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棉花生产现状与建议

合集下载

当前棉花生产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当前棉花生产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当前棉花生产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措施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烟草等领域。

然而,在棉花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病虫害防治不力、土地质量下降、种植模式单一、劳动力短缺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也制约了棉花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从问题的角度探讨当前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病虫害防治不力棉花生产中的病虫害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病虫害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

目前,棉花主要的病虫害有棉铃虫、红蜘蛛、烟青虫、棉蚜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第一步是要了解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生命周期、危害程度、环境适应性等。

然后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特点,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预防为主即是在棉花生长的各个阶段,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综合治理即是对病虫害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施策,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抗病、抗虫的品种;合理轮作,避免单一作物种植;适量施肥,增强棉花的抗病、抗虫性;丰富森林植被,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措施包括:病虫害监测,及时收集病虫害信息,进行有效处置;采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多种手段,进行科技防治;加强监管,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防治能力。

改变传统防治方式在棉花防治病虫害中,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它不能彻底解决病虫害问题,同时也污染环境,危害生态平衡。

因此,发展新型的防治方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选育抗病、抗虫品种,增强棉花本身的抗病、抗虫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病虫害,精准施药,减少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

土地质量下降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土地质量下降问题日益严重,土地肥力不断降低,耕作层过薄,致使棉花产量下降、质量下降。

为了防止土地质量下降,应注意以下几点:按照科学种植原则按照科学种植原则进行农业生产,合理轮作、恰当施肥、留茬还田、水土保持等都是保护土地的方法。

大荔县棉花生产发展建议

大荔县棉花生产发展建议
配套 相应技 术 。
3 . 1 施足 底肥 。 适 期 播 种

般要求棉花播种前 1 5 d左 右 及 时进 行 整 地 施 肥 造
墒( 有 机肥 4 5 ~ 6 0 k g / h m 、 三 元复 合 肥 7 5 0 k g / h m。 、 锌肥 1 5 ~ 3 0 k g / h m2 , 硼肥 1 5 k g / h m , 黄 萎病 发 生地 块要 增 施钾 肥硫 酸 钾1 5 0 ~ 2 2 5 k g / h m ) 。
实搞好 服务 ; 推 广主导 品种 , 组装 配套技 术 ; 加 强冬 管工 作 , 为翌年 打基础 , 以期 为 大荔县 的棉 花生产提 供 参考 。
关 键词 棉 花 ; 生产 ; 建议 ; 陕 西大荔 中图分 类号 ¥ 5 6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7) 2 3 — 0 0 4 6 — 0 2
棉花产业发展, 增 强棉 花 品 质 竞争 能 力 。 通 过 改 良 品种 、 改 善品 质来实 现棉 花优 质 。
2 强化技 术培 训 。 切 实 搞 好 服 务
合理 整 枝 , 提 早化 调 。 始蕾期 , 棉株长到 7 ~ 8片真 叶 时 抹裤腿 , 长 势 差 的棉 花 , 抹 裤 腿 时只 将 油条 去 掉 ; 生长 正 常
期 中耕 1 + 2次 , 促进 壮苗 早发 。 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 、 立枯病等 。 炭 疽 病 和 立 枯病 可 用 代森 锰 锌 8 0 0倍 液 、 甲基 托 布津 8 0 0倍 液 或 多 菌 灵 1 0 0 0倍 液 等 药 剂喷 雾 防 治 。 虫 害主 要 有 棉 蚜 、 地老虎 、 盲 蝽蟓 、 蓟马等, 达 到防 治指标 时要 采 用对 口农 药及 时予 以

棉花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及创新建议

棉花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及创新建议

棉花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及创新建议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棉花栽培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提升。

本文将分析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创新建议。

1. 种子选育近年来,我国棉花品种选育取得了显著成就。

从耐旱抗病的角度出发,选育出了一系列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比如鲁棉、川棉、粤棉等。

这些品种在生长期短、抗逆性强、产量高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大大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2. 植株管理传统的植株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

近年来,随着智能农业技术的兴起,植株管理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利用传感器、物联网、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植株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这不仅存在着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隐患,而且长期使用还容易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绿色农业理念的兴起,推动了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革新。

