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五中学2015年新高一语文暑假假期作业10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五中学2015年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4

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4讲【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5讲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
(一)名词用作动词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
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是登记户籍。
2. 用一个动宾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宾语,根据文意,在它的前面加上能恰当支配它的动词。
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
3. 用一个状动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介词“以”“在”的宾语,在这个介宾短语的后面加上一个与原有名词的意义相关的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蹄”用作动词,译为“用蹄踢”(二)名词作状语1. 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似的)”。
如: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云”“响”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
如: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木格”是名词作状语,译为“用木格”。
(3)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
如: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赤壁之战》)“水陆”是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水上和陆上”。
(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
如: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哥哥那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隶”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把……当作奴仆”。
(5)表示行为的根据,译为“按……”。
如: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按秦朝的法律”。
2. 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到)……”。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五中新高一语文暑假假期作业6

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6讲[知识网络]《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五中学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0

第2课诗两首雨巷学习《雨巷》要重点学习“意象”“意境”的有关知识及“象征手法”,而这些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首诗,必须在课前让学生自学相关知识,有了自学的基础,上课才会事半功倍。
所以导学案在设计时,就要求学生在坚持诵读鉴赏的方法的同时,还要进行相关诗歌专业术语的了解,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书籍、词典等资源先独立解决本课涉及的重点。
1.了解戴望舒及写作《雨巷》的背景。
2.反复诵读《雨巷》,把握诵读的感情基调,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3.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及其特征,体会《雨巷》的意境美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时课前活动区1.字音积累。
彷.()徨.()寂寥.()彳.()亍.()颓圮.()篱.()墙雨巷.()2.字形积累。
yōu()长凄wǎn() chóu chàng()生死yōu()关Qǐ()人忧天芳草qīqī()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外部的生态环境。
环境对于人类及整个世界来讲,是生死攸关....、不可亵渎的。
B.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街谈巷议....,褒贬不一。
C.中央对维护农民工这些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对殴打讨薪民工的恶性事件更是高度重视,但一些基层部门对此却是熟视无睹,漠然置之....。
D.近年来中国GDP增长的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外国资本的投资和外贸出口,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正日渐加深,可见人们担心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顾虑也并非杞人忧...天.。
4.文学常识填空。
新诗,指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也叫,是与相对而言的。
用白话写,格律不像旧体诗那样严格,但诗行有一定的,双数行最后一个字一般。
新诗中的自由体新诗更自由,有的甚至不押韵,不用标点。
5.你喜欢戴望舒的诗歌吗?找几首来读一读,鉴赏一下。
课堂活动区一、学生自由诵读《雨巷》,把握基调。
2015年高一语文暑假必修作业(精编版)

2015年高一语文暑假必修作业(精编版)一、基础知识(共3题,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事前有周密的规则,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___________、左右为难了。
②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___________ 的保守思想。
③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___________ ,而应该勇猛前进。
④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___________ 。
A.犹豫不决畏首畏尾畏缩不前举棋不定B.畏首畏尾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畏缩不前C.举棋不定畏首畏尾畏缩不前犹豫不决D.畏缩不前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畏首畏尾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现在许多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设“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课。
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便成了无源之水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A.②④⑤①③B.①④②③⑤C.①③⑤②④D.②①③⑤④3.下列句了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B.考古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墓新出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了解。
C.夜间行车时,路上没有行人,也没了反光标志,住往是到了非常近的距离司机才发现前方有行人,所以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
D.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大国国民复苏过程,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五中学2015年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

前言学法指导高中语文学习入门关窍同学们,你好!从接到入学通知书这一刻起,你就是廊坊市第十五中学的学生了。
祝贺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五中学。
一、规律衔接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总感到高中语文难学,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很难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语文学科的衔接规律。
为此,我们要做好知识层次、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衔接。
1、知识层次的衔接: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
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
我们的教材内容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的不同分阶段来编排的。
高中教材的课文不仅长,而且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题相对少多了,但这些少而精、容量大的题目,它迁移性强、知识容量大,体现了语文知识和其它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
2、思维能力的衔接:高中语文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而且处处要培养高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五个层级的培养。
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析(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可以说这五个层级安排得合情合理,它既考虑到高中生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因此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到分析综合和运用,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又一关键。
3、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阶段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高考,从高一开始就应逐步训练模拟高考题型,这些考试按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主要是以考学生的能力为主”,那么在大纲和考试要求的范围内什么样的题型都是允许的,而且都是符合情理的。
这样随着知识层次的加深,知识容量的扩大,强调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就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改变过去局限课文,靠老师帮助辅导甚至猜题的不良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把高中语文学得更好。
二、怎样顺利过渡有人总结说,一个刚跨入高中的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上经历一个学习发展的曲线。
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五篇范文)

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五篇范文)第一篇: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炎炎夏日迎来暑假,用快乐的心情送走考试的忙碌,让幸福好运铺满生活的角落,让欢喜雀跃溢满心怀,让你快乐舒畅逍遥自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荣膺(yīng)冗长(yǒng)随风转舵(duò)B.亚军(yà)调皮(diào)涂脂抹粉(mǒ)C.麾下(mó)荡涤(dí)反躬自问(fōng)D.地壳(qiào)濒临(bīn)怵目惊心(chù)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揣摩烘云托月喝采呼天抢地B.涣散开诚布公犒劳烂竽充数C.庞杂声东击西婆娑轻装简从D.涉猎素昧平生朗颂刻不容缓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这座_______渤海的小城,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
②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_______下来,有利于睡眠。
③这本书再次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竭力_______屠城真相,进行欺骗宣传的丑恶行径。
A.濒临松懈掩饰B.毗邻松弛掩饰C.濒临松弛掩盖D.毗邻松懈掩盖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利伟乘坐的汽车披红戴花,当地群众跟随车队欢呼,锣鼓声不绝于耳。
B.马局长看着这势头,快速在报告上洋洋洒洒地写了令方老师盼望已久的4个字——“同意报考”。
C.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参加团体决赛的几名队员,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女团奖杯——考比伦杯。
D.经过老师的帮忙,原来闹矛盾十分严重的两位同学,终于破镜重圆,友好相处了。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徐州狮子山兵马俑长阵,是继陕西扬家湾、临潼以后中国考古界对秦汉兵马俑的第三次大发现。
(2)我想,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最好是依山傍水。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五中学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2

