为南极点(南),上方为东,下方为西。

甲风带从左上方吹来,即为东北风,选项A错误;②乙为赤道低气压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即为热力因素,而不是动力因素,选项B错误;③丙为西南信风,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右南左)向右偏转而成,选项C正确;④丁风带由非洲大陆吹向海洋,因此空气较为干燥,选项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每
日一题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为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

据此完成1—2题。

1.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
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参考答案】1.D 2.D
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区域的某月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1—2题。

1.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

2.乙区域气压的形成原因是 A .陆地区域,此时气温较高
B .海洋区域,此时气温较低
C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低压切割
D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割
读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简图,回答3—4题。

3.澳大利亚大陆受低气压控制的季节,①地的盛行风风向及植被生长情况分别是A.东南风、草木茂盛B.西北风、草木茂盛
C.东南风、草木枯黄D.西北风、草木枯黄
4.③地受西风影响最强的季节,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频发B.珠江口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
C.澳大利亚牧民在已收割的麦田上放牧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
【答案】1.C 2.D
【答案】3.B 4.D
【解析】3.澳大利亚大陆夏季受低气压控制,①地吹西北风,南半球为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风从海洋吹来,降水丰富,草木茂盛。

故选B。

4.图中③地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最强,南半球的冬季是北半球的夏季,地中海沿岸高温少雨;珠江夏季径流量大,珠江口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种的是冬小麦,此时小麦正在地里生长;青海湖海拔高,油菜花夏季盛开,D正确。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