生物防治、植物提取物防治、精准施药等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障了棉花的生态安全。

4. 土壤管理土壤是棉花生长的基础,土壤肥力对棉花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土壤管理方式主要依赖化肥和农药,存在着长期施用导致土壤污染、耕作管理不当导致土壤退化等问题。

现代化土壤管理方式逐渐得到重视,包括有机肥的利用、精细施肥技术的推广、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等,都为棉花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5. 水资源利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的突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当今农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着水资源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滴灌、喷灌等技术,可以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二、创新建议1. 加大科技投入如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陕西大荔县棉花生产形势及建议

陕西大荔县棉花生产形势及建议
供 了大好机遇 。预计 2 1 00年新棉 上市 3 8 2 级子棉价
格将在5 6 . . ~8 0元 ・ g 之 间浮 动 ; 是棉 花 生产 k- 三
扶持力度有望加 大 。2 1 国家继 续支持 优势产 区 00年 发 展 棉 花 生 产 , 续 实 施 棉 花 良 种 补 贴 继
25 2 元 ・ m。 h- 的惠 农 政策 ; 四是 种子 市 场 和 流 通环 节混乱 的格局 有 望打 破 。加大 对 种子 许 可证 、 品种 检查及种 子质量监督抽查 等 , 逐步净化市场 。 将
实 , 墒足 , 底 口墒饱 。进 入 4月 , 冷 尾 暖头 , 照 抓 按
“ 到不等 时 , 到不 等 墒 ” 墒 时 的原 则 抢 时 播 种 , 因地 制 宜 , 活掌 握 。盐碱 地 、 灵 下湿 地 可 适 当推 迟 5天
左 右播种 。
储 设施等 , 些有 利 因素对 稳 定 大荔 县 棉花 生产 提 这
型升级 , 以效 稳定 、 走 以质取 胜 , 有 陕 西特 色 的棉 具
花产业发展道路 。充分 利用 各种媒 体 和农业信 息 网 络, 加强宣传 、 引导 工作 , 强棉农 植棉 信心 , 争稳 增 力 定棉花生产 面积 。
2合理 组装技术 , 挖掘棉花生产潜 力
块 , 公 顷 用 氟 乐 灵 或 乙 草 胺 除 草 剂 1 5  ̄ 每 00 1 2 对 水 3 0 4 0k 喷 洒 地 面 , 到 上 虚 下 1 5mL 0 5 g 做
“ 中央一号” 文件涉及 的棉花 政策 有 : 做好 调控 预案 、
支持优势产 区、 扩大 高产创 建规模 、 加大力 度建设 仓
( 亩) 万 高产创 建活 动 、. m2 百亩 ) 品种 展示 效 6 7h ( 新

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棉花是世界上主要的纤维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泛应用于纺织业、卫生用品等领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棉花栽培技术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棉花产量和质量,制约着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必要对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推动棉花产业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壤质量下降:长期过度耕作和化肥施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肥力减退,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2. 病虫害防治难度大:棉花生长期病虫害种类繁多,防治难度大,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 综合管理不足:许多农民在棉花栽培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导致棉花产量低、品质差。

4. 技术更新不及时:传统的栽培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棉花生产的需求,但许多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不够积极。

二、发展建议1. 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应引导农民采取轮作休耕、有机肥料施用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2.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鼓励农民利用天敌、捕食者和病原微生物等天然因素防治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

3. 完善综合管理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供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引导他们进行综合管理,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4.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通过建立示范基地、举办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向农民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棉花产业的技术更新。

5. 提高科研投入:加大对棉花栽培技术研究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推动棉花栽培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推动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发展建议的实施,我国的棉花产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挑战,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增收、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能够共同努力,促进棉花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发展。

棉花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及创新建议

棉花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及创新建议

棉花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及创新建议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的发展对棉花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1. 品种改良:近年来,我国在棉花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通过杂交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高产、抗病虫、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如宽适32、太棒8等。

2. 土壤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优化土壤结构;采用科学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养分利用率;合理轮作,防止土壤中的病虫害累积等,都可以改善棉花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3. 病虫害防治:近年来,病虫害对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逐渐减小。