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2讲【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文言句式、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高频词(一)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 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6)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为”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 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2)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3)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3. 倒装句见前一期内容4. 成分省略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五中新高一语文暑假假期作业9

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9讲第1课沁园春长沙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很多学生都喜欢古诗词,但只是流于感性的理解和诵读。
导学案除了要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找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外,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角度和方法。
知人论世,温故知新,在诵读、比较中感受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魅力。
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识记字音、字形。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温故知新,背诵《沁园春长沙》,朗诵课文,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赏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结合上、下片中关于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1课时课前活动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湘.()江漫.()江岁月稠.()方遒.()浪遏.()飞舟碣.()石偈.()子中.()流砥柱万人空.()巷首当.()其冲安步当.()车诤.()言铮.()铮铁骨2.根据拼音组词。
jú()子zhōu()百gě()怅liáo kuò()() zhōu ()啾xié()来百侣未雨chóu móu()()为虎作chāng()zhēng róng()()南kē()一梦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C.工程进展顺利,这与后勤部门未雨绸缪....,精心安排运输工作分不开。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4.文学常识填空。
(1)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五四”以后的诗歌统称为,“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包括诗、词、曲。
诗以唐代为界分为和近体诗,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包括和。
(2)词是时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10讲
第2课诗两首雨巷
学习《雨巷》要重点学习“意象”“意境”的有关知识及“象征手法”,而这些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首诗,必须在课前让学生自学相关知识,有了自学的基础,上课才会事半功倍。
所以导学案在设计时,就要求学生在坚持诵读鉴赏的方法的同时,还要进行相关诗歌专业术语的了解,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书籍、词典等资源先独立解决本课涉及的重点。
1.了解戴望舒及写作《雨巷》的背景。
2.反复诵读《雨巷》,把握诵读的感情基调,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3.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及其特征,体会《雨巷》的意境美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时
课前活动区
1.字音积累。
彷.()徨.()寂寥.()彳.()亍.()
颓圮.()篱.()墙雨巷.()
2.字形积累。
yōu()长凄wǎn() chóu chàng()生死yōu()关
Qǐ()人忧天芳草qīqī()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外部的生态环境。
环境对于人类及整个世界来讲,是生死攸关
....、不可亵渎的。
B.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街谈巷议
....,褒贬不一。
C.中央对维护农民工这些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对殴打讨薪民工
的恶性事件更是高度重视,但一些基层部门对此却是熟视无睹,漠然置之
....。
D.近年来中国GDP增长的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外国资本的投资和外贸出口,这表明中
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正日渐加深,可见人们担心外国资本控制中国
经济的顾虑也并非杞人忧天
....。
4.文学常识填空。
新诗,指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也叫,是与相对而言的。
用白话写,格律不像旧体诗那样严格,但诗行有一定的,双数行最后一个字一般。
新诗中的自由体新诗更自由,有的甚至不押韵,不用标点。
5.你喜欢戴望舒的诗歌吗?找几首来读一读,鉴赏一下。
课堂活动区
一、学生自由诵读《雨巷》,把握基调。
1.这首诗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2.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3.同学们,试着找一首背景音乐来朗诵《雨巷》。
二、反复诵读,品读《雨巷》。
(一)赏析《雨巷》的音韵美。
再读《雨巷》,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二)探究《雨巷》的意境美。
1.什么叫作“意象”“意境”?
2.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找出本诗的意象。
3.诗中“我”撑着的为什么是“油纸伞”?
4.“雨巷”“篱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5.“丁香姑娘”“我”两个意象有什么共同点?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三)探究《雨巷》情感的含蓄美。
1.诗歌中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改成“梅花”“兰花”“菊花”行不行?
2.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男子追寻、等待姑娘的诗歌;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诗,诗歌中的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们独特的政治象征。
你赞同哪一种看法呢,为什么?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布置作业
1.下面是一些关于“露水”的文字,结合这些材料,你能说说“露水”的象征意义吗?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③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2.完成“本课测评方案”(全解学案版本课“知能提升训练”)。
参考答案
【课前活动区】
1.彷.(páng)徨.(huáng)寂寥.(liáo)彳.(chì)亍.(chù)颓圮.(pǐ)篱.(lí)墙雨巷.(xiàng)
2.悠婉惆怅攸杞萋萋
3.B(B.街谈巷议:指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谈论,属于名词性质,这里错用为动词。
A.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C.漠然置之:指对人和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D.杞人忧天: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
4.现代诗传统诗歌节拍押韵
5.略。
【课堂活动区】见“课堂教学案”。
【布置作业】
1.①形状上,将露珠比喻为珍珠,突出了露珠洁白无瑕、晶莹剔透、圆润的特点,象征美好、纯洁的事物。
②色彩上,露珠为透明。
诗歌以蒹葭、白露起兴,暗示伊人的纯洁、美好。
③习俗上,以“饮露”象征诗人品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结论:“露珠”象征美好、纯洁的事物(高洁品格、纯洁理想)。
“饮露”象征着诗人品性高洁,有着对美好、纯洁的理想的追求。