研发了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同时也注重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如利用昆虫调节剂防治棉红蜘蛛等。

4. 灌溉技术:提高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水平,降低灌溉对土壤质量的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施灌,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养分吸收利用率,实现节水灌溉,更好地适应不同生长期的水分需求。

存在的问题:1. 种植模式单一化:部分地区仍然以连续种植棉花为主,容易导致土壤贫瘠和病虫害的滋生。

需要加强轮作制度,合理安排作物间隔,提高土壤肥力。

2. 栽培管理不规范:部分农民缺乏棉花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施肥、农药使用不当,导致效果不佳。

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栽培管理水平。

3. 技术创新不足:目前,棉花栽培技术创新相对滞后,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的优势。

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应用新技术,如遥感技术用于监测棉花的生长状态,无人机喷洒技术用于农药的施用,等等。

创新建议:1. 加强品种研发:继续通过杂交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培育更优良的品种,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2. 推行绿色耕作:大力推广有机栽培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倡导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科技应用: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如遥感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是在棉花栽培技术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棉花的产量不高、品质不稳定、对农民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等,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重点探讨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问题一:棉花产量普遍不高棉花产量普遍不高是棉花栽培面临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

原因主要是农民缺乏种精品种、施肥不到位、管理不善等。

为了提高棉花产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选种精品种。

根据适地适种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抗病虫害、高产丰产的精品种进行种植。

2. 施肥技术。

善用化肥、有机肥,根据土壤性质、棉花生长需要的氮、磷、钾等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合理配置,合理浇灌、施肥。

3. 管理技术。

加强病虫害防治、营养管理,精细化耕种、正确的修剪管理等,提高棉花的仔细度,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棉花的产量潜力。

问题二:棉花品质不稳定棉花品质不稳定主要是由种质、产地、土壤等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1. 优良种质。

选用群众喜欢的或者市场快速流通的品种,消除品种因素。

2. 考虑产地和环境。

正确地选择棉花栽培地并合理营养和灌溉,保障热害和冷害的程度尽量小,保证环境影响因素的稳定性。

3. 农民培训。

加强棉花生产者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棉花生产者全面了解种植技术和品质控制知识,减少操作失误和品质波动。

问题三:持续性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棉花栽培,土地耕作方式草率、施肥、用水过度,导致了污染红水等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持续性发展,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1. 加强环境监测。

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种植区附近的环境质量和各类污染源的排放,防止污染物入侵棉田。

2. 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

积极推动生态景观的保护和建设,采取种植花卉、地打捆、搭棚等形式,将大量固氮农田的种植,提高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实现绿色发展。

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

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

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1. 引言1.1 当前棉花栽培技术的现状当前棉花栽培技术的现状可以说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我国棉花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落后的现象,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技术含量偏低,难以适应现代化种植的需要。

棉花栽培中病虫害防控工作也并不十分完善,虽然有一定的防治措施,但是不够科学和有效,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

施肥、灌溉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和灌溉技术,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缺乏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也成为制约棉花产量和品质提升的一个瓶颈,现有技术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缺乏也使得棉花生产效率不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棉花栽培技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完善。

1.2 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种植技术的不断落后、病虫害防控不够完善、施肥、灌溉管理不科学、缺乏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以及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种植技术的落后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对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不够完善,容易导致棉花产量下降。

施肥、灌溉管理不科学导致了养分的浪费和土壤污染的问题。

缺乏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得棉花栽培技术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影响了棉农的竞争力。

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也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棉花产业的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任务。

2. 正文2.1 种植技术的不断落后种植技术的不断落后是当前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棉花种植技术已经逐渐滞后,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在种植技术方面,很多农民仍然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缺乏创新和改进。

他们可能采用老旧的播种方式、施肥方法和田间管理手段,导致产量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农民在种植技术的选择上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不按照科学规划和技术指导种植棉花。

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的支持,导致无法及时掌握新的种植技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荔县棉花生产现状与建议
摘要针对大荔县棉花生产在全国和陕西省的地位及近年来生产现状,分析造成其种植面积下滑的原因,从技术普及、高产示范、转变经营模式、发展合作组织4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供需矛盾、争地矛盾、抵御市场风险、增产增收的建议。

关键词棉花;生产现状;建议;陕西大荔
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385.2 h,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526.35 kJ/cm2,平均气温13.4 ℃,年降雨量514 mm,无霜期212 d。

黄、洛、渭河三河穿境而过,水利条件优越,灌溉便利,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陕西省典型的农业经济发达县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67万hm2以上,占总耕地面积的40%,总产量2.25万t,产值4亿元以上。

1 近年棉花生产现状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棉花生产受到很多因素制约,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方面棉花生产不能满足省内需求,产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粮食生产任务繁重,粮棉争地的矛盾难以缓解,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滑。

同时,棉花生产面临着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植棉效益下降、竞争力水平降低的困境。

加强示范引导,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2009—2013年,大荔县棉花生产的基本状况是:面积随着棉花单价的起伏而下滑,单产上升,总产减少。

从表1可以看出,近5年来大荔县棉花面积除2011年受上年价格影响略有增加外,其余年份逐年递减,到2013年只有1.24万hm2;单产逐年提高,但受植棉面积减少的影响,到2013年总产降到1.49万t,较5年来的平均总产2.19万t减少31.96%。

2 其他产业与棉花产业的效益比较
冲击棉花产业最大的是粮食作物的需要,设施农业(大棚冬枣、大棚香瓜、大棚蔬菜)等悄然兴起,形成了争地的矛盾,导致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滑,最主要的是棉花近年来增产不增收。

以小麦为例,小麦产量6 000 kg/hm2,单价2.2元/kg,粮食直补1 215元/hm2,麦后玉米产量9 000 kg/hm2,单价2元/kg,直补150元/hm2,共投入12 435元/hm2,净收入20 130元/hm2;棉花高产创建区棉花产量1 725 kg/hm2,单价23元/kg,直补225元/hm2,投入17 025元/hm2,净收入22 875元/hm2。

虽然棉花收入较高,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用工多、劳动强度大,部分群众在利用小麦和玉米生长的闲暇时间外出务工,实现了务农务工两不误。

设施农业以大棚甘蓝为例,甘蓝产量45 000 kg/hm2,平均2元/kg,收
入90 000元/hm2,投入48 255元/hm2,净收入41 745元/hm2,与棉花相比较,净收入增加18 870元/hm2,且生产周期短、见效快(以上数据来自于群众调查)。

3 稳定大荔县棉花生产的建议
3.1 因地制宜,发展轻简化栽培技术
充分利用大荔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采用轻简化栽培技术[1],实现一年两熟制解决争地矛盾,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粮、棉、瓜、菜双丰收的目的。

3.2 开展高产试验示范,带动棉农植棉积极性
2010年至今,大荔县一直是全国棉花高产示范县。

共建立了6个万亩示范方、7个百亩核心攻关田。

按照高产优质、节本增效、节源降污、环境友好的原则,示范推广优质高产抗病虫棉花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同时采用精量播种、膜下滴灌等技术,以及节本增效简化种植技术,提高棉农植棉积极性[2]。

3.3 转变经营模式,实现规模化与机械化管理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使热爱植棉事业的农民扩大了经营规模,小面积、零散种植的农户在缩减,大面积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农户在增加,棉花产业由成效型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3]。

发展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使土地向少数农户集中,形成企业化经营,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机械化、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不仅使棉农从繁重的农务中解脱出来,还能有所收益,这是棉花产业发展的未来,也是每个棉花人的“中国梦”、“棉花梦”。

3.4 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组织,降低棉农单独经营风险
棉花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采用统一组织采购、供应农资,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棉花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销售也可采用“订单农业”,形成棉花品牌,抵御单独经营产生的市场风险[4]。

4 参考文献
[1] 刘德征,贾朝阳,张海之,等.周口市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3(8):232,239.
[2] 刘燕,房金钺,杨卫.大丰市棉花生产特点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102-103.
[3] 陈宜,柯兴盛,杨磊,等.江西省棉花生产发展的困局与思考[J].棉花科学,2013,35(3):3-7.
[4] 杨芬,蔚富生,屈非,等.山西省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9):1032-10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